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时间:2023-03-08 15:27: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理论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1

  20xx年10月21日,我有幸前往广州省河源市参加了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主办河源市教育局协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语文出版社)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河源城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在两天的研讨会中,共听了3场专家讲堂,看了2节名师示范课和4节真语文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忠豪教授,全国特级教师贾智敏、张赛琴及4名真语文之星。以王旭明社长为代表的语文出版社代表团队诚挚的态度、中肯的话语、专业的评价和对于会代表们殷切的希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说说我在这两天的研讨会中的收获与体会。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从社长王旭明的开幕词中我第一次听到了‘真语文’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接着我便带着好奇和敬仰倾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兼论真语文教学》。从吴教授所讲的什么是真语文,真语文的现实意义,真语文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学内容分类及探索科学的语文知识与方法中使我初步认识并了解了什么是‘真语文’。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真语文回归语文的本质属性。在吴教授的讲座中我还知道了: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课堂上老师要关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在实践中获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我折服于吴教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引领和指导。他倡导的实实在在教语文的真语文理念,我想应该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我 要努力的方向吧。

  第一天下午贾志敏老师的一节简单、朴实、扎实、灵动,不装,不演、不做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的观摩课,更深的诠释了真语文的教学理念。贾老师的课让我感动,让我温暖,使我对真语文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我的发现》是贾老师俢改了一百多遍即将入选语文S版三年级教材的一篇文章。开课伊始,贾老师以繁体字‘发’字激趣,同时训练学生的组词基本功,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到课程中来。接下来是字词学习,首先是读准字音,接着是理解词意,贾老师扎扎实实的完成了这个常规环节。接着贾老师巧妙地引题、解题,并加以朗读指导,虽刚得了中风,口齿不很伶俐但还是一遍遍的范读指导。接着是读书――朗读指导――概括内容,内化迁移,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没有满堂的提问,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贾老师又巧妙的抛出三个问题:课文里‘我’发现了什么?你发现课文里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进行了大量,有效的说话训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浮出水面。听了这么扎实的一节课,我感慨很多。听说读写时语文教学的根,贾老师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他几乎都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单看朗读这个环节,他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轮流读课文,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并纠正学生的朗读,直至学生有明显改变才罢休。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读得少,说得少,练得更少。唯恐学生理解不透,面面具到,牵着学生走,没有把自主时间交给学生,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不轻松,语文素养没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而在贾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他的引导,发现了文本内容,发现了自己在朗读和说话方面的进步。

  在接下来的几节真语文之星的观摩课,虽然没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他们朴实的教学风格以及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巧妙自然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且通过他们的课堂也使我对真语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启发和思考。

  总之,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收获很多,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一个方向。吴忠豪教授提出的“听说读写同步推进,构建和谐课堂”是我努力的目标。但在语文课上,如如让教师所教内化成学生所得,从而达到听说读写逐步提高,教材又该如何运用,是我当下思考和要研究的问题。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学习和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优秀同事们的帮助下,这一问题一定将会很好很快的解决的!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学习,我深刻明白了,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后,我将在克服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得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因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长流水,要有一溪活水,也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3

  这一学期中,作为一名毕业班数学老师,我在迷茫中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数学渐渐成了我的精神家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追求。我想:一个充满诗意的和谐数学课堂,就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也是让数学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学年的研修班学习,我深受启发,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自我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数学专业修养、师德修养,更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

  3、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框架,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了对教学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4、拓宽了知识的深、广度。很多一直困惑我们的教学难点、疑点,经指点顿开茅塞、恍然大悟,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为师、创业的真谛,悟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所有这些不仅对我目前的教育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感召力。通过学习,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实际工作,我感悟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的运用:

  一、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更新”。

  1、教育观念要全面更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气,破除教师自身权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知识要不断更新。过去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杯水、一桶水。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是远远不够了。教师的知识应是常变常新的清澈的小溪——源头活水,永远具有生命力。为此要加强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的观点,不断充实自我。

  3、教学手段要更新。要努力掌握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二、工作中要做好“两大转变”。

  1、作为教师,教学方法要由单一的注入式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倡导并实践的。

  2、积极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由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的转弯;由独立型学习向协助型学习的转变。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互帮互学,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增强合作意识及协作精神。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之余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到的经验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指南,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工作中加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在数学的天地里求索,在诗意的讲台上耕耘,在优美的教学中享受数学的快乐。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4

  9月12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学课标、通教材教师全员培训” 迎泽区的薄老师对课标的精彩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谈谈我肤浅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人研究。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少教多学灵动课堂”活动,聆听了两位老师颇有质量的课,感受颇深。下面我将结合活动中所听的几节课,结合这次的培训活动来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1、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

  第2 / 5页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崔老师在教学《白鹅 》一课时,抓住漫画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找中心句把书读薄,还有他扎实的字词教学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讲得生动有趣,学生配合默契 。

  2、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千万不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如李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重点词“不可估量”进行教学,一堂课以读代讲,注重学生读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而且注意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通过培训,我还明白了语文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境,阅读课文也是语文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阅读,借助课文内容和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主要应该由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构成。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动笔写写,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运用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今后,我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让我们把40分钟上得有活力,上得精彩,上得更有价值,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乐园。“构建灵动课堂实现教学增值”——这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最终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个性的飞扬。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5

  追求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走得很是艰难。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有幸成了水城名师陶燕珍老师的徒弟,并拜读了她的字面报告《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陶老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剖析了什么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并以令人信服的独到见解阐述了怎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似久旱禾苗遇甘露,陶老师的报告使我豁然开朗。

  反复品读了陶老师的报告和有关理论后,我把自己平时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认真与此进行了对比、反思和总结。

  我的语文课堂基本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能够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时上课,我很注重创设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我幽默风趣的语言,我诚心的赞美,一个游戏或笑话,为我和我的课堂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甚或期盼。我们师生之间是心心相融,互为欣赏和尊重的。为此,我很信服陶老师提倡课堂教学中要有“三声”。这是一堂和谐课堂所不能缺少的元素。

  二、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正如陶老师所言,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深知,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始终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想着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学习空间。

  通过陶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实效性的教学,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该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备好教材。正如陶老师所说,要读懂作者的心。当要教一篇新课文时,不要先急于写教案,要去反复认真地潜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读懂文本表达的感情,做作者的知音。另外,还要读懂编者的心和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教材读到位,做教材编者的知音。

  二、备好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基础,学生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文中人物可能会是什么态度等等,都要做到充分估计。备好学生,做学生的.知音,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意外问题,老师才可能应对自如。

  三、转变教态。陶老师说得好:“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是的,我们不能怕孩子出错。我们是孩子的老师,老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心智健康发展地导航者。当孩子有了错,不是一味地急着纠正,而是耐心地沟通和引领。报告中的王小红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王老师不但是为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更是一位大气的智者。面对孩子的错误,她读懂了孩子的心声,在她的鼓励和赞美下,孩子一点一点意识到了错误,并很乐意地改正了错误。与此同时,王老师还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和信任,一举两得,怎能不说她是位智者呢?

  四、体现“三度”。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有效度是我的语文课堂一直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我一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陶老师说:“用符合学生特点、受学生欢迎的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这句话为我指点了迷津。

  “走进您,本想收获一缕春风,岂料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是的,感谢陶老师,感谢她精彩的报告,为我的冰封世界打开了春之门。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堂有了陶老师的陪伴和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春暖花开!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志士、专家学者都对“读”阐述过深刻的感悟,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关于"智慧"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无统一的标准。择优而从之。我倾向于成尚荣教授的观点:“智慧是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美德的综合体。

  那么,何为“朗读”呢?据字典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显然,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时,朗读不是这种简单的“念”,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是阅读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之一,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找出现实中的问题。纵观大多数语文课堂,在朗读教学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朗读指导的机械匮乏,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集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常听一些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这样的指导,怎能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呢?那么,如何克服不足,使我们的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智慧的生长呢?现联系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几点学习心得。

  一、自主诵读、整体把握

  首先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诵读课文,去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朗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而不是被老师烦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读书时间不够,读书次数和阅读量都不够,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太少,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表达。少读,对语文教学简直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致命的一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他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又富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丢字或者破词破句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这时教师可以要他们自己自由、轻声读课文,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初步感知。

  二、反复训练

  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回读。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精神集中。对于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必须先正确认读,防止读错。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也是必不可缺的,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虽然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不能只靠“轻、重、停、连”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要先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振,再在教师的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表达自身感悟到的情感。“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声情并茂。

  三、融入感受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犹为重要。也就是理解得深,才能读得好。——先“意会”,然后才能言传。怎样才能意会呢?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才能体会出情味,产生出语感;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鲜明的人、物的景象,引起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如果跨不过这样一个关键点,孩子的情感之路就多了一个“坎”,他如何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呢?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

  他即使读得声音再响,嗓门儿再粗,也是白搭!朗读指导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只有文本内容联系到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触动学生内心的独有的感受,朗读才有味道。这样的朗读才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朗读。我们应当多加引导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中。

  此时,我们辅之不同的`朗读方式,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应再采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在朗读时运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角色假想读、手势导读、打擂台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四、多元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好”与“不好”。而应立足文本的感情基调,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出来了。”“读要分出层次,首先是读通,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做得很好……”“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但也不能一味地表学生,在学生确实读的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的。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习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7

  根据自已制定的计划,我认真读了《没有办不好的学校》、《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二本教育理论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教研工作者,这两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失声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第三,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襟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通过学习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应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仅是教师的特权。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正视现实,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实践;理念更新了,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时期,作为一个带领学生进入新世纪的的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和迫切。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融合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既有西方人才模式:知识面宽、有创造力、有适应性、有独立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东方人才模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知识深度、较强的理解水平以及统一规范和集体主义观念的人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培养出了一部分的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通过与西方人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应吸收传统和西方教育理论中的精髓。

  既要肯定传统理念中的优秀的部分,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认识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又能去芜存菁。这样才能培养教育出未来的强者,我们的民族才能更豪迈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新形式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高尚师德修养、专业素养。提高师德修养要做到“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高的专业素养不但包括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还要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还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管理、教育研究能力;同时具备1-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发展发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才能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前进的方向,才能与时俱进。

【语文理论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心得03-23

体育新课程理论学习心得03-24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3-29

语文学习心得04-06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3-14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03-30

语文国培学习心得03-27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4-02

教师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