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时间:2025-01-02 09:10: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深化xxx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能更适应现代社会,改革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价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也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第二,我们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机制必须站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做出新的思考,让孩子在更完善的`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发展性原则,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发展性评价观,破除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以及只有难倒学生才能体现评价人的水平的落后观念,反对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评价和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地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三要多用肯定性评价,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2

  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当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卡脖子”难题。

  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都不能脱离和超越评价“指挥棒”的制约。

  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是评价导向与改革不适应所造成的。

  20xx年9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图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难题。

  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变革是否成功,考验着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推动这场变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需要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上站稳立场,拿出实招。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教育评价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能力。

  人文主义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尚武主义要求培养勇武坚毅的人,宗教至上需要培养驯服虔诚的人,政治至上要求培养忠诚认同的人,社会的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观,也决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和途径。

  然而,一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也不是单一的,宏观的教育价值观是比较明确,但是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却有着不同的教育主张,这些教育主张在有些方面具有一致性,有些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分歧。

  国家要求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公民,家庭和个人则仅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自身处境,谋求较好的社会地位。

  中央政府要求教育符合国家对国民素质和人才质量的需求,地方政府则关注通过教育显现政绩,争取社会资源,而学校则看重教育资源的分配、生源的优劣。

  教育价值观既反映了对教育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反映了教育的利益诉求。

  从国家利益出发,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从家长的利益出发,考试分数却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兑现教育利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从家庭利益的角度看,普通教育却能带来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东西方教育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价值观的割裂和对抗之中,而且价值观的割裂又往往是非难辨。

  20世纪20年代,受到欧洲自然主义影响,美国兴起了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固有的课程,鼓励尊重儿童本性,让儿童在行动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然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却看到进步主义教育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导致美国学生学业能力下降,文化水平、数学水平、语法水平降低。

  要素主义强调教育要促进社会进步,就要让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帮助学生进行严格的理智和道德训练。要素主义强调教师要拥有权威,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

  认为由于人的本性,儿童往往不能专心致志,甚至厌恶学习,不能仅凭兴趣学习,提倡对学生进行心智训练,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并强迫自己专心致志,在教学过程中不排除灌输,对学生最大的要求就是服从。

  两种价值观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现实意义上要素主义对美国教育影响更大。

  本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生了旷日持久的“素质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之争。

  以钟启泉为代表的“素质本位”认为应试教育对儿童造成了极大伤害,不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成长,扼杀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精神,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要大力推动课程改革。

  以王策三为代表的“知识本位”认为新课程改革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应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能一味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追求升学率本身并不是一个要被完全否定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必将长期存在,教育改革只能是调整、渐进。

  观念上的争论反应在现实中就是,一边高呼“素质本位”的口号,一边走着“知识本位”的路子。

  两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观念的冲突之中,教育在观念的碰撞之中才有了进步。

  应试教育重视教育对个体的现实利益,素质教育关注教育对群体的长远利益;行为主义希望通过控制人的成长实现教育目标,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的自由成长。

  教育中经常面临着注重教化还是注重规训,注重品德还是注重能力,注重适应还是注重改造,注重个性培养还是注重集体意识等观念的冲突。

  我们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但观念又不随人的意志转移,观念是人的意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超越现实、理想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少数人的追求。

  作为评价改革应该跳出单一观念的“窠臼”,关注到各种观念冲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既要调和矛盾,又要引领进步。

  今天,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建立符合当下国家现实利益的价值观念,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超越传统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中“学而优则仕”“重伦理轻技术”“重整体轻个体”“面子文化”“人情社会”“盲目攀比”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严重制约了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扭曲了教育的意义。

  二是正确对待西方教育观念的态度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中国原生的,而是对西方教育体系的移植和发展,西方教育注重实证,重视创新和批判精神等对我们教育的改革是有益的',但是西方教育表现出过于强调工具理性,重视教育的技术性和功利性又被我们发展到了极致。

  我们今天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学习西方教育的优势,又要克服盲目照搬引发的“水土不服”,要树立起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教育价值体系。

  二、教育评价标准是把“双刃剑”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价值、作用、水平、发展等作出优劣判断,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的标准体系,需要把教育认识变成相对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标准作为一种工具,既有甄别、判断的作用,又有诊断、引导的作用,适切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反则导致教育发展的异化。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活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几乎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总体方案》里确定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五个大的评价主体,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维度,这是我们第一次系统制定出的教育评价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围绕这个教育评价的框架,建构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却是一个相当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甄别到选拔,从量化到质性,从综合评价到单一评价,从教育内部到教育外部,重新建构一套评价标准绝非易事。

  评价的标准化是把“双刃剑”。教育评价标准的归宿是能切中教育的本质,但是教育的本质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

  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由,又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的控制;要重视保护学生安全,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冒险;要强调学生的个性与自我意识,又要让学生重视集体和他人;

  要让学生充满理想,又要不被理想束缚;要鼓励学术自由,又要强化学术规范;要强化对教师的标准化考核,又要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不追求升学率无法体现教育质量,过度追求升学率又让教育过程丧失人性,等等。

  教育评价正是要在这种矛盾对立中把握方向,引导发展。

  但是,人们的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又受到现实和时代的局限,评价的标准也会偏离发展的目标。所有的评价都会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忽略评价的负面作用。

  教育评价过于追求理想的目标,可能就会忽视现实的局限性,导致改革目标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20xx年,美国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针对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水平低的问题,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这一法案客观上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但是由于它采取了强制的区域标准化统一考试的形式,并把考试成绩与学校经费及教师的绩效挂钩,督促学校和教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导致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备考时间,减少不参加统考的课程,延长学校上课时间,缩减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学后补课。

  学校为提高考试成绩不择手段,教师丧失了课程决定权,强化学生机械记忆而不是独立的批判性思维。

  高风险、标准化的考试将丰富、复杂、不确定的课堂教学简单化,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0xx年,奥巴马政府废止了这一法案,取而代之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

  新法案虽然继续保持了学生学业的高标准,但不再把测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表现的唯一方式,学校不再因为单一的考试成绩而面临严厉的惩罚,允许各州创新使用各种方式,自己决定如何评估学校进步,自己决定标准测试成绩在评估中所占的比重,自己设定自己的学业进步目标及时间表。

  新法案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征,评价标准需要在这种矛盾的张力中引导发展,就要充分估计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迎合、投机、规避等负面行为。

  教育评价中最大的问题是评价标准“单一化”,评价内容“外在化”,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过程“一白遮百丑”,而忽视了教育实质。

  简单的把高考升学率作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全部,忽视了教育质量也体现在学生的道德、健康、行为、情感等方面。

  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刊物等级作为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全部,忽视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实质性贡献。把教育投入作为考察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全部,忽视了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活力也是重视教育的内容。

  教育是兼具实践性、规律性和教育性的综合社会活动,不能简单用各种量化指标评价,特别是教学活动,往往关注了指标化就会偏离育人活动的丰富性。

  然而,近年来在经济生活中的管理主义、工具主义思想影响到教育评价,任务分解、指标分配、效率评估等,就连课堂教学也要追求高效课堂,这都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需要反思和改革。

  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

  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进行一场治理体系改革

  20xx年4月,西安电视问政教育问题,现场观众给教育打分21.89分。

  在一种情绪化的情境中,在一个只看问题不究原因的氛围中,不以改进教育为目的进行的一场教育评价,倒是让现场观众出了一口恶气,但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成绩却因为缺乏客观性,而让问政教育变成一场闹剧。

  现实中教育评价数量繁多、频次过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教育评价纷纷扰扰,评价结果五花八门,有些评价误导社会和家长,过于频繁的评价评估督导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教育评价的随意的、不规范的现象还有很多,各种机构公布的大学排行榜,全国高中百强校,各种特色学校、示范学校评选,很多学校被各种评估、评选、评价搞得疲惫不堪。

  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治理改革。

  教育评价的治理需要从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体制完善和评价主体资质方面保证评价的规范科学、有效有序。

  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很关键,对各种教育评价的性质、类型、主体、内容及结果运用等都需要建立规制,让教育评价回归科学、理性。

  需要明确教育评价实施中,谁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能评价什么、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保证评价的价值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评价过多过滥,重复性评价,同质性评价。

  教育评价治理关键是对使用评价结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计到,一些评价涉及到政绩、经费、项目、资源等分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机行为,弄虚作假,过度投入的出现。

  关注一些涉及到具体单位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级、收入、获得的评价,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评价程序。

  控制功利化的结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竞争,目标短视,导致教育生态破坏。

  规范教育评价,不是限制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样性是由教育的外部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样类别的学校也因为所处的环境、办学主体、办学性质、生源结构、师资水平、历史积淀等差异,需要建立适切的评价标准。

  同样是小学,如果用优质学校的标准评价一所乡村薄弱学校,显然是不能指导乡村学校健康发展。同样,各级各类学校的理念、条件、文化、管理、教学都需要评价引导,过于笼统地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很难认清教育的真实面貌。

  要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社会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去认识一所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社会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问题,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

  教育评价治理要推动第三方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八成以上是政府组织的评估、监测、督导,政府是教育的举办者,也是教育的评价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教育评价很难做到客观、中立、科学。

  四、教育评价是一门有待振兴的未来科学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教育评价更是一门科学。

  今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备,与我国教育发展不充分的历史阶段有关,与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认识水平有关,更与教育评价的科学研究不深入有关。

  教育评价的思想观念、评价工具、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呼唤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提高。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加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预测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提高评价的科研水平,培养大量的教育评价人才,满足评价改革的需求。

  教育评价研究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现在的教育评价基本上是借用了西方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克拉斯沃尔的行为结果评价等,这些理论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但是这些理论产生于西方国家,并没有顾及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社情。

  如何对待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如何引导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何对待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的心理机制,如何关注攀比文化对学习的影响,都需要去研究。

  教育评价研究要关注未来学习的科学化。

  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学习问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用学习科学指导学生学习,就要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脑科学、机器学习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看待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规律、学习策略选择、学习能力甄别,从而破解根深蒂固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同时,未来社会淡化文凭、淡化学校的牌子,如何建立并使用伴随一生的学分银行,或者像可汗学院提出的微观证书,来证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造能力,以及普遍认可的“绿色评价”,都需要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和政策的支撑。

  另外,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教育评价研究还要关注对教育风险的研究,如乡村学校如何布局建设才能避免浪费,人工智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一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等。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改革成败,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任重道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4

  为了能够更好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立足全面务实基础,学校积极组织广大教育干部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特色的同时,不断寻求创新发展。

  在广大教育干部的助力下,学校正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教育评价的改革,构建出系列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校园氛围的育人气息也得以不断营造。

  虽然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科建设、学生的探究学习等方面,在县区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绽放着越来越辉煌的光芒,教育事业终将会迈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将是一项必须完成好的艰巨的任务。鉴于此,笔者针对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立德树人,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学校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当下,都要以立德树人、开拓创新为学校评价的根本,以培养出能挑起民族复兴重担的时代新人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总体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应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对新时期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只有不断革新教育的理念,不断适应新课改的指导精神,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升学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之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使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二、要加学校的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1、加强学校党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等功能,能起到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充分探究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努力推进学校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同频共振、共同进步。

  校园文化,意指以学生为课程之本,在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导下所展开的健康有意的活动而形成的文化。而学校的党建文化,更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有着引领着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和发展的作用。学校党建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底蕴,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补充,并以充分体现人文内涵为价值取向……这些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多元文化形式,让学校的党建文化内涵更丰富多样,让学校的党建文化内涵更有精神底蕴。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

  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是以立德树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理应不断增强学生以党为荣,以党为明灯,积极拥护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稳步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践行这一价值观教育,学校在学习中代表一致通过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发展方案——《20xx年新丰县城第三小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及发展方案》。此方案一通过,我们的心情都久久无法平静,因为我们深深知道,只有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学科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功能平台和育人实施体系,才能更好地构建出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的、协同性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才会具有更强大合力的、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才能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帮助教师修炼好内功,使之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渠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传统课程与新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发展环境的鲜明发差。新课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结构触动是深层次的,它涉及教学目标的动态性、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新的环境中,原有的确定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堂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毫无疑问,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无意识一场“革命”。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面对开放的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然变得不会上课了;有些教师始终难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方法来上新教材;还有很多教师对于改革抱有抵制态度,连新教材的新设计都回到了原来的课程框架之中,更不要说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变革了。这里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悖论:一方面教师是新课改的依靠力量,另一方面教师却不自觉地使新课改的实施落入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之中。

  我校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名师指导、专题讲座、片区共同体教研”等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使之深有体会到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才能让新课程迈向具有开放的教学情境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合理的互动结构;才能使之善于发现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直面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挑战性等问题;才能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浪潮中扬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5

  为深入学习《深化xxx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xxx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xxx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07-14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04-20

学习深化教育改革评价心得体会02-08

深化教育改革个人心得体会11-08

全面深化改革的心得体会11-23

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07-21

(实用)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07-21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范文01-27

新时代推进课堂改革心得体会02-28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