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12-10 12:44:0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1

  一、形象、生动、直观地上好第一堂课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教学时,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诱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唤起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主要让学生了解两点:第一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真正概念及应用。

  第二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因此,采用CAI教学能够将实物或显微图像直接投影放大,形象直观地展示化静为动的情景画面,使生物学科真实、客观、生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机备课的特殊性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在机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因此,我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我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

  三、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已潜力,施展自已才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是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悬念法,比喻法。

  四、尽量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

  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象雾里看花,怎么想也不清楚,但是自己一上机一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借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化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完美当代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是一项绝对的本领。通过大一的计算机基础课学习,我们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同时强化了更多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电脑的神奇和奥妙;也意识到自己在计算机上还有许多不足。

  通过课堂学习,为我们计算机实践课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知道了它的诞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长期客观需求的结果,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技术从此就停不下它发展的脚步,从而渐渐地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计算机从她诞生之日起,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工智能和网络普及使自动化越来越先进。

  我们从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开始,了解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冯-洛伊曼原理和它要求的计算机内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表示和运算的原则,逐步了解了计算机的构成和它的操作,通过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但是,我们的学习绝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介绍上,在和计算机打交道的过程中,上机实践应放在首位。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我们不能只依赖于书本,书本知识只能起引导作用,而课后实践才是我们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地方。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2

  1、背景

  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强调高校办的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而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特色专业,所谓特色专业就是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特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我省乃至全国几乎所有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类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设置频次极高的专业。高职类学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从本科课程体系移植过来后降低要求或浓缩而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基本相似,人才结构失衡,课程设置较少反映不同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导致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近年来,各学校又纷纷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效果如出一辙。研究表明,形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对高职院校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没有针对行业应用领域的需要,呈现明显的趋同现象,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

  2、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2.1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

  高职教育的任务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为了满足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拓展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岗位范围,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我院是山西省以土建类专业为主干专业、服务于建设行业的一所行业特色非常明显的高职学校,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于20xx年开始设置计算机类专业,最早申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专业。从近几年的办学情况来看,呈现出发展不力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人才需求脱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没有考虑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本行业的需求,行业特色不显明,就业市场的倾向性不明确是主要的问题。

  2.2构筑与行业融合的专业培养方案

  针对行业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应用需求,构筑融合性专业培养方案,为行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方向。为使计算机类专业能够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引进该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并加以改造,形成适合本地经济需要的实施性强的教学方案。同时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对方定期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强化了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为学生去外企、合资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申报了“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信息管理方向)”两个新专业,与学院的优势专业相呼应,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三个专业,保证了多渠道生源和就业市场空间,扭转了与其他学校专业设置趋同的现象。

  2.3专业培养方案实践

  我们从职业岗位出发分析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分解出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由此推导出支撑课程体系。我院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

  3、专业建设改革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专业建设工作,本系的招生专业数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三个;学生数由20xx年最低谷时的28人增加到现在的500余人,形成了具有“建筑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群”。从高考填报志愿情况、第一志愿录取学生数、就业情况、新生入校后专业思想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说明,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前景广阔。电脑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方向)第一届学生已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均有千元以上工资,就业情况非常喜人。今年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信息管理方向)第一届毕业生也在实习,持有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有多人,学生都在建筑行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本专业毕业生在建设行业有了就业市场。从招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专业的特色及行业倾向性吸引了不少生源,扩大了就业空间。有很多外地学校通过校园网了解到我系关于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建设方案后,来校访问学习。我们承担的“依托优势专业建设特色计算机类专业群的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于20xx年11月通过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审核结题。

  4、实践中的问题

  (1)专业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实现的`,由于专业跨度大,师资是由多个教学单位(院、系)选派的,对培养方案的整体性把握有一定难度,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从培养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由于行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要面向市场建立以需求导向的动态教学机制。

  (3)人才培养方案的“复合型”决定了带头人本身是“复合型”的,要求带头人对相关专业领域有较深的了解。

  (4)建设一个复合型优秀教学团队是特色专业强有力的保障。这要求教师队伍学缘关系广泛,团队不是多学科专业方向或课程类别的松散组合体,而是集成团队中各成员的强势,形成跨专业跨课程的有机整体,要能够形成为特色专业教学服务的合力。

  (5)要将建立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机制作为一个长期任务。通过毕业生就业反馈,进一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使岗位设置更加适应市场需要。

  (6)简单的堆叠课程对于教学是不利的。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的任务是整合师资资源,编写适应融合性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使融合性课程真正地融合起来。

  5、结语

  把计算机类和土建类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利用学校专业师资、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资源,面向行业就业大市场背景,针对人才的岗位要求,使本校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面向行业经济设置专业,量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建筑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群,为建筑行业IT复合型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个理念为其他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专业建设模式。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3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全国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但针对各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地域经济的差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情况也是五花八门,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就更是方向迥异,从专业定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模式改革,从实践条件建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都各不相同。笔者结合所在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情况,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进行了探索。

  明确专业定位,做好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性,所涉及的应用方面较多,如果不做好专业定位,必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核心技能。因此,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专业教研室一直努力与校外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进行积极联络,分析对比浙江省以及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情况,结合温州及浙江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应用需求。从20xx年开始,我们专业面向网络方向开设课程,定位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站综合开发两个主要岗位群,做到专业定位明确。20xx年以来,我们又进行专业方向化,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并认证,专业相继开设“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与“网络系统管理”两个方向,对专业定位做出重大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例如,“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专业定位就是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站建设、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践表明,从20xx--20xx年的专业招生数和报到率来看,“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招生数都超过计划数,而报到率都达到了95%以上,均超过历年数据,学生录取分数也超出学院平均分数。

  明确了专业定位,才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要对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在实施时,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共同分析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每个岗位的能力需求,深入公司企业进行调查,明确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例如,我们在“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的“网站建设”和“图像处理”两个岗位群分析:主要从事网站规划与设计、网页制作、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站开发与维护、图像处理等岗位工作。有了这些具体岗位工作,进一步分析相应的能力规格和要素,就可以设置相应课程。

  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重构,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形成课程群,以课程群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有一定主线,同时又要根据所需掌握的技能划分不同层次,按进阶实现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符合高职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体系化来构建整个专业课程,尤其提出以阶梯递进和螺旋上升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成相应阶段和不同课程群。例如,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等,将实践划分为校内外认识实训实习、核心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构后,因为专业的定位设置要通过调研并依托市场,所以必须深化对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的改革,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教学实践环节必须紧贴社会需求,将不同的技能要求嵌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同时,保障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对接,我院建设了一批仿造公司生产环境与生产现场相同条件的校内实习实训室,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其次,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则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真正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如网络系统集成实训中心,是依托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与我院的校企合作共建的一个实训中心,包括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配置以及网络管理等校内实训室。系部及教研室也联络了一批计算机公司进行学生顶岗实习,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与好几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另外还有若干新联系的校企合作公司,这样校外实训基地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顶岗实习得到了有力保障,学生也真正能到专业岗位就业工作。

  深化课程教学,切实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真正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因此深化课程教学非常关键。深化课程教学首先应该落实好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通过规范化来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控制教什么和考什么,以及怎么考,尤其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应该细化具体技能操作,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具备相应技能操作能力。有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其次就应该进行教材建设,如引进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实训课程的教材,编写相应实训指导书。最后,深化课程教学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因为教师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课程教学的效果则要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化课程教学应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把专业核心课当成精品课来建设,先将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考试标准、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等做好,这样专业目标定位的核心技能才可能达到标准,学生也才能到就业岗位群实习和工作。例如,我们把“Web网站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重点抓好几门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保证了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Web网站开发与设计”则确保了学生掌握专业的“网站建设”核心技能。

  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改革,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改变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和较强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建设思路也非常清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过去几年里仍存一些问题,如由于计算机公司小而散,工学结合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革。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4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的社会,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计算机人才的竞争才是最激烈的。当前社会,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阶段的各个阶层了,计算机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就体现的方方面面上,计算机人才才是最需要的人才。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以来,教出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对自己说,还要继续努力下去!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结合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上某些方面的理解,我简单地谈谈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尽量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怎么想也不清楚,但是自己一上机一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二、上好第一堂课

  ①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刚进校的职业学校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真正概念及应用。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感觉到现实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了,认为计算机是一种既实在又新奇的事物,还不能真正明白计算机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还不能真正明白随着计算机学科对其他各学科不断渗透之后,在学习其他学科过程中,计算机这个辅助工具所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熟练计算机或者说不精通计算机。这门学科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②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很多学生开始对计算机课都怀着神密兴奋的心情,非常想着学计算机,认为学电脑可打游戏、好玩,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大量去记忆或机械重复地训练,内容枯燥无味,难度也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下来,因此,我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提早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他们有始有终地学习。

  三、计算机备课的特殊性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我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我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另外,在对知识点进行实例构造时,我还特别强调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全面考虑。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总结起来,可以说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备课,我是对人、书、机三者有机结合的备课,是使书本知识向操作知识转化的基石。

  四、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是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①悬念法:

  上课时,我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word文字处理时,我先给每人一份跟教学内容有关的稿子,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如何实现稿中的格式。如果想改动稿子中的某种格式,又该如何操作?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述稿子的实现方法和步骤,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②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如果有方法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就比较理想。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比喻法,但首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中适宜用比喻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设法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也可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实例。形象的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接受,如我在讲解系统软件(windows98和xp)与应用软件(wordXX或xp, excelXX或xp等)之间的关系时,我就把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98和xp比喻为一个舞台,而把应用软件比作一个个演员,他们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又如用外国人的名字来比喻文件名与扩展名。学生会感到所学的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这种方法我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以后的道路还有很长,不过我相信自己可以走的更远的,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出更好的计算机人才并不困难。按照我之前教出学生之后,他们取得的成绩都很好。我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计算机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做的更好!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5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络的基础理论,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6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开发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体系配套的质量评价方法,更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1、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是:

  (1)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和社会有效需求脱节。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一条很重要的基本原则。

  (2)思想观念仍被普通教育的模式所束缚:套用学科教育的思维和个人经验办职业教育;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专业建设模式;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课程思路改革课程;复制或改造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

  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必须考虑在劳动任务中所表现的职业的工作实际,包括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中工具、方法、组织形式等,并考虑其技术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益于工作实际的教育目的。通过企业的劳动任务进行教学,可以激发潜能以发展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确定与此相关的教育目标和资格目标,由此确定的职业教育课程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包括调查社会需求、职业分析及关键技能分析、教学分析、确定课程、编写课程标准、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具体课时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和学的方法及合适的教学媒体,同时考虑教学评价的方案以及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

  3、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开发

  根据国务院要求,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了高职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已取得明显成效。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校在20xx年与北京神州数码网络公司进行合作,是教育部牵头的40所校企合作办学的试验学校之一。我校引进了神州数码网络的实训课程,建立了神州数码网络实训室,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实行毕业证和神州数码网络管理员(DCNA)认证证书同时获取的制度,让有能力的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取得国内知名网络厂商的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就我校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开发:

  (1)调查社会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全面的网络化进程中,对网络应用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也与日剧增。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也是国家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之一。我校也将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我校的骨干专业之一进行重点建设。

  (2)职业分析及关键技能分析

  就目前市场的就业形式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岗位有:

  1、各种大、中、小型网络管理员

  能够完成网络的设计、配置、管理、维护等任务,独立管理Windows20xxserver、Windows20xxserver、Linux等网络操作系统。随着经验的积累,网络工程师的不可替代性将越来越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永远需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网络应用,及时解决网络故障的有丰富经验的网络工程师。

  2、网络类设备销售、安装

  能够熟悉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和当今最流行网络互联设备(如:Cisco公司、神州数码等大型厂商的主流路由器和交换机),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的能力;熟悉TCP/IP协议、交换与路由、网络安全等相关网络知识,并能熟练掌握服务器、工作站的常规配置方法。

  3、系统集成

  能够胜任售前工作,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络设计、设备选型、工程报价、网络工程的建设。

  4、Web服务器管理员

  能够熟练运用Dreamweaver、Flash和Photoshop等网站开发工具建设Web网站,熟悉ASP、JSP等动态网页制作方法,具有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能力。

  5、微机修理维护员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独立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装、维护。

  学生培养目标按核心岗位来进行,课程设置的目标也要按此进行。

  (3)教学分析

  要确定某个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哪几大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以及每类课程又由哪几门具体课程教学目标组成。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应按照培养目标来设置网络课程,具体可以分为三大专业方向课程:计算机网络管理类、计算机销售与维修类、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实训(校企合作神州数码网络实训)、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器的使用与管理、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实际安装与维护技能。计算机销售与维修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现代化办公设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技能。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又可以具体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平面设计、二维动画、动态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使用的技能。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安排大量的实训内容来进行。

  (4)确定课程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教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国家紧缺人才用书、校企合作使用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的指定教材、技能认证使用劳动部门的考试专用书。

  课程结构开发是指课程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以及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见表1。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既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又可以拿到行业(神州数码网络公司的网络管理员证书)证书,还可以拿到劳动部门的认证。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有更强的竞争力。

  (5)编写课程标准

  应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可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还需提出各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建议,并列出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以及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例如,下面是《ASP动态网页设计》教材的目标能力图表。

  (6)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具体课时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和学的方法及合适的教学媒体,同时考虑教学评价的方案。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中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以私有VLAN的配置实验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1)明确项目任务。给出学生实训设备及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2)制定计划。让学生对上面的实训进行规划,规划出计算机实训拓扑结构图。并创建网络的关联表。(3)实施计划。让学生分工进行,按实验规划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输入命令,有的负责插拔网线测试实验结果。(4)检查评估。由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来说明推导出实验的结论。并通过不同小组的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出问题的小组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5)归档或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总结到实验报告中并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环境中。

  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网络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展示企业的成功的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最后再对现实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应用。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后,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的课题----制作个人求职网站,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网页设计制作知识,根据设计任务,分析求职素材,独立做出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课程开发中,不可缺少课程评价方法开发这一环。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知识情况以及对教师授课质量情况等方面需要展开一系列的评价。评价结果能为课程开发决策提供重要信息,进而推进课程开发的不断完善,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可多采用“能力本位评价法”对所开发的课程展开评价。“能力本位评价法”

  就是以对学习结果进行明确界定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评价方法。我们要按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形成岗位能力标准,相应的测试也按岗位能力标准来进行。比如,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类可以考核学生制作网线。给学生网线制作的必备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核学生制作网线的速度并自行测试网线的连通性。如果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并用两种方法测通网线就是优秀;用一种方法测试成功为良好;没有测通网线则为不合格。

  (7)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反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诸环节的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教学运行情况和校企合作企业的设备更新进行课程随时的调整与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开发任中而道远,我们会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网络人才。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7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娶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教会了我们许多很实用的技巧。比如说音频文件的处理,这在我的教学中是非常实用的。有时候做课件时需要背景音乐,编辑、剪辑等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总是找计算机老师,那也不方便。另外就是下载文件和修改图片的技巧,这次培训中的下载技巧让我大开眼界,平时在家就知道用迅雷,对维棠下载了解甚少。有时候上也遇到过想复制页上的内容却无法复制的情况,却不知道怎么应对,只知道简单地用保存文__件的格式。而这一次新学的用WORD打开的方式来下载页内容又让我充实了自己的技巧。对图片的`修改以前只知道用画图软件,但是每次修改后的图片效果都有些走样,现在使用光影魔术来修改、编辑图片。相信这一次培训中的几种技巧一定能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时间虽短,受益匪浅。作为以人本知识教育为主体教育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作为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策划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决定教师观念也要转变,知识要更新,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的本领。因此不断进行计算机信息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五导"中,只有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我认为,对现代化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尝到了在上写__、传达文件的甜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如果这些都不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很困难的。这次培训前,我只会发电子邮件、上写__、文件复制。通过这次培训,使自己学会了如何注册、撰写上日志,大体知道了教学平台如何使用,教学资源如何下载,但要全面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8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职院校中,验证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利用实践实训教学,对于中职生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实践教学既在于“教”的落实,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实践。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全面考虑中职生进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笔者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要如何提高,做了如下分析,给广大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要想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人可以样样精通,首先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不同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与设置,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自己要着重哪方面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根据中职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的缺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把目标定位在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网页、动漫制作;平面设计排版、立体绘图;初级程序设计员;局域网管理员这几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相应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设计等方面。

  二、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让中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自身的能力,并在这个范围内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达成目标,就要有相对应比较合理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要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基础,不过,各个专业都不是孤立的,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把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但一定要分清各专业课程知识的主与次,根据这些来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侧重网络操作系统方面,主要培养网吧或者小型企业单位局域网络的网络管理员,但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必须结合网络规划组建以及互联网相关方面的课程。

  而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网页设计以及动漫方面,要加强对dreamweaver、javascript、access、flash等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平面设计及立体绘图方面,则要着重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3dmax等这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能够单独进行网页制作,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排版与房地产效果图设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并融入日常软件安装与硬件维修以及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提高综合的就业能力。

  通过以上的列举,无论计算机的专业与课程如何划分,一定要专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让计算机课程为其服务。

  有了合理定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案例、演示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让教学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用生动、具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的新奇与新颖,产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三、通过上机实践来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3.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并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后,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让基础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3.2注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实践是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应完成的实践任务。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如: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最基本的打字技能以及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比如在打字技能的训

  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坐姿、动作、指法的`正确,并在熟悉键盘各个按键的基础上,进行盲打练习,还要逐步对打字的速度进行提高。

  技能知识的实践是每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就业能力高低与否的体现。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一软件时,要着重基础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基础的应用知识,学会使用基础的文字处理以及图像处理,能够熟练应用移动、裁切、套索、钢笔等工具,让学生制作常见的平面广告宣传单,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工具的同时,并了解相对应的快捷键,提高工作的效率。

  3.3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应用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设计课程时,要用案例引导与任务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让学生对案例解决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直实系统的详细了解,并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求知欲去驱动学生积极的在实际案例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用热情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4给学生提供机会走入社会实践

  要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在课堂实际上机操作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是不同的,课堂没有实际工作的氛围,例如,学图形图像处理侧重平面设计方面的同学,教师可以联系大的广告公司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针对客户的平面广告设计操作,并解决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自身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体现实践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实践实训教学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实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对口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了解自己专业侧重的目标在就业时所需的具体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日后的就业能力。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9

  计算机网络按覆盖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为局域网具有投入少、组网速度快、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所以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使用局域网。

  通过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局域网组网的理论知识以及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对职校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多次组织计算机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开展联合攻关,逐渐形成了案例教学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以往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实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拘泥于教材内容,无法在提升学生技能方面取得突破。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课堂与企业通过实际工作案例实现“无缝对接”,学生随着案例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用人单位以最短的时间达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

  同时,案例教学又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又会涉及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模块教学等许多内容。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案例教学在职校生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

  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效激发职校生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职业院校中报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计算机专业已没有了当初的神秘“光环”;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与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这无疑加大了职校生学习的困难,不少学生因此丧失了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则可让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案例中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突出工作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较好的理论与实训成绩,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就业后面对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问题时还是会手足无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脱节,而案例教学将真实的工作情境搬进了课堂、搬进了实训室,强化了对学生就业所需的工作能力的培养。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案例,从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训相辅相成的一体化教学目标。

  三、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案例教学的开展

  1.课堂教学多样化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都局限于教室与实训室,而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打破这种界限。

  如在“走近计算机网络”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已建校园网多年,采用光纤接入Internet,有公网IP地址若干,对外有可用于宣传学校网站,并为学校下属的系、部提供网站虚拟主机托管服务,对内建立了无纸化办公网络,用于日常信息、教学管理。所以,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通过与校园网的零距离接触,去认识、了解局域网的.功能、结构及使用设备情况,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

  2.教学内容实战化

  教学内容实战化是提升职校生工作能力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切合学生能力现状的案例展开教学。

  如在“使用交换机组网”的教学中,笔者设置如下案例:学校第一教学楼要增加一个实训室,可容纳40台计算机,要用两个24口交换机将这40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建一个局域网。规定好网络拓扑形式,让学生自己分组解决如何使用交换机进行组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实践,很快就掌握了交换机的连接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设置相关案例,就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及级联、堆叠和链路聚合的原理。

  3.教学考核科学化

  教学考核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考核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也要考核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

  总之,职业院校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应以实际工作案例作为教学突破口,着力培养职校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10

  计算机系统结构该怎么教,国际上还在争论。国内能找到的较好教材为Stallings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Architectureesigning for Performance"(清华影印

  本)。国际上最流行的则是“Computer architecture:aquantitative approach" by Patterson& Hennessy。

  操作系统可以随便选用《操作系统的内核设计与实现》和《现代操作系统》两书之一。这两部都可以算经典,唯一缺点就是理论上不够严格。不过这领域属于HardcoreSystem所以在理论上马虎一点也情有可原。想看理论方面的就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操作系统》吧,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写的,我们教材用的是那本。另外推荐一本《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本书是我国操作系统专家在微软零距离考察半年,写作历时一年多写成的,教操作系统的专家除了清华大学的张尧学(现高教司司长)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BillGates亲自写序。里面不但结合windows200p详述操作系统的内核,而且后

  面讲了一些windows编程基础,有外版书的味道,而且上面一些内容可以说在国内外只有那本书才有对windows内核细致入微的介绍,

  如果先把形式语言学好了,则编译原理中的前端我看只要学四个算法:最容易实现的递归下降;最好的自顶向下算法LL(k);最好的自底向上算法LR(k);LR(1)的简化SLR(也许还有另一简化LALR)。后端完全属于工程性质,自然又是anotherstory。

  推荐教材:Kenneth C。Louden写的“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Practice”即是《编译原理及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译本)

  学数据库要提醒大家的是,会用VFP,VB Powerbuilder不等于懂数据库。(这世界上自以为懂数据库的人太多了!)数据库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数据库实现则是典型的工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库是最典型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理工结合,互相渗透。另外推荐大家学完软件工程学后再翻过来看看数据库技术,又会是一番新感觉。推荐教材:AbrahamSilberschatz等著的"Database SystemConcepts"。作为知识的完整性,还推荐大家看一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数据仓库》译本。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教材还是来自Tanenbaum的《ComputerNetworks》(清华大学有译本)。还有就是推荐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参考文献也比较权威。不过,网络也属于HardcoreSystem,所以光看书是不够的。建议多读RFC,里可以按编号下载RFC文档。从IP的读起。等到能掌握10种左右常用协议,就没有几个人敢小看你了。再做的工作我看放在网络设计上就比较好了。

  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学完数据结构你会对你的编程思想进行一番革命性的洗礼,会对如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算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算法的建立我想大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当遇到一个算法问题时首先要知道自己以前有没有处理过这种问题。如果见过那么你一般会顺利地做出来如果没见过那么考虑以下问题:

  1、问题是否是建立在某种已知的熟悉的数据结构(例如二叉树)上如果不是则要自己设计数据结构。

  2、问题所要求编写的算法属于以下哪种类型(建立数据结构修改数据结构遍历查找排序。)

  3、分析问题所要求编写的算法的数学性质。是否具备递归特征(对于递归程序设计只要设计出合理的参数表以及递归结束的条件则基本上大功告成。)

  4、继续分析问题的数学本质。根据你以前的编程经验设想一种可能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并证明这种解决办法的正确性。如果题目对算法有时空方面的要求证明你的设想满足其要求。一般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难以兼得。有时必须通过建立辅助存储的方法来节省时间。

  5、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你对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或者说你已经可以用自然语言把你的算法简单描述出来。继续验证其正确性努力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找出解决办法。在必要的时候(发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推翻自己的思路从头开始构思。

  6、确认你的思路可行以后开始编写程序。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各种问题考虑得详细周密。程序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并且在关键的地方配有注释。

  7、举一个例子然后在纸上用笔执行你的程序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当遇到与你的设想不符的情况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编程方面的问题还是算法思想本身有问题。

  8、如果程序通过了上述正确性验证那么在将其进一步优化或简化。

  9、撰写思路分析注释。

  对于具体的算法思路只能靠你自己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加以获得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否则程序员全部可以下岗了用机器自动生成代码就可以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说当一条路走不通时不要钻牛角尖要敢于推翻自己的想法。我也只不过是初学者说出上面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11

  近年来,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学习目标,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模式,项目实战型的考核方式,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等特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研究背景

  我院从1999年开始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在初期,教学基础薄弱、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教学近乎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教学没有特色。20xx年,学院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普遍存在:汉字录入速度不快,办公软件使用技巧不多,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事务等问题。说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成立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项目组,开始启动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项目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了教学专题讨论会,针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1)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用相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毫无针对性。

  (2)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按知识体系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过分强调计算机学科体系和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完整性,而不是按社会需求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造成了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技能不突出、运用不熟练的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或上课+上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操作过程,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4)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一支笔、一份卷的笔试考试方式,或者笔试+上机的考试方法,不能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工作方法没有进行考核。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教学模式的改革

  2.1教学目标:融入职业岗位,树立服务意识,突出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项目组通过座谈、问卷、信函、网络等调查形式,广泛调研企事业单位,积极跟踪毕业生,充分了解各种职业岗位的信息化能力需求,根据社会调研得到的职业岗位信息化能力需求,提出了为专业教学服务,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教学改革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和职业岗位信息化服务能力。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仅注重学生计算机通识技能的培养,与毕业后的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弊端,如图1所示。

  2.2教学内容:面向实际应用,采用模块结构,体现工作过程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工作任务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根据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化能力需求,整合原有课程内容,按照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形成为主线,依据实用性、先进性、典型性、服务性的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情境为载体,按中英文录入、系统与网络应用、图文排版、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简单网页制作和综合应用等“6+1模块”,设计了18个通用案例,重新构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结构。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素养,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服务工具,而在实际教学中,职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直处于脱节的状态。项目组十分注重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与学生职业能力的结合,把七个模块与岗位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开发职业岗位特色案例7类。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有选择地使用相应的职业岗位特色案例,从而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表1所示。

  2.3教学方法:依托两类案例,实行学做一体,突出自主学习

  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引入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灵活运用通用案例和职业岗位特色案例,教、学、做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边做边提高,教学过程一体化,按“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实操制作教师点评归纳总结”6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4能力培养:采用项目导向,推行三步递进,坚持工学结合

  项目组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能力锻炼分为同步训练、自主训练、拓展训练三步,同步训练是教师在介绍学习情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教师和学生同时实施操作的案例,以教师展示的实际效果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教师模仿本次课的学习情景提出的工作任务,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案例,以巩固性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学生课后的训练任务,该任务较课堂任务难度有所增加,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三步递进的能力训练方案,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

  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开展生产性实训。与校园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长年聘请校外办公业务技术能手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及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参加办公自动化业务实习;自己开办文印社,对外承接文印业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轮岗、顶岗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该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考核方式:实施能力达标,贴近实际工作,注重综合运用

  考试一直都被当作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项目组改变传统的“笔试+上机”的考试方法,引入项目考核来评价学生。提出了“6+1模块”能力达标考核方式,将考核分为中英文录入能力、系统与网络应用能力、图文排版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演示文稿制作能力、网页制作能力和办公综合应用能力,分别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创设考核任务,实施学生能力的达标考梳,其中6个单项能力分别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方便教师实时监测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合理调节教学实施进度。整个教学活动实行教考分离,通过真实项目考核,综合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1,7]。

  2.6资源建设:提升教学能力,通过校企共建,丰富教学资源

  项目建设锻炼了师资队伍。一是计算机基础教师开展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实践动手等四项能力的测试活动,全面提高了职业教育能力;二是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全面实施教师“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每位教师主攻一个方向、主讲一个教学模块、设计一类特色案例、主持一个项目、联系一家企业、建设一个课程教学网站,教师增加了企业工作经历;三是优化双师素质,加强团队建设。教师通过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和课程改革实践,提升教师职教教学能力。

  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积极与黄冈市人事考试院、黄冈市远东公司、黄冈市教育考试院等单位合作,共同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课程网站提供了案例、视频、课件等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发了计算机基本技能测试系统,供学生训练和测试;开通了天空课堂教学论坛,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通过BBS、E-mail和QQ进行网上答疑和辅导,方便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3、教学效果

  (1)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自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我院学生参加第七届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中国区总决赛获得部级亚军1人,50强选手9人,并获得部级PPT模块亚军院校和Access模块季军院校称号;参加第三届“极品飞手”海峡两岸赛大陆地区总决赛获20强选手2人;参加第三届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共53人;参加第四届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核心技能竞赛获一、二、三等奖10人;合计获各项竞赛奖励78人次。

  (2)开发的考试系统应用于全国性认证考试。20xx年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将我院开发的计算机基础“6+1模块”考试系统纳入其信息化“办公软件应用专家”认证考试系统,并进行推广。

  (3)自主开发的考试题库应用到人才水平评估。20xx年,我院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6+1模块”考核方案被用于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测试,测试优秀率为100%。计算机技能“6+1模块”考核题库被用于襄樊职院、仙桃职院、三峡职院、江汉艺术职院、湖北生物科技职院、黑龙江畜牧兽医职院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生的基本技能测试,效果较好。

  (4)课程教学模式被同类院校借鉴应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被十堰职院、鄂东职院、黄冈科技职院等院校借鉴应用。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12

  学校为青年教师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学校积极营造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氛围,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且进行专门的课件制作辅导;二是学校准备给每个办公室都配备计算机,这为青年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新生力量,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从这一点讲,青年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先行者。

  一、我是如何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的

  1、培养兴趣,循序渐进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对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几乎是一窍不通。可是当我看到有的老师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时,我就觉得课件制作作为一门技术对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必须掌握这门技术。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兴趣我就开始下功夫学习计算机的使用和课件制作。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制图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还有各种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3dmax、flash等,现在又在老师的专门指导下学习了课件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相通之处,学好了其中的某一个,其他的自己动手、多进行尝试也会慢慢掌握。

  2、善于研究,多问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琢磨。当然也有好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我就虚心请教别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乐于尝试,善于思考问题、询问问题,难题是没有解决不了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有的学生还要问,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学生们说不定觉得挺难,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问题。课件制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初学者觉得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简单的,所以在学习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多问问题是必要的。

  3、亲自动手,乐于尝试哲学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xxxxxxxx,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把这一观点应用到课件制作上就是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创意是非常好的,可不亲自动手,这方面的创意就实现不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由简单到复杂,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动手制作几个完整的课件,只有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二、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媒体现在开发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每一种软件都有它的优势,当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该通盘考虑所要讲授的课程的特点,需要处理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软件的优点来选择使用什么平台。课件平台还有flash等都是功能强大的软件,它们的动画效果、交互性、对图片和声音的处理,都是powerpoint和蒙泰瑶光包括authorware所不能达到的。但powerpoint等也是很好的课件制作工具,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2、简洁实用是课件制作的重要原则不少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将自己的课件做得特别好看,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小动画和艳丽的图片以及很刺ji的声音,我认为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冲淡主题,这些与课堂无直接关系的东西会过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课件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应该说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大学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2

  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课程由此应时代之运而生。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力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实施素质教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着手,贯穿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

  一、精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研究发现,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在学习的效果和发挥潜能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活泼,生动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乐此不疲地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地多。老师在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后,就要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教学到了这个阶段,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

  三、用“过关”式教学引导和维持学生动机和兴趣。

  激发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持学生的长久学习兴趣,不断创新,自主学习。计算机发展迅速,变化日新月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老师将教学内容蕴含在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学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合作、创新等重要的科研品质和精神。

  四、用设计师成功感来感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计算机学科,检验成绩不能以一纸试卷或一次上机成绩作为定论,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和兴趣,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在讲完MTV后,让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通讯录。FLASH的教学中,自己搜集所感兴趣的素材,在制作这些素材时,例如声音文件,图像文件都要进行不同的格式处理,那么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又是一种再锻炼再创作的过程。

  五、让平和的心态维持学生持续兴趣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星期时不要忘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让成功再带来更大的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任务完成以后,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进行作品欣赏和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看一看其它同学是如何完成的,把自己的操作心得和小技巧告之他人,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

  总之,面对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享受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汲取知识的快乐。

  大学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前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听听音乐,学生也觉得非常高兴。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非常非常的幼稚无知啊!针对我县和我所教的班级实际情况,我认为在小学生中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这样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改变观念,亲身感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在现代教学中所取得作用,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现代科技,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此次培训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

  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大学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4

  我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已有多年,通过这几年的一线计算机教学工作,有了几点心得: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接触很少过计算机,并且部分初中学校也没有开设过计算机理论知识课,这部分学生在进入职校对计算机的认识等于零,所以我们部分职校生的基础是很不好的。

  2、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理论不感兴趣,他们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上机操作,操作后立马就会看到结果是他们喜欢的主要原因。

  3、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等等。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80个左右的汉字,更不用说叫他建立一个“学生成绩表”了,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4、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网(因为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网络产生了新鲜感),但他们是爱在网上打游戏,爱在网上聊天,几乎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没有利用网上的资源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没有利用网上资源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5、由于要对付学生的计算机结业考试,因此上课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考试合格为目的,这样一来,对于计算机信息日益发展的今天是相当不利于学生的,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很有限。

  几点办法

  1、为了提高部分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尽量多关照这些学生,让他们觉得虽然基础不是很好,但老师们还是很重视他们的,提高他们的信心,这样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2、针对这些专业学生普遍不太喜欢计算机理论课的学习、记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方式,效果挺好。教师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制作成教学课件,或演示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在上机练习时作为练习用软件,练习对了就给出喜欢的动画,错了呢,就给出明显的提示。这样,通过教学课件学计算机的课程理论,效果就好多了。同时,教师在备理论教学课时,要精心选材,力求多举现实生活中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力求深入浅出,力求生动有趣,力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最佳。

  当然,还可采用:对理论知识学得好的学生,当众给予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大伙觉得,理论知识学得好,一样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

  3、正确引导这些专业的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上网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学校领导到计算机教师,大家几乎都形成了共识:网络资源必须好好地利用,上网学习,包括上网娱乐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上网,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所用,就成了教师们的迫切任务。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们,要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们演示如何在网上查找学科知识,学科资源;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意识:网络还真的可以为我们专业的学习服务。教会学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上网。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教师,经常在学生上网前,要求学生们写出本次上网的步骤,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做了,学生上网有了目的,有了计划,就不会在陌生的网络面前手脚无措,漫无边际了。职高校学生上网许多是没有目的,不少学生上网就只是为了玩,聊天,打游戏。因此,作为管理,指导这些学生上机或上网的教师,就要先自己测算好学生完成计划练习所用的时间,尽量将学生的上网时间安排紧凑,尽可能让学生在上网时,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没有太多的时间打游戏啊聊天什么的。

  4、在学习考试内容的同时,也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让他们对计算机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5、真正要使学生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持久下去,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步实在是不容易,它要求老师在课内课外,无论是学生上机练习或是教师演示,都要经常性有目的地向学生提问,并多方设想,学生懂了没有了?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再就是教师对待学生们的提问一定要和气,不要太严肃,否则,学生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敢问了。

  几点建议

  1、现有的中学,所用的计算机课程教材过于单一,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中学生实际设计算机课程教材。

  2、通过对学生们正确、理性的上网的培养,形成了这些学生学习、上网,再学习、再上网,从而达到知识提升的良性循环。

  3、两年级的时候能够安排一些相关于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点。

  4、教师设法及时解决学生们平时遇到的电脑问题,给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课程提供了可持续学习的后动力。

  大学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5

  利用计算机能使动画、声音、文字等地切入融为一体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经过对就业学生的计算机中考辅导后,结合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上某些方面的理解,我简单地谈谈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形象、生动、直观地上好第一堂课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教学时,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诱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唤起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主要让学生了解两点:第一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还不能很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真正概念及应用。第二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因此,采用CAI教学能够将实物或显微图像直接投影放大,形象直观地展示化静为动的情景画面,使生物学科真实、客观、生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机备课的特殊性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所不同的是,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在机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推敲、验证、演练,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我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我认为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

  三、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是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悬念法,比喻法。

  四、尽量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象雾里看花,怎么想也不清楚,但是自己一上机一操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借于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尽量多化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 篇13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学的局面,改为学生主动要求学。在我第一次介绍这么课程时,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显示生活的具体应用,让同学对网络的宏观有个轮廓概念,明白网络的实用性,增加他们的兴趣。

  让同学举例说明他们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觉得网络有什么用?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来介绍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给学生增加兴趣和动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愿望。

  教师在整个模式结构中总是起到导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上机练习,最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讲,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出问题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自问自答,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真正称为学习的主人。就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而言,很多成人学生上班单位都能接触到一些网络设备和网络环境。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下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能促进他们增加他们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学习。

  3、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计算机网络课程虽然都是围绕网络在进行介绍,但是课程内容概念比较多,抽象的介绍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网络知识结合实际就是很重要工作了,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

  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概念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和日常中相似的情境。

  比如说,如陈文革教授所讲,介绍网络协议时,可以以航空体系结构举例说明网络协议间的关系,通过空中旅行组织图,介绍层次的特点。介绍硬件设备时路由器时,可以展示其各种常见产品图片,提问为什么路由器能完成这些功能,分析这些功能实现,再分析这些功能的实现条件,逐步回到网络层模型上。这时再重复介绍网络体系结构框架。

  4、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学习了课件平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相通之处,学好了其中的某一个,其他的'自己动手、多进行尝试也会慢慢掌握。

  善于研究,多问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琢磨。

  当然也有好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我就虚心请教别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乐于尝试,善于思考问题、询问问题,难题是没有解决不了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有的学生还要问,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学生们说不定觉得挺难,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问题。

  课件制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初学者觉得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简单的,所以在学习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多问问题是必要的。

  亲自动手,乐于尝试哲学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把这一观点应用到课件制作上就是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

  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创意是非常好的,可不亲自动手,这方面的创意就实现不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由简单到复杂,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动手制作几个完整的课件,只有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计算机课心得体会12-31

计算机课程的心得体会05-18

大学计算机课的心得体会09-17

计算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8-21

计算机课学习心得体会04-22

计算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4-28

计算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5-16

计算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01-07

计算机课学习心得体会5篇05-08

计算机课学习心得体会9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