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01 16:43:3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

  一年来,通过在我校的校本培训,我逐步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努力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新课改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非常重要。如果不改变观念,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成为新课程实施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致力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通过这次校本培训,我认识到高质量的教育来自高水平的教师。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素质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现状,注重校本培训,注重教师的学习和实践。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始终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青春活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要以学习理论为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克服以往教学的惰性和弊端,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由学校制定学习文章,教师可以自由分散学习,学习笔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组织交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进行整改,从而获得理论提升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理论水平。教师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每位老师都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受益匪浅。学校定期组织老师交流,经常会有老师为某个观点争论不休。在辩论中,教师对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进一步指导了实践。学习教育专家的教学思想的`深度,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个人要结合自己的弱点学习,弥补群众学习的不足,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其次,教师课后反思的写作,是教师分析具体教育事例和活动的潜能,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潜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转变教师观念,出现一些先锋教师。年级组和学科组经常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提高了教师分析研究具体教育事件和活动的潜能,实际上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潜能,使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听课为主,听课者和授课者一起研究资料,分析找出这节课的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先进教学理念的差距,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还要反思老师自己写的教学案例,实践后再反思。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主体。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是新课程提倡学生间的合作,更提倡教师间的合作。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感受各不相同,交流、讨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透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减少了走弯路,到达了资源共享。例如,我校的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是这样进行的。课前,有教研组群众备课、试讲,确保了课的质量。课后,本人说课,本教研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讨论找出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使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指导今后的教学。因此,我们就应在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新的目标,与时俱进,不断进取。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我校将进一步探讨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学习性、研究性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我校以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核心,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来设计校本培训的资料,校本培训的资料涵盖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领域,培训形式也是丰富多彩。透过校本培训,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成长,在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实践。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2

  教师师德规范中第六条就是要求老师们"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确不错,通过不断学习,使我们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好本职工作。20xx-20xx学年度寒假开始,我们通过从1月19日至25日7天的集中学习,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学习的内容,都是我们需要及时补充、加强学习的方面,现我将学习心得记录如下:

  在这7天之中,学习了《省教育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的通知》(黔教师发〔20xx〕322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通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重温"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和"贵州教师自律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第二章"学生管理"第一节"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三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还认真组织分组学习各级各学科新课标内容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验"。然后通过学习讨论,进行集体备课,最后进行了毕业班教学经验研讨。

  通过以上的学习,在师德方面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这六条规范中所达到的层度。在爱国守法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这些是我们定能做到的;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是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做得更好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还要做到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业务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

  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但是,这个"动"就让老师花功夫了,怎样让他们动起来?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我们怎样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地有实效,有高效呢?我认为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研究,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模式。还是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老师们,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就是说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因此,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这是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孔子还这样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是说:学《诗经》以兴趣兴趣,学礼以立身,学乐以成就道德。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相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努力充实自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大家共同努力吧。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3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中学到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我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1。学习新课标。了解教学目标及要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多听听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4。在线研修。在线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每次都积极地参加交流研讨,不管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不认同的观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吸取了其他老师很多有用的经验。

  通过校本研修,不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4

  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主要是学习“和美教育”的理念。通过视频学习名师课堂以及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我对“和美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令我感触最大的是其中的“和”字。我认为,在“和美教育”中,“和”是方式,方法和手段,而“美”是效果。因此,我觉得,打造和谐课堂才是推行和美教育的关键。

  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该如何去打造和谐课堂呢?通过平时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其精髓之处在以下几点:

  1、对教材的处理要恰当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点对于体育课堂更是说到实处。每一节体育课,都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同一个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比如一节投掷课,教学目标是学习投掷技巧,发展学生臂力,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普遍都是用投掷沙包、实心球去解决。但是,如果用投掷羽毛球、投掷乒乓球、投掷纸飞机等等去解决的话,相信课堂会更加活跃更加有效。

  2、教学的语言艺术要运用得当

  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师要态度端庄、和蔼,感情充沛、热情。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宏亮。

  3、教学的组织艺术要凸显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课堂教学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组织的有效度确定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所以要想课堂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任何一位教师都应很好地抓住课间教学的组织。例如,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搭配。特别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静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动手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答疑,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准确到位的示范,精心设计的演示等。

  最后,是我对打造和谐课堂的一点体会: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不能完全靠灌输和告诉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的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5

  ****年8月1日至5日学校组织了校本培训,非常荣幸能够在这短暂的五天里聆听到校领导、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做报告。他们给以精湛的理论论述、丰富的经验以及鲜活的实例,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工作充满激情和信心

  在这次培训的开幕式上,学校领导苗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对泰安奥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泰安奥校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同时在本次培训中,通过有幸聆听张白白、范新瑞和王文华等几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了我要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了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了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了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二、增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教学需要积累和探索

  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陈淑艳老师和孙青老师以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关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报告。她们从学生心理特点、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小学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要想成为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还给孩子一个开放、个性、民主的空间,在教学中还要善于积累和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只有付出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虽然培训已经结束,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滞,我知道在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增强学习,提高素质,完美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成为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校本培训中,你一言我一句,折射出教师丰厚的涵养和智慧的光芒。我们的讨论,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心底的疑问,也使我们获得了探究成功的喜悦。“培训让我们更智慧了。”这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到了我们每个人来自心底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我不禁想: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智慧启迪学生智慧,以情感激发学生激发情感,关注学生心灵,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课堂吗?

  在培训中,我们再次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品味着一字一句,聆听着教师们的'热烈讨论,突然感到了“学习无止境。”这句话的分量。教育如书,每天都是崭新的一页,每天的主题与内涵都不一样。对教师来说,应该永远学习,永远探索。

  通过参与校本培训,我更深刻地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努力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效更高效。在培训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正确处理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学习,将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使语文教学不断吸收新的养料,不断创新的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正确处理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文本的一般读者,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对话;教师还应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去研读文本,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合理二度开发;同时,更要以一名学生的角度看待教材,从学生出发的经验、需要、可能性出发处理教材。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课堂上滔滔不绝,害怕这没讲到,那没讲清楚,一节课上,学生就是忠实的听众,教师就是一位尽心尽力的表演者。

  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应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开放的教育。课堂上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少一些没有价值的追问,留下一些时空让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将精彩的段篇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让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3、在学习中成长。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寻的过程。教师在探寻中付出,付出也是一种享受;在付出中收获,收获更是一种享受。在本次的培训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听课、评课,在交流和研讨中得到了启发和思考。古人说“厚积而薄发”,只有多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知识和智慧的润泽,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变得厚重。每天给自己留下一点学习的时间,每天留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细细体味生命的成长与纯净,默默享受生活的从容与律动,静静聆听心灵的收获和悸动,,保持一种行走的姿态、成长的姿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看准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行,我相信,我们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7

  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是新时期为人教师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年,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师的素质、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这个学年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首先,经过本学年的校本培训,我了解到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以及校本培训建设在于学校的重要性。

  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在本学年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其次,要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以前我对教师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只要讲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对这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新课程中蕴涵着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是远大的;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点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也是一种趋势。这样一来,教师博学更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更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这是教师应有的胸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8

  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方式、继续教育方式,本人谈一下在校本培训中的三个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观定》明确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与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开展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直接为教学服务、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必须有助于中小学当前的问题解决。

  (二)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很强,当他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是一种需要时,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缺乏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

  由于教师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是参学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事实上,教师在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继续教育,参学者往往抱着“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训者→参学者”,基本没有“参学者→培训者”、“参学者→参学者”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经验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主体“外化”实证主体的机会,他们中蕴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重视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第个教研组一个下午不排课,分教研组培训人数少一些,活动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广大教师不可到高校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所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诸多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陈旧观念,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捅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1、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

  2、学校领导要注意挖掘和协调继续教育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学校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本培训的制度化:

  (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

  (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以前一向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到达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十分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积极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就应如此。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9

  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在业余时间多学习信

  息技术,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和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0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根底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开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忧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开展,各学科考试更表达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开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根底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

  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那么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

  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根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开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

  建国以来根底教育的课程根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

  三级课程政策把局部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标准、完善、开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方案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开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开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开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根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开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1

  8月24日至8月25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为我们20xx、20xx、20xx年新进入四中这个大家庭的十名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本着以新教育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的的确确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获益匪浅,综合提升了我们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培训首先是由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曹红波校长开始,在曹校长一番激情洋溢的培训演讲中,无论是其对于我们语重心长的寄语,还是关于他个人的经历描述,都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于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曹校长在培训的过程中为我们讲述了四中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已经有着70周年历史的老校,四中正用它独特的魅力绽放在盐城教育的神奇土地上。20xx年在更名为盐城市艺术高级中学后,学校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主打的教育办学方针,具有独具四中特色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提出了关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六项准则。

  曹校长的演讲用六个字概括:转换、适应、成长。

  转换是指对教师这个角色的转换,从踏入四中的校门开始,我们就已经脱离了学生身份,正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即将走上讲台。那么我们就相比于之前的学生身份、社会人身份身上多了一重责任,我们不只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还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这种转变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肩负着很大压力的,但同时这种压力我们也可以适时的转变为动力。

  适应,承接着转变,我们不仅要要适应自己身份上的转变,更多的还要适应学校的环境,适应和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相处关系,适应一切需要我们去适应的东西,而这一切并不会给我们太长时间。而想要在工作上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学校倡导的“教学五认真”的观念无疑是我们最需要认真贯彻实施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五个方面都努力去做好、做优,才能让我们迅速的适应教师这个角色,从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身体力行,便是要先从思想上转变,而后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转换,有了适应,成长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每天看似平淡如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让我们已经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成长,这种成长,既有自己在教学水平上的能力提升,也有关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开拓,更多的还有我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它促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能够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在之后的培训中,我们还领略到了教务处商汉芳主任关于“教学五认真”的培训,徐曙光校长的岗前思想教育,教研处王芹主任关于教科研的要求目的,政教处万海霞主任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培训,在这期间,我们作为受教者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感悟,可以这么说,短短的两天培训时间无疑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各级学校领导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开展这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进行分析,把自己成功的人生经验与我们分享,可以说这是一次让人意犹未尽的培训,这是让人满怀感恩之心的教导,这是我们开启成功职业道路的第一笔财富,这是我们走进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笔。

  最让人感动的无疑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慢做教育,静待花开。是的,自古就有“学不躐等”的教育观念,学生本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更不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毕竟每个人身上具备着不同的闪光点,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他们人生路程的引路者和指南针,不是要整天对他们厉声呵气,严厉的指责甚至叱骂他们这儿做的不行,那里做的不对,我们更多的应该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们有的盛开在春天,有的绽放在夏季,有的显艳于秋朝,有的独绽于冬明。多给孩子们一点时间和耐心,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许我们某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就能在它心里埋下一颗渴望优秀的种子,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无意变为有意,时时告诉他们“你能行”、“你一定行”,那么终有一日他一定会开得炫彩夺目,让人惊艳。反过来想想,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对学生耐心教导,并不完全是由于性格因素的导致,还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多花费时间在他们身上,不愿多花时间在工作身上,不愿多花时间在教育身上,如果我们愿意多花点时间,或许一切就都不一样。慢慢走,欣赏吧;慢慢走,耐心吧;慢慢走,教育吧。

  如果说上面一点是和学生相关的话,那么下面一点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就想当重要,那便是几位领导和老师反复提到的――教学反思。教师队伍里从来不缺乏课上的好的人,也不缺乏受学生欢迎的人,更不缺乏能让学生考试成绩突出的人,但要想各个方面都能面面俱到,那可真是凤毛麟角。而教学反思这一查漏补缺的环节恰恰可以弥补我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每上完一节课、每听完一节课、每次和学生不同方式的谈话交流都会让我们有不同的体悟和成长,我们要把相关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教与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只有在教中不断学,在学中不断教,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也许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在有了坚持这份肥沃的土壤培育,或许能够成就我们的一生。

  以上是我关于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其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以及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海涵并批评指正,谢谢。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2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顾名思义,就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引申到教学上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俗话说得好,“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由此可见,学习成效如何,老师的“引”固然很重要,但最终取关键作用的,还是要靠“自用心”。因此,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自觉做学习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 由兴趣到爱好,引发学习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魅力从而热爱母语,唯热爱,方有兴趣。

  首先,诵读“经典”,感受母语魅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来的经典诗词,蕴藏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经典诗词由于形式、内容、思想与境界的高度统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唤内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无法比拟。晨读时间安排的“每日一读”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以诵读的形式由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情境、文化内涵,到读懂伟大的诗乐文化精神,读出旷远的山水情怀,读出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读的过程中不派任务,没有负担,潜移默化,慢慢影响。通过学习经典、诵读经典,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孩子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健康向上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精神。同时,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完美结合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不知不觉就爱上母语,爱上了语文的学习。

  其次,激活课堂,享受母语魅力。在课堂上,老师的语文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文学修养,做到有效指导预习、精心设计导入、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巧设悬念、猜谜语、做游戏等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驾熟就轻,运用语言游刃有余,这种艺术的课堂,本身就绽放着无穷的魅力,学生怎能不喜欢?

  另外,演讲故事,体验母语魅力。为让孩子们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我们开展“爱我母语,爱我中华”讲故事比赛,还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等机会,在低段开展“我是故事大王”,在中段开展“成语故事我知道”,在高段开展“我说我班”、“校园新鲜事”、“时事见闻”等演讲活动,给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并不断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孩子们从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中,感受母语和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变兴趣为爱好,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意识。

  二、 由自发到自觉,培养学习意志。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好的开始。但兴趣比较感性化,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愿望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学习往往学得比较肤浅,局限于表面;仅仅凭兴趣的学习也难以坚持,缺乏持久性。要想让孩子们长久地、深入地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孩子不仅“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这样,才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对教师重新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何不也学会“放手”,也做到“四不”: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

  (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

  (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

  (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就感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教师要为孩子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对他们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孩子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鼓励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成就感是一种容易让人迷恋的体验,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不断尝到成功甜头的孩子更能够做到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把由兴趣产生的自发学习行为变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但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及。”——西奥多·罗斯福。自律,又常称意志力,是在实现目标的艰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质,意志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要让这种自觉的学习长久地坚持,就离不开意志。作为老师,平时就要下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良好意志品质,让他们具有学习毅力上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教给孩子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孩子意志力培养的内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就要树立学习的抱负,把当前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并经常在意念上进行强化。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孩子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诱导孩子学习意志力的自觉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强者坚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事例去激励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身残志坚自学成才掌握多国语言的张海迪,如我们小学课文里出现的谭迁、霍金、海伦.凯勒、夏洛蒂.勃朗特等,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巨大成就。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三、 由乐学到善学,养成良好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从兴趣入手,先让孩子爱上学习;再由自发到自觉,让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渗透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让有效的学习长期坚下去。就这样,小学六年一路引领下来,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学习行为形成了习惯,良好的习惯一路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

  我们崇敬的教育前辈何炳章老先生提出的“要做学习的主人”正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方向。当通过有效引领,让孩子们对知识的追求、归纳、吸收和利用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3

  班主任培训工作结束了,内容很多,听的我脑袋都上大了,一时间真的是难以接受,事给我的感觉就是要做好一个班主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班回家,我躺在床上对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对班主任慢慢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要做好一个班主任,要事事想在前,在事情还发生的时候你就应该在心里有一个细致的规划,面对几十名学生,每天出现的事情不可能都在你的意料之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在你的意料之中,那么你总共要想到,事情一旦发生了,你应该有怎样的应对预防措施。

  其次,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知道学生的想法。现在的学生想法是非常特别的,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时常的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要经常的找学生聊天,以便及时的弄清楚学生的想法,以及他的思想波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认识每一位学生。

  第三,大多数管理班级是班主任所有工作中的重点。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有一个好的班委,班委的.挑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认真负责的班委会辅导员为班主任省下许多的力气。

  第四,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做到正确评价,鼓励学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赞誉,学员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教育中要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对成绩好的学生不信口开河,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之,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向身边的老师和班主任多班上学习管理班级的教育工作,我也一定会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4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一个学期以来,就应对自我的个人研修工作进行一次盘点。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本学期,我从自我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明白期望到达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心得体会# 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搞笑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到达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透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忙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路径,使学生不仅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比较归纳,这样能够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构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和探索精神,个性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资料,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潜力,产生新思路,到达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潜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透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用心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用心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我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一样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用心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透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我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5

  我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聆听几位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这些优秀的教师都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当中,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使入会每一位教师受到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爱岗敬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育事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热爱教育事业,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次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

  其次,要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最后,要尊重学生,也就是讲教育艺术。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6-14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7-28

【经典】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9-12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3-31

最新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5-08

最新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9-16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09-17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精华)07-20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热门】08-0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

  一年来,通过在我校的校本培训,我逐步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理念,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努力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能够适应新课改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和评价观非常重要。如果不改变观念,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成为新课程实施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更新观念,致力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通过这次校本培训,我认识到高质量的教育来自高水平的教师。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素质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现状,注重校本培训,注重教师的学习和实践。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带来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始终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青春活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要以学习理论为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学习和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克服以往教学的惰性和弊端,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由学校制定学习文章,教师可以自由分散学习,学习笔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组织交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进行整改,从而获得理论提升再应用,再实践,再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理论水平。教师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每位老师都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受益匪浅。学校定期组织老师交流,经常会有老师为某个观点争论不休。在辩论中,教师对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进一步指导了实践。学习教育专家的教学思想的`深度,以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是不言而喻,不容置疑的。个人要结合自己的弱点学习,弥补群众学习的不足,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其次,教师课后反思的写作,是教师分析具体教育事例和活动的潜能,不断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潜能,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转变教师观念,出现一些先锋教师。年级组和学科组经常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提高了教师分析研究具体教育事件和活动的潜能,实际上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潜能,使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听课为主,听课者和授课者一起研究资料,分析找出这节课的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先进教学理念的差距,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还要反思老师自己写的教学案例,实践后再反思。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主体。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是新课程提倡学生间的合作,更提倡教师间的合作。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感受各不相同,交流、讨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透过交流,大家取长补短,减少了走弯路,到达了资源共享。例如,我校的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是这样进行的。课前,有教研组群众备课、试讲,确保了课的质量。课后,本人说课,本教研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讨论找出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使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一节好课的标准,指导今后的教学。因此,我们就应在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新的目标,与时俱进,不断进取。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校本培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我校将进一步探讨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学习性、研究性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进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我校以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核心,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来设计校本培训的资料,校本培训的资料涵盖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领域,培训形式也是丰富多彩。透过校本培训,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成长,在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实践。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2

  教师师德规范中第六条就是要求老师们"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确不错,通过不断学习,使我们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做好本职工作。20xx-20xx学年度寒假开始,我们通过从1月19日至25日7天的集中学习,使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学习的内容,都是我们需要及时补充、加强学习的方面,现我将学习心得记录如下:

  在这7天之中,学习了《省教育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的通知》(黔教师发〔20xx〕322号)、《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教育部关于印发<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通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重温"贵州教育精神"、"贵州教师誓词"和"贵州教师自律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第二章"学生管理"第一节"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三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二节"教学管理"、《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麻江县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中有关"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内容",还认真组织分组学习各级各学科新课标内容及"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验"。然后通过学习讨论,进行集体备课,最后进行了毕业班教学经验研讨。

  通过以上的学习,在师德方面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这六条规范中所达到的层度。在爱国守法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这些是我们定能做到的;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是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做得更好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还要做到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做到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业务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

  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但是,这个"动"就让老师花功夫了,怎样让他们动起来?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我们怎样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地有实效,有高效呢?我认为我们不能照搬照套别人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来研究,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模式。还是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新知是中国名校共同体组建之后的第一所"实验校"。校长徐翔认为,仅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发明了"新理论",他说新知的学习不光要临帖,还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谓"破帖",当然是破茧成蝶的生成。于是,"特色自主学习模式"在新知诞生了。在这套模式里,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然而随着"特色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主体"被唤醒了的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这也无形中将教师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有个别教师的步子总比学生慢半拍,有意无意地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们渐渐成为"边缘人"。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渐渐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节奏,他们的知识半径笼罩不了学生的求知范围。怎么办?徐翔说,那就干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

  徐翔说,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开始尝试着去遵循本质和规律,那就一定会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作为最早提出"临帖"概念的学校,已然成为连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独有的"自学交流"模式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思维成果。

  老师们,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就是说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因此,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这是孔子的一些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孔子还这样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就是说:学《诗经》以兴趣兴趣,学礼以立身,学乐以成就道德。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相长",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努力充实自己,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大家共同努力吧。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3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中学到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我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1。学习新课标。了解教学目标及要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多听听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上完一节课,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4。在线研修。在线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每次都积极地参加交流研讨,不管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不认同的观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吸取了其他老师很多有用的经验。

  通过校本研修,不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4

  本学期的校本培训主要是学习“和美教育”的理念。通过视频学习名师课堂以及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我对“和美教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令我感触最大的是其中的“和”字。我认为,在“和美教育”中,“和”是方式,方法和手段,而“美”是效果。因此,我觉得,打造和谐课堂才是推行和美教育的关键。

  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该如何去打造和谐课堂呢?通过平时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其精髓之处在以下几点:

  1、对教材的处理要恰当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点对于体育课堂更是说到实处。每一节体育课,都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同一个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比如一节投掷课,教学目标是学习投掷技巧,发展学生臂力,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普遍都是用投掷沙包、实心球去解决。但是,如果用投掷羽毛球、投掷乒乓球、投掷纸飞机等等去解决的话,相信课堂会更加活跃更加有效。

  2、教学的语言艺术要运用得当

  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师要态度端庄、和蔼,感情充沛、热情。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宏亮。

  3、教学的组织艺术要凸显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课堂教学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组织的有效度确定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所以要想课堂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任何一位教师都应很好地抓住课间教学的组织。例如,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搭配。特别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静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动手和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答疑,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准确到位的示范,精心设计的演示等。

  最后,是我对打造和谐课堂的一点体会: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不能完全靠灌输和告诉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的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5

  ****年8月1日至5日学校组织了校本培训,非常荣幸能够在这短暂的五天里聆听到校领导、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做报告。他们给以精湛的理论论述、丰富的经验以及鲜活的实例,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反思了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工作充满激情和信心

  在这次培训的开幕式上,学校领导苗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对泰安奥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泰安奥校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同时在本次培训中,通过有幸聆听张白白、范新瑞和王文华等几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了我要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了我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了我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了我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二、增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我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教学需要积累和探索

  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陈淑艳老师和孙青老师以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关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报告。她们从学生心理特点、学科特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小学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要想成为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还给孩子一个开放、个性、民主的空间,在教学中还要善于积累和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只有付出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虽然培训已经结束,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滞,我知道在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增强学习,提高素质,完美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成为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校本培训中,你一言我一句,折射出教师丰厚的涵养和智慧的光芒。我们的讨论,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心底的疑问,也使我们获得了探究成功的喜悦。“培训让我们更智慧了。”这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到了我们每个人来自心底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我不禁想:课堂上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智慧启迪学生智慧,以情感激发学生激发情感,关注学生心灵,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课堂吗?

  在培训中,我们再次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品味着一字一句,聆听着教师们的'热烈讨论,突然感到了“学习无止境。”这句话的分量。教育如书,每天都是崭新的一页,每天的主题与内涵都不一样。对教师来说,应该永远学习,永远探索。

  通过参与校本培训,我更深刻地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努力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效更高效。在培训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正确处理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学习,将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使语文教学不断吸收新的养料,不断创新的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正确处理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教师要把自己当作文本的一般读者,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对话;教师还应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去研读文本,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合理二度开发;同时,更要以一名学生的角度看待教材,从学生出发的经验、需要、可能性出发处理教材。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和其他许多教师一样,课堂上滔滔不绝,害怕这没讲到,那没讲清楚,一节课上,学生就是忠实的听众,教师就是一位尽心尽力的表演者。

  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师应用开放的心态拥抱开放的教育。课堂上少一些繁琐的讲解,少一些没有价值的追问,留下一些时空让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将精彩的段篇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让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3、在学习中成长。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寻的过程。教师在探寻中付出,付出也是一种享受;在付出中收获,收获更是一种享受。在本次的培训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听课、评课,在交流和研讨中得到了启发和思考。古人说“厚积而薄发”,只有多学习,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知识和智慧的润泽,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变得厚重。每天给自己留下一点学习的时间,每天留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细细体味生命的成长与纯净,默默享受生活的从容与律动,静静聆听心灵的收获和悸动,,保持一种行走的姿态、成长的姿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看准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行,我相信,我们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7

  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是新时期为人教师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学年,学校从师德教育、教师的素养、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师的素质、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这个学年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首先,经过本学年的校本培训,我了解到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以及校本培训建设在于学校的重要性。

  教育的实现依靠的是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在本学年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其次,要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以前我对教师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只要讲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对这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新课程中蕴涵着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是远大的;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点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也是一种趋势。这样一来,教师博学更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更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这是教师应有的胸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通过这学年的教师校本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学生满意、家长信任的好教师就是要以热爱事业为核心,把热爱学生视为灵魂,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8

  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方式、继续教育方式,本人谈一下在校本培训中的三个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观定》明确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与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开展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直接为教学服务、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必须有助于中小学当前的问题解决。

  (二)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很强,当他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是一种需要时,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缺乏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

  由于教师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是参学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事实上,教师在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继续教育,参学者往往抱着“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训者→参学者”,基本没有“参学者→培训者”、“参学者→参学者”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经验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主体“外化”实证主体的机会,他们中蕴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重视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第个教研组一个下午不排课,分教研组培训人数少一些,活动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广大教师不可到高校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所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诸多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陈旧观念,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捅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1、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

  2、学校领导要注意挖掘和协调继续教育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学校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本培训的制度化:

  (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

  (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通过一年的校本培训,我收获很多,感受很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以前一向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我在前几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批作业、辅导,几乎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五步曲。所以回到课堂后,我会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到达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通过利用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读书活动中,我曾看到了这样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1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10次重复。这句话我十分喜欢,它让我认识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不断地思考,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积极地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就是研究。

  我要以这年培训为契机,找准自己前进的标杆,在今后工作中向智慧型发展,做一个勤学习、善总结的教育工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这次的学习正是一种准备,就像南极的企鹅将要上岸时,它会猛地扎进海里,奋力沉潜。这种沉潜是为了积聚上岸的力量。为了下一代的未来,让我们不断前行吧。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就应如此。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9

  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在业余时间多学习信

  息技术,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和经验。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0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根底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开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忧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开展,各学科考试更表达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开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根底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

  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那么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

  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根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开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

  建国以来根底教育的课程根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

  三级课程政策把局部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标准、完善、开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方案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开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开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开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根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开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1

  8月24日至8月25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为我们20xx、20xx、20xx年新进入四中这个大家庭的十名教师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本着以新教育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的的确确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获益匪浅,综合提升了我们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培训首先是由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曹红波校长开始,在曹校长一番激情洋溢的培训演讲中,无论是其对于我们语重心长的寄语,还是关于他个人的经历描述,都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于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曹校长在培训的过程中为我们讲述了四中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已经有着70周年历史的老校,四中正用它独特的魅力绽放在盐城教育的神奇土地上。20xx年在更名为盐城市艺术高级中学后,学校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主打的教育办学方针,具有独具四中特色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提出了关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六项准则。

  曹校长的演讲用六个字概括:转换、适应、成长。

  转换是指对教师这个角色的转换,从踏入四中的校门开始,我们就已经脱离了学生身份,正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即将走上讲台。那么我们就相比于之前的学生身份、社会人身份身上多了一重责任,我们不只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还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这种转变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肩负着很大压力的,但同时这种压力我们也可以适时的转变为动力。

  适应,承接着转变,我们不仅要要适应自己身份上的转变,更多的还要适应学校的环境,适应和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相处关系,适应一切需要我们去适应的东西,而这一切并不会给我们太长时间。而想要在工作上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学校倡导的“教学五认真”的观念无疑是我们最需要认真贯彻实施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五个方面都努力去做好、做优,才能让我们迅速的适应教师这个角色,从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身体力行,便是要先从思想上转变,而后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转换,有了适应,成长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每天看似平淡如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让我们已经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成长,这种成长,既有自己在教学水平上的能力提升,也有关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开拓,更多的还有我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它促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能够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在之后的培训中,我们还领略到了教务处商汉芳主任关于“教学五认真”的培训,徐曙光校长的岗前思想教育,教研处王芹主任关于教科研的要求目的,政教处万海霞主任对于班主任的工作培训,在这期间,我们作为受教者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感悟,可以这么说,短短的两天培训时间无疑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各级学校领导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开展这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进行分析,把自己成功的人生经验与我们分享,可以说这是一次让人意犹未尽的培训,这是让人满怀感恩之心的教导,这是我们开启成功职业道路的第一笔财富,这是我们走进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笔。

  最让人感动的无疑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慢做教育,静待花开。是的,自古就有“学不躐等”的教育观念,学生本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更不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毕竟每个人身上具备着不同的闪光点,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他们人生路程的引路者和指南针,不是要整天对他们厉声呵气,严厉的指责甚至叱骂他们这儿做的不行,那里做的不对,我们更多的应该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们有的盛开在春天,有的绽放在夏季,有的显艳于秋朝,有的独绽于冬明。多给孩子们一点时间和耐心,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许我们某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就能在它心里埋下一颗渴望优秀的种子,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无意变为有意,时时告诉他们“你能行”、“你一定行”,那么终有一日他一定会开得炫彩夺目,让人惊艳。反过来想想,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对学生耐心教导,并不完全是由于性格因素的导致,还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多花费时间在他们身上,不愿多花时间在工作身上,不愿多花时间在教育身上,如果我们愿意多花点时间,或许一切就都不一样。慢慢走,欣赏吧;慢慢走,耐心吧;慢慢走,教育吧。

  如果说上面一点是和学生相关的话,那么下面一点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就想当重要,那便是几位领导和老师反复提到的――教学反思。教师队伍里从来不缺乏课上的好的人,也不缺乏受学生欢迎的人,更不缺乏能让学生考试成绩突出的人,但要想各个方面都能面面俱到,那可真是凤毛麟角。而教学反思这一查漏补缺的环节恰恰可以弥补我们身上存在的不足。每上完一节课、每听完一节课、每次和学生不同方式的谈话交流都会让我们有不同的体悟和成长,我们要把相关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教与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只有在教中不断学,在学中不断教,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也许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在有了坚持这份肥沃的土壤培育,或许能够成就我们的一生。

  以上是我关于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当然其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以及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予以海涵并批评指正,谢谢。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2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顾名思义,就是说送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引申到教学上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俗话说得好,“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由此可见,学习成效如何,老师的“引”固然很重要,但最终取关键作用的,还是要靠“自用心”。因此,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自觉做学习的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一、 由兴趣到爱好,引发学习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母语的魅力从而热爱母语,唯热爱,方有兴趣。

  首先,诵读“经典”,感受母语魅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来的经典诗词,蕴藏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身教莫如礼,言教莫如诗”,经典诗词由于形式、内容、思想与境界的高度统一,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呼唤内在的情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无法比拟。晨读时间安排的“每日一读”内容,根据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以诵读的形式由初步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情境、文化内涵,到读懂伟大的诗乐文化精神,读出旷远的山水情怀,读出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读的过程中不派任务,没有负担,潜移默化,慢慢影响。通过学习经典、诵读经典,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孩子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健康向上的文化人格和文化精神。同时,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完美结合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使他不知不觉就爱上母语,爱上了语文的学习。

  其次,激活课堂,享受母语魅力。在课堂上,老师的语文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文学修养,做到有效指导预习、精心设计导入、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巧设悬念、猜谜语、做游戏等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驾熟就轻,运用语言游刃有余,这种艺术的课堂,本身就绽放着无穷的魅力,学生怎能不喜欢?

  另外,演讲故事,体验母语魅力。为让孩子们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我们开展“爱我母语,爱我中华”讲故事比赛,还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等机会,在低段开展“我是故事大王”,在中段开展“成语故事我知道”,在高段开展“我说我班”、“校园新鲜事”、“时事见闻”等演讲活动,给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引导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并不断培养他们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孩子们从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中,感受母语和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变兴趣为爱好,从而提高了孩子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意识。

  二、 由自发到自觉,培养学习意志。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好的开始。但兴趣比较感性化,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愿望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这种学习往往学得比较肤浅,局限于表面;仅仅凭兴趣的学习也难以坚持,缺乏持久性。要想让孩子们长久地、深入地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孩子不仅“知其然”更要 “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这样,才会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对教师重新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何不也学会“放手”,也做到“四不”: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

  (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

  (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

  (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就感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教师要为孩子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对他们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孩子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鼓励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景。成就感是一种容易让人迷恋的体验,能够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不断尝到成功甜头的孩子更能够做到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把由兴趣产生的自发学习行为变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自觉行为。

  但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就会有失败。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无,则连最简单的目标都显得遥不可及。”——西奥多·罗斯福。自律,又常称意志力,是在实现目标的艰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质,意志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要让这种自觉的学习长久地坚持,就离不开意志。作为老师,平时就要下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良好意志品质,让他们具有学习毅力上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教给孩子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孩子意志力培养的内动力。一个人的志向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就要树立学习的抱负,把当前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并经常在意念上进行强化。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孩子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诱导孩子学习意志力的自觉培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强者坚忍不拔地追求理想的事例去激励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身残志坚自学成才掌握多国语言的张海迪,如我们小学课文里出现的谭迁、霍金、海伦.凯勒、夏洛蒂.勃朗特等,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巨大成就。还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三、 由乐学到善学,养成良好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可见,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从兴趣入手,先让孩子爱上学习;再由自发到自觉,让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再渗透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让有效的学习长期坚下去。就这样,小学六年一路引领下来,也就顺理成章地将学习行为形成了习惯,良好的习惯一路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这样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

  我们崇敬的教育前辈何炳章老先生提出的“要做学习的主人”正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教育的方向。当通过有效引领,让孩子们对知识的追求、归纳、吸收和利用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们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3

  班主任培训工作结束了,内容很多,听的我脑袋都上大了,一时间真的是难以接受,事给我的感觉就是要做好一个班主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班回家,我躺在床上对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对班主任慢慢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要做好一个班主任,要事事想在前,在事情还发生的时候你就应该在心里有一个细致的规划,面对几十名学生,每天出现的事情不可能都在你的意料之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在你的意料之中,那么你总共要想到,事情一旦发生了,你应该有怎样的应对预防措施。

  其次,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知道学生的想法。现在的学生想法是非常特别的,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时常的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要经常的找学生聊天,以便及时的弄清楚学生的想法,以及他的思想波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认识每一位学生。

  第三,大多数管理班级是班主任所有工作中的重点。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有一个好的班委,班委的.挑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认真负责的班委会辅导员为班主任省下许多的力气。

  第四,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做到正确评价,鼓励学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赞誉,学员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教育中要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对成绩好的学生不信口开河,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之,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向身边的老师和班主任多班上学习管理班级的教育工作,我也一定会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4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一个学期以来,就应对自我的个人研修工作进行一次盘点。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本学期,我从自我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明白期望到达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心得体会# 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搞笑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到达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透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忙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到达“会学”的目的。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路径,使学生不仅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比较归纳,这样能够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构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和探索精神,个性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资料,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潜力,产生新思路,到达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潜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透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用心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用心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我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一样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用心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透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最后引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我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15

  我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聆听几位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这些优秀的教师都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当中,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使入会每一位教师受到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爱岗敬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育事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热爱教育事业,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次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

  其次,要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最后,要尊重学生,也就是讲教育艺术。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