人力资源职业规划

时间:2024-07-15 15:24:48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篇(精选)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你是否希望职业生涯发展顺利呢?趁现在好好地写一份职业规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职业规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力资源职业规划,欢迎大家分享。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篇(精选)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

  我们知道,在公司里,HR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不过整天为别人做评估、定薪水、规划职业发展的HR管理人员本身却也面临诸多尴尬。一位在某大型国有生产企业做了6年HR工作的王女士表示,尽管部门已经改名为人力资源部,可是在职能上却仍然以处理日常杂务为主,HR管理的提升,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可是公司目前更愿意在生产运营上进行投入。一位外企的HR经理私下抱怨,尽管头衔上已经是“经理”了,可是很多工作内容的质量仍然没有得到提升,只不过服务的对象更多罢了,时间久了,成就感很难得到满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HR职业有很大的发展远景,但作为每一个具体的人,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也非常正常。因此,如果在入行之初或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就显得相当的重要。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HR来说,今后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登上成功的HR经理阶梯是非常关键的。

  先成为一个成功的HR经理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HR经理,对于从事HR的人来说具有更高的意义,不论是向其他方向转型,还是继续从事HR,都是不可逾越的一环。那么要成为一名成功的HR经理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呢?

  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首先是外语,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经理而言,而无论本身业务目前是否与外语有关。甚至可以这样说,目前拿着高薪的人力资源经理,外语能力都比较强。其次是文字表达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两者不但是交流沟通工具,也是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工具。文献或资料搜索、检阅的知识和能力也非常重要,这个可以说成是学习能力,但一般来说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比较适合 ,包括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资料检阅工具,无论是互联网里搜索引擎还是图书馆的查阅工具等。

  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HR经理对各个模块的掌握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片面和单纯的。举例讲,在组织设计这个模块里,不但要知道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模式,还要知道职能设计层次设计部门设计职权设计横向联系设计管理规范设计职务设计等内容,在职位设计里,不但需要明白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的意义,并且知道怎样运用诸如现代的评价与分析技术。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是第一位的,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要在工作中进行体现的。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是知识最重要的开发者和载体,也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调整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改善和提升员工的需求,促进员工的沟通与合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的模拟分散管理、事业部及超事业部结构等就是沿上述组织结构创新方向而设计的。超事业部是在传统的M型结构基础上,在总部和事业部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级,称之为执行事业部或超事业部。超事业部实际上是在分权基础上实行必要的集中,由超事业部对几个相关的事业部进行统一的领导,整合几个事业部的力量,充分利用几个事业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在开发市场和开辟市场等方面,激发各单位互助的愿望,进行互助的活动。

  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以及全面的知识结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面向人的工作,而工作本身要求在专业管理与其他方面加强协作。所以,人力资源经理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和广博的。一般认为要求具有与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包括了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一个热爱诗歌的孩子充满了对爱和善的渴望,一个喜欢弹钢琴的孩子他的审美观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一个热爱美术的孩子他对事物的判断应该具有超过一般人的认知。

  成为一名优秀的HR经理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为了让HR人员更好地作好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需要先深入理解几个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阶段、内职业生涯及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的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剥夺。比如张明应聘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他的薪酬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好的业绩,随时有被降薪或辞退的可能。

  内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主要是靠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以实现。与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不同,内职业生涯的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别人便不能收回或剥夺。

  在理解以上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

  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1.题目及时间坐标;2.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3.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分析结论;4.行业分析、企业分析结论;5.角色(贵人)及其建议;6.目标分解、选择、组合;7.明确成功标准;8.自身条件及潜能测评结果;9.差距分析;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为使HR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下面介绍这些内容。

  题目及时间坐标、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

  在职业生涯规划题目中要写清楚:规划者的姓名、规划年限、起止日期、年龄跨度。

  写清规划者的姓名,是强调规划者的主宰心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写清规划年限,说明规划是阶段性的还是终生性的。起止日期,开始日期可以详细到年月日,终止日期写到年就可以了。最后写上年龄跨度,例如,从30岁到40岁,目的是提醒规划者,人的生命周期是单向和不可逆的,强调时间的紧迫性。

  例如,张明,人力资源经理,32岁,准备制订自己5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他的规划的题目及时间坐标是:“张明五年职业生涯规划,20xx年7月1日——20xx年,32——37岁”。

  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

  职业方向指的是对职业的选择,是在你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这几年,你准备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比如人力资源经理、企业管理人员、律师、教授、医生等。职业方向的选择反映了规划者的职业生涯动机或主观愿望。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在我们的职业生涯道路上,不管你今天是多大的年龄,你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从确定了职业生涯的方向,确定职业生涯目标那一天开始的。

  例如,张明五年规划中的制定的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是:

  方向:懂专业的企业管理者。

  总体目标:用五年时间完成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习,由人力资源经理上升到公司总经理。

  可行性分析

  制定职业生涯方向和目标后,还要进行环境分析、职业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个人分析、潜能测评及角色建议,进一步了解职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如: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职业,避开衰退行业和夕阳职业等。

  设计方案:目标分解、选择和组合

  正如上楼需要一级级台阶往上爬,规划中的总体目标也必须分解成多项不互相排斥的小目标才容易达成。比如按时间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或者按性质分为内职业生涯目标和外职业生涯目标。目标分解是在现实处境与美好愿望的实现之间建立可拾级而上的阶梯通道。

  分解后的小目标之间可以组合,以便我们集中时间、精力和其它资源,去实现最有意义的或最有把握的目标。

  具体施工图:对准差距、找对方法、实施步骤

  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缩小差距的过程。只有明确目前的状况与实现目标之间的差距,才能采取有效的行动。这些差距表现在四个方面:思想观念、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技巧。

  找到这些差距之后,要找缩小差距的方法和实施方案。缩小差距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培训、讨论交流以及实际锻炼三种方法。教育培训的方法侧重于向书本学习,讨论交流的方法侧重于向别人学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实践锻炼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实践锻炼的方法就是去争取改变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着重处理自己能力较差的工作。

  在21世纪,人力资源部门的新定位是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管理,使企业增值的经营部门。因此,HR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寻找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指定可行的方案,不断补充新知识和锻炼能力。比如,在今后的HR工作中,HR从业人员要掌握人力资源盘点的工作方法,为员工建立职业生涯信息库,为企业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为企业制定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制度体系,职业生涯培训体系和辅导体系。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质跃发展,都是以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的。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2

  1.引言

  “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规划的生活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未经规划过的生活,一定不会成功。”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

  大一的时候,我会充分完成一个作为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安分守己地学习,按时上课、不缺课,做好笔记。勤奋、努力可以涵盖我整个大一生活。

  但是到了大二,我却发现我迷失了自己,我对一切变得迷茫,不再积极去上晚自习,听讲、做笔记也不在像以前那样认真了。不是吗?只要在考前临时突击背一背就全部通过,假如再加上点“非常手段”,不过都好像不在意料之中。怎么回事?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怎么会变成这样?有人说:大二了,该让梦想落地,为事业成功开始行动了。记得某一天人力资源老师问我们:“你们有谁了解自己?自己都有知道自己什么优点和缺点?你们知道你是谁吗?要到哪里去吗?”班里面没有个人能回答上来。我迷惑了,想想自己都已经二十岁了,已经走过生命的五分之一,却连“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都没有好好的思考过。这是个职业危机的时代。一切都变了,不管我们现在或是

  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不会再有“铁饭碗”这个盛极一时的词语出现,我们必须要向“终身制工作”说再见了,但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可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个规划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未经验证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同样,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也不是值得过的。

  在工作和职业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中心的时代里,职业生涯的成功显得格外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没有规划过的职业生涯,则一定会失败。

  2.自我盘点兴趣爱好

  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听音乐、看电影、交朋友、旅游

  喜欢的书:《红楼梦》、《二十几岁,决定一个女人的一生》、《狼图腾》

  心中偶像:周恩来、唐骏

  喜欢做的事:边走路边思考

  优点与优势:

  学习成绩优秀,担任班干部。头脑灵活反应快,擅于灵活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快速的解决问题。有人缘,热情真诚,对人耿直,不擅长奉承人。独立,不依赖人,适

  应能力强。典型的'多血质外向型性格的人。

  惰性较大。易冲动,浮躁,考虑问题不周全。注意力变化快,没耐性。不习惯做什么计划,凡事随意性较大。 ??

  解决自我劣势与缺点:

  俗话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亦是。所以从现在就开始学会制定计划,把每件事情都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并按步完成。要“三思而后行”,多与沉稳、细心的人接触,慢慢地磨练自己的性情。真心向亲人、朋友、同学、老师请教,及时找出自己存在的其他缺点与不足并有计划的改正。

  喜欢干什么——职业兴趣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的职业兴趣所在,与未来几年中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选择了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并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测验。进行了认真的测验。

  我的职业兴趣类型顺序为:

  类型分数解释

  社会型39喜欢社会活动,喜欢交际。热情友好,善于合作。艺术性38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异想天开,喜欢创造性工作。富有想象力,有创造性,独立。

  事业型34喜欢组织事物和管理人,喜欢控制别人。

  冒险、热情、精力充沛。

  常规性34喜欢事务性工作,喜欢整理和安排事务。顺从细心,有条理、有耐心。

  调查型26喜欢独立工作,喜欢逻辑推理,喜欢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太喜欢交际。逻辑性强,富有好奇心,勤于思考。

  实际型17喜欢机械技能和体力,擅长使用各种工具和机器设备。务实、朴素、节俭。

  我的分析:从上可以得出我的职业兴趣类型:喜欢与人打交道,并具有创作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自己很喜欢与人沟通,并乐于结交新朋友。对周围的人感觉敏感,很独立,有自己的想法,思维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乐衷与创作,比如写文章,小说。

  能够干什么——职业能力

  通过职业能力倾向自我评定量表,得出:

  职业能力倾向平均分数职业能力倾向平均分数职业能力倾向平均分数

  一般学习能力2空间判断能力2眼手运动协调能力3语言能力1形态直觉能力3手指灵巧度4

  算术能力4书写直觉能力2手腕灵巧度2

  注:1—强2—较强3—一般4——较弱5—弱

  我的分析: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的能力强,说明我有很强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算术能力较低,说明我的数学分析及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我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加锻炼和积累,弥补我的不足。最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

  通过职业价值观的测试,我最看中的三个方面是:“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和“成就感”。我希望在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我很在意与周围同事的关系状态,希望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联系,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肯定,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

  适合做什么——个人特质

  通过做MBTI性格分析,得出我的性格类型是“ENFC”(外向+直觉+情感+判断)

  基本描述:

  温情,有同情心,反应敏捷,有责任感。非常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能,并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能够成为个人或群体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忠诚,对赞美和批评都能做出积极地回应。友善、好社交。在团体中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并有鼓舞他人的领导能力。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3

  一、自我分析

  1、个人特点:我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有责任心、有魄力、友善、大方、坦诚、不拘小节的女生。我的兴趣很广泛,喜欢音乐、舞蹈、户外运动、旅行等。我敢于大胆挑战,敢于创新,积极进取。有主见,在活动中喜欢扮演领导的角色,自信,对于某个有把握的领域,即便没有经验,也会表现得胸有成竹。对于知识的渴求,我有时充满了热情,有时却懒得只想学五柳先生只读其意,不见世人,不问世事,不思事理,但是由于个人性子比较急,有时显得脾气暴躁,不近人情,虽然心里是出于好意,但嘴上表现的太过苛刻。

  2、职业兴趣:我非常想从事管理类职业,刚好和专业对口,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方面是个人特点决定职业兴趣,喜欢去扮演领导角色,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是一个企业最基础和最高级的组成部分都是人,所以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个企业的人去如何管理和经营,所以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分。

  3、职业价值观:从我的测评结果可以知道,管理、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取向是我最重视的。我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自己的工作中,如果在不考虑工资收入的前提下,我要考虑在这份工作中我能否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同时也会考这份工作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最后也会考虑我的能力是否胜任等相关问题。

  4、职业能力:

  优势:善于与人交际,幽默,性格开朗,朋友圈很广,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不怕苦累,勇于表现自己,注重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喜欢生活充实的感觉,注重实务和环境的现实状况,讲究实际的效果;有责任心并值得依赖,注重效率。

  劣势:容易变得顽固,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否定一些有益的观点,性子比较急,有时显得脾气暴躁,不近人情,虽然心里是出于好意,但嘴上表现的太过苛刻。

  自我分析小结:我认为自己有明确的职业兴趣和一定的职业能力,并且有适应理想职业需要的一些特质,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适合职业岗位。适合的工作类型要求是重视思考能力,关注细节,拥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能有条理的完成工作。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会平心静气处事,感情要学会内敛,多听取他人意见,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团队合作,须培养独立处理问题能力。

  二、社会环境与职业综合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经济能力一般,收入稳定,能维持正常生活,但对我的学习费用仍觉得有一定负担;家庭文化氛围很好,父母从小就十分重视对我的培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

  2、学校环境分析:我就读的是普通二本院校,有悠久历史和一定的文化蕴底,注重管理方面的专业和教育,在全省享有知名度,但是与一些一本院校比起来尚显劣势。

  3、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出现“就业寒流”。尤其是本科院校出来的管理人才泛滥,大多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竞争对手比较多,硕士研究生人群的增加更加加重了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的竞争力,导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

  4、职业环境分析:

  前景分析:管理类专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不管是在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价值越来越高。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管理类专业中兴起的一阙。在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总的来说前景不错。但,这个专业的工作和财务、营销相比,还是有差距,而且发展也会比较慢,所以一定要有耐性。懂得用时间换空间。

  企业分析:在这个人才是一切的新时代,许多企业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去寻求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各个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企业最重视的还是实践经验,因而,我可以选择在一个相对规范的企业从基层做开始,一步步慢慢积累经验。在校期间多考证件,拓宽就业领域。

  薪金分析:人力资源行业新进人员的平均薪金水平在1500~2500之间,薪酬主体集中在3000~3999之间,4000~6000区间也占重要部分,二做到总监级别可拿到10000元以上,工资不菲。

  总结:人力资源岗位的发展前景不错——需求量越来越大,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薪资越来越好;在企业位置越来越重要。

  三、目标

  【我的目标生涯】

  根据前面部分分析,得出我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途径如下:

  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个人能力,我希望最终成为一名从事于第三产业的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我的暂时目标是进入宇通公司。

  职业发展途径:考多种证——(考研)——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经理。

  四、职业生涯目标划分

  1、20xx年-20xx年

  学历目标:高校研究生毕业

  成果目标:进入某目标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助理。

  能力目标:了解公司,将所学知识一定的用于实践。

  经济目标:20xx~3500左右的月收入。

  2、20xx年-20xx年

  成果目标:人力资源专员

  能力目标:熟悉部门运作,能为公司提出有效的建议,能熟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经济目标:5000左右的月收入、

  3、20xx年

  成果目标: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能力目标:熟悉公司运作,具有远见,能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部门发展与公司发展保持一致,能够与员工实现无障碍沟通。

  经济目标:8000~10000左右

  五、计划实施方案

  短期规划(20xx年—20xx年)

  1、大一学年:

  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在不太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加一些对自身素质提高有帮助的学生社团,加强社交活动,锻炼交际能力。(已完成)

  2、大二学年:

  ●完成英语四级考试。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

  ●在ERP协会里担任外联部部长,努力做到更好,不断提升自我。

  ●加强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并与学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在人力资源研究所参与古典人力资源书籍的编写,努力做到最好。

  3、大三学年:

  ●尽力取得英语六级资格证,以及会计证。

  ●学有余力考普通话证和心理咨询师证。

  ●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提前修大四课程,

  4、大四学年:

  ●全力准备考研,拿出高考时候的热情。

  ●定一个主题细致研究,完成一份别具一格的毕业论文。

  中期规划:(20xx年-20xx年)

  5、研究生第一年:

  进一步深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6、研究生第二年:

  有针对性的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解社会需求,不断完善自己。

  7、研究生第三年:

  提前写好个人简历等一系列资料,为找工作准备,开始步入社会,体验社会竞争。

  8、研究生毕业第一年:

  进入一家公司,要在公司里得到上司的认可,并且能够独立的完成上面分配下来的任务,学习同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9、研究生毕业第二年:

  要职场适应、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人脉,和一些资金,所在的岗位能够提升,得到公司干部培训或外出学习的资格

  远期规划

  1、找一个对自己发展潜力更大的公司,在其中进行自己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培养,从中不断学习,得到新公司里上司的认可,得到培养的机会

  2、做到人力资源总监,有客观收入。

  六、结束语

  职业规划只是第一步,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实施,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施才能实现的自己的理想和宏伟抱负,只说不做,只能是一场空,我有信心去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4

  一.前言:

  回想高中及以前的日子,自己的几乎所有事都有爸妈和学校安排。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开始感到无所适从。直到辅导员让我们好好思考自己,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我用了几天来思考自己认识了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我的人生有了奋斗目标,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二. 自我评估

  1.自我优势盘点:

  (1) 主动主动,开朗热度,勤奋向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实事求是,有目标有主见,追求具体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 人际网广阔,善于交谈,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

  (4) 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强烈要求自己,让自我更完善。

  2.自我劣势盘点:

  (1) 兴趣广泛,但没有特专长的一面,没有注重培养;

  (2) 自信心不足,对失败或没有把握的事情感到紧张;

  (3) 脾气有时顺和,有时急躁,不过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3.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主动向上的热度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来的负面影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1.职业兴趣:从测评分析报告中得出,我属于典范的研究型,对抽象的、分析的、灵活的定向人物性质的职业比较感兴趣,喜欢寻根问底,热衷于思考问题,擅长分析,独立性强。另外,对管理型、社会型的工作也比较有兴趣。??

  2.职业能力:我对于思维推理的能力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思考,工作认真、负责。善于规划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但人际关系一般,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抗压能力偏低,有时过于谨慎,不敢尝试新鲜事物。

  3.个人特质:洞察力强,我这个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因而对工作比较热度,能吃苦耐劳,是努力工作的典范,并且秉着”一旦开始,我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的理念做任何事;总是试图用理论分析各种问题。??

  4. 职业价值观:从我的测评结果可以知道,管理、成就感和自我实现取向是我最重视的。我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自己的工作中,如果在不考虑工资收入的前提下,我要考虑在这份工作中我能否连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同时也会考这份工作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最后也会考虑我的能力是否胜任等相关问题。??

  5.胜任能力:??能力优势:处事沉稳、认真、严肃;做事有始有终且缜密,决定一件事情后,就坚定不移的做下去;注重实务和环境的现实状况,讲究实际的效果;有责任心并值得依赖;重视思维与客观分析,独立工作能力很强;很低调,不喜欢显露,即使在危机之时也会显得沉着与平静。??

  6. 自我分析小结:我认为自己有明确的职业兴趣和一定的职业能力,并且有适应理想职业 需要的一些特质,但是也有一定的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适合职业岗位。适合的工作类型要求是重视思考能力,关注细节,拥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能有条理的完成工作。

  四.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 家庭环境分析:家庭并不富裕,是多子女家庭,要尽快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环境分析:学校是211重点工程大学,师资力量雄厚,而且我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师资力量恨强的专业,学校有这方面优秀的教授和导师。

  3. 社会环境分析:中国政治稳定,持续发展,在地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势头会更强劲。

  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分析:该专业一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随着经济发展,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十分短缺,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中高层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量为600多万,相对巨大的市场缺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资也不菲,而且考证也不断升温,还将是未来几年的“金饭碗”之一的专业,所以就业形势应该乐观。

  五. 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主体目标: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高层管理人员

  2.目标分解:

  (1)完成大学课程,顺利毕业,并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了解市场,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实现主体目标。

  六.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三年规划)

  1.基本目标:

  (1)首要目标:竞选班干部,加入学生会,培养自己的组织,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2)能力目标: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其他方面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开拓视野;

  (3)经济目标:做兼职,丰厚自己的经济,同时还能吸取心得和经验。

  2. 大二:定向期和准备期

  【阶段目标】:初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进行相关培养。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自习和上网收集有关专业的学习资料,努力在大二上学期把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给考得;其次要争取在假期中,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更深入的了解市场,增加交流,吸取经验和心得;最后要多搜集就业信息,了解该专业的就业要求,从而锻炼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占有一定优势。

  3. 大三:冲刺期

  【阶段目标】:总结前两年的所做,了解成功就业的秘诀。 对前两年所做的做一个总结,客观认识自己,大量搜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了解招牌单位的基本事项,有利于在面试中更自信。遇挫折了也不灰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七. 评估调整

  1.职业目标,路径及其他因素评估:当遇到机遇时,要好好把握,争取成功;如果该专业的就业形势有变,或者因为身体,家庭等其他因素,不得不屏弃该工作,那我会调整自己,适当的选择其他的工作;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5

  人力资源经理也叫人事经理。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资源经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新法对企业用工、制度规范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当企业纷纷审视自身内部管理时,人力资源经理愈加凸显出其作用。不过,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人力资源经理在企业中的定位、作用也不径相同。

  国内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事务处理型:有些地方人力资源部门就是处理事务性工作的部门,一般行政与人事合在一起,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人力资源经理也停留在事务性工作管理阶段。

  2、服务型:部门以服务为主,工作上需要与直线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人力资源经理除了事务性工作管理外,要做更多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3、支持协作型:人力资源部从服务为主的部门提升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部门,基本的事务性人事工作只是人力资源工作的一部分,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与直线业务部门进行更加丰富的沟通,很多工作是与各部门协同开展的。这类人力资源经理对业务更为了解,也更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理想状态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在国内的'企业做到的还很少,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则正在向企业战略合作伙伴方向努力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往往更积极主动,愿意不断创新突破。

  人力资源经理的发展空间较大,成长历程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类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更受欢迎,但其他专业也不会受到排斥,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成长为一名人力资源经理一般需要3—5年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之职业生涯规划。从人力资源经理的经历来看,其成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其它业务部门平行转移到人力资源部任经理的,这之前他们已经在其它业务部门担任过管理工作;另一类是一直在人力资源体系工作,从人事专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人力资源经理。

  许多人力资源经理并非科班出身,没有人力资源专业的背景,他们可能来自业务单位,在工作之前,也没有进行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学习。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了解企业所运营的业务。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所在企业业务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其工作的成败。半路出家的人力资源经理,常常由于对业务的熟悉而更容易做好。但这并不表示做人力资源经理不需要专业性,相反,半路出家的人力资源经理,完成向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转变非常重要。他们在工作中变得更专业的途径很多,很多人会再读相关的学位,当然更注重在工作中提高,以补充如工作分析、组织结构设计、人才测评、面试技巧等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知识与技能。

  对于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而成长起来的人力资源经理,专业性较强,但缺陷是没有在业务单位历练过,对业务以及业务单位的理解会有欠缺。所以一般来说容易犯的错误是本位主义,从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缺乏高度。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经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尽己所能地去熟悉公司业务、理解业务。比如作为一个生产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一定要了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而对于手机销售连锁店的人力资源经理,就要了解整个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只有尽力让自己深刻理解公司业务的运行方式和流程,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司业务的关键点,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去发现人力资源和这些地方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例如招聘,当部门提出用人需求时,这个需求是否合理?目前的紧急程度怎样?这些信息,只有在对业务有把握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指导下属按正确地方向工作。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经理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走管理路线成为人力资源总监,继续发展可成为全面运营公司的总经理;二是在专业领域深入,成为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等各专业领域的专家。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6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企业的,还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因此,作为HR人员,职业规划对于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HR职业规划的意义

  1. 提升职业竞争力:通过职业规划,HR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增加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2. 实现个人价值:职业规划可以帮助HR人员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3. 适应变化环境:职业规划可以使HR人员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应变化的职场环境。

  三、HR职业规划的步骤和要点

  1. 自我认知

  (1)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2)评估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进行职业性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

  2. 目标设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确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

  (2)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制定可行的目标。

  3. 职业路径规划

  (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岗位和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交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 能力提升

  (1)制定学习计划,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行业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脉。

  5. 职业发展

  (1)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包括晋升计划、培养计划和学习计划。

  (2)积极参与岗位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经验和管理经验。

  (3)定期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进展,调整和优化职业发展计划。

  四、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1. 学习是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适应职场的变化和挑战。

  2. 自我发展是职业成功的关键,包括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五、总结

  HR职业规划是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自身的认知和目标设定,制定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HR人员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高手。因此,建议每位HR人员都要认真对待职业规划,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7

  一、轻石激波澜,大学生职业规划之启示

  从母校毕业后,笔者深感学校栽培之恩重,常常想着如何能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反馈给母校一些贡献。由于在咨询公司常常与人力资源规划打交道,笔者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也颇有兴趣和看法。于是在20xx年11月8日,通过QQ建立了一个名为"中大环院职业规划交流的QQ群”意在组织已经毕业的校友对在校的同学进行职业规划的辅导和探讨。

  11月8日建立群之后,当晚已经找到了五位已经毕业的热心校友,本准备探讨一下以何种方式在群内交流,制定一些方案再推广此群,没想到有两个师弟"走漏了风声",第二天早上,群已经加入了47人,其中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直至11月11日,群已经突破了200人,在校学生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0%,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占了在校学生人数的60%.在此前,毕业校友团队并没有做任何宣传,而在校的同学都是一个拉一个的进群,也并没有大面积的宣传。

  熟悉学生工作的我对此感到十分意外:一,这个人数的增长速度出乎意料的快,而且是没有宣传工作的速度;二,整个学院仅有600人左右,而三天内此群已经有近200人加入,覆盖面之广是学院强制命令都难以达到的;三,院领导和辅导员对此群高度重视,第二天团委副书记向我致电,表示感谢和支持,并表示希望此群能起到切实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质量。

  这三点意外也说明了三个现象:

  (1)人数增长之快,说明了职业规划已经是目前大学生的心头之急

  学生们通过一传一的途径,告诉了身边一直对职业规划有做工作或关注的同学。事后和他们交流时印证了这些想法,他们很多人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职业规划,但局限于外部信息的不全面和不真实,他们依然没有太多实际的头绪。

  (2)学生覆盖面之广,说明了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如今难就业的问题十分广泛,并且深刻的影响着企业和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从群的人员结构看来,不仅是即将要毕业的大四大三的学生对前景比较担忧,大二大一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这种忧患意识。

  (3)学院高度重视,说明了学校也意识到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

  学院明确表示,如果我需要任何学院能给到的帮助,学院都将全力支持,包括沟通渠道,活动资金和场地。

  二、巧妇难为炊,企业HR招聘之久疾

  众所周知,现行较普遍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第一步就是招聘。有很多HR一直在抱怨招不到人,或者招来的人用人部门又觉得不满意,又或者薪酬水平根本招不来或者留不住现在比较心浮气躁的大学生,其余的抱怨自不必多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都出了不同的招数,我在此简单介绍两种。

  (1)MT计划(management trainee,管理培训生)

  用长达一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培训和考核新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由于计划包含考核过后能直接晋升中层管理层的承诺,这类招聘计划确实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好处在于:对于企业而言,在这计划中的数年时间里,通过不停的轮岗和派遣,这些MT大学生已经很大程度上补充了非核心岗位的工作;按一定小比例从中吸收进入中层管理层,对中层的冲击不大。但MT计划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计划过后,考核不达标的`MT很可能就会离开企业。企业相当于白白付出了数年的培养,而学生也失去应届生的身份,由于不断轮岗并没有累积太多专业经验,相当于浪费数年宝贵的时光。

  (2)企业技校合作

  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存在于一些工厂或者带有明显流水线作业特征的企业。例如企业在计划中,两年后可能需要30名汽车维修工人,企业方就会与技校方接触,希望技校开设相关课程,并保证会与成功毕业的30名学生签约。之所以这种模式不流行于一般的企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很多企业的招聘计划很难确切落实到数年后的招聘计划,而定向培养需要数年时间;二是这种模式下,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根据自身的特性来选择课程,而是被定向培养,很可能学生的兴趣和强项并不与培养方向重合,这对企业和学生都是一大损失。

  看上去这两种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实殊途同归。他们都很显著的体现了目前企业招聘的一大趋势——企业越来越喜欢招应届毕业生,自己培养。想要招到优质的新人,就要紧贴新人们的思潮变化。在这里要稍微说说现在大学生的一些较为普遍存在的变化,主要有这两点:

  A)大学生对刚毕业的薪资要求逐渐降低,注意力已经转向其职业发展路径是否有潜力,是否清晰,如果企业能主动给出很好的个人发展蓝图,会有很多大学生把薪资放在第二位。对企业来说,能以较低薪酬水平请到青壮活跃的劳动力无疑是节约了薪酬成本,但相对的如果该大学生职业规划并不稳定,较低薪酬也不能成为一个留住人才的资本,而且如果没有市场的薪酬数据,对于其定薪,变薪都是一大难题。

  B)大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所锻炼的能力,离企业的要求还比较远,很多都会怀有一种空杯的心态,主动接受企业的锻炼和培养。这和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学体制有很大关系,但在此就不展开谈了。对企业来说,新人愿意配合企业的培养是非常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但相对的如果不能在短短几次面试,笔试就从千军万马中挑出好苗子,企业投入大量的培训资源就不一定能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读到这里,您是否感觉到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在推动着一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新变革?这便是笔者在思考的问题。

  三、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前伸至大学生职业规划

  初看这个标题比较复杂,容我一步一步道来。现在较为流行的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第一步就是招聘。如果招聘来的人水平参差不齐,薪酬体系便不能稳定的因岗因人定薪;如果招聘来的人没有与企业近似的价值观,其绩效体系也很难正确激励到员工;如果招聘来的人都是仅凭一股冲劲,个人缺乏长远规划,企业的能力素质模型,职业发展通道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在招聘之前,还应有一道工序,那就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在第一节最后我所提到的三个现象——职业规划已经是目前大学生的心头之急;并在大学生群体里面是个普遍现象;学校也意识到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奠定了企业HR进入大学生职业规划领域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HR部门有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职责,会是怎样的情境?

  (1)迎合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各方面信息的渴求

  企业只要告诉学生,所需要员工具备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有兴趣参与企业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会在大学自主的发展自己。如此一来,学生不再迷茫,二来企业能改变招的"新人"都是"新手"这种情况,三来企业也能很好的考察学生,只要定期要求有兴趣参与规划的学生进行反馈,相当于试用期提前到毕业前了。

  (2)招聘信息能有针对性的全面覆盖所需专业和学历的学生

  信息不对称也是大学生找工难,企业招工难的一大问题。在各处投放广告效率低下且耗费财力,而若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作为切入口,招聘信息会有主动落在对相关企业感兴趣的潜在招聘对象,高效且精准。

  (3)学校将全力配合,企业HR事半功倍

  有校招经验的HR都一定会感受到,学校对于企业招聘的宣讲会一般都十分欢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学校的在一个教学周期内的最后一个挑战,但其实很多校方都已经意识到这最后一个挑战,是需要一整个教学周期的关注和努力。企业HR的定期进场对学校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那具体的此项工作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以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HR的意向以及在校学生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

  1、争取参与新生入学或者学校举办的就业服务活动,宣灌自身企业特点,所需人才特点等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可以与学校制定常规宣灌会备忘,形成定期的友好合作。

  2、结合企业发展和宣传战略,针对所需专业和学历,组织在校内的一些活动,发掘好苗子,归纳人才库。

  3、针对特别优秀的苗子,可以在安排实习机会,让企业和学生双方更加了解对方。

  4、设立奖学金基金,要求领取奖学金的学生必须满足企业给出的条件。

  经笔者实验,成效颇丰。就算在不计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这也是善事一桩。希望日后能有更多HR开始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规划前伸至大学生职业规划,长此以往,将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带来显著提升。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8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越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不少公司都在讲本公司有关员工的职业规划的问题,但是作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些人士自己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但是又是十分现实且必要的问题。

  在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的职业规划之前,先看看每个人在作职业规划时,人的职业生涯有哪几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一些特点,以及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应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起步阶段: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个五----六年,开始慢慢了解社会及学习工作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信誉度。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往往雄心勃勃、非常自信(有些自负),许多事情都在尝试阶段,薪酬水平也较低。但现实常令他们感到失望,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可以炫耀的成绩了。这个阶段应脚踏实地的学习实践知识,有意交往一些前辈(有水准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自己的优势项目,挖掘自身潜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长阶段:第二个五----七年,这时候你已经熟悉了一个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论职位及水平都处于逐步向上提升中,薪酬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同时你的机会也较多,跳槽的可能性较大,若机会把握好,将为下阶段的加速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此阶段对于你的专业知识必须十分熟悉(属于知识大补阶段),对它的发展方向要有前瞻性,同时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人际网络,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特别指的是33岁至40岁的人士,你的人脉竞争力要十分的强劲(这是你的优势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为个人下阶段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熟阶段:此阶段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这要因人而异。你的职位及专业水准达到或即将达到了你的最高点。事业基本有成,或达到了一个大家公认的较高水平(专家级)。这时你做任何事情,更多的是依靠你的经验,考虑问题所受到的牵扯较多,对薪酬的要求大大增加,相反你的求知欲正在逐步的减退。

  将退休阶段:退休前的三至五年。随着薪水和地位达到个人人生最高点,就开始逐渐失去工作的愿望,并为退休后的悠闲生活考虑了。

  现在的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时期,机会是非常多的,就看谁能把握住发展趋势(当然是有准备之士)。所以每个人应在自己的成长阶段努力学习,知识领域尽量宽一些,特别是人脉竞争力要强一些,最好保持自己在一些方面领先别人一步,否则快鱼总是先吃掉慢鱼。

  作为职业人士如何规划今后的发展计划,特别是职业发展计划,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制定事业计划是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对你最重要?

  家庭、名声、事业或金钱等。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测试不难发现。

  2、有何特长?

  特长:指你的特殊才能,这在职业规划是应予以重点考虑。你可以将你所有感兴趣或做得好的事情全部列出来,选择3种最重要的才能,如果你没有特长,那么就应尽早去“充电”。

  3、你的追求是什么?

  什么是你们梦寐以求的,使你希望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在那些事情上你愿意一展才华?在哪些领域你愿意投入自己的精力?

  4、什么环境让你感到如鱼得水?

  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适合你发挥才能?如“我最经常在人多的`环境里展现我的才华”

  5、判断现状。

  此时你正处于那个阶段?这阶段有些什么特别之处?紧要的事有哪些?尽量以“局外人”身份进行判断,然后对原计划做出相应调整。

  6、确保你的目标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心中牢记你的职业目标对你大有裨益,尤其当你处在生活转变时期时更是如此。。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也就变得更加合乎情理,而且能更好的将生活中的变化同全新的视野及明智的选择联系起来,当你明确你的目标后,就能更加容易地规划时间和找出真正的生活优先顺序。

  最后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士的发展途径看有哪几种,可供大家进一部探讨。实在地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也是很宽的,一个勤奋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他受益的首先是眼界的开阔,他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最新最强的管理理念和知识,很有前瞻性,其发展道路应该是:

  1、成为知识管理总监

  2、做培训师

  走这条路的人士逐渐多了起来,但要分析成为培训师的条件,从现在市场上已做得较好的人士来看。首先,你最好是某名牌大学的硕士以上毕业生;其次,你曾在世界知名的外资企业或国有著名的企业工作过5-8年,且是高管人员(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第三,有丰富的培训经历和相关工作业绩(给某某大企业做过培训);第四,有良好的口才,亲和力较强;第五,在某一方面真正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这就是实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3、进入公司决策层

  成为管理整个公司行政事务的副总、总监、总经理助理等高职,在中国现在这个市场方可有实施你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规划的条件,真正体现作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这个职位,本人要有高超的内外部平衡能力(即内部政治),但真正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可是你若从事销售工作,同时销售业绩较好,反而可以在短时间内上升到高层主管。许多例子说明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往往都是先从销售做起,有了优异的成绩后,才逐步走上高级领导岗位,有业绩才是最好的证明。

  4、成为管理咨询师

  自己或同朋友成立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利用自己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这一优势,对一些企业进行管理诊断咨询,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人为管理失误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对各种管理案例要熟悉,特别是要有自己的一套良好的可操作的解决办法。但你若没有著名公司的相当工作背景,刚开始创业则比较困难。

  5、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某方面的专家

  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了许多方面,如:招聘、绩效管理、薪资管理、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建设、高绩效团队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发展成为自己的专长。要成为某一行的专家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须有达到这个市场前三名的志向,否则不做。

  6、成为人才分析师

  这是国家近几年就要实施认可的职业资格考试,它的出现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开始走向规范化一个标志。要成为合格的人才分析师,需要有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同各人才市场、猎头公司、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总监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具备较高的学识水平,所以此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发展前景较好。

  7、成为猎头

  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界的关系,及对企业欲招聘人员的了解,可逐步形成某方面的专业猎头。

  8、劳动争议处理专家和法规咨询专家

  由于工作关系会经常处理一些企业人事劳动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了处理这方面业务的实践经验,若你本人喜好研究这方面的案例,将对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有益处。当然,你必须对相关法律不仅有浓厚的兴趣,且有一定的研究,并愿在此方面发展下去。

  9、转换职业

  现在许多从事hr的人士因各种原因正考虑转换职业,谋求新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值,在单位里出成绩较慢,不宜显现,与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相比较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有关),才可能有大起色。这需要大家长期的共同努力,方能产生效果。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规划

  HR从来都是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职位。在“中华英才网”发布的职场人气排行榜中,HR一直榜上有名,并跻身“十大人气职位”前五强。

  对于长期搏杀于市场的企业来说,对人才的管理已跨越了单纯的人才招聘,而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合理运用,发挥最大潜力”阶段,急需高素质的HR专业人才,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对HR的需求快速放量,对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级HR需求尤为迫切。而从人才市场的情况看,虽然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达300多万人,但高级HR人才却不足9000人。

  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企业开始争抢HR人才。记者发现,不论是金融业、房地产业,还是电子业、通信业,几乎所有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在招聘HR人员。携程旅行网人力资源总监施琦说,市场开拓前期,企业为占领市场份额,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现在企业进入成熟发展期,需要对人才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才资本,因而急需建立招聘、培训、任用、考核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一切,使企业无论对HR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高级HR是一将难求,因此纷纷高薪揽才,使得高级HR的薪酬持续看涨。一项调查显示,外企HR主管经理的年薪约6-10万元,HR总监达到10-40万元;民企HR总监年薪也在10-15万元左右,均大大高于普通HR年薪2-5万元的水平。据了解,具有国际专家资格的高级HR更是身价不菲,年薪最高可达80万元。

  职位解读:HR工作事无巨细

  概括来说,HR的职责就是招募人才、运作人才和留住人才。诸如招聘、考勤考核、薪酬福利的管理、员工培训以及员工满意度等,都是最基本的日常事务。

  上海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董露告诉记者,“我们不光要有想法,还要把想法有效付诸实施,期间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制定招聘计划、安排面试地点与时间、安排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等等,做好这些事并不容易,需要与各业务部门多方协调。所以,有时候我们是管理者,需要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任务;有时又是执行者,要履行上级主管的命令。”

  据记者了解,HR面对的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需求和长远发展需求,除了要合理利用公司费用招聘人才、解决眼下的人才问题外,还要制定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优化公司人员结构,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作,更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拼图

  在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的最高职位是总监,下边分设人力资源经理、薪酬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等,接下来是人事专员或主管,基层职位是人事助理。

  ■人力资源总监职责: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负责制定公司中长期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并完善公司人事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组织、协调、监督制度和流程的落实;策划公司各级组织机构设置调整,负责高管人员的整合和调配;统筹人力资源成本,指导制定薪资福利制度,组织实施公司考核评估系统;组织建立健全公司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组织、指导并公司的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经理职责:依据公司战略制订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并监督各项计划的实施;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公司人事相关制度;组织实施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选人、用人、育人评价体系,积极选拔人才、培养适合公司的优秀人才,为各部门提供人力支持;负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持续改善公司e-HR系统运作效率;代表公司对外接洽政府相关劳动人事部门。

  ■薪酬福利经理职责:制定薪酬福利政策与制度;参加薪酬福利调查;设计、制定及协调薪酬福利项目,包括年度薪资调整,晋升指引等;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协助薪酬福利项目的实施。

  ■招聘经理职责: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分析人员需求,制定人员招聘计划;负责公司相关职位的初步面试及简历筛选工作;分析、选择、维护各类招聘渠道,以获取最有效的招聘结果,同时满足公司对招聘周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才选拔体系和招聘流程;进行简历甄别及招聘测试、面试、筛选、录用等工作;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培训经理职责:负责公司培训体系的规划、建设、组织和管理;编制公司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政策和流程;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组织实施培训;建立公司员工培训档案和内部讲师队伍;组织新员工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人事专员职责:负责公司基础人事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公司基础人事信息维护工作;负责办理人才引进、内部调动、解聘、各类职称评定的相关手续;负责公司员工关系建设工作;负责部门宣传工作。

  ■人事助理职责:负责招聘信息发布、更新、管理;负责员工合同、协议签订、续签、解除手续的办理;员工个人档案管理及员工保险缴纳;员工信息整理、分析;协助公司组织员工活动。

  职业发展:遭遇职场天花板

  在公司里,HR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过整天为别人做评估、定薪水、规划职业发展的HR管理人员本身也面临诸多尴尬。一位在某大型公司做了8年HR工作的张先生表示,尽管部门已经改名为人力资源部,可是在职能上却仍然以处理杂务为主,HR管理需要投入资源,但显然公司目前更愿意在生产运营上进行投入。

  事实的确如此,尽管HR的经历对管理人才的成长有诸多帮助,但是大多数公司提拔的总经理是来自于业务部门而非HR部门。一位曾在华为工作过的HR经理说,“在华为,没有一位总经理是从HR部门升上去的。”

  诚讯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吴衍璋表示,尽管HR职业有很大的发展远景,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也非常正常。在入行之初或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就显得相当重要。

  晋升需要稳扎稳打

  据调查,大多数HR当感觉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有发展空间时,基本都会继续在HR之路上走下去。

  即使是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硕士生也很少能直接成为HR经理,也得从基础做起。通常情况下HR助理经过1-2年的锻炼就能成为专员。在中型企业中,3-5年一个专员就能成长为经理。中国企业通常具备3个层次:助理、主任、经理。发展顺利的话,1-2年的助理,3-5年的主任,7年以后即可达到经理。

  随着职位的提升,各个层次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充电是必不可少的晋升准备。就目前情况而言,要想成为著名大企业、外企的HR总监比较难,要多积累专业知识、经验以及人脉,多方寻求发展。

  如何成功转型

  约有80%以上的HR至少有过3次跳槽经历。那么,对于这些指导别人职业生涯规划的HR来说,自己如何做到成功转型呢?咨询顾问吴衍璋先生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HR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有四条路。

  道路一:在HR部门谋求发展。初入职场,都会从“HR助理”做起,帮助处理一些档案整理、“四金”代办的跑腿活;接下来,可以晋升到“HR专员”,负责培训、薪酬、招聘等项目;再下来,就是“HR经理”,负责HR整个部门的运作:“HR总监”一般都只有在大型集团公司才会有,他们要配合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有时甚至会上升到成为公司的partner。

  道路二:转换到业务部门。HR人员不懂业务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致命伤。当觉得工作发展出现“瓶颈”时,不妨轮岗或转部门,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前提是要具备业务部门的专业知识。

  道路三:做猎头。HR人员在人事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招聘和用人经验,培养了独特的用人理念和招聘眼光,可到猎头公司做猎头工作,为企业寻找良马。

  道路四:做咨询顾问。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增多,HR人员转向做咨询顾问是条不错的出路。以企业工作经验为依托,咨询会更有底气,并且有实战性。据了解,要从事咨询工作,不光工作背景很重要,学历也是一个相当要紧的门槛,硕士、博士学位都不算高。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9

   段冬认为,选择职业目标应该有3条基本标准:一看行业发展前景,二看企业成长速度,三看企业的领导(直接上级)是否容易相处,双方在个性和个人价值观上是否契合,企业是否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于人力资源工作,段冬把它作为一个可以终身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来看待,十五年前,他已经为自己制定了明晰的职业规划。

  20xx年底,段冬来到新浪,此时,新浪网刚刚摆脱互联网危机,恢复元气并走向盈利。段冬坦言他喜欢这家公司:这是个年轻的企业,它虽然只有20xx年的成长时间,但是已经经历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新浪拥有年轻的管理团队,很多管理者都在30岁左右。“这里少有条条框框,每天工作都在面对新的开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工作感受非常适合愿意接受挑战的年轻人。”其实,到新浪做人力资源部总监,主要原因并不仅仅因为新浪是一家知名的服务于全球华人的企业,而是因为新浪符合段冬就职选择的三条标准。每次选择进入一个新领域,他首先关注的是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然后看这家企业是否走在同行业的发展前列。企业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大,机会、挑战就多,给予的施展平台大。最后,要看企业的领导(直接上级)是否容易相处,双方在个性和个人价值观上是否契合,企业是否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于人力资源工作,段冬把它作为一个可以终身从事的专业工作领域来看待,十五年前,他已经为自己制定了明晰的职业规划。

  一、内向男孩的自我磨练

  1987年,段冬从财经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为了抱着能到社会中经历磨练的心态。段冬曾经将初期的理想定位在到煤矿或进炼钢工厂等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在他的心目中只有这些实实在在产出物质产品的工业部门,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可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最终还是把职业方向定在了自己曾经很“轻视”的服务领域。小时候,段冬自认为比较内向,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但他没有因此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这一缺点。上大学后,他报名参加了公共关系学习班,后来还加入公共关系协会,并尝试到大学进行讲座,与大家交流公共关系领域的看法和经验。这个过程改变了他对公共关系的理解,也认识到自己个性的弱点不是不能通过职业锻炼克服的,段冬开始在与人交往方面为自己树立了起了信心,并且关注在人际合作领域的职业发展目标。1990年,美国协和集团招募管理人员,经朋友推荐段冬应聘加入到该集团,担任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助理。在与协和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一个“加拿大老外”的相处中,段冬学习到很多作为经理人的职业要求和从业经验,并开始有意识积累人力资源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二、从协和集团步入人力资源管理

  当时,协和集团正努力开拓中国大陆地区的零售业市场,中国区总经理是个有数十年商业管理经验的加拿大人,他经常在周末带着段冬到北京各处进行调研,并通过个人经历鼓励段冬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他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行业前景非常好,而段冬的性格中又有较多的耐心与合作特质。于是,从1991年到1994年底,他安排段冬负责协和集团中国区的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工作范围不仅是人事、行政,而且包括工程、安全、客户服务等多方面。段冬认为,这段工作对他影响很大,使他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并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确定为一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开始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时,我就是外行管内行。”面对有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同事,在没有任何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胜任岗位的要求,唯一的途径就是大量阅读人力资源管理书籍,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

  三、家乐福考验理想执行力

  1994年底,法国家乐福来到中国。经一家猎头公司引荐,段冬加入了家乐福。这家排名世界前列的零售业巨头以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让段冬印象深刻,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他对服务业的一些偏见看法。当时在国内只有超级市场(supermarket),还鲜有超大型超市(hypermarket)。仓储式、零库存的销售模式对企业流程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家乐福非常重视整个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企业领导只对业绩负责而无权随意更改流程,流程的修订只能在每年一次的全国总经理会议上进行。更重要的事,公司不仅仅将规范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更注重执行,公司设有内审专员,专门监察流程的执行情况。而且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各部门主管亲自授课,把业内最新知识技能和管理要求及时传授给员工。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段冬到家乐福的一年后,公司全球行业排名不断提升,已经跃升到全球第二位。

  一年的时间,因为工作出色,公司准备提拔他负责更多业务、财务等方面的工作,段冬却没有接受,他的目标很明确——希望能把人力资源做到更好。段冬觉得,人力资源领域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学习、实践,足够他用一生去努力。在协和集团和家乐福的工作和学习使段冬认识到,服务业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会日益突显。他对比说,美国在建国初期,农业的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是非常大,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逐渐增长,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在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70%.韩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结构也与当今中国相似,后来也经历了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占主导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贡献将越来越受到业绩的证明和肯定。把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段冬有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如果从纵向角度划分行业,那么各个行业间的专业业务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技术再娴熟的炼钢工人也不能把它的专业技能应用在汽车驾驶上,一个人很难跨越不同行业。而横向划分则不同,比如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并没有本质差别,“任何企业都需要绩效和人才的管理”。

  四、在新浪施行人才管理理念

  20xx年11月份段冬来到新浪,他很快便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融入了新浪企业文化。新浪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尊;突破创新;回馈社会;永续经营。段冬认为,要在实践中体现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而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必须从单一服务职能的人事管理转变为以绩效为导向、以人才为本的战略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在企业的各个发展环节和发展阶段。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客户,要像尊敬客户一样对待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司和员工发展之间的桥梁。”如今,段冬最关心的是,除了工作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能力发挥。不同人的个性与他们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关联性,要为不同特点的人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建立起全面报酬体系是必要的,薪水的激励作用不能作为长期因素,更重要的是工作认同感,让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同时还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其有效克服职业发展瓶颈。近日,段冬正忙着安排和政府部门联系解决部分员工子女入托的问题——“只要对员工很重要,做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段冬说,自己的职业选择也是个性使然。他为人心态平和,工作中的问题从来是对事不对人,也不会以对方职位高低为标准来衡量问题的轻重——“这是职业原则”。“我并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些物质方面的奋斗目标,也从不因为这些问题与人争执,我只是做我喜欢做的事。有些人说人际关系问题太复杂很难处理,我并没这样觉得,我很喜欢和人打交道。”

  段冬戴着眼镜、文质彬彬,表面看起来,不是个外向型的人,但在骨子里却有种冒险气质。他非常喜欢郑毅带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比如探险、蹦极。喜欢挑战所以尝试着选择不同的行业,喜欢挑战所以来到互联网这个充满挑战和有很多不确定性的行业。不管怎么选择,段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很清醒的,在不断接受挑战的同时,他却又牢牢把握着方向——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把它做到极致。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0

  一、列出3年内你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打算采取的具体行动。

  3年内我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成为人力资源经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打算采取如下行动:

  1、2个月之内找到一家正规的企业从事HR相关工作,尽快进入专业领域,我认为比较适合的企业应该是中大型的企业,外企更佳,因为这些企业会更重视HR工作,而且能学到系统的知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准备采取如下行动:

  1.1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迅速预览各大招聘网站有关HR的招聘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海投简历;

  1.2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熟人推荐的形式迅速进入到适合的企业。

  2、1年内要熟练掌握各个模块,不轮是知识还是技能,结合自身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或培训或招聘,或薪酬,或劳动关系,都可以。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准备采取如下行动:

  2.1 首先立足于本岗位,快速掌握本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给自己要求的是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工作实践,再加上大量的阅读本模块的'专业书籍(2-3本)达到该目标。在积累岗位模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扩展深度,兼顾其他模块的学习,一方面通过用心的观察,学习其他模块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多读专业书籍,每个模块的专业书籍一年内都不能少于2本。

  2.2要想在HR上有所发展,要懂管理,要能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学习更多的管理技能,一方面可以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老板的管理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理论的积累,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管理类的相关书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内要读2-3本管理类书籍。

  3、3年内的发展目标是,我要成为HR方面的专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计划:

  3.1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关注HR专业网站、论坛和微信,让浏览这些网站论坛成为自己的习惯,积极和行业精英学习互动

  3.2拓展HR专业人际交往圈,线下组织的管理论坛和沙龙活动,要积极参与,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自己树立一个行业标签,创建个人口碑

  3.3多读书,1年以后的读书计划里,除了HR专业书籍和管理类书籍外,知识积累还要更广泛,有关心理、人际交往、礼仪、服饰搭配等方面都可以加入到读书计划中来,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HR不仅懂管理,还要懂生活。

  二、如果让你在HR领域,给自己贴上一个最突出或最与众不同的标签,你希望是什么?为什么?

  “从行政成功转型HR”,从事HR一直是我心中的理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到这个专业领域,在行政上积累了近10年的工作经验,也做到了经理的职位,转型谈何容易?但心底总有个声音在说,你要尝试,否则会有遗憾,通过比较行政和HR的职业发展潜力和职业含金量,我决定从零开始,转行做HR,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各位,我们一起努力,有目标的人生才有价值!

  未来人力资源行业的七大发展趋势

  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未来企业组织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得要求,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令很多人力资源从业者深感恐慌,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因此,对于从业者而言,与其担忧人工智能抢饭碗,倒不如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

  1.从传统的“战略版图决定组织版图,组织版图决定人才版图”,到“愿景驱动人才,人才驱动战略”。

  在当下突变的、非连续的环境下,机会窗口往往一闪而过,企业要想抢占先机,没法瞄准了再开枪。只有人,才有可能根据前线的炮声,即时判断、快速反应。

  2.从“人力资源管理”到“人才管理”,从“效率式量变”到“效果式质变”。

  关键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往往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HR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满世界去找人,一个优秀人才顶两三个人,甚至顶十个人用。

  3.企业是有组织的人类生活的2.0版本,乡村、部落、氏族是1.0版本,“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是3.0版本,现在则要谋求兼顾,一方面从“人才为我所有”到“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则要建立亲情原乡。

  企业家要兼顾两种思维:一种是基于全社会范围的人才观,像小米公司倡导的“粉丝即员工”;另一种是退回1.0版本,建立亲情原乡,真的要有一点“亲”的感觉。

  4.HR部门模式转型提速,从“选育用留”模式,到“三支柱”模式。

  即业务伙伴(HR-BP)共享中心(HR-SSC)专家中心(HR-COE)。传统HR专员将面临淘洗,其职能或被直线经理吸收掉,或被信息技术替代掉。传统HR或者转业务,或者走专家路线。

  5.数据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大势所趋,基于算法的精确匹配已全面波及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福利等各个领域,以后会日趋深化。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记录和积累员工个性数据,依据数据对员工进行个性化管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6.从企业办大学到企业变大学,从经营产品的企业转变为经营知识的企业。

  新一轮企业大学的发展趋势是群众教育群众、视频化、APP化、自主开发案例。淘宝大学、万达学院、京东大学等企业大学的共同特点是让培训变得更加“有用”,更“轻”,提倡微学习、微培训、微分享。

  7.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但要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为“企业的企业家”,以组织能力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1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需要“设计”,货架的摆设、橱窗的布局,都是通过设计来呈现出的。那些知名的游戏其中的关卡、环境、人物、动作也都是通过设计来让玩家着魔的。“设计思维”是对英文Design Thinking这个词组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两个词的叠加。简单而言之,设计思维即利用人们的思维特征,打造出下意识地按其意图办事的环境。

  灵活办公、远程办公、互联网技术等新潮流让当下员工面临更加多样化的选择,员工对组织脆弱的忠诚度和前所未有的工作流动性也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也正因为如此,“设计思维”能够为当今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提供了诸多的启发——从本质上而言,人力资源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企业打造一种让人们更加乐意工作、发挥最佳绩效的工作场所,从而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人才的发展。

  Zappos用设计思维灌注公司文化

  美国的Zappos公司不止是一家普通的零售鞋商,更是一家勇于尝试各类公司运营模式的先行者,其公司文化充分体现着设计思维。

  Zappos公司是全球实行合弄制的最大公司。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所有的工作都被定义成各种“角色(roles)”,每个角色对应明确的职责范围。员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允许多选,然后再根据角色的要求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与传统架构的公司相比,在合弄制之下,员工和职能是分离的,可以拥有“自我选择”(choose-your-own-adventure) 的职业路径,员工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并有权利将各角色的职责进行优先级排列,并随公司需求调整职能,具有很强的敏捷性。

  这个设计是让员工都能做自己、并且确保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的文化,让其员工始终处于权责的动态变化中,从传统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积极承担多样化角色,保持活力与公司文化氛围。

  为了更精准地定位合适的候选人,Zappos于20xx年5月停止制作招聘海报,创建了自己的新社交网络Zappos Insider。在这个平台上,应聘者可以与Zappos的现有员工互动,展示自己对Zappos的'热情。招聘团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Insider项目的互动中,通过问答、测试、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应聘者。这些交流可以私下或者公开地进行。

  具体的招聘流程是:

  首先,对Zappos工作感兴趣的人可在该社交网络上申请成为一位Zappos的“局内人”,并被分配一位“团队大使”。然后,团队大使会根据应聘者的视频自荐信以及在线聊天,了解其展现的技能和专业领域,并帮助他与相应领域的Zappos员工取得联系。

  再次,应聘者获取面试机会。(如果应聘者来自异地,应聘前来面试时抵达机场后,可以免费搭车前往Zappos位于拉斯维加斯的总部)。面试实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司机会在一天的行程中留心应聘者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对待司机的方式,因为招聘人员会将司机本人对求职者的看法纳入考虑。

  最后,被聘用的人员经过为期4周的培训和1周的工作之后,所有的新员工都将获得相应的奖金,而发现自己不适合这种工作文化的选择离开时,将获得20xx美元奖金。

  不仅如此,Zappos公司在一些员工激励和员工敬业度提升的项目上同样展现着设计的妙思,让员工拥有良好的体验。比如,用于打造团队精神的“愿望助力”计划,会充分考虑员工的诉求,允许员工提交并帮助他人实现愿望(如学习弹吉他、骑摩托车等)。除了鼓励员工齐心协力地互助实现彼此的愿望之外,Zappos也会从公司层面助力这些愿望的实现。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2

  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对其兴趣、爱好、能力、教育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与平衡后,结合时代特点和被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重视。

  一、数据信息和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个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结合员工的自身兴趣和特质,将其定位在个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位置,通过对每位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各类人才各就其位,各行其道,各尽其职,各得其所,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晋升通道和成长空间。

  二、如何让数据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程服务

  (一) 数据与员工招聘

  对于职业发展规划来说,从员工招聘阶段就要全面介入。数据分析模型会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首先,数据挖掘模型会抓取数据库里应聘者职业技能、薪酬要求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对比岗位需求,通过数学运算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招聘过程的最根本诉求就是解决企业职位与候选人之间的匹配问题,而 数据技术恰恰能更高效精准的完成这个匹配过程。

  (二) 数据与个人信息的深入挖掘

  员工入职以后,数据会针对员工的基本信息,通过模型整理编辑出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数据库,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员工工作经历、教育背景、职务晋升和社交网络等方面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实现动态管理,通过信息量的积累和汇总分析,评估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发掘隐藏在深处的职业倾向,并借助这些评估结果,引导员工按照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划路线开展职业实践。

  (三) 数据与职业锚

  职业锚是指员工进入早期工作情景后,由获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依据已被证明的才干、动机、需要和价值观,进行现实的选择和准确的职业定位。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是个人同环境互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职业锚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准确的职业锚,会引发员工进入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渠道,促发企业和员工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数据与人——职匹配

  员工入职以后,需要针对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书,结合企业实际,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 为提高。相反,则需要不断修正,重新匹配,提炼更加精确的职业目标。

  三、数据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实例

  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往往会引入SOT分析矩阵法,通过对一系列信息的归纳与分析,得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最佳途径。

  S代表strength(优势),代表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人力资源管理 eat(威胁)。其中S和是内部因素,用来进行自我分析,O和T是外部因素,用来进行环境分析。

  使用 数据后,我们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中即时录入以下数据:

  S:工作经验,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人格特质,承压能力,个人关系网络等。

  :比较缺乏的经验,较差的成绩,专业不对口,缺乏目标,自我认识不足,较差的领导能力,负面的人格特质,害羞,情绪化等。

  O:就业机会,急需的人才,晋升机会,市场需求,地理位置优势,强 的关系网络等。

  T:就业机会的减少,同业竞争,缺乏的培训,晋升过程的激烈竞争,专业领域的有限发展等。

  在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系统会自动调取这几项重要因素,进行比对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得出更优的策略。

  以往,在职业发展规划中,要么会出现数据信息不足,要么会出现分析能力不足,而引入数据,既可以存储海量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模型建立,从而迅速果断的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抉择。

  四、如何让数据更好的为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鉴于 数据强 的功能,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开展以下工作,以弥补其天然的缺陷。

  (一)解决 数据存储中的容量问题、安全问题和灵活性问题,实现存储系统的扩展能够简单可行,基础数据的存储安全可靠,不易更改,且一种存储手段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类型和数据场景。这样,可以确保数据使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优化数据分析和挖掘模型,能够尽量剔除与关系结果不太密切的数据,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最切合使用的有用信息,得到总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和时间上的变化情况,以便对结果做出预测,同时,通过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找出问题原因。

  (三)人力资源工作者需要加强 数据相关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实现专业知识与 数据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机互补,做出更符合预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3

  我一是名HR专员,从事人力工作三年,目前在考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证书。可最近身边的朋友都在说人力资源工作没前途,说工作量大、工资不高、晋升空间小,很多朋友都陆续转行啦。

  我本身挺喜欢这份工作,可就怕工作没前途,彷徨啊、纠结啊。请问人力资源前景如何,敢问路在何方?

  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剥丝抽茧?西游团队用一路降妖打怪真实案例,总结了一句经典名言。“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从事三年HR专员为前途感到彷徨的时候,拷问人力资源前景如何?实际上,人力资源行业钱途宽广,人力资源职业前程光明。只要你略花费些时间,不难获得正面的论据。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将问题换作,我的HR路在何方能否更合情理一些呢。抬头看路,低头做事。人力资源行业以及职业发展方向一路看好。朋友圈一定刷爆这条调查信息,在大部分职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仍然一路坚挺。路在脚下,一直延伸到远方。有低头做事心态,才有去远方的能力。

  一、专业积累。

  中国有句谚语“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案例专员采取考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证书的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近期,大量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仍有十大证书被网络媒体评为最具含金量证书,其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证书就占两项,即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与心理咨询师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依然还有争议。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专业知识的进行一次系统化梳理,填补知识点空白,扩展专业思路;在这过程中结识同行人员,增加人脉资源。如果这样分析,职业证书还是有助于专业积累的。以上是人力资源理论提升的一种方法,也与案例专员现阶段职业发展比较匹配。逛逛专业论坛、关注微信专业号、参与各种HR专业群的讨论也不一种不错的选择。

  专业积累还需要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含水量较大的人才一定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造成过不小的伤害。理论与实践两层皮,这是证书看上去很美的原因之一。企业规模以及岗位级别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一定会提供足够实践机会,至少与应该努力尝试参与模拟案例的机会。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没有错,不过会哭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流真的眼泪。因为,抱怨是不会带来好吃的糖果的。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你会明白是否应该相信“朋友都在说人力资源工作没前途,说工作量大、工资不高、晋升空间小。”面对问题,你真的尽力而为了吗?更何况这是与你职业前途休戚相关的事呢。

  人力资源的道路十分宽广,你的专业能力不够强大,世界多么大,你也只好“甘心”只去看看。赢家不一定功成名就,他们一定是还具备选择的能力的人。

  二、读破凡尘。

  如果没有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似乎没有***明你是颜值很高的人,似乎没有***明你是洞悉世事人情的人…… 人力资源不仅高冷还有些玄妙,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表情。真实情况,HR们无法抽身于滚滚红尘之外。员工们的心情不爽了,应聘者们的反测试能力与日俱增了,行业结构大幅调整了,经济指数大幅度波动了,国际工厂将向何处去了……如果没有递交辞职报告,人力资源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与这些问题打交道,事无巨细,千头万绪。虽然, 不至于参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绝不能缺乏对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一点点领悟与了解。人力资本具有其独特特征,与此相关的各类活动与科学规律如何可以视若无物呀。

  人力资源工作者也是芸芸众生,也有一样会有职业困惑。痛并快乐着,行并领悟着。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HR的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重要战略摆到了很多人的面前,HR人也一跃进入了人们视线焦点,有越来越多的HR人开始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经历“青黄不接”、“事业塑造”、“事业锁定”、“事业开拓”和“事业平稳”五个阶段。而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来说,同样地会遇到以下几个职业生涯阶段:即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专员、人力资源主管、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每位人力资源人员谈起职业生涯规划来,也都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但是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又会有多少人会关心呢?可见,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自身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相当必要的,下面就我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做一下规划:

  一、 个人自我评估

  1.自我优势分析:

  (1) 乐观积极,稳重自律,勤奋进取,有责任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 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有目标有主见,追求具体明确的事情;

  (3) 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适应能力,综合能力较强;

  (4) 敢于探索创新,有服务、竞争意识,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5) 人际网广阔,善于交谈,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

  (6) 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强烈要求自己,让自我更完善。

  2.自我劣势分析:

  (1) 兴趣广泛,但没有特专长的一面,没有注重培养;

  (2) 自信心不足,对失败或没有把握的事情感到紧张;

  (3) 脾气有时顺和,有时急躁,不过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3.个人职业分析:

  (1) 相应职业类型:从行政秘书转做HR专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部高管;

  (2) 我的职业兴趣:企业性工作,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决断能力,并能在压力下独立工作;

  (3) 我的职业认识:通过对自己的认识和解析,认为所学的专业与HR有相近和重叠之处,比较符合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要求。

  二、职业发展机会评估

  1.从企业内部发展机会来看,HR可以发展成为: HR助理—HR专员—HR主管—HR经理—HR总监—高层管理者。初入职场,我是担任的行政秘书工作,由于职位调整,从行政秘书转变为HR专员。那么从人力资源领域来讲,一般都会从“HR助理”做起,帮助处理一些档案整理、“四金”代办的跑腿活;接下来,可以晋升到“HR专员”,负责培训、薪酬、招聘等项目;再下来,就是“HR经理”,负责HR整个部门的运作;“HR总监”一般都只有在大型集团公司才会有,他们要配合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有时甚至会上升到成为公司的主管。 我觉得工作发展出现“瓶颈”时,不妨换个思路考虑一下,轮岗或是转部门。HR人员由于比较了解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可以进入到公司其它的一些业务部门,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当然,要实现这个转型的前提是,具备业务部门的专业知识。

  2.是从外部发展机会来看,HR可以发展成为:

  (1)招聘专家。专门为企业寻找人才,协助企业制订招聘流程与体系,开发招聘管理的工具及人才能力测评工具的专家。

  (2)职业培训专家。成长为专门开发培训课程,或者职业培训师。或者职业的培训咨询师。

  (3)薪酬福利专家。成长为薪酬福利的咨询专家。同时为企业解答因为薪酬引发的劳动争议。

  2

  (4)绩效经理。绩效管理的核心作用使得它可以独成一家,拥有丰富绩效管理经验的HR管理者做绩效管理会更有发挥的精力和时间,更能提供独特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经验。

  (5)企业管理咨询师。成长为专门为企业做管理诊断和组织问题分析的专家。

  )成长为职业经理人。主要岗位有人事总监、财务总监、企管总监或是CEO 。 据分析,HR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也是很宽的,做好了人的管理工作,还有什么管理做不好?这也许正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这个职业的原因。一般来讲,一个努力工作的HR管理者首先受益的是眼界的开阔,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最新最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是管理知识的第一受益人。

  三、选择职业

  就上述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发展机会来看,选择人力资源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选择是非常明智的。除了升迁、独立门户、调整岗位、考证之外,未来人力资源职业通路还是比较广泛的,当然,在一开始走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后,就要依据自身的能力特征,详细分析未来的具体成长路径,为自己制订出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发展计划,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确目标,吸收知识, 不断进步。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

  1.职业目标定位目的

  (1)目标设定的目的:帮助员工确定短期与长期职业目标。这些目标与员工的期望职位、应用技能水平、工作设定、技能获得等其他方面紧密联系。

  (2)目标设定的过程:基本环节包括:澄清岗位职责、沟通工作重点、设定考评指标、与员工达成一致。

  2.职业目标的设定

  (1)主体目标: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高层管理人员—HR总监;

  (2)分解目标:

  ①纵向发展:即员工职位等级由低级到高级的晋升。从HR专员职位晋升到HR主管职位;

  ②横向发展:指在同一层次不同职位之间的调动。从HR专员调到总经理助理等职位。

  (3)阶段目标(短期—长期):

  ①适应工作岗位及角色的转换,深入接触HR专员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专业水平。 首先要适应由行政秘书到HR专员的职位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工作目标和要求;其次要了解人力资源相关的专业知识,分析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明确目标,有计划实施;然后要建立好的人际关系网,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加交流;最后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HR工作中,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角色转变,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岗位中。

  ②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努力考取资质证书,积累工作经验,向更高层晋级。

  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争取通过人力资源专业更高级资格认证考试。善于在实践中摸索,深入了解人力资源职业性质与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积累招聘经验和用人知识,培养自己独特的用人理念和招聘眼光,为企业招贤纳士。同时,要加强上下级的交流,吸取经验和心得,使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及赞赏。争取在一年内由HR专员晋升到HR主管,从中增强自身能力,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③总结前段时间的工作,完成短期目标,制定长期目标。

  对前段工作做出阶段性总结,客观认识自己,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制定出三到五年长期的工作目标,并努力完成实施,争取担任企业的.管理层。遇挫折不灰心,保持乐观心态,相信自己会成功。

  ④发掘自身优势,开拓潜能,争取更大进步。

  五、行动计划与措施的制定

  首先,我必须及时、准确领会企业的战略意图和发展目标,并保持高度一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制定相关的人才聘用、培训、薪酬、考核、团队建设、文化理念、导向等一系列管理及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用来作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度管理的规范和准则。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在工作中始终清晰地围绕、贯穿并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并且有力于公司的规划及蓝图的实现。

  其次,建立岗前培训、设立目标、岗位适应、人才储备等计划,给每个员工以发挥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岗前培训是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一体化的开端,是员工认识公司及其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双向了解、选择的过程,是培养和规范员工能力和行为的重要内容,为每位员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设立目标是为了让员工的个人发展能与公司的整体发展找到结合点,企业的目标与人才的成长目标趋向同步,通过不断的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成长阶段性目标,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让企业激动人心的"愿景"成为行动的持续动力。 我还要掌握员工的个人特长和职业兴趣,甚至价值观和理念,建立资料库并加以充分利用。可以通过考核员工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成绩和表现,帮助员工在公司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以其发现各类潜在的人才和发挥不同层次人才的潜力。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推荐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要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强化培训等一系列的手段选择一些后备人才。与此同时,人才的选拔和储备,也要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第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表率作用。我会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述、文字写作、沟通技能、管理知识、理论修养、道德素质、逻辑思维等综合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给企业员工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 第四,要有责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一改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的薪酬、考核、人才、培训、激励等日常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和阶段性目标,来制定和实施多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又备受每个人关注,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的整体利益。这就要求代表公司意图的制定者一定要出于公心,抛弃自我,考虑整体。特别是当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更是要求自己要战胜自我因素,站在一切从有利于公司目标和战略意图的实现的高度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同时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每项工作。

  第五,善于总结,及时反馈。人力资源专员对我来说是一全新的工作,公司实施的每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都有一个完善和逐步健全的过程,要求我做个"有心人",在工作中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反馈信息,使公司实施的每项制度、措施得到及时的修正,并能够日趋完善、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和谐发展。

  六、评估与调整

  1.职业目标,路径及其他因素评估与调整:

  了解自己以及所在组织的情况,并逐步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经过多次的职业调整和塑造,最终锁定到理想的职业方向。当遇到机遇时,要好好把握。在人力资源部呆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大致认识并了解了人力资源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对每个模块,比如招聘、薪酬、劳资关系等等都有了较为深入的接触与应用,争取从HR专员晋升到HR主管。但由于人力资源部本身不像财务部那样把握财政大权,也不像销售部门一样,为企业创造明显的业绩,而永远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因此,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地干活,年底的工资表总能反映出差距。这时候,就需要学会从心态上、从行动上调整自我。而调整的关键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里面突现出来。

  因此,努力提升自我,把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与定位往高端人力资源模块方向发展,争取成为企业战略伙伴,是解决这一困惑、突破瓶颈、防止职业生涯危机的有效办法。也只有让企业感到人力资源部的重要作用,让领导意识到HR的重要作用,那么在企业中,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规划调整的原则: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不断的努力,规划最终一定会得以实现。

  七、总结

  通过以上的职业规划可见:科学合理的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从业人员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使企业屹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

  这种趋势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是,许多组织在越来越多地强调重视职业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的建筑砌块。许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成功执行依赖于细致的人力资源规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一个组织能够确定它未来所需要的技能组合,然后利用这个信息为其招募、挑选以及培训和开发实践制定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在培训和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具有价值,而许多公司却忽视了这一机会。其中的一些公司把这看做是太困难的事或太使人感到挫折,而另一些公司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它的需要。

  当对其人力资源无法进行适当地规划时,雇主们被迫在事件发生后而不是之前作出反应;那就是说,他们是反应性而不是选动性。当这一结果出现时,一个组织就不能正确地预见其未来人员需求的增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样的公司也许将不得不在最后一分钟里进行人员招聘并也许会因此找不到最佳的候选人。在最糟的时候,这个公司也许真的出现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把人员不足问题拖延长的一段时间,它也许最终会因各种可能的结果而吃尽苦头,举例而言,这种人员不足的情况可能导致现有雇员面临巨大的压力,就好像他们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协助的情况下努力应付额外的需求一样。而且如果所需要的工作没被完成,公司也许会面临订单退回情况的增多,这将导致商誉的下降、竞争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减少。

  为了推知其人力资源的需要,一个公司首先要预测它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即:在未来的某一时点上完成该组织的工作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然后再预测公司的供给(也就是预期已经被补充的岗位)。这两个预测间的不同之处意味着公司的人力资源需要。然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解决这种需要。

  成功地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不仅仅需要动力,还需要一定的能力。一个人是否会选择做一个职业往往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从事这些职业的能力。因此,必须弄清楚自己到底具备何种技能--或者说,企业的雇员具备何种能力。

  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侯,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所产生的动态结果。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侯,比如到底是接受公司将自己晋升到总部的决定,还是辞去现职,转而开办和经营自己的公司。正是在这一关口,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扩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清楚地认识自己只是完成了职业选择这一任务的一半。你还应当确认哪些职业对你来说是正确的(就你的职业性向、技能、职业锚以及职业偏好而言)并且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是有着较高的社会需求的。 为了改善你所做的职业选择,企业及雇员可以做而且应该做两件基本的事情。首先,你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负责。然后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是进行自我透视:

  (1)透视个人希望从职业中获得什么;

  (2)透视个人的才能和不足;

  (3)透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它们是否与自己当前正在考虑的这种职业相匹配。 了解雇员的职业兴趣、职业锚以及他们的技能,然后将他们放到最合适的职业轨道上去,这种做法是运用“人事”功能来帮助雇员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需要的途径之一。 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就是争取做到为新雇员提供的第一份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

  然而在大多数组织中,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似乎并不是一种普遍的事实,反倒更像是一种例外情况。比如,在以研究开发性公司为对象的一项调查发现,在22个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有正式的向新雇员提供富有挑战性工作的政策。而这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的,如果考虑到在招募、雇佣和培训新雇员过程中所的大量精力和金钱,我们将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管理失误”。 另外一些企业则完全不同,他们通过赋予新雇员以较多的责任而“在一开始就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在此萨顿公司和丰田公司,即使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也会被立即分配到由具有高技能和强大工作动力的同事所组成的自我管理工作小组之中,在这些自我管理小组中,他们必须快速地学会变成一位具有高生产率的小组成员。

  在新雇员与其上级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换言之,你的期望越高,你对自己的新雇员越信任、越支持,那么你的雇员干得就越好。因此,正如两位专家所说,“不要将一位新雇员安排到一位陈腐的、要求不高的或不愿提供支持的主管人员那里。相反,在一位新雇员开始探索性工作的第一年中,应当为他或她或找到一位受过特殊训练、具有较高工作绩效并且能够通过建立较高工作标准而对自己的新雇员提供必要支持的主管人员。” 新雇员进行自我测试以及使自己的职业锚更加具体化的一个最好办法是去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进行工作轮换(比如,从财务分析到生产管理再到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雇员们获得了一个评价自己的资质和偏好的良好机会。

  同时,企业也行到了一位对企业事务具有更宽的多种功能视野的管理者。工作轮换的一种扩展情形被称为“工作通路”,它是指认真地针对每一位雇员制定他们的后续工作安排计划。 主管人员必须明白,从长期来看,向上级提供关于自己所属雇员的工作绩效评价的有效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因为保护直接下属的短期利益而提供不实的信息。主管人员需要将有关被评价者的潜在职业通路的信息加以具体化——换句话说,主管人员需要弄清楚自己正在依据何种未来工作性质来对下属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以及下属雇员的需要是什么。 在企业不能让雇员知道企业中有什么样的职位空缺、晋升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晋升决策的如何做出的情况下,工作绩效和晋升之间的关系就被卡断了。晋升作为一种奖励的效用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许多企业制定并发布了正规的晋升政策和晋升程序。 空缺职位及其对从业者的要求都将公布出来被传达到每一位雇员。 这种做法的净效应是两方面的:

  (1)企业确保在出现空缺职位时,所有合格的雇员都能被考虑到;

  (2)在雇员的脑子里,晋升变成了一种与工作绩效紧密相连的奖励。

  职业管理:帮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有的管理者,乃至组织员工,都认为“职业管理” 是员工个人的事情。特别是在我国由于长期左倾保守思想的影响,谈“职业管理”,似乎就是个人奋斗,搞个人主义。但是,随着把人视为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在组织中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以来,人们发现:加强组织中员工的职业管理,实际上,是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管理手段。所谓职业管理是指组织提供的用于帮助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员工的行为过程。职业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益共同体:企业和员工的结合点

  既然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加强员工的职业管理是一致的,那么,它们二者的一致 性怎么体现,或者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呢?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的。相应地,一个员工的发展,也是离不开合适组织、集体的存在的。看来,组织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二者都是为了求得良好的发展,这是目标上的一致性。比如,联想集团、方正集团、实达集团等企业在媒体上宣称:在多少年之内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其实,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目标,也正好迎合了员工发展在利益方面的期望。当然,也是吸引卓越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的有力激励措施之一。没有这些人才的努力,企业不可能发展;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这些人才也难以成为百万富翁。因此,企业与员工在利益追求上是共同的,这也是职业管理的有机结合点。难怪有企业在努力倡导、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比如,塑造了“从16个人到16 个亿”的神话的实达集团就建立了一个包括企业所有员工在内的新的“利益共同体”。这一“企业利益共同体”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并且实施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1)使员工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主人。员工持股从本质上承认了劳动力、智力也是资本。同时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人才流失,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一支富有团队精 神的队伍。

  (2)使人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使知识能创造财富。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的,企业是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实达人从这一观念出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即产业报国,发展成材,充实富有。而正是这样的“利益共同体”,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使实达产品成为知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工作适宜性:员工与企业的优化匹配

  企业组织与员工相互依存、二者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等等,是以企业与员工之 间的相互选择、相互认可、相互接纳为前提的。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形成及实施,任何企业组织在招聘、选拔、录用自己需要的人才之前, 都会进行必要的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及人员分析等,以便对用人岗位的性质、特点、工作规范、企业文化及对人员的素质、能力、经历要求等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当然,作为现代理性的职业人在求职或转换工作之前,都会对自己的理想、价值追求、能力、经历等进行较为客观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只有在劳动力市场当用人的企业组织的要求与寻求相应职位的职业人的条件相匹配时,组织才能与求职 者达成一定的契约,使求职者成为组织的一员,即组织员工。这便是企业组织对员工实施职业管理的开始。 接纳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关心 当求职者来到企业,成为企业组织正式的一员开始,组织就应采取接纳的态 度,对员工实施职业管理。职业管理作为帮助组织员工的一种行为过程,应从三方面理解: 1.职业管理是组织为其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帮助计划,有别于员工个人制定的职业计划。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而非固定不变的资本。通过员工职业目标上的努力,谋求组织的持续发展,因此,职业管理带有一定的引 导性和功利性。 2.职业管理必须满足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职业管理力求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组织只有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后,才可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答案,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同样,只有满足了员工的职业需要,才可能满足组织自身人力资源内部增值的需求。一方面全体员工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带动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管理中的有意引导可使同 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为培养组织高层经营、管理或技术人员提供人才储备。提高人员整体竞争力和储备人才是组织的需要。对职业管理的精力、财力投入和政策注入可以看成是组织为达到以上目的而进行的较长期投资。组织需 要是职业管理的动力源泉,无法满足组织需要将导致职业管理失去动力源而终止。员工个体的职业需要是职业管理活动的基础无法满足员工个体的基本职业需要将 导致职业管理活动失败。 3.职业管理的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可以说,凡是组织对员工职业活动的帮助,均可列入职业管理之中。主要包括(1)针对员工个人的,如各类培训、发展咨询、心理辅导、工作-家庭联系、讲座以及为员工自发强化技能、提高学历的学习提供便利等等;(2)针对组织的各种人事政策和措施,如规范职业评议制度、建立和执行有效的内部升迁制度、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迈向卓越:员工对企业的奉献 职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以求组织持续发展,实现组 织目标。因此,职业管理假定:只有组织员工的卓越发展,才有组织的目标实现。员工的卓越,有赖于组织实施的职业管理,在组织提供的有效职业管理中,员工迈向卓越,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组织。看来,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员工卓越能力需要组织和员工双方共同的努力。 1.作为员工个人,应做到: (1)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未来唯一可以确 定的东西就是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此,不管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为了确保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都应努力“投资”建设一种学习型的组织。 (2)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人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翻开名人传记,你会明白一个永恒的人生真理:心态就是一切。积极健康的心态,会引导你迈向卓越;消极颓丧的心态,会令你一蹶不振。 (3)未来的世界属于不断创新的人。人生最为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把错事做得很正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你做对了一件事,并不意味着你永远都可以沿袭这一做法。请记住:变则通,通则达。 (4)认可组织文化、价值追求,高度忠诚组织发展目标。 2.作为企业组织,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尊重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帮助员 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实施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

  莫让职位成鸡肋

  眼下,人才流动已经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了。然而,许多人在试图重新规划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时,常常感受到“鸡肋”的矛盾和痛苦。拿在一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杨先生来说,他从事的计算机维护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再也调动不起他的太多激情,年初,他就有了“跳槽”的冲动,想趁着年轻去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试一试身手。但是,在这个单位所拥有的一切又让他割舍不下:安宁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各项福利……两相权衡,杨先生没有轻举妄动。然而他日渐觉得眼前的这份工作像是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这种“鸡肋现象”其实很多。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用人机制并存却又相互隔阂的局面。一种是以任命、旱涝保收、安稳等为特征的传统用人机制,另一种则是以竞争上岗、多劳多酬为特征的新型用人机制。由于两种机制之间的差距一时难以跨越,人才在二者之间还不能做到自由流动,对于习惯了一种体制的人来说,要突然进入到另一种机制下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同时,大多数人虽然都有接受挑战,增加新体验的愿望,但同时又会有向往安稳、接受保护的心理。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这两种不同的倾向便形成了一个难以两全的问题。豁达的人可能干脆选择其一,然后死心塌地走下去,而另一些人则生出“鸡肋”的感叹。

  既然是“食之无味”,只不过因为舍不得抛弃才保存了下来。可以想见,对于鸡肋,人们不会再对它投入多大热情。因此,一旦某个职位让人产生了鸡肋之嫌,用人单位首先会吃亏,企业效益和行政办事效率受影响当不足为奇。而个人的抱负得不到施展,才华被压抑,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失呢?

  所以说,莫让职位成鸡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用人单位做一些改变,来防止自己提供的职位变成员工眼里的鸡肋。与其养人不如用人。企业如果不能为人才提供足够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充分的发展机会,即使用物质的手段留住了人,也难以摆脱“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

  其次,整个人才市场应该尽快完成两种人才机制之间的过渡,为人才流动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人才在选择职位时多一份轻松,少一些顾虑。

  就个人而言,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假如你的素质过硬,技能高超,拥有一只自己打造的“铁饭碗”,自然也不会在一只鸡肋面前左右为难了。

  职场话题:当忠诚已成往事

  跳槽、跳槽,进入20xx年以来,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跳槽”的味道:认识好久的客户,最近打过电话去却被告之“已经走了好久了”;分别三个月的朋友再见面时派给你一张新换的名片;报纸上关于企业高层哗变、集体跳槽的新闻也接连不断。当真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松地走,了无牵挂?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话题:如果工作单位对你很不错,也许上司或老板对你尚存有知遇之恩。这时,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到你面前,高出许多的薪水,更加诱人的工作环境,你会选择毫不犹豫地离开呢?还是“舍利取义”留下来?你会因为有违自古以来的“忠诚”原则而心生忐忑吗?

  本版文字采写:唐郢

  马吃回头草:宽容比忠诚更重要

  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是职业场上的一句老话。它的含义除了办事要果断之外,也暗含着 “回头草”难吃之意。试想,当初是“背叛师门”,决然而去,到如今再腆首回来,上司、同事该如何看待?所以说吃回头草需要极大的勇气。不过,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了,只要今天合作愉快,曾经的背离还提它作甚?

  我们报社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期,发行量上不去,广告收入少得可怜,职工收入无法提高。当时许多人认为报社将要撑不下去,于是有一批编辑记者甚至部门主任离开了,去了发展好的其他单位。

  没想到过了一年多,报社又缓过劲来,而且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迅速跻身到了全国知名报纸的行列。这时,从前走掉的那批人当中又有许多想回来,要求继续为报社工作。报社重新接纳了他们,不仅没有因为他们曾经的“不忠”而冷眼相待,反而委以重任,以现有的条件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我想,这就是一种胸襟。

  据说,摩托罗拉公司对“吃回头草”的员工还实施一项特别的宽容制度:如果员工离开公司后三个月内重回公司,其工龄将在离开前的基础上延续计算。这项制度的制定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都有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念头,这是年轻人特有的心态,出去看一看、闯一闯,往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这些人如能再回来,反倒会更踏实地工作。能够如此宽容地理解跳槽者的“不忠”行为,难道还网罗不到忠诚的员工?--曾伟

  不再“从一而终”

  职场上的忠诚问题似乎与从古而今的婚姻关系有相似之处。古代人讲究从一而终,要求女人无条件地对丈夫忠诚。那时候的女人没有经济地位,离开了丈夫是不能活的,所以只能从一而终。现在,女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无须再通过婚姻来获取饭票。所以她可以找自己心仪的人做丈夫,婚后如果不和,还可以离婚再嫁。今天如果还有哪个女人嚷着说要“从一而终”的话,一定会招人笑话吧? 父母那一辈人常常教育我们:工作不要总是换来换去,要干一行爱一行。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一辈子可能就呆在同一家单位,到老了还依依不舍,生怕单位一撒手就不管他们了。这不就跟过去的女人“从一而终”差不多吗?那个时代的人完全隶属于单位,单位是衣食父母,离开了就得冻死饿死,所以好歹也要“爱”着。 今天却大不一样了。只要有知识有能力,走遍天下也能赚到一口饭吃,此处不待见我,便跳到彼处去。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对象。从现如今大的环境来说,只要是人才,便成抢手货。各国之间、各个大公司之间都在想方设法地挖人、留人,我有高超的技能,出色的能力,自然要找合我心意的公司去嫁接,何必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忠诚不过是弱势群体对强势一方不得已地依赖和效忠,如果我们已经足够强大,便无须再忠诚地从一而终。 --王俊 “知遇之恩”如何报 “知遇之恩”最难得。于红尘当中恰恰被那个人遇见,他信赖你,倚重你,发现着你身上原本只可能孤芳自赏的种种好处,这样的恩情如何能够不报?所以诸葛亮以一生的忠诚来报答三顾茅庐的刘备,“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然而,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还有人会因为某人的知遇之恩而牺牲个人的发展机会吗?报恩与个人发展,矛盾吗?不矛盾吗? 小赵大学毕业的时候想留京,但那时侯工作已经很难找了,找到最后,他几乎已经绝望了。就在这时,突然柳暗花明--他遇见了一家地产公司的老总,老总对他那叠厚厚的简历很感兴趣,尤其欣赏他发表的几篇文章。后来一切便进展顺利:小赵如愿以偿留了京,有了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老总将他视为心腹。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工作不久,小赵就发现,老总虽然有想法,有魄力,无奈公司存在根本体制上的问题,前途一点也不乐观。这时,有几个很好的机会在向他招手,小赵几次都心动不已,但看到老总还在苦苦支撑,他始终没忍心提出走。 就这样到了今年年初,老总突然被上级调到了别的职位,小赵的一片忠心算白费了。虽然他随后也跳槽到了一家著名的公司,但毕竟三年的宝贵青春已耗费了。看到朋友们已各谋其位,或者买车置房,小赵后悔不迭:早知结果会是这样,知遇之恩不报也罢!--小昕 报答“知遇之恩”与谋求个人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我原来单位的领导对我特别好,但当我有了来这里工作的机会时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槽。虽然不再在那个单位工作,但我还与那位领导继续保持着私人交往。报恩是报恩,工作是工作,得分开来考虑。我是这样看的,那位领导也并没有因为我不在他底下干了,就认为我不是好同志了。如果一定要将报恩与工作联系起来的话,当我在原单位时,对工作很认真负责,已经尽了我的全力,我想这就够了。 --张远 士为知己今为谁 士为知己者死。曹沫之于鲁庄公,专诸之于伍子胥,荆轲之于太子丹,多少古代的仁人侠士因为这句话不避生死?它让我们想起慷慨悲歌,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让我们对“士” 和“知己者”之间那种把酒言欢、死生契阔的相交常常心生神往。何等动人的侠者之义忠诚之心啊。 士为知己者死,说得多义气啊!我挺仰慕古人这种义气的。但要搁今天,不行了:假如荆轲还愿意去“死”,为谁去死啊?谁还能做他的“知己者”呢? 能把老板当“知己者”吗?傻瓜才那么想呢。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说到底老板与员工之间不过是契约关系、利益关系罢了。我挣你一份薪水,你剥削我的剩余价值,也就是互相利用。人一走,茶就凉,哪里有什么义气可言? 当然有时候或许也能碰上一两个赏识你的老板,跟你推心置腹、哥们相称的。但你千万别以为这就是把你当生死之交了,他不过是看中了你身上的某一点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利润! 如果说今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以忠诚相待的话,我想我们该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把它规划好,跳槽之前仔细思量一番,别走了弯路,白费了功夫。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老板负责,这就够了。 --刘明 贾府的丫鬟为什么不走 红楼梦里描写的众多丫鬟虽然各个命途多舛,却好像没有哪个一气之下就离开贾府的,个个对主子死心塌地的样子,甚至还出了几个宁愿死在府里也不愿出去的主儿。贾府对丫鬟的魅力怎么那么大?无非因为它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府里的环境、待遇自然没别的人家可比的。对丫鬟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还不如选择对贾府忠诚吧? 正如贾府里的丫鬟不能跳到别的府里去一样,职场上的忠诚往往是由于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因而只能表现为一种暂时的稳定。 我的大学同学有一位毕业后分到级别很高的政府机关工作,在当时那是他最好的选择。然而不出两年,他就厌倦了机关里的级别森严、工作枯燥和人浮于事,一起毕业的同学中间有的挣了大钱,有的出人头地,状况不好的也忙着跳槽另寻高就去了。他就也有些动心,于是四处留意招聘信息,暗地里向外投简历,还到用人单位去面试了若干次。如此活动了快有小半年,却未见他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找了好多个单位,条件都没有好到让他满意得可以抛弃现有的一切的程度。毕竟现在的工作很体面,有保障,熬下去也还有升职的可能;而那些单位虽然有的承诺高薪,有的许以重位,但同时也有不稳定、工作累、风险大等缺陷。权衡之下,他便下不了决心舍此逐彼了,所以最终只能静下心来在原来的单位好好干。这应该是一种被动的“忠诚”吧?--牧阳 个人忠诚不忠诚关键看企业如何管理人,有没有吸引力。如果企业能够带给员工归属于它的荣誉感、劳有所得的满足感和个人发展有望的期待值,谁还会费劲心思地惦记着跳槽呢? 也许有人要说一山更比一山高,企业无论多好,总有比它更好的,人的欲望无穷尽,一旦有机会还是会往更高的地方跳。所以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恐怕也达不到目的。 其实不然。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获得薪水或者觅得一处容身之所,如果一个企业在薪水方面不具备对人才的竞争力,那它至少应该在发展空间、机会、社会认可度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否则别指望有谁会忠诚于你。-- 李辉 听完几位职场中人的发言,我们竟然发现,与职业“忠诚”相关的一切话语流传到今天,一点都经不起时代的考验而遭遇了土崩瓦解。所以忠诚终成往事。 对这个话题或许您还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希望听到您的声音。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须提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力资源看作是组织运行的第一资源,但专家指出,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其中“重视人才素质,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这一条尤应引起重视。

  该专家指出,当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新经济的宠儿时,有的企业以前的人事管理者也摇身一变成为CHRO(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名称虽变,但这些CHRO的能力和素质并没有随之增长。目前主要存在四种现象:

  其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既不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理念,也不会运用现代人力资源方法去科学管理好人力资源。

  其二,重视一般使用,忽视开发管理。这些企业没有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也没有激励职工自学成才的措施,放着企业宝贵的潜在人才不用而去挖别人的“墙脚”。 其三,重视组织价值,忽视个体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当一批个体所追求的已不仅仅是用一份劳动力换取一份报酬,他们开始追求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因此,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实行参与管理,使工作扩大化、丰富化应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之一。 其四,重视总体数量,忽视层次结构。“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要不要”成了一些用人单位不约而同的招聘标准。这种人才使用上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不正常的,必然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甚至是人力资源冲突。 其五,重视存量稳定,忽视合理流动。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跳槽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还是固守老观念,强调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数量和岗位的稳定,将会以牺牲一定的组织活力和员工利益为代价。

  人才素质测评为青年职业发展指南

  每一位大中专毕业生心中都有一个对未来职业的定位和规化,但这也许只是美好的心愿,因为其个性、心理素质、行为方式是否适合于理想中的工作岗位要求,不做一个客观、全面的量化分析,恐怕难以知晓,由此,人才测评业务应运而生。

  □本报记者薛尧济南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景华学的是涉外文秘专业,在今年初举办的省大中专毕业生双选大会期间,他到一家外资企业求职,该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问他,是否进行过人才测评,对自己的心理素质、发展潜力适合怎样的工作岗位是否有一个量化的依据?陈景华一头雾水。心理素质、行为风格这些个人内心深层的气质特征还要进行量化测评吗?它对一个人的就业、职业发展有何指导意义?带着种种疑惑,他来到济南人才市场人才测评室,做一次测评。人才测评能为你做什么济南市人才市场人才开发培训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测量的,具有不同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人有不同的适应职业,人才测评就是对求职者这方面综合素质的测量和评定。这位工作人员说:“过去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或是社会青年求职,在确定期望的岗位或理想中的职业时只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找对口的工作,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气质性格、心理特征、职业潜力是否能够适应所选择的职业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加之对企业工作岗位、职务的认识尚处于一种雾里看花式的朦胧状态,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求职时造成了一些盲目。”“比如说,近年来随着市场开放、经济搞活,许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管理先进、经营有方,效益不断提高,其优良的工作条件、较高的收入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到这些公司麾下。受此影响,也曾有不少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要求改派,出系统工作,但在经历了一番闯荡之后,又有某些个人找到人事部门,想要重回师范系统工作。原因是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弱,适应能力差,难以适应这些新兴企业高风险、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用人环境,觉得自己细致稳重的性格还是适合做教师。这些大学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多走了弯路。如果当初能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和职业兴趣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岗位需求特征进行评价,从而对自身素质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欲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较理性的认识,也许就能避免类似情形的发生。”对于一个有了一定的职业经历、历练较深的职场中人来说,素质测评对他们同样有借鉴意义。这些人在职场上跳来跳去,尝试了较多的行业或职务,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切实适合自己潜力发挥的职业定位,说到底就是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缺少分析;对个人的能力倾向、个性特征这些事关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知之不多。企业用人:素质测评成为定岗依据人才测评不仅为求职者个人提供了职业发展的客观依据,如今,许多精明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职位安排、工作分配时注意到了人才测评的重要指导意义。济南第一建筑集团总公司从去年开始,在引进技术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引入了人才素质测评项目,对140余位应聘者全部进行了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是否录用和确定岗位的重点参考依据。一建集团人事处吴处长颇有感触地说:“以前选人用人,无外乎看看求职者的简历,通过面谈考查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表达能力,再就是规定试用期以检测人才的动手应用技能。事实上,这些办法,尤其是面试交谈,在短时间内凭经验分辨出应聘者的能力高下,主观性较强、随意性大,一些应用型人才也许因为学历低点或表达能力较差而被排除在录用范围外;与此相反,如今有些大学毕业生求职,其简历的可信度越来越低,弄虚作假、谎报成绩,面谈中夸夸其谈、能说会道,似乎专业水平很高,但后来实践证明,这里面水分不少。”吴处长说:“对人才的职业倾向、个性特点、行为风格等综合素质作出量化分析,看其知识结构、能力大小是否适合于他们想要从事的工作,以此作为定岗、定职的参考依据,就减少了选择人才的一些盲目性。”专家提醒:素质测评结果只能作参考据了解,人才素质测评业务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求职者个人对这一新兴事物还不是很了解。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高贤峰认为:“毫无疑问,人才测评较之以前的选人看学历、论经验、凭短时间的面谈接触拍板下结论的方法客观了许多。”高教授同时提醒准备做测评的青年人注意:测评的结论只能作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参考依据,也不必完全受其左右。具有某种个性倾向和行为能力的人,都有一定的对应的适宜工作或职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事实证明,有的人通过自身的素质锻炼、积累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也可以胜任其素质测评对应的适宜工作之外的职业或岗位。”高教授还指出,测评结果也受到测评工具软件适用性的影响,测评时的一些人为因素也会干扰到结果的客观性,因此测评结论不能保证对某个个体评价一定正确。所以说,无论是对个人求职者,还是对企业招聘来说,人才测评的结果都是一个参考,不能完全依据它做为职业发展或选贤定岗的标准。

  CEO真相

  现在很多人没闹清楚CEO与董事长、CEO与总经理的区别,好像称自己是CEO只是为了时髦,本文以正视听---

  “CEO”只是为了时尚?

  对当今时代的企业来讲,市场风云变幻,决策的速度和执行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传统的“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的公司体制已经难以满足决策的需要。而且,随着我们一些大企业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日渐繁忙,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时滞和沟通障碍、决策成本的增加,已经严重影响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让经理人拥有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力,让经理人更多为自己的决策奋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时的产物,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将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营层手中。

  在我国,CEO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一些网络企业中。在那里,CEO往往是自封的,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称谓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当“CEO”在中国叫得越来越响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高层人员称谓的改变不是一件小事,设立CEO职位不应仅仅是对时尚的追赶。

  CEO与总经理有何不同?

  CEO与总经理,形式上二者都是企业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大多数情况下,CEO是作为董事会成员出现的,总经理则不一定是董事会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讲,CEO代表着企业,并对企业经营负根本责任。

  在国外,由于没有类似的上级主管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牵制,CEO的权威比国内的总经理们更绝对,但他们绝不会像总经理那样过多介入公司的具体事务。CEO做出总体决策后,具体执行权力就会下放。所以有人说,CEO就像我国50%的董事长加上50%的总经理。

  另一方面,在我国存在这样一类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某一个具体的企业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个人威望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的称谓是什么,他始终是企业事实上的“一把手”,干的就是CEO要干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CEO与这类总经理、总裁相比,在权限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CEO与董事长是分是合?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而CEO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是公司的经营执行领导。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监督和CEO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美国一般由董事长(即董事会主席)兼任CEO。在美国,有75%的公司,其CEO和董事长就是同一人。同时,CEO一般是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权力的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但也有例外,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是一个人,执行委员会主席则是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在其它国家,CEO和董事长的功能是分设的。英国和日本的董事长(会长)多为退休的公司总裁或外部知名人士,是非执行人员,只是董事会的召集人和公司对外形象的代表。他们对公司决策制定过程影响有限,主要责任是对管理者的监督和维持公司与社会、政府、商界的关系。

  CEO到底是干什么的?

  CEO 的设立,体现了公司经营权的进一步集中。由于CEO是作为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产生,授予他何种权力、多大的权力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会决定的。一般来讲,CEO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

  (一)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的较少。

  (二)营造企业文化。CEO不仅要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还要营造一种促使员工愿意为公司服务的企业文化。

  (三)把公司的整体形象推销出去。CEO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企业形象推广,推销的对象可能是公司的投资者、现有和潜在的客户、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推销的可能是产品,也包括企业文化、领导班子,等等。

  表现卓越的CEO总是公司的第一号思想领袖。他们总揽全局,领头开拓雄心勃勃的远景设想。

  谁是中国企业的CEO?

  事实上,想要看清楚谁才是中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CEO,或者说,董事长和总经理谁才是真正的CE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关研究表明:

  (1)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这个人就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兼CEO相似,有20.9%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该类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权高度合一。

  (2)在董事长不任总经理并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况下,总经理可以看作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和CEO分任情况类似,该类公司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对分离,有34.3%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3)在上述两者之间,董事长不任总经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具有CEO的职能,类似于国外往往在两个公司合并后的磨合期产生的双CEO现象。至于实际运作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一般而论可能董事长强一些而总经理弱一些,有44.8%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产生这种结果,也有我国法律的原因,《公司法》规定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并且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代行董事会部分职责的权力??而不是董事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如果天天在公司上班,董事长必然要介入到执行活动中。

  因此,在CEO体制下,董事长与CEO是否由同一人兼任要根据各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建立起适合CEO体制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结构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CEO体制下的董事会是什么样?

  董事会的治理结构最终做到明晰和完善,需要专业化的技巧,即应该分清董事职责,细化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治理结构需求专业化的技巧,这些技巧必须通过董事会层次的委员会得到最佳执行。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董事会中通常设置一些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董事会做好工作。典型的委员会如: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是英、美上市公司所必须具有的。这些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对董事会负责,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

  (1)执行委员会。通常由CEO及其他执行董事组成(也可包括非董事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的最高经营领导核心,作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的职权。

  CEO任该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可以每周开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决定和审查公司政策,并对大量日常工作和活动作出协调性规定。

  (2)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由公司章程规定,比如推荐公司的外部审计机构;检查外部审计的费用、工作期限及其独立性;检查公司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任命和替换;审视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在准备这些财务报表时有关的意见分歧;征求外审及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意见,注意公司财务控制是否适当等。

  (3)薪酬委员会。负责研究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事项(固定薪金和持股方案等),向董事会提交薪酬方案。薪酬委员会基本上由外部董事组成。

  (4)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提交每年改选的董事名单和候选人名单。并负责寻找和提出CEO的继任人选,报请董事会考虑。提名委员会通常由外部董事组成。

  CEO体制下的董事会都干什么? 在CEO 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已经成为小董事会。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的经营决策拍板,董事会的主要功能是选择、考评管理人员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CEO 虽然对其他主管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CEO要受代表投资人利益的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CEO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的总统和议会。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1-03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06-24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范文05-24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篇11-11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精选20篇)12-20

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篇)12-14

(精华)人力资源职业规划15篇08-31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书12-23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