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3-08-24 15:15:2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经典[1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经典[13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因为有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探索各种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使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场所。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长方体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兴趣大增。小组讨论后纷纷汇报:

  第一小组说,面对长方体数一圈有4个面,再加上下2个面,共6个面,第二小组说,用相对面的方法来数有6个面,即: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第三小组说,相对的面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第四小组说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第五小组说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合作的信心。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探究新知识,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进行充分讨论,进一步分析、比较、争辩、推理、归纳,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们猜一猜:“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同学们纷纷回答:3个角、5个角、4个角。这时,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亲自动手剪一剪,数一数。结果几乎每个小组都分析归纳出:采用的剪法不同,剩下的角个数就不一样,三种答案都是正确的。

  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再一次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让同学们分组实验,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一对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水或细沙。当汇报实验结果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有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的不是。我又一次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找出了原因,发现了规律:“只有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学生经历了动手、动脑、动口,既享受了自主探究,又体验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回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汇报结果时,学生们兴趣十分高涨、争先恐后:一个小组说:“我们小组用的方法与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相同,是先旋转后平移,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赞同。这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筋想出别的方法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呢”汇报交流的结果更让我心花怒放:

  小组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小组2:从上底的一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小组3:从一腰中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割下的小梯形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不管用哪种方法,学生们都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某高÷2。每一种方法都体现出一种思维方式,这多种思维方式达到同一个目的,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成了一种乐趣,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xx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科学分组,取长补短。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检查: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口答:一共有17只兔子”。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60÷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谁有想法,说一说。”组员甲说:“因为6÷3=2,所以60÷3=20,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组员会问:“为什么6÷3=2,60÷3=20?”组员甲解释:“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小组长问:“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组员乙说:“因为20×3=60,所以60÷3=20,你们听明白了吗?”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 (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二、要对合作学习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

  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四、抓住契机,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五、要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栏目,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的中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到学习小组合作管理,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必须要讲求到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与策略问题与技能技巧问题。我认为,它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和高效的问题。我认为:认识定方向,策略出效应,目标生成果,技巧出方法。

  先说讲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策略是什么?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策略是在于对人的研究,也就是讲求对学生如何学习有效乃至高效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是学生。是生学生,生教生,人管人。作为课堂学习而言,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有效化。

  因此,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班级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作者,教与学的协调关系。要把书教好,人教活,能力教会。一切从人本出发,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牢牢抓住“人本”与“文本”做足文章。这就是最大的策略。除此而外,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策略。比如年级与学段中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的策略。讨论与交流的策略,展示的策略,过程评价的策略等等。

  我认为,初中三个年级的基本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出发,分别在各个年级制定有倾向性的策略。例如,在一年级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合作探究,而在二年级就要注重小组如何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的探究;在三年级就要注重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的合作探究。当然,这些研究,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人本和文本做足文章,方可有效和达到高效。因为任何事物的研究,总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显到深刻,从简单到复杂过程,这是一个毋容置疑的规律。自然,也不是完全把他们割裂开来,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再说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规律中的技能与技巧。“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三大特点或关键环节。“独立思考,是个人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有了它,才有可能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展示做铺垫;而合作探究,又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学习思考不足的关键举措;是深化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示,则更是提升个人学习质量与能力,开阔视野的高层环节,更是缺少不得。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情,不能割裂开来。因此,抓住了这些,就牵住了教学中的牛鼻子。

  三是要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技能技巧,创新学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成效才会精彩纷呈成。根据我的实践,我想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有下列几点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是:

  1、要有一个好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通常我们采用的模式是:

  (一)创设情景,铺垫引入,出示目标;

  (二)预读课文,检测效果,了解学情;

  (三)精读课文,设计问题,思考答案;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探究;

  (五)推荐发言,充分展示,归纳补充。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体验感悟;

  (七)反馈矫正,总结评比,分享成果。

  2、要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合作探究的问题,认真落实课标与教材的目标要求,确实解决好文本与人本、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与教、学与用、自学与合作、讨论与交流,探究与展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就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情趣去设计主问题,陋室不陋表现在哪些地方去探究;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要抓住作者游山观景后的感受,“实是欲界之仙都”,去设计探究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美景来表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间,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纵情山水欲避世俗的思想感情的;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译文,就要围绕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来设计究竟是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标本,还是卢沟桥更具样板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趣味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的巨大价值。

  3、要给足学习、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展示的时间。根据实践摸索,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致需要控制在3——5分钟以内,而发言展示则需要7——10分钟,为此,一节课探究的主问题应控制在2个以内,最多3个。否则,课堂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4、要注重探究学习的层次与梯度,讲求课堂的亮点与高效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有层次的。有一般层次探究和深层次合作探究。比如在读书环节上,就有一般性合作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如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读亮,就可以是一般性合作探究,采用的方式可用自读、互读、竞读、齐读等方式解决;而深层次合作要求读出情韵、读出个性来,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可采用咏读、品读、演读等方式解决。一般地说,一般性合作注重的是求同,二深层次的合作是同中求异,异中又求同。再比如对课文的理解上,如课文的结构、主旨、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主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上可以进行一般性合作探究,而对作者使用的语言揣摩、品味和拓展延伸中的体验感悟可能就是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往往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探究的方法多样化,答案的多元化,思维的多极化情景。

  5、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不断提升学习的方法的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讲求学习方法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由教师来引领指导学法,才能够逐步达到学习的有效和高效目标。比如读书的环节指导上,在读准、读顺、读亮上,怎么开展自读、互读、竞读、演读,而在读懂、读透、读美上告诉学生抓题目、抓中心句、抓关键词、抓表现手法甚至标点符号等等的方法指点,都对学生有实际的教育指导意义。自然,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中,如何探究问题,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言的顺序以及发言的总结和时间的约束等等,也必然要教师去引领学生才可逐步提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特别在展示中,究竟是用言语展示,还是实验展示,还是用表演展示,这些都大有方法讲究,往往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6、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及时性与激励性的评价。

  7、要注意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牵引与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合作精神的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成功的事业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也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合作学习包含以下要素:

  1.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

  2. 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

  3. 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4. 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

  5. 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

  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而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5人为宜;

  2.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可轮流担任,小组成员之间学会如何尊重,如何倾听对方等;

  3. 讨论前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说自己的想法;

  4. 组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5. 小组汇报时,要求报告小组综合意见,并让本组成员进行补充,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发表不同意见;

  6. 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同时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的变化而实现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角色,应当成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应体现为: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参与意识,监控意识和反馈意识。

  三、初中英语教学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作业等。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结合英语学科及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指导学生组合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是以学生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组合。小组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将完成任务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在

  课内外进行。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的学习任务可由教师提出,也可在小组成员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任务有所差异,时间也相对灵活。例如初中英语(JEFC Book 3)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一单元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知识,设计和完成一个任务项目。并把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果向全班汇报。初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教学(JEFC Book3 ) Merry Christmas 一单元时,要求学习小组介绍如何庆祝节日。多数小组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如何庆祝这一话题,结合中国的节日文化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到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外出旅游等庆祝方式;还有一些小组提到了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和中国的儿童节、国庆节等中外节日的庆祝。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寻工具书、因特网上相关资料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究并指导并适时引进竞争,对学生适时适度进行鼓励。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的原则,同时,也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也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3. 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组内权威”的现象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4.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活跃了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5.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6. 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可能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

  五、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自学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女团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有自学程度差异很大的情况予以调整,并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搭载方面达至基本均衡。在自学任务下发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回去任务后,通常穿行于各小组之间,展开列席(观)、指导、协助或制止,这样的学习气氛变得随心所欲、开朗而又团结互助,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率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的彼此介绍,有助于学生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相互引导,从而催生他们亲密无间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创建。进而培育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可视化活动就是多边展开的,学生存有更多的机会刊登自己的观点,并且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构成相同问题的相同答案,学生的自学环境更为收紧,独立自主充分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存有意义的口头交际唤起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了自学兴趣,通过满足用户学生的各种内在须要鞭策了他们的参予意识,并能够并使他们在参予自学的活动中获得惬意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数学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课堂教学,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就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关键方式;合作交流的自学形式就是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自学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自学”已经沦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关键教学非政府形式。我们学校也展开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自学。在这样的生在他们那个组整体表现注重,经常提问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主动,不经常提问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自学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许他们就是自学比较不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可以发生两极分化,研习的不好的越来越不好,研习的高的越来越高,没达至我们想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辨认出组内自学高的学生提问问题次数太少,整体表现也不积极主动。优差配搭,互帮互助就可以推动自学?与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必须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就是我思索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大力推进和新课程的实行,小组合作自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沦为关键的教学非政府形式之一。通过合作自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获得培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减低了压力、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动手课堂教学的机会,因此能培育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推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搞好合作自学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行轮流制,例如副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休。副组长负责管理非政府、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管理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管理写下自学报告,代表小组展开自学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擅于聆听。培育学生专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捷尔萨听见别人讲话的重点,对别人的讲话作出推论,必须擅于在别人的看法上健全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擅于相处。在相处中,首先必须认同人,谈文明礼貌,擅于接纳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足自己原来的见解;其次,既必须擅于重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够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必须擅于察觉别人的情感,以并使彼此间的相处更加有效率;第三,必须强化相处中具体内容技能的训练,比如说,人骂人时,自己应当如何凝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吓到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骂人时又如何使别人存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育他们必须认同别人的见解,并能够协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搞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明晰必须彰显哪些新理念。合作自学的内容必须存有一定难度,存有一定探究和探讨价值,问题必须存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须要合作自学,合作自学的时间就是多少等等。例如统计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过程通常须要合作,直观的问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摆”就是指教师不要害怕孩子曝露问题,必须革命孩子的身心,必须认同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貌似错误的提问也可能将蕴含着技术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而易举驳斥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必须容许学生对问题存有独有的看法。任何科学知识的自学都必须经历由不能完备至完备的过程。同时,在鼓励自学展开收敛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分辨,把收敛的思维再回拢出来,培育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尽早导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唤起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自学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著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主动评价。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育,著重唤起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顺利完成的质量,保护其顺利情感的体验,推动交流情感的构成。只有这样就可以就是学生存有猛烈的交流性欲和兴趣,推动学生交流顺利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比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存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讲话,我就利用一些难的问题给与他们充份的机会展现自我,及时的、甚至就是生硬的表彰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确实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主动,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其实,在以前,我在班级里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往往落于形式,小组长不知道怎么组织组员讨论,全班交流的担子总是落到优生的头上,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并没有到达老师想要的效果,小组评价只能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时间长了,组员们也不在乎小组评价。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这次我们学校这样有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大家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应该怎样自主学习,小组应该怎样合作分工,在组内交流时,应该如何交流,小组长在组内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全班交流时,讲的小组应该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听又该如何听。这些问题都在学生课堂行为规范里面,为学生们一一解答。

  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小组的建设就是一个小集体的建设,如何建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何建立他们的风格,如何将他们的风格引导向更积极的方向,如何评价他们的合作结果,这些都大有道理。

  在这其中,小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训,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管理课下纪律,发现分析学生问题,帮助老师指导后进生,帮助学生检查学习结果,鼓励小组竞争等等。

  小组的特色不一,所以合作和展示成果的风格和方式也大可不一样。同时,学科不同,学习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小组合作要想运用的好,要依靠各科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深入认识,各位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入培训和引导,还有小组长积极有效的引导。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要把握好时机,踊跃参与到这次轰轰烈烈的革新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随着新课堂的开展,我参与了学校的生本新课堂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一)小组学合作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小组学合作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三)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小组学合作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也遇到一些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的问题,我的困惑主要有:

  困惑一:成绩好的学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成绩好的学生什么都说了算,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依赖严重,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无法友好相处。

  目前的对策:第一,要合理组建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这样分好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不能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组际间成员应做适当调整,以扩大合作面。第二,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每组应设立组长、主持人、汇总人、发言人各一名,并且每周组内岗位轮换一次。第三,要建立合作规则。如交流前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后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要尊重对方.注意倾听;要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等。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困惑二: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堂合作过滥,整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但一堂课合作交流的次数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被削弱。

  目前的对策:教学内容有的适于合作交流,有的适于自主探究,有的适于教师讲解,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学。

  虽然有很多的困惑,但我也尝试着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堂的路上不断探索,收获成功,收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好课堂的"导演",让学生当好每节课的"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好合理而有序的导学案,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的放矢,合理开展每节课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性的掌握外,还要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例如小组实验。这就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共同顺利而有序的完成小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学会如何学习化学。化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设置合理的导学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研讨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要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分享,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纠正规范学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把讲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方展现自我的舞台。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我们老师实施布控,合理调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在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与心得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合作学习分组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组的方法。

  1.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能调动每个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目前笔者贯穿整个教学学期的就是这种分组方法,以便于过程性评价。)

  2.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活动要求也可以进行分层。如在Topic“family”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老师则规定学生必须说的内容,然后根据水平要求一些小组加以丰富。并以初定目标进行评价。

  3.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这样能使交谈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如可以以”Topic”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进行角色对话。当然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善,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而其它形式为辅,这样既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使学生厌烦。

  这几种模式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或者交叉使用,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并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2、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

  小组再展开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将各自讨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上交。

  3、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例如,PartDLet’spractice/act这一部分题目的完成可做如下安排:

  (1)学生A、B两人为一小组,两个两人小组组成一个组。

  (2)学生A解答并分析题目,解释所选答案。学生B则检查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3)两人交换角色。

  (4)完成所有题目后,这个两人小组与另一个两人小组互相检查答案。如果另一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作答,直到两组达到共识为止。

  (5)教师任意抽查一组员回答,对回答不够准确,或有质疑的问题,教师集体讲解,进行方法点拨。

  4、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既可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机会,又可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尽量不涉及个人评判。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等。

  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个别解决,而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不必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全批全改,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具体操作中,英语课堂合作可以学习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疏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疏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这种英语学习方式正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学习方式

  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

  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老师在做出关键的指导后,可以先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之后,对表现优秀的组提出表扬,并对表现一般的组提出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使小组成员在每次讨论之后得到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使学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课堂氛围浓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每次讲新课之前,可以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这样不仅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也可以使成绩中等的学生受激励,竭尽全力去思考,以便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使成绩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与思考上。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如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堂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思考与钻研的成果。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老师在上习题课之前可以把习题先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小组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出各种问题不同的解题办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这时,有的平常不怎么与人交流或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勇敢地站起来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上台发言与讨论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老师课堂和课后各环节的带动,通过小组不断地交流、讨论以及最后展示讨论成果的环节,很容易地向老师暴露了自己的困惑,从而,给老师讲课的重点提供了方向。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应该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努力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当然,教师也应该定期给小组布置合理的任务,以便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应该合理地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辨别任务和分析任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他们多怯于表达,以至于老师在上课时无法弄清哪里是学生会的,哪里是学生不会的,课堂没有了针对性的重点,也无法达到预想的效率与效果。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综上所述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聪明与否,都可以参与到激烈地小组讨论中,都可以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找回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给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多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增强班里的凝聚力,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13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15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3-27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3-29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4-16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03-26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03-18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5-13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5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