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人生海海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海海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海海读后感1
《人生海海》这部小说没有前言,也没有后序。想看看故事梗概以及名家对书的评价都找不到,一切答案都在这本书当中。刚拿着这本书的时候,在想“人生海海”是什么意思?读完以后才知道“人生海海”是闽南语,意思是人生向大海一样,沉浮不定,飘忽不定。由于有阅读任务在身,读起来更有目的性,看着看着,入迷了,被作者的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运所吸引。有那种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和急于想知道主人公秘密的迫切心情。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处描写都那么生动,那么传神,都那么惟妙惟肖。每一句都是经典,每一句都有哲理,如:爷爷说的“天大地大别自大”,“我”说的“什么体面,还不都是为别人套的行头”。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报纸上说,用报纸上说,说明道理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譬如:“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心有雷霆而面若静湖,这就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人家的眼”“网络让无数的人在希望中死去,在绝望中诞生”“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这些话语句句都有哲理,都是在生活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也是生活的真实。
《人生海海》我的理解是:人生就像大海一样,有时会风平浪静;有时会波涛汹涌;有时候会一帆风顺;有时候会惊涛骇浪。也许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我个人觉得这部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边,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就如书中说的: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如余华《活着》中说的: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活着就有希望。我们还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的提升,只有当你达到一定境界时才会放下,才会懂得放下,才能真正放下。
文中的上校我觉得算是能真正放下的人,为什么说算是,因为他还是没有真正放下,因为自己的秘密。也算是真正的放下了,也因为自己的秘密。
上校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屈辱,甚至耻辱的过去,为了自己的尊严还是没有放下,不然他也不会出手伤了小瞎子。也算是真正地放下了,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秘密,一个人生活,不娶老婆,拒绝深爱他的林阿姨。村里人的风言风语他都知道,但还依然的照顾村里人,他也受到村里人的尊重和爱戴。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怎样才能真正的放下,当你有了尊严和自由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放下。
水到绝处是风景,人到绝处是重生。只有好好的活着才有希望,才能重生。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为了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内心的幸福,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书中说的:幸福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别人眼的。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幸福主要源自内在。人幸福不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在的幸福,内心的幸福。我觉得做人还是简单点好,就如余华在《活着》中说的: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书中的“爷爷”是个争强好胜的人,跟老保长吵架争辩每次都略占上风,每次都得意洋洋,但是为了所谓的尊严,为了面子,为了儿子的清白,这样争来争去,还是赔上了自己的老命,最终上吊自杀。
这本书凸显了上校的人性之美。上校的宽容,不卑不亢,上校的睿智等都凸显了他的心灵之美。上校经受的磨难和耻辱,决定了他的境界是高尚的,是高不可攀的,决定了他的境界之美。
人生海海读后感2
麦家重磅力作,莫言、董卿盛赞。上校赢了所有的仗,却败给一个微不足道的秘密。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暌违8年,打磨5年,挑战常人不敢落笔之处,解密人性的荒唐与高尚。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时沉浮!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世界很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太任性着性子,该低头是要低头,该认错时要认错”。人要低头做事,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讲究牟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期待一种精神!
文字朴实、精准、幽默,开始读是会捧腹大笑,看到最后,合上书竟会黯然泪下!“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审过真想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其充满跌宕起伏,我们虽然不知道前面能遇到什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决定面对困难的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不要悲伤,我们也不要生气,要相信,欢乐的日子中奖来临。
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人生海海》,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海海读后感3
麦家在《人生海海》末处写道: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这极富诗意的四个字装载了厚重的人生况味,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每天打开手机,萤萤发光的屏幕里总有层出不穷的舆论风暴,让人深感错愕。这恰恰是最为真切的,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
也不知从何时我慢慢不再为那些表面的东西动心,更喜欢自然的东西,对自己宽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死缠烂打,越活越简单,坚持自己的形式——让那喜欢闪光的事物尽情闪光,以最低调最隐幽的方式生存着。哪怕,人前黯淡,人后,亦黯淡。
通常,在一个单位都要从最基础做起,这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问题往往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而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主观、客观都有。这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常常会给人带来沮丧感,时间久了,人又开始习惯了这种沮丧感。
我们可能看到的未来就是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但问题是你成为主管的条件也并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备的,况且成为他又能怎样呢?
常说,人要有梦想,梦想可以有,但大部分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即使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说,有些梦想实现不了更好,这意味着没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价。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运和乐趣。
在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厢情愿的,对生活和社会还不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朝夕相处,逐渐会感到那些梦想越来越远,有人会因此郁郁寡欢,有人会开始淡忘梦想,也有不幸的是当你的心再一次被唤醒,开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处境。
人生海海读后感4
看到腾讯出的《文学的日常》,史航对话麦家,才知道他,然后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学的日常,感觉麦家是个怎么都不开心的人,是如此的消极主义,麦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湿地,风景如画。但还是不开心,小心,谨慎。
《人生海海》我读到了父子关系,英雄主义,自我和解。
父子关系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爷爷对父亲的爱,爷爷爱的付出跟父亲所感受到的往往会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很多的父子关系都经历相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相近,但相背的力道太大,儿子往往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更可悲的是,有时候没有和解的机会,父亲会先离开。
上校是没有欲望的,耶稣式的。因此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书我看到的都是麦家自身在跟自身和解的过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当他看到黄金手术钳的时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确实是吉祥的,灵丹一样的,一下驱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轻轻抚摸着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只温柔之手在抚慰我,也许正是上校在天之灵的手吧”这个时候,小瞎子这个魔咒被击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麦家接受了过去,砥砺前行。
人生海海读后感5
这是一个关于好人没有得到好报的故事,当看到主人公一次次受到命运不公的对待,会愤懑,会闹心,我很不喜欢这类的情节,如果好人过的不好,怕影响我成为好人的心。这个上校,自带主角光环,聪明睿智,勇武敢当,以我冲动的心性,看到这种不公的结局,应该气的心里堵的慌才对,因为是断断续续看的,这种情绪就被缩小了。在看《野性的证明》时,我郁闷了很久,因为本是英雄,不该末路,应该有更美好的人生,却受了许多无端的委屈和连累。当看到小瞎子说的主角父亲与他的事时,我被深深的震惊了,是不愿相信,也不能相信的事。这个父亲在我看来,是再重情不过的人,不能做这样的事,幸好结局不是那样子的走向,不然真不知道自己如何自处;如果是那样,我感觉看到这本书的感觉就崩塌了,就好像坚守的东西被毁掉了一样。读到后半段,开始的是愤怒,读到后面,慢慢就变成感叹了,情绪被慢慢拉长,一直拉长,拉长成一种无力感,让人不想去争辩,去控诉,只能缓缓地吐出一口气,像是对结局的妥协。
他是个明亮磊落至善的人,又因为聪明能干,能不在乎流言,能以德报怨,成了圣人般的存在,在哪里都声名远播。只是一辈子为了肚子上的刻字担惊受怕,如果是真的做了也就算了,可是明明是有原因的,又怎么甘心被无辜的冤枉与诋毁。
我遗憾这个主人公没有一份爱情,其实我还挺盼望女主角出场的。作者总是写道报纸上说,报纸上说,让我有印象。这个世界里,有死要面子的人,也有不要面子的人;有最真诚善良的人,也有坏到底的人;跟风舆论的人多,独立的思考的人少。如果上校不是因为猫,大抵也不是这个结局,我想,人生还是要无牵无挂是最逍遥的`,不用到哪都惦记着,猫可能在某一程度上代替了伴侣的作用吧。
人生海海,虽然没有明了的文字解释,但我想,我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含义。人生很宽广,我们都沉浮于其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好的坏的笑的泪的,不论经历了什么,还请好好活下去。
我更喜欢看善恶有报的故事,命运不公的故事容易使人不忍与心郁,当知晓结局时,更容易书写出激昂的文字,热血的腔调,好似要将这么多的不甘诉诸于笔端。但是在现实中,公平的确好像没有想象中多。
人生海海读后感6
看完了《人生海海》,总是不经意会想到去年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其实前者给我感觉虽然好,但阅读过程里还是会有莫名的被作者不断点明中心的感觉,一种类似“强调人生海海”的意味,本身小说故事及人物浮沉已经足够说明了,但字句中有意无意会出现旁白一样的点题,莫名觉得缺憾。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呢,即便口吻同样是“我”,那不勒斯里的女性的“我”情绪的动静比海海里的“我”看似更波动,更狭逼一些,但整部看完,其实是平静的。它和时代一同沉浮,也和会成为历史的必然沉浸下来,它里面的人和事被历史冲刷完的尘土一样,落在某处了,读完假设有所失的,又是必然的。
《海海》读完是拉扯不掉的一种愁苦感,一方面是我生理本能抗拒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也是我对人生愁苦感的体会,觉得唉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但又想撇开不要。
一晚突然想起有个那不勒斯的读者曾回复我说:“好书很多,时间有限,没必要浪费在这本上。”
好坏怎么判别啊,就是先满足了各样的'好奇心先嘛之前听樊登老师讲过麦家老师的新作《人生海海》,邀请麦家老师做客读书会分享创作过程。之前不知道麦家老师,直到看到他之前写过《风声》、《暗算》才知道这位老师的厉害。
在采访的过程中,麦家老师表现出来的豁达开朗、坚持自我让人很敬仰。在滚滚红尘中能做到不被诱惑、坚持自己的真心的能有几个?大都被世俗带着着漫无目的的前行着。
樊登老师说他用一天读完了这本书,我用了两天,故事内容很吸引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次都给人一些震撼。熬夜读完。本书主要讲述了“少校”的人生故事,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的命运。故事梗概需要自己去读、去品味。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如书名一样,人生如大海般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还有一点就是,你会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但是就是真实的存在,譬如书里面的“小瞎子”,在书的结局处,本以后得到同情资助,他会有所改变,没想到最后还是会编造一些谎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恶心,疑心他在说谎但是又在想此时为什么要说谎呢?难道是真的,那太可怕了。直到“少校”去世后,她太太拿出那套金子的手术刀,才跟作者一样长舒一口气,明白了人性。有些人的人性根深蒂固、死都改不了。 “少校太太”爱一个人的勇气,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少校”在事业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遭对手陷害。发配回农村老家,但是他的生活依然过的自我,没有被这一切打倒萎靡不振。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很令人佩服。
人生海海读后感7
很久不看小说了,因为总觉得小说读起来虽然过瘾,但很多时候就像是吃一包薯片,吧唧吧唧嘴,解了馋却留不下什么。尤其前一阵我实在沉迷在简史类的书里,觉得他们带来的思考的启发性更强,有理有据地剖析世界,弥补了知识的空白。进而,更对虚构的、悬置于生活之上的小说有些排斥。
但《人生海海》,作家麦家潜心8年的新作,还是在各类文学大咖的推荐下——莫言、高晓松、董卿等等——被吸引了。
读罢,只觉得这本书,我可能会把它放在我书柜中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时常重温,极力推荐。因为它不只是一本让人阅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的小说,更有着很深沉的内在,让人难忘。
故事发生在江南的村庄,男主人公有两个名字: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监。每一个村里的人,都有着对他的猜测,每一句对他的描述中都有个转折:
“他是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古怪的名目要扳着指头一个一个数:
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
第二,都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第三,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
故事就此而展开,在令人心碎的背叛中、在残酷的战争中、在宽容的救赎中,描绘了主人公的一生,解释了这些冲突。不仅是主人公,小说中也展现了“上校”身边见证人的遭遇——雌老虎、老巫头、劳保长、小瞎子和我,一波波历史的.洪流——抗日、内战、文革,描绘了每一个人或遗憾、或悔恨、或悲悯的一生。
这本小说,极强的故事性绝对是过瘾的阅读,但读完后也会印刻下一个最深的感触:世事变化,命运多舛,人生海海,像航行上大海之上,人生复杂多变,有风平浪静的祥和,也有波涛汹涌的凶险。人面对前程,只有前进不止,不论怎样的际遇,始终要坚强活下去。
读完整本小说花了2天时间,期间思绪完完全全的被故事占据。偶尔因为太过震惊悲恸,而停留在一段上不忍心再读下去。偶尔也被故事带着,想要一目十行,赶快知道后面发生的情节。
这本小说是段旅程,像是乘着文字,我搭上了一艘小船,航行在呼啸变化的大海上。上岸后,身体似乎还在左摇右摆,适应不了陆地的平稳,不断回忆着沿途的风景。虽是令人揪心的感叹,也留下一段不会被磨灭的故事。作者:Alice
人生海海读后感8
前两天阅读麦家老师的书籍《人生海海》,阅读完第一小段内容,炊烟袅袅的乡村画面浮在眼前,一旦阅读有了画面感,我知道,这书不读完,我也放不下了。
文中有三段故事直戳我的泪腺,好似经历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感受少年侠客,志在四方,硝烟弥漫下隐忍付出,舍小我为大义的意气风发。文中的“上校”在战争年代成为神一般的男子,我认为与他的坚韧聪颖有关。做木工,手艺就是生意;上战场,本领就是性命,练好本领就是保住性命,上校想到做到,仗打一路,他练了一路本领,也捡了一路性命。
感受为了活着,把苦难嚼碎吞进肚子里,逼自己苦撑的麻木与极限。文中的“我”为了逃避爷爷给全家带来的不幸,背井离乡,在艰难境遇中遇到了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失去了所有亲人,因为无奈,只好用身子抵出头费,给龙头还债,过了几年,她攒了些钱逃了出来,也不忘帮助文中的“我”,两人就这样在苦难中抱团取暖。可苦难专找苦命人,车祸中,前妻和肚子里的`孩子离开人世,但她临终前希望我活着,带着她的那份希望活着,我知道,她只是不想我死。就这样,“我”带着妻子的骨灰流浪三年。
三年后,在捡垃圾的途中,遇到了现任妻子,后来她告诉我,一个能把妻子骨灰随身携带三年的人,一定是个好丈夫。患难里滋生的爱情,也让“我”逐渐摆脱困境,通过努力,摆脱了贫穷,可这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也感受到爱意流动,历尽千帆后,平淡来之不易,但还是晚来一步。林阿姨找到“上校”时,他已经疯了,她带走了发疯的上校,为他求医治病,用余生相守,在这破败的残垣上,守着你,一起度过后半辈子的时光。上校临终时,林阿姨也为自己扎上了针,选择与丈夫一起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林阿姨想要的,只有余生相守,希望我们还有来生。
书中的人生经历大起大落,给我无限冲击感,内心尽是哀痛与悲伤。作者还算手下留情,笔下人物结局没有让我们太过于意难平,一个还不错的收尾,但这个不错的结局遭遇的磨难代价太大了,大到好似让人死过一回,或许遭遇过磨难,拼了命活过来的人才明白,生活就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还是得兴高采烈地活。
人生海海,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读后感9
《人生海海》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着一个身上有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是作者唯一一部描写故乡的小说,他的小说之前都是以谍战为主。
这里面有几个主要人物,一个就是上校,前国民党军队少校营长,他曾经辉煌过,因为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军医,后来有作为特工潜伏在日占区,他救人无数,还在战场上立功,但是后来他的人生很坎坷。村里有一个威望的老者就是小说中的爷爷,他和上校有过节,于是给上校招来了最痛苦的经历,但是爷爷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很好。小说中的父亲和上校是好友,重情重义,因为爷爷出面造成的事情让父亲从此变的沉默寡言。故事中还有一个小瞎子,他的父亲是真瞎子,他娘和别人跑了,小瞎子当上红卫兵后发现了上校身上的刺字,被上校割了舌头,断了手筋,上校因为身上的刺字长期生活在阴影里,小瞎子最后报复上校当中扒开他肚皮上的刺字把上校逼疯。
人生如海,潮起时不忘初心,潮落时不惧困难。这正是小说的本意。
书中反应身无长物者,高傲向天,但是即便他在刻意抬高自己,只会展露无知和愚蠢。书中的小瞎子就是这样的人,小瞎子从小被母亲抛弃,跟着瞎子父亲招摇撞骗,整日在村子里打架寻衅,捣乱滋事。偷学校灯泡,讲老师坏话,不学无术,作恶多端,渐渐长成一个是非沦丧的小混混。后来和不辨是非的.胡司令勾结,为了完成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对上校进行了屈打成招,事事可以安排罪名,不干农活证明收入来路不正,不结婚养猫,作风有问题。生而为人最忌张扬高调,当你低下头后,生活不再是一地鸡毛,世界才会对你敞开怀抱。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上校就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依然放低姿态,谨言慎行的人,他年纪轻轻,枪法过人,一路从警卫员连升至营长,后来上阵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接触医学当起军医,又救人无数。他后来隐归山村,带了两只猫,村民对他神秘的身份都很好奇。你也是低调,他们越认为你高傲。以至于后来小瞎子扣留了他心爱的猫,但对于他的无稽之谈只能抿嘴而笑,无需理论。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情节应该很紧凑,跟着读书人一起来领略其中的深意,对我读书也是一种启发,原来书读到这个层次才是真懂了作者的用意。
人生海海读后感10
空档时间,看完了麦家的新书《人生海海》,脑海里不断的回味书中的一些片段,总想写点什么,思绪万千,却无从下手。
麦家说,人生太复杂,太宽广,如果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强,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败下阵来。他在这本书中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爱讲道理的爷爷,沉默寡言的父亲,满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长,活观音,小瞎子……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上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跟随一个孩子“我”,用耳朵去听,听爷爷父亲的争吵,听爷爷老保长用烟酒秘密交易上校的故事,听表哥小瞎子讲上校的故事。
上校对大家来说就像一个谜,他每天不用干活,却每天大鱼大肉;他家的猫吃的比别人家孩子还要好;他是一个太监,但是又不太像;村民们一边看不起上校,却有什么事都会和他商量。
上校,一个聪明执着的人格爽朗,幽默,阳刚,天不怕地不怕。最爱两只猫,一黑一白,哪怕入狱也拜托父亲照顾两只猫。他上过几方战场,一套纯金打造的手术刀,救过几方大人物。却在政治的洪流中,几度沦为罪犯,颠簸起伏。历经抗日内战抗美援朝多次战争洗礼,多次面临死神威胁,经历坎坷,最终摆脱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终被逼得用救了无数伤员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头挑了他的手筋,还是没逃出会上的侮辱,疯了,从此再也没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长,一个吃喝嫖赌,三句话不离女人的老家伙,却在上校被时,拼尽性命的保护上校;在老巫头心病难医,身体每况愈下时,讲出上校的故事,以宽老巫头的心;在老巫头,为洗刷儿子的清白,导致上校被捕时,立马与之断绝关系。
我的爷爷,一个在孙子眼里无事不晓,豁达开明,时时口出哲理的老头,随着事件的展开,形象一点点崩塌,他只不过是一个要面子维护他的家族声誉的.普通农村老头儿,举报上校,最终在周遭的唾弃下在良心的谴责下自杀身亡。
我,因为爷爷的举报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弃,开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历经千辛万苦,认识了前妻,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前妻又车祸身亡。带着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认识现在的妻子,重新开始生活。对故乡的眷念,22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记忆里那个伟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岁的老头,每天快乐无忧的生活着,他的妻子林阿姨带着赎罪一心一意的照顾着上校。
这本书,看的很揪心,那个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却又峰回路转的岔开,继续让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现。小说里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在特定的历史里,每一个人都在苦难里挣扎,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就像上校,经历了战火,诬陷,牢狱之灾,最后屈辱疯掉,仍然努力的活着。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没有历史的磨难,和平的时代,快速发展的国家,让我们能用扬眉吐气的生活。可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遇见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11
“报纸上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人生海海》里的句子,把它用在书中的上校身上再合适不过。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这本书中引起我思考的内容。
(一)上校-----全书的主角?
上校是本书所探讨的一个中心人物,说他是全书的主角应该大多数人都认同。
本书从尊严,爱情,友情等多方面来描述他的故事,试图探讨人性的多面,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可谓光怪陆离,而带着我们走进故事的,却是个孩子。
在本书中,以孩子的目光来讲述这个大时代里的小世界,它掺杂着对事物的好奇,也掺杂着周围人的想法对他的影响。
在故事开头就以看似散漫的语言描述这个村庄里的一草一木,看似无目的的介绍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在读者稍有艰难而无头绪的阅读完这些句子之后,聚光灯才开始慢慢打到上校的身上,接下来,围绕他的故事这才慢慢展开。
上校在故事开始的描写十分负面,被人叫太监,被比喻成猴子,整个人十分古怪。
这些都是“我”的感受,因为周围人特别是爷爷总爱说上校的不好,这让我想到东野圭吾的《恶意》,人们总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不管你知不知道真相,只要人们都这样说,就不免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都认为上校是全书的主角,毕竟从故事开始的指向到故事结尾,都在从侧面描写上校的各种事迹,而那个一直吊着读者胃口的秘密也和上校有关。
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海海”,讲的就是上校的起伏人生,却忽略了“我”的人生同样跌宕。
麦家老师说,“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卓绝中的道德。”这足以说明,上校不是重点,书中的每个人的“人生”才是重点。
(二)父子关系-----孰是孰非?
了解麦家的人都知道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原生家庭的阴影一直都摆脱不掉,甚至至今都对麦家有所影响。
而在本书中出现了多对父子,如爷爷和父亲,父亲和“我”,瞎佬和小瞎子等。就连上校和两只猫也可以算的上是父子了,毕竟上校看似放荡不羁,而猫则是他表达爱的唯一突破口。当然,这有些扯远了,但从人类父子中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父子中的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各不相同,自身的人物形象也千差万别,可在对于保护儿子这一点上却都做了想同的决定:
爷爷不顾道德批判去揭发他人以保护爸爸不受流言蜚语的伤害;爸爸宁愿“我”漂泊异乡来免受“鬼怪”纠缠;瞎佬则在祠堂长跪三日来换取村民对小瞎子的一丝同情,上校更是为了猫而错过投诚的机会。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不管有无违背道德,父亲想救儿子的心总是不变的。我们没有立场去评判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的表达,毕竟父子关系就是那样复杂又简单,神奇又微妙。
从这些描写不难看出,麦家也许是真的放下了,毕竟“人生无路可逃,只有握手言和。”这也许称不上原谅,只能说是放过自己。
(三)“我”-----是否真的握手言和?
相比于上校,“我”是另一个重点,毕竟书中的很多想法都来自“我”的内心。“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书中的“我”在家庭处于危机之时被送去异乡,在之后更是经历了一段十分痛苦的岁月,在终于如愿回乡后,却发现家里早已物是人非。
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来自己经历的苦难,亲人遭遇的不幸以及上校最后的结局,都是一个人导致的,若没有他,也许生活能一如从前。
我们身为局外人自然看的清些,但如果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当面对你我此是正在经历的挫折,我们又是否能看清呢?我们是把这都归结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错,还是会觉得这是人生必经的挫折呢?
“这就是命,事先讲不清,事后都讲的清。”书中在多年以后,“我”最终选择与人生握手言和,在每每看到那个人的落魄以后,“我”竟产生一丝怜悯之心,甚至还接济他。
这不是什么圣母的表现,而是在经历无数次憎恶之后,选择放下,就是放过自己,“人生海海,潮起后是潮落。”不要因为上一个潮落而错过下一个潮起。
四,强烈推荐
现在的你是否也在经历挫折,是否也陷入了泥潭而失了方向?
《向遥远的自己说你好》作者:从来
如果是,那不妨花些时间走入书中各色人物的人生,与他们一起经历一次苦难,与他们一起思考一下人生,与他们一起品味这世间百态,与他们一起感受这潮起潮落,与他们一起狠狠的憎恨他人,再与他们一起好好的放下。
放过他人,就是放过自己,我始终坚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所以,你怎么知道你此时的困境不会成为以后的基石呢,只要,你能挺过去。
人生海海读后感12
这个周末看完麦家的《人生海海》,人生海海取自闽南话。
人生如大海般多变,起起落落,没有过不去的坎,学会放下。
人生海海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人爱面子,有人爱权力,有人爱吹牛,有人在乎善良。不管怎样勉强活着,还是勉强失去,都是作者笔下主人翁的'选择。
上校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与众不同,他当过学徒,当过兵打过仗。学过医救过人,用现在的话说他绝对是一个学霸级的人物。鹤立鸡群。
作者根据故事的隐喻告诉我们:
1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许多人都在追求完美的人生,要需要家庭和和睦。又要富有,必须要身体健康,就需要工作顺利。总之什么都想要,人生并不是完美的。它的缺陷才是人,需要去体验的东西。只有缺陷,才能衬托我们已经拥有得到的美好。
2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
人往往后悔的时候会说:如果当初怎么样,就会怎么样。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只有过去的因,造成现在的果。我们要接受后果,不要为未来种下现在的因。
3箱子里存的钱是越多越好,心里的事越少越好
人之所以变得焦虑,就是因为心里装着太多的事。事情解决不了,就会让人抑郁烦躁。让人不开心,就如佛家所说要放下,这样你的人生将会不一样。
人生海海。人生似海,装着残酷,又有仁慈。
希望大家都能去读一读这本书,坚持自己选择的路径走下去
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不抛弃,你就是那个成功的自己。
人生海海读后感13
选择《人生海海》这本书的原因一是作者麦家盛名在外,比较期待他的新作,二是被书名《人生海海》吸引,看到题目第一感觉就觉得这是一篇鸡汤文,所以很想一探究竟。
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时,我发现这本书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关于本书的信息只能从正文中获取了。当我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不禁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感慨,他们那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不会经历,正是特殊时代特殊背景才显得小说人物命运的颠荡起伏。而这时我才对作品名称“人生海海”有了一点理解,它原是一句闽南语,大意是人生如同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漂泊无定,暗含着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小说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就很好地诠释了“人生海海”这一词。
小说中的人物给我的印象是苦而不屈:主人公上校当过国民党的上校,杀过人,拿过枪,又自学成才变成军医,救了无数人,其中包括一位共产党的领导。他上有一老,有过许多金银财宝。他潜伏过日占区,当过特务,还在抗美援朝中立过一等功,可谓战功显赫。但他在村里不受待见,被称为“太监”。他还被红卫兵污蔑为造反对象,遭受辱骂,遭受。上校经历以上种种,却还是对他人能帮就帮,毫无芥蒂。他一辈子都在逆境中尽力活成好人,遭受委屈时他不辩解,不抵抗,不牵连他人。在那个混乱的战争年代,无情的世道让上校饱受催残,甚至最后直接被逼疯,但他都默默收起所有委屈,坚持对世界行善。
同样苦而不屈的还有文中“我”的前妻,她的父母曾是浙大教授,被红卫兵折磨而死,只有她一个人逃难出来,为了生存,她用自己的身子抵出头费,才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虽然她的生活艰苦,又饱含屈辱,但是她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独自挑大梁开门做生意,努力开创新的生活。即使到了弥留之际,她撑着最后一口气对我说: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就是从这里,我理解了作品名称的含义。人生海海,人生复杂多变,像大海一样宽广,要好好活着。这话就出自“我”的前妻之口,即使自己的生活再艰苦,周围环境再恶劣,她也依然向往明天。
其实这样的人在书中还有很多,比如十几岁被迫离乡在外打拼的“我”,比如照顾上校后半辈子的林阿姨……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跃然纸上,彰显着他们不屈的战斗精神。虽然这是小说的'人物,但是谁能说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不适应呢?现代社会同样像大海一样潮起潮落,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只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展现自己不屈的战斗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逆境面前不妥协。我还记得当我刚看完这本小说时,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的事,表现出精神不振的样子,有同事就问我怎么了,我下意识脱口而出:“唉,人生海海啊!”说完,我愣住了,回过神来又觉得好笑,而同事似乎也懂得了“人生海海”这词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却也能体会这句闽南话的意思。所以即使生活有多么的困苦,带给我们有多少压力,我们都应该要努力说服自己,扛住压力,用另一种思维来看待生活。人活一世,不用让自己生活地极度压抑,而要用自己向上的一面来面对世界,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海海读后感14
麦家的《人生海海》买了很久时间,最近抽空才看完。看完后,心中百味杂陈,不断回味书中的片段,总想记录点什么,却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落笔。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指人生犹如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漂泊无定,暗含人一生之中存在着许很多多不确定的因素。
麦家说,人生太困难,太宽广,假如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固,那在人生面前根本上是要败下阵来。
这本书围围着“上校”这个神奇的人物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爱讲人生道理的爷爷、缄默寡言的父亲、世故圆滑又带些许仗义的`老保长、冷漠残酷无知的小瞎子、因爱生恨一往情深相扶终老的林阿姨......
这本书,看的让人很揪心,那个隐私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却又峰回路转的岔开,岔出上校身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来。小说中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在特定的历史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在苦难中挣扎,每个人都在挣扎中努力的活着。
在故事的末尾,林阿姨在谨慎料理完上校的遗体,自己也冷静的穿戴好一套和上校一模一样的寿衣,静谧的追随他所爱的人而去,她最终活过了他,又最终如愿陪他同死而去,也许这是为了与所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仍能厮守,此时此景,泪水瞬间模糊了整个世界.......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仍旧酷爱生活。
生活从来不完备,不完备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15
也许不幸的童年是很多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但与此同时,不幸的童年也会成为一个人一生都摆脱不去的阴影。它隐秘而又阴郁地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某个小角落里,这个小角落有时会成为精神力量的寄放之所,有时又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吞噬整个心灵。它既滋养你的创作天赋,又毁灭你快乐的权利。
麦家说,“有人天生有的一些东西,我注定一辈子也有不了了。我只能带着童年那些伤疤和伤痛的.记忆走下去,并写下去,这大概就是我无解的人生。”
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如此偏执甚至极端地热爱写作,或许那只是一种被逼无奈之下的“自救”,是拯救陷入孤独的心灵的唯一方法,但同时写作也会使人无限接近于死亡的状态。罗兰巴特说,回忆是写作的开始,反过来,写作是死亡的开始。所以,没有尝试过写作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什么。那是暗无天日的痛苦和一次次自我否定的挫败感共同累积交织的状态。
在读《人生海海》的过程中曾无数次感受到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孤独感,同时也对作者麦家心怀敬佩。他独自承受着这种濒临死亡的孤独,以决绝之姿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像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揭开自己的伤疤与那些痛苦的过往搏斗。
幸运的是,经历了五年孤立无援的撕扯对抗,《人生海海》最终圆满完成。
这部作品饱含悲悯与伤痛,作者却对这种情绪始终隐忍克制,甚至在即将爆发之前选择戛然而止。也许作品中并没有大部分读者期待的那种澎湃激烈的情节,但这就是作品的高级之处。留给你的永远是那一丝说不清道不明耐人寻味又捉摸不定的怅然若失之感,好像最终得到了某种解脱,但其实又深陷其中让人久久难忘、魂牵梦萦。
【人生海海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海海》读后感05-20
《人生海海》读后感02-03
人生海海读后感05-27
《人生海海》读后感【实用】07-07
【合集】人生海海读后感15篇06-08
老人与海海明威读后感01-09
人生读后感02-21
【精选】《人生》读后感07-07
(精选)《人生》读后感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