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8 08:15: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今天谁都不能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的更新知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这就是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必须首先进入终身教育,这是教师得以生存的条件。美国教育协会1961年《谁是一位好老师》一文中,从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的总趋势的曲线中,揭示了如下规律:在教学的头几年,随着教育经验的增加,教育效果显著上升。教了五六年以后,教师已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程序,进步速度就不像前一段那样快,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实践证明:如果在下降阶段教师接受再教育,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对旧知识、旧经验进行再加工,实现教师在认知、人格方面的全面升华。教师教学效果就会显著上升。

  二、参加职后培训,更新音乐教师专业知识

  本文的专业知识是指教育教学专业最基本的两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等。怎么通过接受职后教育真正获得自己必需的专业知识呢?笔者认为,将幼师教师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体系。一是我们应当结合音乐教育的实际,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为广大幼师音乐教师教育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建立机构,并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形成富有成效的幼师音乐教师职后教育体系。二是对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师资的整体素质。选择富有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培训与研究内容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开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师素质的养成教育,可以形成“3+x”或者“4+x”的模式,“3”和“4”是专业基础知识教育,“x”可以是多年的教师职业教育和训练。重点应该考虑到,知道教师缺什么,需求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保证培训的时代性和时效性。在对音乐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培训时,注重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的培养,注重增强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其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三是培训形式可以是带薪休假进修,利用寒暑假期间在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举办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班,可以是定期举办不同等级的音乐教育教学研讨会,还可以是定期聘请音乐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等等。培训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真正达到培训目的。

  三、探索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之路,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校本研修,提高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脱胎于院校培训的母体,日益成为现代教师培训的.主流。“‘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育专业化理念,把学校视为教师发展的家园,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在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漳显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师范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和重要基地,学校理应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师范学校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整合学校师资,让教师在教、学、研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历练自己,不断发展。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

  1、专业性强

  此次培训是由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举办。纵观以往的培训班,被委托的培训机构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学院组成,然而此次举办者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这种教师培训放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举办的例子在国外也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如意大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是由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相结合,对教师实施培训,这样整合了学校资源系统中的课程,让本来具有的专业能力形成全新的培训模式,能使学校之间有较好的合作机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和运用教学方法上得到提高。

  近些年,这种培训在国内的培训基地都有了较大的革新,为教师培训的地点设置打开了新思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氛围和环境,让接受培训的教师们可以更加接近“音乐本身”,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本身”,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师范类院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2、综合性强

  首先,教师本身的综合技能的展现。从授课教师的学习和经历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教师都是学乐器出身。如教“歌唱教学”的老师自幼学习小提琴,“音乐与动作”的老师自幼学习钢琴,在教授这门课程中不但展现了身体与律动的关系,即兴演奏的水平也很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声乐教师就是学声乐、舞蹈教师就是学舞蹈的传统观念。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各自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担任着数门专业必修课程(如“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钢琴即兴演奏”)的教学任务。其次,培训课程具有综合性。如歌唱教学课,它有别于一般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它基于柯达伊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写、唱等方面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声乐课“一对一”的模式,注重唱合唱这种更加综合的训练。结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改编歌曲大量应用于课堂,注重身体律动和歌唱结合,注重重唱、合唱的训练。

  3、创新性强

  (1)观念新

  注重结合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启发学员们改变旧的、错误的观念,逐渐形成新的、正确的观念。强调“体验式”的音乐教学。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属于内部教材,教材的特点是重点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部分,在教材中,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民间歌曲,还有一些作曲家编创或改编的中国重唱、合唱作品。通过教材的使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体会到,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积累、认识、了解,是应用到歌唱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体现了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素材要从民族的开始”教学理念。另外,奥尔夫乐器编配中关于“元素性音乐创作”也是国内较为少见的理念。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员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创编成一个成品展示出来,开发音乐创造性思维。

  (2)内容新

  在课程设置上有“音乐与动作”“音乐与舞蹈”等培训新课程。这些课程是在借鉴和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些课程的方法让节奏、动作、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和律动感。

  (3)授课方式新

  分组讨论式:“奥尔夫乐队编配”和“音乐与动作”这两门课程,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授之后,给学员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学员用指定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再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编创任务,完成之后老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有需要修改部分可以继续改进。教师点评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老师先把作业布置给大家,在之后的课上,老师要求学员上台演奏,在全班学员面前展示自己的钢琴即兴编配能力,学员展示完毕后老师会逐一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师培训的未来发展导向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培训和国内外一些研究相关教师培训的重大课题中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内容中,不仅有基本的歌唱内容、乐器演奏、作品欣赏,还有音乐的游戏、听音乐讲故事、音乐剧目表演等这些用以发展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内容。这种综合创新型的`教师培训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培训中给现代教师培训一种新的思想导向,“专业的综合性”要求现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指挥、演奏乐器等能力,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文学、戏剧、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种关于创新综合的教师培训手段和方法在湖南师范大学的20xx年教育部的重点课题研究中也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以培养“能唱、能跳、能演、能编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目的是培养未来全新型的音乐教师。这次研究的课题以“音乐剧表演与编创”为教学途径,设置了多个具有特性的教学环节,如舞台表演、剧目创新、剧本创作等,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音乐、舞蹈、表演、文学等内容,通过各种学术讲座来强化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艺术视野。这种新型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更注重启发音乐体验能力和教师综合技能的培训,着眼于发展音乐教师对音乐的体验和组织能力。培养感受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途径来抒感的能力。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音乐培训心得体会04-28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2-12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优选01-27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5-15

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17

音乐老师培训心得体会04-28

音乐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9-01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8篇04-21

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