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

时间:2024-01-20 13:25:40 名言语录 我要投稿

《道德经》经典名言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经》经典名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经》经典名言

《道德经》经典名言1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经典名言2

  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章

  4、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5、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明太祖(-年在位)《御注道德经》

  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7、《道德经》说“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民乐推之而不厌。”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10、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罗.安.约翰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1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7、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21、老子《道德经》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穷人和富人在起步之初几乎没有差别,比如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他们谁比谁强多少呢?差距出现在半路上,前途曲折,希望渺茫,有的人颓然放弃,有的人继续坚持,于是,强者弱者,穷人富人的差距产生了。富人总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2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月日名言)——《道德经》第章

  2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2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5、当人类隔阂泯除,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蒲克明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自《老子·道德经》

  28、海尔的每年都是一个马拉松长跑,每天都是一个百米冲刺。如何做事有一个老师孔子的《论语》如何做人有一个老师老子的《道德经》如何参与经营进入市场,还有一个老师孙武的《孙子兵法》。

  2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31、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3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

  35、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经典名言3

  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7.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8.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0.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经典名言4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6、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9、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53、治人事天,莫若啬。

  5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0、治大国,若烹小鲜。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6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6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9、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8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9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经典名言5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5、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道德经》经典名言6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为无为,则无不治。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7。柔弱胜刚强。

  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9。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6。治大国若烹小鲜。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5。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道德经》经典名言7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 9 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 14 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 36 章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 39 章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 44 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 63 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 64 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68 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第 78 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经典名言8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2、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8、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2、国家昏乱,有忠臣。

  1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1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1、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2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1、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3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5、治大国,若烹小鲜。

  36、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37、不知常,妄作凶。

  3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4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4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3、物壮则老。

  4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5、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46、固至誉无誉。

  4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8、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5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5、祸莫大于轻敌。

  56、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9、夫唯不争,故无尤。

  6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1、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6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63、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6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5、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6、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67、知其雄,守其雌。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6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7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7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2、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7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7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7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7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9、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8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2、为无为,则无不治。

  8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5、悠兮,其贵言。

  86、希言自然。

  87、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8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90、治大国,若烹小鲜。

  91、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92、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93、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9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经典名言9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4、将欲取之,必先之。

  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0、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8、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0、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6、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3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0、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1、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4、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5、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4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7、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4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9、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0、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51、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3、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4、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8、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59、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1、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6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6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7、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6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9、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3、知足者富。

  74、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5、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6、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7、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7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9、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4、小国寡民。

  85、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6、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1、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2、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10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1、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10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0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04、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10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07、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10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0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1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1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1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1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1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121、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122、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2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124、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2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 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126、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2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28、.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129、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 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3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 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31、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13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 天下贵。

  13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 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36、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37、.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8、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39、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4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4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42、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4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4、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145、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46、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47、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 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4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14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华。故去彼取此。

  15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5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 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 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15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5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

  15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 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5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158、豫呵其若冬涉水。

  15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6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61、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自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措废置,曲得其直也;事少者,采要以拥众,抵约以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子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诚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故动必穷。故,以正教化,其势易而必成;以邪教化,其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162、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163、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6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65、子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恒古多变,谁生吾哉!

  166、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16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68、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9、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7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7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172、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7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7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76、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177、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8、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9、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道德经》经典名言10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 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 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 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

  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

  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

  1.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

  1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2. 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

  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大加嘲笑。

  15.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

  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

  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三、关于政治主张的句子

  1.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来看待。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 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 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险。

  8.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0.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1.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们的后面。

  12.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3.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道德经》经典名言11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东方哲学经典的著作,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其蕴含的深邃智慧穿越时空,触动着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内心。它的每一句名言,都充满着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名言,给我们描绘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像水一样,无私地付出,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之争夺。这是一种无私的精神,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会这种“上善若水”的品质,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积极地贡献社会,服务他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以大道之废为前提,揭示了社会的病态现象。而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坚持真善美,追求真理和正义。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诚信、公正和公平,抵制虚假、欺骗和不公。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潜能,实现我们的价值。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未知,但也充满了探索和发现。我们应该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话是对生命的赞美和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以正确的方式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关注健康、关注环保、关注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天长地久的生命价值。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愿景。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道德经的每一句名言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它们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追求真理和正义。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让我们用道德经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思考,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经》经典名言12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1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2、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5、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2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

  3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励志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47、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龋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5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6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7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7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7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7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8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8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82、治人事天,莫若啬。

  8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8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8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8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9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9、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0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0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0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0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经典名言13

  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4、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5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4、治人事天,莫若啬。

  5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5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8、治大国,若烹小鲜。

  6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1、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8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8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8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9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9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9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9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0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0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2、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道德经》经典名言14

  1.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4. 国家昏乱,有忠臣。

  5.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9.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0.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经典名言15

  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3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5、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8、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1、治大国,若烹小鲜。

  4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43、治人事天,莫若啬。

  4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6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6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6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76、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8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8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5、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7、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9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6、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名言】相关文章:

道德经名言名句09-28

道德经学习心得03-13

道德经学习心得11篇04-20

道德经学习心得(11篇)04-20

道德经学习心得10篇04-24

道德经学习心得(10篇)04-24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03-26

研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04-01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