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改心得

时间:2024-09-19 14:14:1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课改心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1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为主体。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能导致一个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间一长,很多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发掘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

  新教材内容改变了旧教材一味注重“双基”学习的局限性,注重学生的发展。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的实现,新教材特别注意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所设立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如实验、调查、资料收集、讨论、交流、辩论、参观等,联系能源、健康、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讲“溶液”时,联系日常生活说出一些常见溶液,如把蔗糖溶在水中形成的溶液,把植物油滴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把带泥的马铃薯在水中清洗后所形成的悬浊液。在讲CO性质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教学实践证明,把科学与生活有机融合,体验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三、实验探究,激发创新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教会了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的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播放水受污染的画面及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视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初中化学课本中涉及到一些有关“微观世界”的知识,例如“分子和原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挂图和挂模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想象,但因这些图像是静止、单一的,所以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却可以利用动画功能,将摸不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模拟出来,并真实可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如学习《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去获得第一手信息,对所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讲述温室效应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从自身做起。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2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 .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3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1.从目标来看:要从过分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转变。

  2.从内容来看:要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转变。

  3.从实施来看:要从以接受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4.从评价来看:要从只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向既注重结果又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转变。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化学教研组用新课程的理念统领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局,把握重点,紧密联系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学习,深入探究,勇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常规教研为基础,用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期大面积提高全校化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新课程时,我们紧紧围绕“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化学作为工具,是未来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不仅要使他们知道化学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大胆地做了改革尝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初见成效。

  二、主要经验和成果

  1.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适应课改要求,调整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在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方面,我们坚持每周一、周五两次集体备课,深入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查询资料,研究实验方案,1人主备,众人补充,结合大家的集体智慧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每周1次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1人主讲,1人主评,众人提议。

  集体备课之后,每人继续进行2次备课,灵活创设教学情景,不断总结分析他人的教学案例,主动地弥补自己在学科基础和教学素养两方面的不足。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 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另外,学校开展开放式的教学,利用“红烛杯”会教比赛,对我们教师进行变相式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有助于较快地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例如: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中,首先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生平和贡献,投影出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已知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等常见物质,让学生形成一个深刻印象后,再由学生自己建构元素的定义,教师再加以点拨,实践证明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5.充分利用资源,让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

  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的切入点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注重元素化合物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再要求完善的知识系统。

  因而,我们就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教学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和资源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分析。如“灯管中的稀有气体”、“低温现象-液氮的使用”、“大气污染和防治”、“鱼塘增氧”、“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饮用水质量和水净化方法(参观自来水厂)”、“金刚石、石墨、C60”、“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燃烧条件的探究”、“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等。

  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做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合物知识量看起来减少了,但鼓励学生讨论身边更多的物质,实际上是比原来的化合物知识更丰富了,在理念上也更科学了。

  6.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对于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学生也要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可在学生中展开“怎样学习化学才对我们的发展最有利”的讨论;召开有关学习方法的辩论会;举办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讲座等。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7.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解决教育资源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学生自愿分组,教师适当作以调整,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学习水平相差不大。这样,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则由教师和小组内成员共同关心。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新课标不象旧教学大纲那样具体了,对新课标中关于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认识还不太不清晰,有些问题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好把握和实施。

  2.原来的教学要求和习惯是一有概念就下定义,而现在在新教材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定义,因此在淡化概念、原理以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是否能掌握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上颇有争议。而实际上新课程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认知目标虽然降低了,但是知识面却拓宽了,我们自身的学科内和学科外的知识面也有待加强。

  3.新教材有吸引力,有趣味,但是知识太零碎、知识点不集中,教材中没有各章“小结”,不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不好做笔记、不好总结,对更深的记忆有一定的障碍。

  4.班额过大,组织探究活动的难度大,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要求小班额教学。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这种要求,给课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5.实验设施不足,实验室数量不够,仪器、药品不配套,难购买。探究性学习实验多,而且多数是由学生提出的,随机性很强,对实验设施、试剂药品的配套要求很高,教学准备工作强度明显提高,经费短缺等实际困难很大。

  四、建议和对策

  1.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的核心,学生要有时间去验证自己新的想法,要有时间开展相互讨论、安排实验探究。因此比较综合的“探究性学习”课,学校最好调整为连堂课,使“探究性学习”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2.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进行,对于学校的网络应该对学生有开放的条件。

  3.概念的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和方法,但以什么方式教授概念原理、怎样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这个教学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解决到理想的程度,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研究的课题。

  4.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有名次,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存在着这样的顾虑,中考的改革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起着一定的带头作用。因此,中考的改革的成败将是新课程能否进入良性轨道运行的风向标。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4

  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5

  20xx年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半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每位教师教2个班,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26号到29号期间,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师和十四中刘阳老师的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

  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6

  “科学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发明创造都必须经过许多次的试验。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培养一定的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一、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而学生仅是观众。与之相反,课改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去亲历实验过程,包括设计方案、讨论困惑、交流心得、协同操作完成实验等,课改中探究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着实际发生的化学知识。教材中从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开始,探究蜡烛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到探究物质世界的各种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蜡烛不点不亮’,一定要用火柴去点燃蜡烛灯芯?如果没有灯芯,蜡烛能点燃吗?”随之学生间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学生通过反复几次实验,得出结论:固体的蜡烛用火难点燃,实际上,点燃时先是灯芯上的少量蜡受热熔化成蒸汽,蒸汽易燃烧,产生热量使灯芯下面的蜡再熔化,由于毛细管现象的原因,烛油会向上到达灯芯的顶端继续燃烧。因此蜡烛点燃要用灯芯,酒精灯点燃也要用灯芯。探究使学生还掌握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还发生物理变化”等相关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待探究的问题。

  二、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改中的探究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教材中第一单元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从学习“实验室规则”开始,让学生练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安全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从试剂瓶上商标的识别,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到药品的取用,在练习中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的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探究活动开展以后,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能力增强,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观察得十分仔细,使他们懂得了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非常密切的联系。

  三、课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课改教材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进行了互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在遇到问题产生质疑时,合作探讨、设计解决方案,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必然会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能主动求知,逐步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课改的,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课改中创新教学追求的发展方向。例如,教材中第七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中“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的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许多学生觉得这个实验只能说明燃烧灭火的三个条件之一:“隔绝氧气或减少氧气,可以使可燃物燃烧停止。”而“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则未能确切说明。为了说明灭火的另两个条件,学生建议教材中增加“用剪刀将燃着的灯芯剪去,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实验和“用水浇来灭火”的'实验。这些情况都说明,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基本化学原理不仅掌握得很牢固,而且还与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如果教材上加了这两个方法来说明灭火的三个原理,应当可使学生们更加明确灭火的原理。这说明师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是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特点,它让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相互感化、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个性特长,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改教材增加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sts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教材将化学与环保知识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来学习,结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将“绿色化学”新名词介绍给青少年学生,将空气质量、水资源的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对日常空气质量预报的关心,组织学生利用调查和研究方式深入社会收集、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的危害、污染的来源,并探究设想整治的方法,请学生互相交流、发表看法、加以评论。许多学生和任课教师分别有组织地先从学校、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污染情况的调查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写出调查报告。如有的学生特意取来水样到实验室和教师一起用区别硬水、软水的方法来区别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并作对比、找异同。这一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性。

  总之,课改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活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加强了学生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终身环保意识中实施了素质教育。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7

  一、学生变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新课程教材内容改变了“繁,难,偏、旧”,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学生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变了

  新课程的教堂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首先,课堂教学的目标变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其次,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解放、教材、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动,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失去以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长的快乐。

  三、教师变了

  教师的观念变化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的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新课程该改变了教师仅把新课程当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唱独脚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其次,教师的角色也变了,教师的行为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四、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参加了培训,但毕竟还不熟悉,为了让课程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很多教师想尽了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出现把“对话”变成“问答”,教与学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变成“自流”。有活动但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评价问题制约课程改革

  由于面临升学压力,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无法完全按新课程理念来放开式的教学,只好新老教材一起使用,甚至有的教师就用老教材来教学。还有的教师在放开后,由于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会马上收回来,在教师的心理,重要的是应该完成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操作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无法放开式的教学,也是目前教师遇见的问题。

  六、传统教学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从目标、内容到学习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但长期以来占主导的“双基论”影响,在教学中习惯以传统的知识点和知识系统来教新课程的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有顾虑。

  七、课程资源存在不足

  教材的辅助工具太少,指导性的教学设计范例太少,没有完整的教辅资料,没有好的教师用书,也没有比较好的教学光盘,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

  八、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在进行新教材教学中,教师也想按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教学,但为何总是达不到专家所说的那样的效果,首先按教材的编写不符合不同地区的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的简约化,教材知识的跳跃式,让教师在教学中难于把握重难点,实验设备无法满足新教材教学的要求,辅助教学资的缺乏,是新教材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内容的时间与专家的估算时间相差甚至远。新教材完全是一本实验室教学教材,可我们没有一个学校可以达到,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没有丰富的人力资资源,特别是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的时间内是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化学课改心得范文8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化学课改心得】相关文章:

课改培训心得10-10

化学课的心得体会04-07

化学课心得体会04-08

营改增培训心得09-16

地理课改心得04-17

化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4-01

2023年化学课教师心得04-10

课改的心得体会05-13

[精]营改增培训心得10-28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