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教学心得1
20xx年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心得感悟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年了,回顾这20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师的艰辛和不易,也深刻的理解了师德这两个字包含的意义。
师德是爱,师德敬业,师德是奉献,师德是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结合当今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那就是“这样做教师是没有灵魂的”,人不能没有灵魂,教师更不能没有师魂。
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一定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甘愿奉献和付出,才能积极的去面对困难;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也一定是热爱孩子的,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孩子,才可以教育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育的灵魂,教师不仅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有问题的学生,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唯有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还远远不够,“言传身教”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老师有特别的信任和崇拜感,教师的一个细微疏忽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师是镜子,学生是影子,所以教师要时刻牢记用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只有言行规范,才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路,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为了教育事
一年级教学心得2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教学心得3
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尽责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学前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博采众长,备好课
本学期,我们仍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集思广义,在教学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当益彰,使得每位教师的课都能有针对性、时效性。备课质量有了很的提高。
三、探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年级教学心得4
在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还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得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把这一过程灵活的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我们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课堂上实时的讲一些通俗的`笑话,或者让他们唱歌之类的都回又很好的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观念较差,玩皮好动,但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因此教师就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运用表扬引导法,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它同学的表现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例如,当课堂秩序混乱时,教师不必批评那些不好的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便会出现一种“演戏效应”,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地充当榜样,其他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去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无论什么内容的活动,只要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便会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运用竞赛形式来组织好教学。如: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向学生宣布在课堂上要开展争夺“小红花”的竞赛活动,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同学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下课时评出最好的小组,每人授予一枚“小红花”,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活动不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往往是造成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我支配能力较差,越是在没有事可做的情况下,越难以遵守纪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哪怕是一分钟也不让孩子无事可做。”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组织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串插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字游戏,或教师进行直观演示,学生们亲自动手
一年级教学心得5
忙碌的人总觉得时间勿勿而过,空闲的人总觉得时间走得很慢,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苦也有乐,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必需知识的修养,得到了素质的提高。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积累经验,对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特总结如下述。
一、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
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更形象的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
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他们喜欢比赛,我就抓住这个特点,把全班分成四个组,一起比赛,上新课时比赛看看哪个组最快发现规律和结论,练习课就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最快全部做完而且是又快又准确。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比如该班学生的应比较慢,口算能力比较差,为此本人专门制作了量的口算卡片,每天上课之前都抽几分钟抢答。而这些小活动也使学生热情高涨,不知不觉的喜欢上数学了。
二、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课堂上,提倡动静相宜,动时,积极热烈,敢于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如我们讲授画角时,让他们亲自动手,同桌结合掌握画角的过程,注意事项;静时,暝思苦想,勤于思考。另外,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师,我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跟学生说话,倾听学生的心声,按学生之所需,抛砖引玉,为在知识海洋里前行的学生指明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力求知识传授的完美。
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会进行自我检讨,力求不断的提高自我教学质量。比如上几何知识的课我总要准备很多资料,制作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能形象的理解几何概念,但是还是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对几何的知识非常的不敏感,本人也经常给他们补习几何知识,可是还是发现有部分学生连低年级学过的“直角等于多少度”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也想,这方面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也该找更好的方法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问题。
一年级教学心得6
冬去春来,在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顺利使用半年之后,一年级下册也即将于新学期投入使用。在一上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上,一下教材继续平稳过渡,螺旋上升,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级语文,首先,老师要至多耐心,做一名爱生的老师,心中有爱,那么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寒问暖,都会体现出浓浓的爱意。心中有爱,才会有更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可启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再者,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1、课文3-4篇
2、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3、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三、各部分内容的编排及主要特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写字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而且,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之下,提前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
2.识字的位置与数量。
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识字单元,课文部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识字课和课文中,一课之内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8个,最多的有14个。每个“识字加油站”识字7-8个。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会认400个生字。
3.集中识字形式多样。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采用丰富多彩的样式进行集中识字学习。
教材中的识字课内容尽管不同,但大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编排而成,文辞优美、韵律和谐,易于朗读、背诵。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一年级下册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如《小青蛙》《动物儿歌》,“识字加油站”中的“包字族”识字。《小青蛙》和“包字族”识字通过母体“青”“包”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意义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动物儿歌》通过展示各种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使学生继续体会这一规律。此外,像《姓氏歌》、“识字加油站”中的“加一加与减一减”,都体现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
(2)同类事物列举识字。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起想象和联想,在同类事物之间、记录同类事物的汉字之间的相互关联中,学习生字,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和效果。如《操场上》和“识字加油站”中的“身体器官”。以“操场上”为例,这篇识字课文,首先列举了六项体育运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记录这六项体育运动的主要动词,其字形有着共同之处,“打、拔、拍”为“扌”,“跳、跑、踢”为“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一方面可以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之处,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一方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4)传统蒙学的识字方法。如:三字经、对韵歌。通过这类识字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悠久的中华文化与文明,为学生传承中华文明搭建了一个适宜的平台,同时为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确立了一个很好的支点。
4.打好坚实的识字写字基础。
识字方面,一年级下册开始接触大量合体字,其中很多是形声字,教材通过识字课、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使识字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新偏旁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教材把每课新学的偏旁在生字条上呈现出来,一课不超过3个。由于偏旁的构字能力有差异,而日后学生查字典时部首是个基础,所以一年级呈现的新偏旁都是构字性强的常见偏旁,且同时是字典中的部首。书后还附有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册新学的28个常用偏旁,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识记。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一下教材还安排了学习音序查字法。这一安排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巩固。语文园地一中,通过大小写字母对照呈现,让学生学习并熟记大写字母;语文园地二中,通过打乱字母顺序,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大写字母的识记,为学习音序查字法打好基础;语文园地三中,学习音序查字法;语文园地五中,用比赛查字典的方式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也希望传递一个理念:任何知识和方法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渗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利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生字。写字方面,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每一次学习一种汉字笔顺书写规则,为学生打好写字基础提供凭借。
5.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各种媒体、身边生活、甚至我们自身,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两次“展示台”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比如,从其他学科的课本中识字,从食品包装上识字。通过在生活中识字,不但可以辅助学生完成课内的识字任务,还可以促使学生突破教材要求识读的字数限制,认识400个字以外的生字,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
(二)阅读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
如前所述,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比如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教材中在第三单元的《端午粽》和《彩虹》中作了明确的要求,但在之前的课文中已有铺垫,出现过比较长的句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教学中不妨随时抓住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彻学期始终。在词句训练方面,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
3.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4.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这样的编排,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童谣和儿歌,是学生学前就开始经常接触的、耳熟能详的文体,学生阅读起来亲切自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5.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有鉴于此,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6.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为此,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地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如,《小蜗牛》一课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和词语,都是可以从图画中推测出来的,如“蜗牛”“草莓”“蘑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学习方法。一年级下册,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非全文注音读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以《咕咚》一课为例,除了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见课后生字条)之外,还有“湖、腿、极、哇、啊”5个学生不认识、本课也不要求认读的见面字,这5个见面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而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上述策略猜读出来的生字,就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无法借助上述手段进行猜读的生字,标注了拼音。“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第107页的插图,看图即可知字。“拦”字,借助第107页的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在猜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无法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而学会今后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并不简单地指向学习的结果——认识汉字,而是同时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材编写的思路是:构建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选择符合目标的交际话题在交际话题之下,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根据话题和情境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这其中,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贯穿始终。一下的四次口语交际,包括两次独白类话题“听故事,讲故事”和“一起做游戏”,一次功能类话题“打电话”,一次交流类话题“请你帮个忙”。每一次口语交际,都以小贴士的方式列出一至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使学习重点一目了然,目标体系一清二楚。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前面已经涉及过的要素,都是默认向下兼容的。只要是学过的,在后面的学习中都要持续性地提要求。比如一上提过的“当众讲话要大声”“要注意听别人说话”“跟人沟通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在之后的学习中都要反复提及。不止是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也要反复提醒,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本课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未标注拼音的有6个,分别是“咕、咚、吓、鹿、象、拦”。这6个字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猜读:“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吓”字,学生之前已经认读过“了、一、跳”,那么“什么了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吓”字,没有其他的搭配;再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印证,这里可以确定是“吓”字。
一年级教学心得7
课堂不是刑场,也不是监狱,所以建立师生情首先来自于给学生带来快乐。所以我一直将快乐列为我的班机口号。我知道,可能我带给学生的快乐很少,但我在努力。我常常探索很多带给学生快乐的教学中方法,今天看到一本书,觉得又学到很多。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书名是<班机体验式心理拓展活动>。
书中有几个游戏,适合课堂里面和一年级小孩子一起玩。比如:大小西瓜———————全班同学围成一圈,一次大喊大西瓜,小西瓜,并却用手比划西瓜,要夸张。出错的`或者停顿的为失败,知道班上只剩几个人为止。风雨变奏曲———————全体面向全班站好,刮风时两手掌磨擦,下小雨是两个手指在两一个手掌上敲击,下大雨是上首鼓掌,下暴雨是鼓掌并跺脚,风雨停是食指放嘴上向左右示意,彩虹出来了是双脚原地踏步,双手在山体两侧划弧线。老师喊后领,学生作动作。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舒展和净化。还有很多游戏,比如抓逃手指大风吹……
游戏是带给学生快乐的最有效的活动,所以我想今后在这方面多尝试一下。
一年级教学心得8
新学期开学了,我仍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开学第一课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数学课程纲要”,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容易理解,我给这节课起名叫《这学期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过了一个假期,都长大了,更懂事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都学会了自己翻看目录,自己说每个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我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请思考一下你在接下来的新学期里打算怎么学习呢?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还在小组内先给成员们交流自己在这个学期里有什么新的学习计划?打算怎么学?怎么和同桌一起进步?最后在班里在派出代表发言,令我很是惊喜!虽然这些只是只有七八岁的一年级小朋友,但是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问题,他们也能像模像样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就是进行了新课,我课前做足了充足准备,因为我认为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难,孩子们在上学期都已经熟练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对于他们来讲,算不上是难题。所以在课上,我设计了让孩子们自己分类,自己总结的形式,认识平面图形,虽然刚开始,孩子们有些混乱,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里学过这些图形,但是一看到大屏幕那么多被打乱放在一起的图形,他们就懵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成功分类,并总结每个图形的特点。最后在游戏阶段,我设计了三个游戏。游戏一:我说平明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相应的学具图形。游戏二:同桌两个同学一组,一个人闭着眼睛摸图形,另一位同学判断同桌说的对与错。游戏三:猜图形。老师用卡纸遮住一个圆或者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一个角,或者一小部分,让其他同学猜他是什么图形,并且说出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圆的特征最好认出来,平行四边形还可以,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别容易混乱,只有最后全部揭示才能认出它到底是哪个图形。
我认为:勤于思考是数学课上必须帮助学生锻炼的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孩子们认知学习数学的一个慢过程,是数学的本质特点。没有思考,孩子就不会真正的进步,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思考的过程。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
一年级教学心得9
一、指导思想
一切从实际动身,联系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小学美术新课标,以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来扎实小学美术老师的.根本功,为小学美术校本研修的开展打下根底。
二、研修目标
(一)师德方面:
继续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争取做一名具备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对学生宽容有爱心和责任心、以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优秀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方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包容、感染、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教育教学方面:
不断学习新的观点和理念,积存一定的理论学识和教学经验,把“学习与思考”当成自己的一个习惯,持之以恒,努力充实自己,争取在美术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和教学行为、个人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实现终身学习,寻求自身的开展,订阅美术教育期刊,每学读二本教育理论书籍,并撰写。
2、提高美术教师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做到能够独立制作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和其他教师共同提高,互相听课、评课,做好诊断记录,积极参与学校、中心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并写出自己的听课感想。
4、坚持参加教师教育研修计划,及时撰写自主学习笔记。
5、坚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认真完成布置的各项作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高并写教学日志,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一年级教学心得10
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做到教学相长,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和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在备课中,我既备教材备教法又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时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及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之中,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如一些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写等,这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提高。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教学心得11
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一学期了,初次担任抵年级,我压力很大,因为一年级教学不同于高年级。作为一位教师,总要对得起孩子,“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是我踏上了一条求索之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感受颇多,收获匪浅。
要上好一年级的每一节课的确很难,自担任一年级以来,许多老师向我传授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说,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级语文,首先,老师要至多耐心,做一名爱生的老师,心中有爱,那么在课堂上,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声问寒问暖,都会体现出浓浓的爱意。心中有爱,才会有更多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可启发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再者,老师的精神面貌同样能影响和带动整个班级孩子的.情绪。因此,老师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肯定中充满自信。
总之,一年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需要我进一步去摸索、去探讨,我们的担子不轻,责任不小,因为我们老师的工作是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年级教学心得12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实现了多维目标把握了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能力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的经验。
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完成练习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设性的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没,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学生实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年级教学心得13
一、正视儿童心理认知规律,满足学习需求
新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破天荒地改变入学即学拼音的编排,改成第一单元先认字学文,再在第二单元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编者遵循“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研究儿童的需要开始”。儿童入学的第一需要是什么?是学习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识字读书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入学见字、开篇读书”,让儿童入学第一天就“识了字、读了书”,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增长了自信。
思考:如果这种步调能再大一些,拼音教学挪到教材中间,可能效果会更明显。毕竟开学两周时间只完成了第一单元的识字部分,兴趣盎然之时又戛然而止,从第三周开始依然重复着7周的汉语拼音教学,总觉得这种成功与快乐太短暂。
二、呈现的音节具有实用性,能达到学以致用
新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从汉语拼音第1、2课教完单韵母后,到第3课第一次教授声母“ b pm f”,就开始出现许多带调的音节,这些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与学生日常说话密切联系的常用音节,为的是让学生用这些带调音节练习说词造句,加强拼音与口头语言和生活识记的联系。这是很好的编排,体现了新教科书强调的使用价值和学以致用的目标,真正将学习拼音、认识汉字、积累词语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思考:在教学中,实际的情况是,初学拼音的一年级学生对六个单韵母四声的掌握是有困难的。如果按顺序出现声调,学生掌握得较好,如果不按顺序出现各类标调音节,很多学生都得在心里默念半天,发音还不一定准确。旧版教材里无标调的音节可以避免学生一边考虑声调问题,一边考虑拼读问题,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拼读的规律。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在认知规律性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进行反复练习,形成模式化操作。拼音的四声学习是拼音教学的难点,我参照戴汝潜老师关于拼音教学“音节集约、形音汉标”的方法,把常用字按四声集约训练。如“挨、挨、矮、爱,八、拔、把、爸……”等105个音节组集中练习,连读数遍,形成自动化“动力定型”,同时强化了拼音的工具性作用。
三、是否可以考虑让“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的定位更加突出
汉语拼音的定位是“识字的工具”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按编者的意思是希望这些出现的音节都具有“字”的意义,能把拼音与日常说的“话”(或者“字”)联系起来,这是非常好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展开扩词、说话等语言训练。
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在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音节下方标上了字,以帮助他们学习拼音。既然是这样,能否在教材中的音节下面都标一个常用字,如教材第26页,d伲(打)、d佴(得)、d侃(低)、d俨(读),这样就能很直观地把拼音和识字联系起来。当然,这类字无需提出过多的识记要求,只是作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教授和学习拼音的辅助,也避免了单独学拼音的枯燥。另外还有一个小发现:教材第34页出现一个音节“chu佟”,虽然符合拼读规则,但联想不出生活中的常用字,查遍字典,就只能找到一个“欻(或歘)”字:形容短促迅速的声音,这是比较少用的拟声词,如能换成常用音节就更好了。
以上是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行指正。谢谢!
一年级教学心得14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4、利用课余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进步。
一年级教学心得15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由于在生活中口语的积累,学生已掌握了不少汉字的音、义,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而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精细,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思考,创造性地开展了识字教学。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不要越俎代疱,细嚼慢喂,将本来可以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机械枯燥、索然无味。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识字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学生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二、引导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新大纲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功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一年级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04-28
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7-21
一年级教学心得体会15篇03-03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6-13
一年级级下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1-09
一年级阅读心得09-09
一年级家访心得09-20
拼音教学心得07-27
赏识教学心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