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pkpm课程实习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pkpm课程实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pkpm课程实习心得体会1
一、工程训练目的
1,能运用PKPM系列分析软件完成一个实际工程的建模和计算;
2,能将计算结果和现行规范进行对比,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培养根据计算结果判断结构布置是否合理的能力,
3,培养利用PKPM2005结果文件绘制AutoCAD施工图的技巧,了解整套结构施工图需表达的内容;
4,了解结构计算书编制内容。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5,通过上机实习,熟悉、了解PKPM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及用途,学习使用PKPM项目管理软件。
二、工程训练内容
1,熟悉给定的整套建筑图纸,仔细审读图纸内容,将建筑图的基本轮廓印入脑海里,在心中构建建筑图的轮廓,构思结构竖向受力构件(即侧向受力构件)布置,初步确定结构方案;
2,应用PKPM2005系列分析软件之PMCAD模块构建结构方案的几何模型,准确定位各层的柱、梁节点,准确输入梁柱板构件的截面信息和材料信息。
3,根据建筑平面图的功能设置查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确定每个功能区的活荷载(面荷载,单位kN/m2);根据楼面、屋面做法查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计算恒荷载(面荷载,单位kN/m2);根据建筑平面图中隔墙布置查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计算框架梁上线荷载;根据建筑节点详图准确计算结构的附属恒活荷载。将以上各类荷载输入PMCAD几何模型,建立包含几何信息、材料信息和荷载信息的完整的结构标准层。
4,复制结构标准层,根据建筑平面图对结构标准层进行修改,使之与本层建筑平面图一致。
5,进行结构标准层的组装,建立结构的整体模型,完成PMCAD阶段建模。 6,进入SATWE,输入总信息(总信息包含结构体系类型、风荷载信息、地震作用信息、钢材信息、荷载折减,等等)。
7,在SATWE中对包含各类信息的结构力学模型进行数据核对查错,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判断。
9,利用PKPM2005生成施工图(x。T格式文件),将x。T格式文件转化成x。dwg格式文件,利用AutoCAD对x。dwg格式文件进行编辑。编辑时需要掌握框架梁手动配筋方法、平面表示法,框架柱的手动配筋方法、平面表示法和图表法,需要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框架柱、框架梁的构造设计。
10,进入JCCAD模块进行基础建模,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11,编制结构计算书。
三、工程训练总结(计算书)
通过本学期PKPM课程的选择和PKPM工程实训,我不仅学会了PKPM软件技术,还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因为该课程中包含很多的专业知识。PKPM软件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辅助软件,里面也会有一些错误,不能全部依赖于它。总而言之,本次实训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工程训练心得。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我们学习了PKPM中的一个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的基本功能。它的.功能包括:
一、人机交互建立全楼结构模型。
二、自动导算荷载建立恒活荷载库。
三、为各种计算模型提供计算所需数据文件。
四、为上部结构各绘图CAD模块提供结构构件的精确尺寸。
五、为基础设计CAD模块提供底层结构布置与轴线网格布置,还提供上部结构传下的恒活荷载。
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计算与配筋设计。
七、结构平面施工图辅助设计。
八、做砖混结构圈梁布置,画砖混圈梁大样及构造柱大样图。
九、砖混和底框上砖房结构的抗震计算及受压、高厚比、局部承压计算。
十、统计结构工程量,以表格形式输出。
2、掌握PMCAD交互式数据输入界面的作图和输入各层平面数据,建立结构整体模型。轴线输入,网点生成,构件定义,楼层定义,工程实例中构件截面尺寸估算,楼层定义包括:⑴柱布置⑵主梁布置⑶偏心对齐⑷本层信息⑸换标准层6.荷载定义7.楼层组装8.设计参数9.保存文件10.退出程序11.工程实例的楼层形成。
3、之后我们又学习了怎样画框架结构的结构平面图,怎么样根据输入的荷载数据计算钢筋混凝土扳内力和配筋。
(1)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每执行一次菜单5,绘制一个楼层的结构平面图,每一层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图纸名称为PMx。T,其中x表示楼层号。
(2)楼板配筋并画出楼板配筋平面图:通过交互及自动等多种方式绘制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图。现浇扳的内力计算方法:①矩形板:单向板当两端铰支时,M中=gl2/8;当一端铰支另一端固定时,M中=gl2/11;M支=gl2/14;当两端固定时,M中=M支=gl2/16。双向板(宽/长<3):按弹性理论计算弯矩,取单块板计算其跨中和支座弯矩,对于中区格,按四边固定;对于边区格和角区格,如是砖墙支座取简支,如是梁或混凝土墙支座则取固定端计算。 ②非矩形板:凸形不规则板采用边界元法计算;凹形不规则板采用有限元法计算。③可变荷载的不利布置程序采用了永久荷载满布,可变荷载间隔交叉(棋盘形)布置,以求的连续板跨中的较大弯矩,这是连续板跨中弯矩的实用算法,一般适用于等跨区格连续板。
(3)楼板内力和配筋计算:0、进入绘图、1、现浇板弯矩图、现浇板计算配筋图。次梁上板计算配筋图。4、板跨中实配钢筋图。现浇板支座实配钢筋图,现浇板裂缝宽度图。现浇板剪力图。
退回PMCAD主菜单。
(4)、交互式绘制结构平面图:标注轴线、标注尺寸、画板钢筋:自动配筋、逐间布筋、人工布筋、通长配筋、任意配筋、洞口配筋、温度钢筋、改板钢筋、标注字符:注柱字符、注梁字符、注墙字符、任意标字、标注中文:写图名、中文说明、存图退出:画钢筋表、改图纸号、重画此图。
4、当某洞顶连梁(按洞口输入而不是按主梁输入)高度小于300m时,SATWE在计算内力时将忽略该梁的存在,亦不计算其配筋。对某些连梁超限的情况,当其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为此,可以调整结构计算模型中的洞口高度,使洞顶连梁高度小于300,从而实现这一目的,避免了增加节点设置主梁的麻烦。配筋设计时,墙肢应按两次计算所得的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设计,连梁按实际截面计算,纵筋可按2.0%~2.5%的配筋率配置,并按实际配筋面积反算连梁弯矩来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做到"强剪弱弯"。
最后想说,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从这个工程训练中学到了很多,由一开始的茫然不知到后面的熟练应用这个软件,至今想起来,那个求知的感觉真好,因此在做这个PKPM的工程训练我学到了很多,团队精神及软件的熟练应用,再一次感谢谢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为我开启了PKPM这扇大门。
pkpm课程实习心得体会2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PKPM软件,让我对PKPM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学了之后我不止对pkpm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更是对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原理,抗震结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Pkpm软件中我们主要学了几个部分:PMCAD 、SATWE、JCCAD、PCCAD、施工图生成与编辑。这几个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我们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老师你给我们布置的一个作业让我们更熟悉了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PMCAD步骤:
①选择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②建立轴网;
③构件布置,布置柱、梁、楼板,按照实际工程情况设置本层信息;
④荷载输入,输入楼板荷载,布置梁、柱、墙和节点上的荷载;
⑤第二标准层布置,复制标准层;
⑥输入设计参数,点取设计参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实际工程情况输入参数;
⑦楼层组装,在点取得对话框中输入我们需要的层数、层高组装成型;
⑧存盘退出。
SATWE步骤:
①选择接PM生成SATWE数据。
②SATWE前处理;
③设置设计参数,设计信息、配筋信息、荷载组合、地下室信息、砌体结构、总信息、风荷载信息、地震信息、荷载信息、调整信息这些里面的参数我们一定要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填写清楚;
④定义特殊构件,比如特殊柱、角柱就要另行的定义;
⑤生成数据以及结果分析、调整。我们把参数调整好了,就开始生成
数据,生成计算书,看计算机提示是否有错,有了错误,我们就去找原因,参数是否输入错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施工图生成与编辑步骤:施工图包括梁、板、柱的施工图
①选择梁平法施工图,定义钢筋层,进入梁施工图绘图环境,设置修改配筋参数确定,生成梁平法施工图。查看连续梁的跨数和支座是否需要修改,检查梁钢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绘柱施工图和梁施工图的步骤差不多,修改参数,确定生成图纸,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③绘板施工图是选择画结构平面图,参数输入,楼板计算输出计算书及内力、配筋参数,然后绘楼板施工图,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不正确的`钢筋参数。
JCCAD步骤:
①基础计算,选择基础计算程序,读取上部荷载,生成基础;
②基础施工图,在基础平面施工图中弹出的对话框填写绘图参数确定,在生成的基础施工图中修改尺寸,插入基础详图等等细节。
这样我们的图纸基本就完成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这途中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梁、板、柱的剪跨比,轴压比不符合规范要求,我要怎么改。就只有多多的翻书,每天白天都有其他事情要忙,就只有晚上才有那么一点时间可以自己慢慢摸索。虽然困难是重重的,但收获却是巨大的,要不是有这次的作业,我肯定是很多东西是弄不清楚的,记忆就只是停留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了。
【pkpm课程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08-15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02-21
课程设计实习心得体会11-15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15篇02-21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15篇)03-02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03-02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03-02
课程设计实习心得体会09-17
课程实习总结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