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调研,提高质量工作坊研修体会

时间:2021-07-25 13:30:3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情调研,提高质量工作坊研修体会

  教育改革的今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把握教材,驾驭课堂,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发展,怎样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了解学生,吴正宪老师的“学情调研”讲座给了我启示。

  她从五个方面展开思考:

  1、教学困惑;

  2、为什么要做学情调研;

  3、学情调研的策略;

  4、关于学情调研的几点建议;

  5、交流讨论。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了。

  一、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有诸多的困惑:教师反反复复地钻研教材,但是教学实际却与预设的效果相差很远;学生应该会的却不会,对学生越来越把握不准;“课堂意外”会让教师束手无措;想读懂学生,可前测不知怎么设计题目……

  上述这些,我也困惑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学生有所了解,但不能说了解极其透彻;曾经做过学情调研,但这样的做法极其少,没有坚持下来。我懂得,在工作中要读学生、读教材、读课堂。而读教材和读学生两者相比,读学生更难,因为学生是千变万化的。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观看讲座之后,决定将此项工作进行下去。我深知,课堂中学生是生命的。

  二、学情调研的原因。

  学情调研的核心任务是把“教材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教材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到:对教材要专业地读,对学生要用心地读,对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智慧地读。

  上课前,对老师教学背景分析,若对教材背景和学情分析背景不过关,课堂自然不会高效。教师若不专业,不能把握教材的本质特征,教材是读不懂的,不是说题我会做,我会讲,就读懂了。因此,我们要从知识发展、整个系统、地理位置去读教材,要专业去读,不仅要把握题怎么做,怎么讲明白,而且对本质特征、本质属性,前后知识联系会思考。

  吴老师还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一定要读懂:知识点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12本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骨干教师提出要求,要做到“上天入地”。不仅知道在小学中处于什么位置,还要知道在大的数学知识背景下处于什么位置;要能纵向整体把握教材前后联系,概念之间关系;能横向把握教材,多看其它版本教材;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国外知识点的处理。这样的过程,是读出不同,比较和借鉴,获得新的收获和体会。

  估算,是老师们困惑的。这一次,在新课标中有两句新提法:第一句是第一学段,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选择合适的估测单位;第二句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保罗用5美金买三样东西,0.7、1.6、0.9等,请估一估,够吗?生:0.9看做1……我们学生则开始估算。而国外题目:在下列条件中,什么情况下,估算比准确值更有意义?什么时候估测?什么时候精确?我们总是估计完了,多种估算方法呈现,则是好了,我们往往都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其实,估测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往下线估,有时候往上线估,我们应该思考,在这样的情境中,是估下线好?还是估上线好?让学生灵活地选择问题,正确估算。

  可以看出,学生调研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前提和必要途径。

  三、学情调研的策略。

  聆听吴老师的讲座,知道学情调研的策略有:

  1、课前调查(问卷法),它不常用,在大的知识系统之前用此调查;

  2、课中观察(观察法);

  3、随机访谈(访谈法);

  4、课堂作业(作品分析法),要从错误的作业中读懂学生;

  5、课后访谈 课后根据学生情况访谈,发现问题。

  (一)课前调查(问卷法)。

  感触颇深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前调查是: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1/4,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出后,一个学校的老师,还要求学生从画来话数学,这样,自然把数学绘本作为了校本课程,进行深入研究。

  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以下两条主线和四个维度。两条主线是“比”和“数”。“比”指的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既包括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数”指的是以有理数形式出现的分数,此时的分数表示的是一个计算或度量的结果。四个维度则是:比率、度量、运作和商。要求教师要借助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面积模型:用面积的“部分—整体”表示分数;

  (2)分数的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来表示分数;

  (3)分数的“数线模型”:数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4)分数与“除法”、“比”的关系。

  吴老师还给大家以温馨的提示:多种模型对学习有帮助,这个模型非常重要,有些模型如:小棒、画方格图、数线等,应该伴随孩子各年级学习的始终;告诫老师:工作5年之后,要尝试大胆地对课做微调和整合,根据学生的调研和基本情况,优秀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师。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有内在系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的`课堂调整就是有基础的。

  (二) 课中观察(观察法)。

  课堂观察获取信息的维度主要包括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学生的错误和争议等。

  1、预设与生成:补充教师的经验;

  2、宽容的接纳:生成学生的精彩;

  3、顺着学生动,不是顺着教师教案走;课中观察,有职业敏感,收集的信息怎么预设,怎么有目的观察?

  吴老师的课,30年前是关注完整;今天的课是关注让学生学会数学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重要过程,把学生隐含的思维,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层一层暴露出来,引发全班每位学生参与的过程,并不断调控和引领。

  (三)随机访谈(访谈法)。

  随机访谈是了解学生的重要的途径,灵活、易操作。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教学24÷2,一定把竖式、横式和分的过程去沟通,让学生去理解。横式讲道理,竖式在记录,把分的过程用竖式的过程,正确记录下来。

  正如吴老师所说:关注课本是让我们教什么——细细研读教材;自我浏览教材,做自我理解;找教学的起点,把学生活现在眼前;研读教参,对比教参的讲解,找准偏差;调整思路,形成相对成熟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准备正确的教具、学具。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站在学生视角选择教具。

  只有读懂学生,在课堂上让孩子展示原汁原味的思维过程,才能有效的实现孩子经验与老师经验的对接,才能把数学烹出美的味道;只有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数学的内在价值与情感才能感染孩子。

  (四)课堂作业(作品分析法)。

  学情分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作业分析主要包括常态分析和针对性分析。通过作品分析,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层次,读懂学生的困惑。

  吴老师的学生观是:活生生,它是生命的个体,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唯有尊重、理解、挚爱、读懂;发展中,发展中的人是有潜力的,有潜力的学生,能做的老师不替代,不成熟老师要悦纳学生的错误,在智慧的启迪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情调研的建议。

  吴老师建议:要充分认识学情调研的价值,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平时教学中;学情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情调研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问题,不能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学情调研的分析,特别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背后的问题,对于得出科学的结论非常重要;学情调研不只局限在知识、方法的层面,对于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也要进行调研。每项建议,都需要老师去改进,去实施。

  现在的我们,唯有以一颗真诚的心,有效开展学情调研,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每个孩子,才能唤醒孩子,提高教学质量。

  20xx年xx月xx日

【学情调研,提高质量工作坊研修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研修心得体会09-23

初中语文研修心得体会08-18

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2篇09-14

学前教育学心得体会09-12

国培研修总结10-02

网络研修培训总结09-30

远程培训研修总结07-30

教师研修培训总结05-18

校本研修培训总结04-29

调研策划书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