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汇总【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
随着20xx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诞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自己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及听了多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及讲座后,对于新课标我有如下体会: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对比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新版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如: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部分提出明确要求,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语文课承担了文化的奠基,文化的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育人,新课标站位比较高,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润物无声”,注重文化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在课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如可以进行古诗飞花令比赛、课本剧表演、红色故事大王等活动,调动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从而了解、亲近、爱上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课下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四个学段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的特点,20xx年版语文新课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贯穿四个学段,螺旋发展,体现各学段特征的同时,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相衔接。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有所侧重。语文学习任务群,从而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切实推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动评价和考试发展,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分别描述四个学段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生在该学段结束时语文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
评价要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统筹安排评价内容,立足重点,关注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要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等。这样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科学习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整本书的阅读及阅读思维
整本书的阅读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力,关系着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课标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超越了过去的名著阅读范畴,从关注“读什么”走向关注“怎么读”,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提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增进文化底蕴,至关重要。
其次,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特别是新课标增加了思辨性阅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对于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理性表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文新课标,整体上更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导向。随着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更有坚定信心。语文新课标就像语文课程的灵魂导师,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名了方向。当然,至于以后如何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需结合学情,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和钻研。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2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课程一词,在我国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学六》中提到:“宽着其限,紧着课程。”原意是指学习的范围和进程。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课程在时间上的流动性;二是指课程有一定的`规范性。在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本义指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的展开过程中,是把着力点置于学习者的主观侧面还是把着力点置于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客观侧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对“课程”语义的种种不同的阐释,产生了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即: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文主义课程论、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课程学家泰勒认为,课程设计有三大基础一—学科、学生、社会,三种取向的课程设计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人本属性。
课程不是万古不变的,它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变易和改造。课程改革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其一,使课程的整体结构从分散趋于整合的改革;其二,使课程的“要害”——教育内容,从学术性内容转变为生活性的内容或者从生活性的内容转变为学术性内容的改革;其三,课程的展开方式——教学方法,从注入主义转变为尊重学习者自我活动的改革。语文学科课程,是为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由学校安排设定的语文教育课业及其进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什么是“语文”?“语文”这一概念包含了口头语言的“语”和书面语言“文”两方面。口头语言能力表现为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书面语言能力表现为读和写。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偏重于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轻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种偏向的后果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者相统一不光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广泛,听说能力越来越发挥出它独有的作用。尽管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一直就强调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重要性,但因为实际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受评估和检测方式的影响,因此一直到目前,新课标之精神虽吹遍全国各地,但真正意义上重视并实践以求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现象却并不普遍。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3
(20xx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时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课程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其实,我们在准备公开课时,往往会让孩子做很多的实践准备,比方,资料、拍照片、带实物道具,课前小采访、假期小调查……这些都表达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新版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这个实施特性,这其实是育人核心素养目标的一大展现,也要求学生更高的参与度、更强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审美体验。这也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情境性和实践性不仅仅表达在公开课中,更应该切实融入家常课里。
2 、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核心素养要求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无一不表达了课程内容的变革。这都带动着我们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相应地改变。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们需要学习和教的内容也更多了。唯有终身学习,才会适应时代变革。
3 、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这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积极实践。
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用心探讨,总结经验,用心推广,魏书生的.教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潜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4
前些时候,县教研室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回来后,我又通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生疏,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新课标中,一些修改正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对于传递祖国的汉字文化无疑是更有益的。现在我针对其次学段的目标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课标在识字和写字目标上削减了会写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会书写汉字的负担,也减轻了一些学习压力。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惊异心和探究力气也更强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照旧把他们牢牢锁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让他们失去了开发自己兴趣和培育自己爱好的时间,适当的减轻一些学习压力,可以让学生尝到更多的童年乐趣,在这些童年乐趣中积存的阅历和经受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
2、在阅读目标上增加了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要求。学习贵在有疑,针对疑问可以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的'教育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阶段,学生觉察问题的时机和力气都缺乏,而觉察学习已经几经论证,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觉察问题,并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育自己的探究力气和思维方式,并且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而反三,形成较强的自学力气,这对于学生学习力气的培育是特别必要的。
3、习作目标中指出“留意把自己觉得新颖好玩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个目标的提出比原先“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颖好玩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更具体,也更明确了。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更清楚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好玩,在写作时突出重点,抓住细节描写。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消逝,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和释放学生天性以及跟随时代进展而不断改进的一面,信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力气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5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新方案和新课标的颁布,将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我得到了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课程目标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二、从课程内容看,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构建了3个层面6个学习任务群,对于提升语文学科育人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三、学业质量是本次课标修订的又一个突出亮点。细化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指向性、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教学实践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四、跨学科学习成为了语文学习倡导的方向。
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的课标为我们语文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6
立德树人是新课标提出的根本任务。学习了新课标以后,我更加意识到大语文概念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产生紧密联系,强化语文学科实践,将知识赋予实践。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教材,创造性、灵活性地选择和运用教材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化发展的新道路。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平衡与沟通课堂内外甚至各个学科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学识,丰盈自己的能力,丰满自己的精神。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7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与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进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进步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进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究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进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有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谢发、语言品尝、意理阐发和灵巧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共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沉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地。专家们对谈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供给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学问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争辩者,不断争辩学生,争辩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进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展反思和评价,经常进展案例争辩,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学问贮存,提高自身的教学力气;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的就应当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学问。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受,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倾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悟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谈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生疏并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争辩和沟通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进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生疏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力气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争辩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根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照旧存在,教学过程留意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力气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争辩教材,只有进展共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依据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力气、科学探究力气、连续学习的力气要求进展教学设计;留意学问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严密,连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留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留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决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展课堂教学改革与争辩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8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xx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xx,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9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紧跟时代,为老师的教学指引方向。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带着问题读课文,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然后细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课文是从“光线、声音、动物、矿物”等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来写的”。选择了5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快,有的速度极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说具体、写清楚。第5自然段是围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句话来写的。主要从色彩和大小两方面,通过比较和举例的方式,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教师的教学策略达成是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的途径之一。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学习语文平时就是要多积累,小学阶段,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这次新课标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并非是颠覆性的彻底革命。正如温儒敏在解读新课标讲座的主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会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0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我深入了解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跨的不仅是学科,还有学校和社会,跨区域学习,语文学习的`物理空间不只是语文课堂,而是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样的学习是真正的实践学习。
重视学科整体育人优势,精心组织主题,策划多样活动,拓展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一切生活场景,提供跨学习学习的场所与时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可见,真正的“跨学科学习”是通过建立起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理解,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学科源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具有整体性,解决生活中微小的问题,也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因此,“跨学科学习”必然要根植于生活。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1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受,抓紧登记,渴望大家批判指正。
1、留意学生的全面进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细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育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假设每位教师都能灵敏地运用不同的手段,到达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强健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进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进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当是我思考的问题。固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当过少儿国学教师。带着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假设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一般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念、感受秀丽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才智。固然,这需要成体系的、标准的进展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育学生力气,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留意事物的进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有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损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局部人来说原来就不是一件简洁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欢快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峻。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头,同意我,在法规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疼惜他的自尊,疼惜他学习的劲头,疼惜他的得意。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 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头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
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终一个阶段的时候,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似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欢快,学的也很好。我或许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 教师才智灵感的火花,疼惜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当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信任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存,时间和汗水,缺一不行!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学问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展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奇特生活的一局部?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表达。鼓舞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争辩,有该有的心情,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由于要去中国玩。由于爷爷是中国人。由于教师。由于中国菜好吃。由于中国电影。在她们还临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当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受,带给我弥足贵重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2
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一起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xx%,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作为高年段的一线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实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
一、“整本书阅读”经验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求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一定要带着任务去阅读。
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面对《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一定可以“积硅步而至千里,汇细流始成江河”。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3
“跨学科学习”不等于“多学科学习”。并不是在一个学习项目中涉及多个学科,就属于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跨”,意指学科之间的交融、互嵌入、协助、共享、迁移。而不是学科间的`拼凑与累积。例如“为班级推荐一种观赏盆栽”,并不是分别进行园艺学、植物学、美学的分项研究,而是在“精准合理推荐”这一目标之下,综合语文、园艺学、植物学、美学、班级管理等各方面知识,进行整合式学习。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4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进修。通过进修,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绪;课程目标及施行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进修中我逐渐形成本人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领,而培养这类本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决心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全。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进修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打仗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进修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进修的特性,存眷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进修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立、合作、探究的进修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性,积极倡导自立、合作、探究的进修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进修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详细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本人读懂了什么,思考本人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为主,合作探究研究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研究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研究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良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背诵优良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本人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关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如何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详细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研究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研究,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进修,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研究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研究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研究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举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举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勉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举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研究,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研究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研究,切实地做到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篇9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举动,进修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进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进修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本领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进修方式的转变。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立、合作、探究”的进修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进修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材、理解和把握材,用好材;要正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器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研究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研究和探究式研究,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挑选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类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举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良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进修资源和课外进修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类举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进修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熏染,养成良好的进修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勉励学生采用各类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课改举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主动的进修,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活泼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5
20xx年5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本次活动是通过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进行的,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胡中锋博士导师、黄丽燕博士导师和金檀教授等大咖们精彩而且专业的讲座,同时在案例展示环节,我还学习了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以及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非常贴近教学一线的讲座。两天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既学习到了试题检测评估中的专业知识,也学习到了高中英语阅读素材改编中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教研活动设计、高三教学规划方面也学习到了专家老师们的经验,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胡中锋博士导师在他题为《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和教学实施建议》中重点谈到了试题测量的工具和手段,如信度及其计算方法、难度及其计算方法、区分度及其计算方法、效度等,他在讲座中给我们讲到了很多专业术语,虽然一下子听不太懂,尤其是一线教师很少涉及到试题测量的方面,但是我觉得讲座中的内容对于我的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他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的“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这一点,我特别地赞同。
黄丽燕博士导师的讲座聚焦于“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她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标准差等几个方面给我们非常专业地剖析了20xx年广东高考的情况,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演示了如何对测试成绩进行专业分析等,她通过20xx高考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学科能力,这对于我接下来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
金檀教授的讲座利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解析了如何识别、控制难词的途径,并讲解了改编难词的方法,对于难句子的评估、文本难度的评估金檀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金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非常实用的案例解读,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改编适合学生基础的阅读题目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结合高考试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精选和改编英语试题,更好地为高考备考服务。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实际,她立足于教研员的视角,从阅读课、词汇课、写作课和语法课等,再到作业的设计,从听评课到工作室研修等方面解读了如何设计英语教研活动。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可能没有机会去设计和主导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但是王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今后组织校内教研组活动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她的高三备考经验。讲座中关于“话题教学与各种类型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所提到的一些建议非常实用。
两天的培训,接近20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很多内容一次消化不完,接下来我将把讲座的重点内容再学习再思考,并将培训所得落实到教学中,并在年级和学校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10-28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03-15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4-24
语文新课标心得03-03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03-31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6-29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最新07-24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05-07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