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1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西游记》。自明代吴承恩创作以来,《西游记》便作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经典,人类文明的瑰宝,流传至今。
《西游记》里的每个人物刻画都不乏生动性。在阅读了《西游记》不下百次之后,这里面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二师兄猪八戒。在高老庄的时候,唐僧为其取名“八戒”,其意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眼坐高等华丽之床、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这是唐僧对猪八戒的初衷,对进入佛门之人的初衷。但若故事真以“八戒”的形式发展下去,猪八戒恐怕会变成第二个沙和尚,《西游记》也会少很多精彩篇章。
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猪八戒义激猴王、猪八戒助理败魔王,盘丝洞七情猪八戒等的精彩故事。可以说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人们对猪八戒这个戏剧性人物各执己见。说起好吃懒做,便不由得会想起每次师父要他化斋时,他便溜到某处呼呼大睡;说起自作聪明,便不由得会想起一次师父命他探察山中有无妖怪时,自编自导的一出被悟空识破了的戏。诸如此类的性格违反了“八戒”之意,但这些何尝不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呢?当然,猪八戒还是有好多的优点。他虽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等的情节之中,他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帮手。
猪八戒虽然有着许多的缺点,但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丑陋和令人厌恶。他虽然贪吃贪睡,贪财好色,但是在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是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仙的超强本领,还有就是猪的形体特征和猪的一些习性。猪八戒充分地把人性、神性、猪性完美结合在一身。
在现今生活的年代,猪八戒这个“二师兄”,作为憨厚、老实人,老好人的形象已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如“女人找老公,要找就找二师兄”。现在,每一个暑期档里都少不了《西游记》的光顾。那双蒲扇耳、那张莲蓬吊搭唇,和那个便便大腹留在了每个观众的心中。或许,在当下繁忙的生活中,通过阅读了《西游记》,了解里面的人物,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人性的共同点。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2
《西游记》读后感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啊?”妈妈总是笑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小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孙悟空。《西游记》这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翻开《西游记》,便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要了解一本好书,自然要了解它的作者。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罗贯中的老师。他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喜欢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乡人都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但最终他科场失意,生活困顿。这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写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休成"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虚幻的神魔世界,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书中四大主角孙悟空、唐僧、八戒、沙僧,各人的性格分别用一个字粗略概括就是:狂,坚,私,忠。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神通广大,嫉恶如仇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他有些霸道,有些骄傲,有些急躁,但他敢作敢当,敢于反抗。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但又有着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自在称王,热爱自由又叛逆不羁。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自由的化身。孙悟空是作者与读者心灵交流的一个窗口,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了正义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没有他,故事从何说起?刚读《西游记》时,我十万分讨厌唐僧。他啰啰嗦嗦,懦弱无能,又人妖不分,混淆是非。西游,本来就是取经之路,如果没有唐僧,悟空一个跟头就经书到手,大功告成;八戒、沙僧是没有悟空厉害,可怎么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到大雷音寺取个经,几天肯定办成。可是摊上个唐僧爷爷,腾云驾雾的本事根本不能施展。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还是令妖怪们垂涎三尺的金禅子转世,天天惹得妖怪上门。可是后来,我逐渐理解了故事中这一切的安排,这正是吴承恩先生的高明之处。
取经,本是一种事业,是唐僧坚韧不拔的象征。假如没有了唐僧,《西游记》便成了单纯的打打杀杀。“不经历风雨,怎么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这取经的意义又在哪里?这部魅力永恒的小说又何以传承至今?八戒是普通人的化身,他自私,他唠叨,取经路上一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想着要散伙回家。他好女色,当年做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还不知悔改,一见漂亮女子就眼睛发亮,忘记捉妖重任。他懒惰,脏活累活都推给沙师弟,欺负老实人。他爱撒谎,可笨嘴拙腮又说不圆;他还时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大师兄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虽然缺点很多,但是到关键时刻毫不含糊,帮助同伴退敌,力保师傅,最终得以修成正果。沙僧默默无闻,憨厚老实,更像一个配角。但是若没有他的任劳任怨,故事也无法继续。他在四人小团体中起到了平衡作用。没有他的取经之路,悟空、八戒肯定闹得不可开交,没到西天就先把师傅气得精神分裂,吐血身亡??这四个人物各有特点,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由衷赞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这本书随处都体现了师徒四人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在他们身上是最合适的。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万分。这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取到真经,而我却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总之,用些词来描绘这部传世经典就是:神,佛,幻,怪,奇,妙,神。这也是它能流传千世的原因。现今时代,《西游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它拍成的无数大片和动画片,如《美猴王》,《大话西游》、《新编西游记》,《最游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被狂热吹捧。以其中的形象制成的玩具,贴画,文具,服装,也有了良好的销路。传承中华文化固然是值得赞成和发扬的,但这些商业活动对原著情节和形象的改编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改动原著是创造力的体现,例如日本漫画家峰仓和也的《最游记》,沙僧是找宝藏的,八戒会变猪车,唐僧会抽烟,还有个小龙女,喜欢悟空的,沙僧是红头发的混混,孙悟空是个矮子还成天喊饿。《大话西游》更不用说??毫无疑问这些无厘头吸引了很多眼球,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不大赞成。
他们认为《西游记》要在不同媒体上传播,改编肯定必不可少。毕竟当年的《西游记》是古文章回体小说,不是现代电影、电视剧本。不能因为有些改编不好就反对所有的改编活动,因噎废食。但不能把主要内容改得面目全非,让人看了啼笑皆非。更不要不尊重历史,让现代的流行歌曲在片中出现,或是让女妖跳起迪斯科。既然书上,电影上署了“原著:吴承恩”,当然要以原著为根本,无论怎样改编都不能背离原著,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要有自己的属于东方神话的特点。有人说,《西游记》讲的就是一个和尚和一只猴子的故事,但是我觉得,《西游记》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幻想,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瑰丽的神话世界。它让我们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3
暑假里,我又一次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精彩生动、引人入胜,令我百看不厌。
《西游记》这本书里面说的是:孙悟空胆大包天,因此大闹天宫的事,之后被法术高强的如来佛祖制服,压在五行山之下;后来被心地善良的唐僧解救出来。救出来之后收孙悟空为徒,又收了个好吃懒做又好色的`猪八戒和忠厚老实又勤劳的沙和尚,还有西海龙王三太子变成的一匹健壮又雪白的白龙马。他们师徒四人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各种磨难,走过千山万水,收服各种妖魔鬼怪,如:白骨精、黄袍怪、红孩儿、鲤鱼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盘丝洞女妖、黄花观老道……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西天,向佛祖求取了真经,四个人都修身成佛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道里:做人要像沙和尚那样忠厚老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做事要像胆大包天、武艺高强的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从不后退。我喜欢孙悟空,他有很多可贵的品质,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误会他乱杀无辜,犯了杀戒一次一次赶他走,最后赶他回花果山。但是孙悟空知道唐僧在宝象国有难时,依然不计前嫌去救唐僧。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宽宏大量的人,而且他还有很多本领:他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他还会长生不老之术等等。也许,你们会问:孙悟空本领这么高强,为什么不自已一个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呢?因为他知道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就像推一块大石头,一个人是推不动的只有大家一起推,才能推的动。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坚如铁,团结就是力量。
《西游记》是一本好书,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经典中的经典。我要好好阅读它,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们。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4
暑假的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无法出门的我在家看起了课外书。
我读了一本西游记,看了之后我感觉唐僧师徒四人不怕困难,虽然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但是他们没有退缩,最终取得了胜利。还有孙悟空那种敢干伸张正义的.精神,也鼓励我像他学习,而不学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
我以后在学习当中也要发扬他们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好好学习。也要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坚持到底,不做半途而废的人。
《西游记》这本书值得推荐给大家,在有趣的故事中也蕴藏着大道理。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5
初次看《西游记》是在六岁时,那时只觉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曲折,使我回味无穷。后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说家。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师徒经过了重重磨难和各种考验,仍坚持到底,不屈服,顽强的`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成佛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使我感受到世间的正与恶,和只有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书中的四师徒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本领,为这本小说平添了几分魅力。唐僧是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胆小、唠叨、不分善恶,但他却始终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成为了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是个性急、淘气,但始终忠于师傅,即使是被赶走了,也很关心师傅,每次总是又回来了,他英勇善战,火眼金睛,面对妖精总也不退缩,终成斗战胜佛;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因犯色,而被贬下凡间成猪,也随唐僧取经,途中经常说要各奔东西,还老是贪恋美色,好吃懒做,却始终对师傅不离不弃,武功虽不如孙悟空,但着实也是一个好徒弟,最终成为了净坛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盏,后将功赎罪,随唐僧取经,他的功夫是三个徒弟中最差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师傅的话言听计从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却是三师徒中最好的一个,也成了金身罗汉。
读完这本书是我真真正正体会到了原来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坚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时间,认真的做就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6
《西游记》中没有《三国演义》的豪情壮义,也没有《水浒传》的兄弟情谊,他拥有的是变化多端的妖魔鬼怪。《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物,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流光溢彩的明珠。
它讲述了石猴孙悟空出世后与菩提祖师学艺,后来又大闹天宫,结果被压在五指山下,后来被唐僧解救点跟随唐僧取经,途中遇见猪八戒和沙和尚,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里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人百读不厌。读着读着,师徒四人的形象特点也渐渐浮现出来。孙悟空不仅神通广大,还本领过高墙,一双火眼金睛,看透了妖魔鬼怪的一切计策,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也一一失败。他身上一根金箍棒和一身的武艺,让他天不怕地不怕,就连坐在凌霄宝殿里的玉皇大帝,他还戏称为玉帝老儿。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它具有无穷的本领,还有用之不竭的智慧,在三借芭蕉扇时,他先是直接上门去接,结果铁扇公主对红孩儿的事耿耿于怀,他直接吃了一个闭门羹。第二次,她变成一只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把铁扇公主折腾的生不如死,却只拿到了一把假扇子。最后冒充牛魔王才成功拿到了真的芭蕉扇。唐僧身为一个僧人,在西天取经的14年里,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依然丝毫不改。他一心向佛宅心仁厚,但有时也会不辨是非,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面对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他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也憨厚可爱,为一路上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欢笑。沙和尚忠厚老实,总是默默无闻地挑行李,牵白马,面对这一番番春夏秋冬。他也丝毫没有抱怨过自己太累了。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在这14年的艰辛里,他们师徒四人一心向善,也没有打退堂鼓,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师徒四人的团队中少了谁都不行,他们每人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谁不在了西行都会直接失败。即使他们在西游路上披荆斩棘,遇到了许多困难,也依然相信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一片美好。
看来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7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中的妖精变为以为美貌村姑来欺骗他们,却被孙悟空发现,一棒打死。接着,妖精右边为一位老夫人和一位老丈人,都被孙悟空打死了。唐僧不但不感谢悟空,还认为悟空杀了人,便把他赶回花果山。后来,妖怪趁悟空不在捉走了唐僧。有多亏大声及时赶到,救出了唐僧,消灭了妖怪。
大家一定很熟悉这个故事,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他也是在这整本小说中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故事。
提到《三打白骨精》,大多数人都会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被食物的表面所迷惑”。但我却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他。
有人说唐僧是善良的,也有人说他是迂腐的。当今社会上有越来越多“你死我亡”的人,曹操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也被奉为真理。不少人表面上“肝胆相照”,背地里却“勾心斗角”。权、财……,私利让无数人头破血流,走上不归路!
当然,我们的社会也不乏像唐僧这样的人:受到别人的侮辱,一忍再忍;面对他人的挑衅,一让再让。然而他们的忍让却被人们瞧不起,甚至被视为“懦弱”,没有“骨气”。现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变得不再现实。
那么到底何为“骨气”,一再地伤害他人吗?何又为“善良”,一再地忍让他人吗?其实,两者皆为极端,而我们则应该正确的`把握分寸:与大家友好相处,但并不代表放弃竞争。对待诚实善良的人,应“敞开”胸怀;而对待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人,就绝不能善罢甘休。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最理想的!
【西游记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西游记心得体会02-20
《西游记》心得体会01-08
读完西游记的心得体会02-02
读西游记心得体会02-14
西游记阅读心得体会11-13
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03-03
读《西游记》心得体会03-07
读《西游记》的心得体会02-21
《西游记》阅读心得体会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