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

时间:2021-08-07 17:47: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

  ——你把学生思维教“活”了吗?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

  4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展示会,听了2位名师的课,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启发,她们展示的亮点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的课,她的整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新知识,还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以前,我曾听人说过,有一位数学老师把她们班孩子的数学都教“死”了,我还不懂事什么意思?刘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这不就是说那位老师没有教孩子们学数学的方法吗?是啊!正如刘老师所说的那样,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新知识),一条暗线(思维方法),而大部分老师只注重明线的教学,根本没有渗透那条暗线,这与学生自学还有什么区别吗?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你把学生思维教“活”了吗?

  一、数学课堂注意两条线

  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数学课堂,确实少了这条暗线,最多把一些类型题归类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还有时让学生背一些不该背的知识,该背的也是让学生机械的去背,根本不理解意思。如:在讲《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五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背上来,有的孩子虽然背上来了,而真正做数学题时,却做错了。

  归根结底是:学生脑子里没有通过课堂中的学习,真正体会理解这些单位的到底有多长,教师也缺少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引领。在上个月的数学网上教研中,我向丁老师学到了一种好的讲解方法。就是把这些长度单位用左手的五个手指,从大拇指开始分别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讲清他们之间的进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又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牢固记忆。

  二、数学课堂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

  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思维方法,像刘老师课堂中就运用了转化、猜想、验证、归纳推理法等,并及时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师要想把握好这些方法的运用,还要熟悉教材,主要体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教师还要善于运用”。

  的确如此,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唯书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教《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就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觉得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补充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在导入时,就出示了一组练习,看看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几分,取几份,学得怎么样。

  学生复习完已有的知识后,教师主要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单位“1”,包括把一个物体或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教师必须多出示几种例子,让学生明白,并让他们也照样子举例。我先让学生复习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例子,在出示课本信息窗,让学生提问题,通过解答问题,让他们发现还可以把5只船模、4架飞机、6架飞机等看作单位“1”,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他们观察课本68页的图片,可以把9个苹果、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并且通过线段图人是分数单位,比如:5/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好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单位就是单位“1”?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真正应该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要注意教学方法,因课而易,教无定法,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得到快乐,把学生的数学思维教“活”,你做到了吗?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听课心得体会09-30

员工听课心得体会08-22

道德与法治听课心得体会08-17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15篇07-30

幼儿园听课心得体会08-16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08-08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8-04

数学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8-31

语文教师听课心得体会15篇08-19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9-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

  ——你把学生思维教“活”了吗?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

  4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展示会,听了2位名师的课,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启发,她们展示的亮点很多,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的课,她的整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新知识,还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以前,我曾听人说过,有一位数学老师把她们班孩子的数学都教“死”了,我还不懂事什么意思?刘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这不就是说那位老师没有教孩子们学数学的方法吗?是啊!正如刘老师所说的那样,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新知识),一条暗线(思维方法),而大部分老师只注重明线的教学,根本没有渗透那条暗线,这与学生自学还有什么区别吗?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你把学生思维教“活”了吗?

  一、数学课堂注意两条线

  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数学课堂,确实少了这条暗线,最多把一些类型题归类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还有时让学生背一些不该背的知识,该背的也是让学生机械的去背,根本不理解意思。如:在讲《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五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背上来,有的孩子虽然背上来了,而真正做数学题时,却做错了。

  归根结底是:学生脑子里没有通过课堂中的学习,真正体会理解这些单位的到底有多长,教师也缺少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引领。在上个月的数学网上教研中,我向丁老师学到了一种好的讲解方法。就是把这些长度单位用左手的五个手指,从大拇指开始分别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讲清他们之间的进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又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牢固记忆。

  二、数学课堂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

  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思维方法,像刘老师课堂中就运用了转化、猜想、验证、归纳推理法等,并及时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教师要想把握好这些方法的运用,还要熟悉教材,主要体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教师还要善于运用”。

  的确如此,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但唯书本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教《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就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觉得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补充新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在导入时,就出示了一组练习,看看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几分,取几份,学得怎么样。

  学生复习完已有的知识后,教师主要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单位“1”,包括把一个物体或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教师必须多出示几种例子,让学生明白,并让他们也照样子举例。我先让学生复习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例子,在出示课本信息窗,让学生提问题,通过解答问题,让他们发现还可以把5只船模、4架飞机、6架飞机等看作单位“1”,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他们观察课本68页的图片,可以把9个苹果、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并且通过线段图人是分数单位,比如:5/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好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单位就是单位“1”?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真正应该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我要注意教学方法,因课而易,教无定法,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备好课,上好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得到快乐,把学生的数学思维教“活”,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