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心得

时间:2023-05-01 09:11:4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活着》心得1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着》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心得15篇

《活着》心得1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我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有人说看活着这本书第一遍觉得是故事,看第二遍是历史,第三遍是励志,第四遍是关于一生的前尘往事陪你走到最后的不是人不是景而是淹没在一路上的痕迹,这本书看完大概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是看完以后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俩天,俩个月,俩年,甚至一生。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悲惨的一生,福贵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却因为嗜赌如命败光了所有家产他的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也因为在穷困中患上了重病去世,在他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妻子辛苦养大了儿女,本以为回来后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过上好日子,儿子却在献血的时候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女儿也在生下外甥的.时候不幸去世,只剩下外甥和自己相依为命,可没想到小外甥却因为吃豆子被活活撑死,老人埋葬了所有的亲人后,与一头老牛相伴孤独的活着。

  虽然生活很苦但可能活着的意义就像书里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正在经历很多苦难对生活染不起热情那么这本书一定会告诉你活着的力量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当中赋予我们的责任和现实现实当中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大家有时间的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活着》心得2

  故事从田间惊扰“我”睡梦的老人的吆喝声开始,他正在开导一头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只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声后,竟然“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仿佛人与牛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间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惊讶:“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释后,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这哪里是在和牛说话呢,老人分明把牛当成一个孩子,需要人讲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干活,而不是通过鞭打。为什么老人与牛会如此亲近?他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初读到此只觉得老人可爱,而回过头来看才醒悟老人的这种天真憨厚背后所沉淀的是什么。用来骗老牛的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亲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贵。

  “我”醒来上前搭话后,老人便讲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后,“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现,贯穿了整部小说。除了出现在老人的故事里作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来讲述,它还出现在老人讲述的间隙,“我”跳出来和老人面对面时。而这种时刻,往往就是读者被悲伤袭击得忍不住要落泪的时候。第一次是老人讲到自己年轻时一夜之间输光家产,爹被气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时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黄的水中,只露出脑袋和一条长长的脊梁”的姿态出现了,池水正拍击着它的脊梁。这让人不禁想到彼时几为苦痛所淹没的一夜落魄的旧日公子哥,痛苦时时撞击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没有沉沦,牛那条露出水面的脊梁似乎预示了他后日的站起来。

  第二次是老人讲到自己被抓壮丁抓走,从战场的生死线上捡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却发现娘已去世,而赢去了自己家产的龙二也因其财富被枪毙的时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贵一路走过死亡地带的读者,在突然看到这样一幅宁静的画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仿佛久久笼罩的阴霾悄然散去,我们发现阳光是那么温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饱经风霜的老牛是那么宁静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状态。我顿有一种被生命紧紧拥住的暖然与踏实,而眼前的`一切都那么来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伤痛已经无所谓了,重要的是,他还活着,我们也都还活着。老人给牛套上了犁,生活还将继续。

  第三次出现是老人讲述到有庆被抽血过度而死,自己背着重病的妻子家珍来到儿子坟前的时候。这一次没有对牛的正面描写,牛正在犁地,它周围是浑身散发着生命力的在田间劳作或休息的人们。福贵在向人们讲说“做人的道理”的当儿向牛吆喝了一声,他说:“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就是他朴素却深邃的人生哲学。与周围热闹的人群相比,牛显得安分而踏实,浪子回头后的福贵也正是如此,他没有被困难压垮,更没有在自己遭不幸后向社会报复,他不偷不抢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当生命所赋予他的一切,负重前行。

  最后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亲人一一离他而去,最后他剩下的唯一的亲人,他的孙子,那个一心等着买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讲述自己怀揣着钱,买下了一头即将被宰的流着眼泪老牛。这不就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对死去的孙儿的承诺,更不是对“把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的家族复兴的执着。牛的眼泪让他看到了对生之眷恋,在死亡面前再无所求,只想简简单单地活着,无论那需要承担的是什么。我想正是这与自己毫无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把它牵回了家,并取名福贵。至此,故事结束,老人的讲述与现实合而为一。而从故事中走出来读者,将以新的眼光审视眼前的世界和我们的生存状态。

  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一个贯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结构上起了结构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定阶段的结束,新一阶段的开始,新的故事又即将展开;另一方面,从叙事上说,作者安排将镜头从故事中切换到有着安静悠然的姿态的牛身上,能暂时切断读者的悲伤心绪,让我们得以舒缓一口气,而不至于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绝望,将我们拉回现实,让我们更加感受到现实生活真实的美好;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征意义,每一次出现,都是这种象征意味的凸显。“牛”的意象在中国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内涵,比如勤勤恳恳,比如踏踏实实,比如默默无闻,比如忍辱负重。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现时暗示的生命的坚韧,以及后来让我们感受到的对苦难的忍受与超脱,对生命的珍视,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体现,向我们传达一种生命哲学。牛还与泥土紧密相连。福贵对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开头福贵赶着牛用粗哑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这里头的自鸣得意,对荣华富贵最质朴的轻蔑,对当下生活的真诚的欢喜,与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么不同,把中国人自古以来浓浓的乡土情结仅以一个浅薄的“路远迢迢”来解释,这种朴实憨厚、生命的张力,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深深感动。福贵如此爱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于这广阔的温柔的土地的召唤。

  有批评者认为,福贵的活着只是一种麻木的存在,没有幸福,也没有尊严,他让老牛与自己同名正是将自己物化,将自己的生命状态等同与动物的表现。作者的意图在于“企盼自己乃至中国人皆能像福贵那样‘温情地受难’” 。这种说法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说那些被他点点滴滴铭刻在心的人间温情,不说他对春生出于对来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选择的不责怪,单就他对一头垂死老牛的态度就能说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么会救回一头老牛呢?历经苦难悲伤而依旧善待生命,这难道不是一种悲悯吗?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觉不到痛苦与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淀,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为,活着本身即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因为不抛弃、不轻视、不虐待,而是拼尽全力去维护,去爱。而没有幸福一说,只能是旁观者置身事外,自视甚高的妄加揣度。余华在小说前写道:“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也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给牛命名,我以为恰恰体现了他对自己生命意识的自觉,他从牛身上看到了某种相似。古人说“万物有灵”,为什么偏偏是福贵将自己物化而非将老牛人化?米兰昆德拉说:“没有人能给其他人一种牧歌式的礼赠,只有动物能这样做。动物不是从天堂里放逐出来的。狗和人之间的爱是牧歌式的。”

  福贵与牛之间,也可以说是这种牧歌式的感情。他与牛的充满情趣的对话,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纯粹的生命对话,这正源于福贵对不仅仅是人类生命的尊重。而他以亲人的名字呼唤并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对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怀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托之所在。而企图让人温情的受难一说,余华早已作出解释:“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们没有资格去对这一形象作出道德评判,因为我们对他的苦难并不能感同身受,我们谁也不能说自己面对如他所承受的苦难时能作出多么“有价值”的抗争,我们谁也不能肯定自己会不会堕入绝望的深渊甚至去伤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战场上几乎处于绝境的老全对大家,也对自己说的话,这句话伴随着他一次又一次走过了枪林弹雨。看似悖论的五个字里,生命的信念与坚韧,对“活着”的留恋与执着,却散发出动人的光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这些活法并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别。而当我们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触摸、去感受、去理解这个世界时,相信一切都会那么不同。

《活着》心得3

  《活着》的作者余华想用文字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为《活着》的旁观者,我想轻轻道上一句:“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还记得三毛曾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地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悦,那么即使我们不死,也在天堂里了。”她在无数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后用心品味着幸福的真正定义。

  福贵在见到家珍回来的那一刻是激动、幸福的;家珍在回娘家后重逢可爱女儿凤霞时是快乐幸福的;有庆在人民公社时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时的满足是幸福的。虽然福贵败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贵”身份,但在看到龙二被毙了三枪,福贵庆幸自己还活着时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钱、名利,而是享受一个小家的天伦之乐。

  在挤过千军万马来到陌生的城市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担心,地域差、风俗、语言等方面的差距让我无所适从,我迷茫过,太大的学校空间却没有我可以搁置心事的小地盘,但不幸中的万幸,在时间的磨合中,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在学长的`循循诱导下小心翼翼地学习调研部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尽管有时熬夜绞破脑汁做所谓的工作,但当得到肯定的那一刻,我会心地笑出了声;在和我亲爱的两位朋友的陪伴下,我不再孤单,分享心事、开开玩笑我们惬意地享受着这一刻的美好时光;接到远方妈妈的来电,听听那熟悉亲切的家音和妈妈的唠嗑我像一个得到糖果的孩子满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胧的睡眼中,刺耳的铃声一不小心敲破了睡梦,你可能恼怒过,在辛辛苦苦挤着公交,穿过拥挤的人群时,你可能烦躁过,但是,每一个清晨的开始,你愿意用不快去霸占原本就空间不足的心田吗?你愿意一整天都被压抑在不开心之中吗?幸福来自你的内心感受,以一个宽容的心态去微笑面对生活的缺陷,你会发现原来幸福无处不在。沐浴阳光时的轻松自如和用心交谈时的真诚快乐都渗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此时此刻,我正在橘黄灯下静静地敲打着键盘,用我粗略的文字记下我的美丽心情,我想我是幸福的。朋友,今天你幸福了吗?

《活着》心得4

  余华的《活着》无疑是众多文学作品中闪亮的一颗星。一读:朴实、白话易懂;再读:发人深省、感触至深…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富贵,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娶了漂亮的城里女子家珍为妻,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却整日沉醉于赌博之中,无法自拔。最后败光了家产,过上了一贫如洗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他的赌,也将自己父亲的生命作为了赌博的牺牲品。赔光了所有财产的富贵开始逐渐醒悟,从此不再涉赌。后与母亲、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靠种地为生。虽然生活贫苦没有之前的显贵,但一家人却团团圆圆,这段日子应该是余华笔下富贵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万事总不随人意。好日子在富贵的身上总是不长久。母亲重病,在去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抓去当壮丁,这段时期的富贵经历了太多的烟火炮弹,太多的生生死死。他畏惧死亡,更加坚定了要好好活着的信念。等他回到家时母亲已仙逝,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老天对富贵最痛苦的惩罚。但这只是对富贵惩罚的开始:女儿发烧至哑、儿子在校优秀却被抽血致死,丧子之痛于父母而言最大的'哀莫过于此。对于富贵而言远不止于此:女儿嫁于良婿却难产而死,继而女婿工伤致死,妻子因病而死,给富贵最大的眷顾便是留下外孙相依为命;但是对于富贵上天却是如此不公,连唯一的亲人都不给他留下—外孙因吃毛豆过多而死。亲人的一一远去,只留下富贵一人在这世间同老牛相依相靠。

  富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但却没有因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消沉,而是奇迹般的选择好好的活着。对于富贵而言,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为了经历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百态百味。很多人认为活着是为了金钱、名誉、富贵、爱情…一旦这些没了,活着便无意义,一旦为之奋斗的目标失去了,很多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认为,活着只是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追求而活。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余华曾在作品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是啊,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希望。人生再悲也悲不过失财失亲的富贵,人生再富也不过为地主时的富贵。大起大落也不过如此。此时的富贵仍能以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向问者娓娓道来他的一生,就像在诉说着别人的经历一样淡然处之,我们会发现人是要经历了怎样不为人知的痛处之后才能如此。活着或许只是一种状态,或好、或坏;或喜、或悲。活着,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的情感,多少的喜喜悲悲,多少的悲欢离合。不论经历了什么,只要活着,你的人生便是现在进行时,便会充满无限的可能,活着真好。

  读《活着》会让你重新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给自己的生活一个崭新的规划。"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将临的节日".因此在这个所谓的"节日"来临之前,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活着的每一天,不要去怀疑、不要迷茫、更不要放弃自己,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一天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但却无法实现而奢求的明天。活着就要经历人间的酸甜苦辣,各种的辛酸苦痛,面对这些,我们仍要坚强的活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一草一木都在为活着而坚强的茁壮生长,我们更应该如此。因为坚强才应该是活着最好的证据,才应该是活着大写的最好模样。

《活着》心得5

  “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它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书本开头主人翁福贵锦衣玉食、腰缠万贯的纨绔子弟形象便赫然纸上。仗着家里的财产在城里穿梭于赌场、青楼。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却依然会有结束的那天。不知不觉间,他便被赌场的人下老千而败光家产。但是,当他脱下上等的绸缎玉帛换上粗布麻衣,从乌烟瘴气的赌场走向厚实广阔的土地,他以为一切的'事物都从头开始、慢慢变好的时候,故事也才刚刚开始。父亲失足、母亲病重、妻子瘫痪、儿子医故、女儿难产、女婿工地事故、外孙吃豆噎死。福贵的一生,最痛苦的不过是见证着一个个亲人的接踵离去,而他还活着,活下来承受煎熬的孤独。孤苦伶仃,无人嘘寒问暖,独尝世态炎凉。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孤独在黄昏里散步,惆怅在夕阳下吟唱离别。或许我们体会不到为何所有亲人离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也许都会有一个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远方,心中涌起无数回忆,与亲人们在深夜彻心交谈。到了黎明,他依旧会撸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间继续埋头干活。

  《活着》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时候会很脆弱。但是《活着》却又很复杂,沉浸于赌场青楼里的福贵那是活着吗?对,他有呼吸,他还能走动,但也仅仅是一具长着人模样的行尸走肉罢了。但是一个个亲人由于病痛和意外的离去无不在割剜着他的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福贵依旧选择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的时刻迟早会来。

  人活着就应该热爱生活,而说到热爱生活,人也必须要热爱不幸、失败和孤独。雁会回来,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个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来,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额头的汗珠,望着天边的晚霞,口中念着老牛的名字——福贵,眼睛变得深邃而坚定。

《活着》心得6

  《活着》是一部读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翻开书页的不忍,那种合上书后的隐隐不快,我很想知道一个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撑他在遭遇到一连串的打击后还能顽强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双亲的痛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终于的落单与那头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福贵是生者的赞誉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同情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淡然而新生丝丝敬意。他用平静的面容掩饰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以前喜欢阅读但很少写读后感,这次不是不想写而是看过读友们写的感觉自己更加词穷,写不出内涵。人为何而活着?有人认为是为了爱活着,有人认为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认为因为责任而活着,而富贵却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时的富贵,因贪图享乐不能自拔,最终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一贫如洗的贫困人家,可当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时候,又被命运开了玩笑,给母亲抓药的时候又被当壮丁抓走,苟且偷生只为一个单纯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时已经辜负了亲人,而这次一定不能再辜负吧。终于活着回家,看到一双儿女,虽然爹娘已经去世,女儿因病不能变成哑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谁先到来。当一切都在自我满足的幸福之中时,有庆好好的就那么走了,当看到这里的时候连自己都不相信就这样走了,原本要杀人的富贵因为对方是当初过命的兄弟而非县长的时候就这么原谅了,可他原谅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庆埋了,擦干眼泪偷偷的回家,最后家珍还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这样的事实。日子波澜不惊的继续,原本以为苦难就此结束虽然清贫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时候,凤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后甚至连五岁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情节,可最后又被富贵的开朗所感染着,赶着那头叫做“富贵”的老牛,乐呵呵的面对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许富贵觉得他不是单纯的一个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个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

  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简单明了,如果自己是富贵或许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庆幸不是富贵,可以为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活着就是不辜负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实的笑对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活着》心得7

  我总以为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我时常想着一本书的力量,纯粹的文字却冲击人的视听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灵,撞击思想,潜入意识。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盼——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般刺目,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赌到最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文革……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悲剧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望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

  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留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活着》心得8

  近期又重读了一遍余华的《活着》,引发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

  余华的活着很深刻地写出了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因为富贵嗜赌如命,最后却赌光了自己的家业,变得一贫如洗,父亲被自己被活活气死了,而母亲却在这种贫穷的日子中得了重病,富贵去求药,却被拉去做了壮丁。最后母亲死了,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富贵为什么而活着?

  富贵最后活着是因为心存着对自己的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一切痛苦的'事情真实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富贵却庆幸自己曾经有这么好的妻子和懂事的孩子,至少他是幸福的。

  那么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活呢?

  活着不是简简单单的生存,吃饭睡觉打游戏;也更不是碌碌无为,懒懒散散地过一天,活着的前提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用爱去关心自己的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活着是一种勇气,一种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并且坚强地走下去的勇气,就像主人公富贵一样,即使生活再怎么不幸,依旧没有选择自杀这一条道路;活着是一种责任,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一些需要我们的人。当你认真想万一那一天你不在了,你的亲人,朋友要以何种方式去怀念你?

  人生在世,活着便要活出一种不一样的自我,要有自己的目标坚定地活着。

  也许作者不仅仅要让读者思考怎么样去活着,而且还是要让读者们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现状,以及人们的命运如何的不堪。也希望我们发现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为了什么?你们的答案呢?

《活着》心得9

  又是一本沉重的书。花了六个小时读完了福贵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仅仅五个小时就能读懂的。开始福贵种种恶劣的行为真是让我恨的咬牙切齿,看到后面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相继离世,独留福贵一个人在世,仿佛身上的力气也一点点抽尽。最心疼的还是有庆和苦根,他们年纪还那么小,放在这个时代,他俩谁还不是一个家的宝儿。看到有庆死后,福贵那句话:“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满了盐。”想必这盐是撒在了福贵的心上。心疼有庆,他活着还没穿过一双好鞋,那么善良、有爱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给妈妈和姐姐,为了不把鞋子穿坏,在大冬天都能赤脚上学,我们现在穿这么好的鞋有时都觉不暖和,可想而知有庆的'小脚丫该有多冷,没想到他最后死去都是因为给别人献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以我现在的年龄还不足以读懂这句话,理解的还不够透彻。第一遍读这本书,我的理解只浮于表面,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对这本书一读再读,也许那时我会改变我此时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读懂更多。

《活着》心得10

  内心会真实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让人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早就明白这个原则了,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的。

  艺术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却无法让自己变得纯粹。如果能够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想我会活的'更坦然些,与此同时,我的力量会削弱很多。

  朝夕相处的现实常常会让人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所谓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触手可及!正如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曾听过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抱怨!歌中人对苦难的承受、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心得11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电影以福贵、家珍(福贵的妻子)、二喜(福贵的女婿)、馒头(福贵的孙子)四人吃饭的情景结束,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终止观众继续了解福贵接下来的人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依然会好好活下去,尽管他们可能会因为时代,命运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这种继续活下去的念头不会改变。

  有人说余华的小说透露出一种悲剧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观影的过程中却觉得无比真实。是时代的悲剧,也有命运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贵的好赌使得房子易人,父亲被气得离世。母亲病重却没有医治的物质条件,更盼不到儿子的到来。解放战争后,福贵回家了。家庭的苦难累倒了有庆,偶然的意外令其离世。此后家珍也开始生病。文革斗倒了医院老教授,凤霞因生产大出血去世。所幸电影的结尾还是给了一点生命的温存,小说的结尾却也只有福贵和他的老牛一直活着。

  刚开始房子没了的绝望淹没着福贵和电影外的我们,但随着生活不断变好和家人的不断离世,我们似乎也觉得房子没了,钱没了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还得活下去,生活还得继续,还得活着。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霸王别姬,同样是时代的缩影,同样是历史的故事,但这部片子更为生动真实丰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时代,那些人,那些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能从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乐的时代故事,那些过往只能从教科书上看到的只言片语。

  我想看完这些充满历史感、充满苦难、充满反思的故事,更令我们了解我们的现在。为什么要铭记历史,为什么要不忘过去,为什么要感恩现在。这真的是一种感受生命的珍贵和充满希望的力量。无法诉说,只能感受。

  时代是进步的,但也是充满苦痛和灾难的。无论旁人看来苦难多么不可承受,但是人总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灾难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在余华(小说《活着》的作者)在给麦田写的`序里提到,“”为何我当初的写作突然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转化为第一人称?现在,当写作《活着》的经历成为过去,当我可以回首往事了,我宁愿十分现实地将此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而不愿去确认所谓命运的神秘借口。为什么?因为我得到了一个最为朴素的答案。《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贵所受的苦难超于常人,任何一个旁观者都认为是不可承受的,而这苦难其实就是中国人的苦难的缩影。其实苦难落到别人的头上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难以想象与接受,这个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词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难所占据。其实真正落到自己的头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不仅仅是苦难,总能够挨得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有时候会觉得历史离我们特别远,其实是我们自己离生活特别远,活在网络上的空洞与数据的繁复中,让我们有时失去对某些纯粹的实在的思考与理解。

  历史和现实能让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伟大。在灾难前显得无力,但却也在灾难前显得无比珍贵。生命也是,爱也是。

  相关启示:电影《切尔诺贝利》《无问西东》,小说《时生》。

《活着》心得12

  余华的《活着》是我在最近才刚刚看完的,尽管在阅读它之前就已经听身边看过的朋友剧透了该书情节之悲愁,但就是在有所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阅读了这本书,内心还是错综复杂,字字段段都能戳中我的泪点,阅读完之后的几天中,每每会忆起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一股莫名的哀愁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还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从这段话里,似乎看到了一个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苦命人在诉说着自己的普世哲学,是呀,如果人的一生,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一生的价值,那么做到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也不失为一种处世智慧。

  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耕田老人,其内心的坚毅、信念的不催是任何人都不能比得上的。他不仅是经历繁多悲苦,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是动荡不安、混乱不堪的,个人命运的悲苦加上时代的`不幸,两者交织起来,能够存活于世已属强者一列。当看到文末,他同他的老牛“福贵”说着他亲人生前的名字时,可以想见,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活在他所想象的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时的场景。或许有人会好奇,是什么支撑着他活到了现在,我想,也许就是隐藏在心里的那一个“温暖港湾”吧,在那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没有贫穷、没有苦痛、没有忧愁……活着对于锦衣富食、无忧无虑的人来说是极其容易的,而对于如同福贵这一类饱受苦难、无依无靠的人来说却是看比登天的难事。我似乎看到,福贵正同他那头老牛慢慢随着夕阳的隐去而缓缓前行,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和蹄印,那蹄印上面则闪闪的隐现着“我还活着”几个大字。

  那么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是为了体会尝尽人生百态后的大彻大悟?还是为了享受世间缤纷多彩的事物?亦或是为了实现既定的人生奋斗目标?这一问题可能过于宽泛而抽象,许多人也许并未好好想过这一问题,即使被人问起,可能也会有人一笑带过,并留下一句:“哪那么多的文人感伤与问题呀?”不管如何,你我存活于世,都应好好活着。

  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义,那么请继续活下去,去找寻活着的意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论是历史、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毕竟每一个明天都是未知数,既然是未知,那么今天的我们就可以有所期待。

《活着》心得13

  当生存成为奢侈品,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昨天刚看完了《活着》,实在是有些压抑。都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对于富贵来说似手并不是这样的。的确,最开始的富贵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儿,吃喝嫖赌无一不做。就连家珍挺着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无动于衷,还对她,直至富贵自己都觉得无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时的他着实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输光家产才慢慢成长起来,有了人样。

  破产后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担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以及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为了,他开始下地干活,关心家人,但命运似乎就是想和他开玩笑,他们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在去给母亲请郎中的途中被抓去当兵,好不容易回来后又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了,原本聪明伶俐的女儿也被剥夺了声的机会。

  命运在安排他成为“孤儿”后还没有罢手,而且似乎还和他玩起了游戏,每次当富贵陷入困境时,他就会开恩给富贵一点希望,可还没等富贵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时,一盆冷水就紧接着泼了过来,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富贵成了一头牛的名字。

  富贵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以及外孙,他送着一个又一个亲人离开这个世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个亲人,我都觉得应该是最后一个了,可命运却不想放过他,最后独留他一个人孤苦伶仃时才肯罢手。其实我不太明白上天留着富贵继续活着是对他的恩赐还是诅咒,我只知道没破产前的他确实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过来的他也的确一直在努力地活着,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绝望。

  有时候我又会觉得富贵也许也不是一个只有霉运的人。他父亲虽然对于他败光家产的行为十分气愤,可却还是立即变卖了家产替他还债,还用心良苦地全兑换成了铜钱想要告诉他每一个铜钱都来之不易;无论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亲始终都是相信他的,在临死前都一遍遍地说着“富贵是不会去赌的。”;即使他之前那样对家珍,可家珍还是一直不离不弃,放弃了好日子都要和这个之前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儿”在一起;凤霞一下子从大小姐变成了贫困户家的孩子,后来还成了哑巴,可她却出奇的懂事,为整个家庭的生存出了不少力;二喜是个老实的'好人,不仅爱惜凤霞而且真心实意地对富贵一家子好……

  当我还在痛恨龙二的无耻时,抢夺富贵家产的龙二被枪毙了;被拉去当兵,见了无数的死亡后平安回家;在吃人的饥荒中成功活了下来;还有前面提到的暖心的家人,都让我认为富贵一生中也还算是有些幸运成分的,但是我又会想如果他没有拥有那些幸运他会不会反而不会面临接连失去至亲之人的绝望呢?也许他会在继续吃喝嫖赌中度过四年,然后直接被拉去枪毙;也许家珍早就对他失望透顶,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许凤霞过不惯苦日子,一开始就跟家珍回娘家了,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那他会不会因为少面对了几次至亲的离去而少感到一丝痛苦呢?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也许是否定的,我们谁都无法知道,因为我们都不是富贵,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他的想法。

  生活有时候可能会逼得很紧,但是我们绝不能主动放弃活着的希望,因为上天是个顽皮的孩子,他总有对你失去兴趣的一天,当你熬到了那一天,你的痛苦也就随之结束了。

《活着》心得14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

  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纵观全文,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因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忍受贫困生活与精神的折磨!面对贫困的.生活与亲人去世的事实,我敢说有90%的人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其实她那点打击相比富贵又算得了什么?

  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爱人趋势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气、才是胜利!他们的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有父母等等!他们在这个世上还有未尽完的责任与义务!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活着》心得15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来自《活着》这本经典作品里的话。从这简单的两句话里,我似乎读到了一个有着倔强、麻木性格的人内心的无奈。

  透过这两句话,我能感受到这个人对生活的希望一点点被时间和现实所剥夺,他是一个满是伤痕的人。在面对现实这个怪物面前,他无疑是懦弱的败将,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挣扎的中,他变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都会是过往云烟,包括虚名、钱财、甚至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两肋插刀的友情。也许这样很残酷,也许这只是福贵的绝望、也许这只是那个时代产物,但是这却深深地扎进了读者的心,让读者看到生活这两字之于福贵来说就是一种习惯而已,只要这世界能给他一片生存的空间、一口空气、一滴水,他便就可以这样苟且地活下去。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顶着这副皮囊任现实的鞭子抽打,尽管鲜红的血液止不住地从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睁开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好像身边的老人看上去也是这样的平静,对于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们都变现得很平淡,即使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举世无双的功成名就、动人心魄的豪言壮语也不能勾起内心的一丝涟漪。也许在偏理性的人眼里,这是长大的标志、这是思想成熟的标志。可这样一个对喜怒哀乐都没有知觉的人不应该很可怕吗?可这样一个被岁月剥脱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应该很单调吗?可这样一个把生活当做习惯的人不应该很可怜吗?他之于生活就像是一块寒冰,而生活之于他就像是多点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无所谓,只是到收银台时会多拿一点的钱。

  余华在《活着》这本书里,用了一生的时间让主人公福贵一点点沉沦。年少的福贵只是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对这个社会还是存在一点点期待。可当他的家族破产,他被强制安排到军队里,他的母亲和爱人一点点远离他的生活,他的儿子和女儿被现实折磨得满是伤痕时,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为何这一切的不幸都是发生在周围最亲最爱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们都是没有一点罪恶的人呀,错的人是他,该被上帝带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里,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余华的眼里,的痛苦不是拿走这个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让他在无尽的悔恨、无尽的悲伤中苟且地活着。在《活着》这一本小说中,余华就这样给福贵安排一场悲剧接着一场的悲剧,他要让这个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躏到连哭都难。他要福贵看着一幕幕亲人死亡的惨象,他要让福贵明白在现实面前他是多么无能无力,他要让福贵连在睡觉时都被这样的噩梦惊醒。在小说的结局,余华还安排了一个更加残忍的剧情,他连福贵生活中的希望也给剥夺了。苦根是福贵在这世上最后的亲人,是福贵对未来的一种期盼,但作者却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纯洁的,似乎和这个世界无怨无仇,可最后被安排撑死了。余华彻彻底底地毁掉了这个叫福贵的人,对他的可怜是让他继续苟且活着。到最后的最后,福贵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头老牛。

  除了余华的《活着》,还有很多类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笔写下生活的可怕、战争岁月的艰难。在看《活着》这本小说和电影时,我感到很压抑。我想任何一个人在看着一幕幕死亡场景时,都会觉得心在一点点被撕扯,都会感到有一种侵入五脏六腑的寒冷,甚至会害怕自己也成为了现实版的福贵吧!福贵的悲剧并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后我便更是这样觉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战火纷飞的破裂来反映主题,给人的感觉很亲近,表现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树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雾中,他们的离别、各自的结局也在这样一个寒夜。汪文宣和曾树生曾经对生活充满着期待,他们的理想是办一所学校,可以在教堂里把自己的知识传递给一个个渴望学习的青年,可在战争年代这样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时代嫉妒他们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这样的梦想,而《活着》也是这样在把幸福毁灭给我们看。

  余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福贵生动了演绎了一场生命的悲歌,现实摧毁人性的好戏。同时他也惊醒了一些把活着视为习惯的人,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要倔强地、有意义地活下去。

【《活着》心得】相关文章:

《活着》心得04-14

《活着》阅读心得04-18

活着心得体会08-25

活着阅读心得体会02-04

读活着的心得体会03-06

读“活着”的心得体会03-23

《活着》阅读心得体会04-18

《活着》读书心得10-01

活着读书心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