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1
我们所读到的《儒家经典语录读本》是一本阐述《论语》精髓的书。《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
我读到其中的一句颇有感触: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是孔子在论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
不知你发现没有: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你看吧,一句你都找不到啊。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须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二十四、五岁了,为人妻,为人母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象其他父母一样,这种操心往往太过份了,我反而觉得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和同龄的孩子一样长大了,做事不再喜欢和父母商量,独断独行,一旦被父母发现他们会极力反对,那时的我正处在叛逆期,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认为父母在和自己做对,现在想想那时的想法是那么的愚蠢。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思想观念日益成熟起来,这时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有一天,朋友无意中说起为父母过生日的事,我才顿时发现,原来每年我的生日父母都记得给我过,而他们的生日是哪天我都不知道。检讨一下吧,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父母对子女的爱几乎是一种天性,尤其在中国,不怕父母对子女没有爱,只怕爱得太浓。但是中国的父母不象外国人那样直白外露,不到特殊情况下,子女常常感受不到。
所以论语也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你看,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那你可是试试,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你自己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去了解、去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2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每个人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有时都会感到困惑,我也是如此。她就像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总是带领我冲出所有的雾,走出所有的困惑和困惑。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各种言行。虽然很短,但总能用一句话直接打动人们的心,阐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很无聊的书,既没有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优雅节奏。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后来深入阅读,仔细阅读每一个字,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曾子说:我日三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和朋友交朋友不信?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学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真诚相待吗?老师教的知识有没有用心复习?所有这些,都在说一个字——心。
个人自私的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自己的心走,是否会为了一点自私而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一道难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个接一个地流下来,滴在纯白的草稿上,印下了足迹,似乎证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了想,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了两条辅助线,很容易解决问题。之后,我假装是一副解决问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低头苦思的样子,我想:以后有人问我会不会,我就不明白了。这样,我一个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会称赞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很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有那个问题。不能告诉她!但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只想说出口,但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她就看上了她真诚而渴望的眼睛。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她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会和我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来,我的心情也跟着快乐,也看到了她眼中的.快乐。之后又有几个同学来问,我也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完全明白了什么是幸福。朋友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一课。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赞扬了《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都能直接表达我的心。“一切都应该跟随你内心最真实的努力工作”是我在书中的一课;“随意”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3
现在是信息社会,什么东西变化都快,连教材也是如此。从本周开始,我们结束了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学习,开始了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当说现在的教材编的有特色,能让使用者学到较为系统的知识。不过说是选修课,但选什么却是上面早就定下来了的,并无选择的自由。本学期我们选修的是《先秦诸子选读》。
该册书的第一单元是《论语》选读。《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内容记载了几位弟子的话。前人对《论语》的评价极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孔子则是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列的四大圣人之一。孔子的思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今天“孔子学院”已开办到了很多国家。作为孔子故乡的中国人,更有必要学习了、了解孔子的思想。
春秋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生活在春秋晚期的孔子,经历了社会变革的大动荡,“礼崩乐坏”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如何使动荡的社会变得有“序”,变得更好,各家各派各抒己见。孔子开出的药方是以“礼”治理天下。孔子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它既要求个体社会成员具有某种内在与外在的合理性,又要求社会群体也具有某种合理性。为达此目的,他主张“仁”,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规定。孔子积极向别人宣扬自己的主张,更是躬行自己的主张。孔子明知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但还是执着地去追求。他从不会因为环境的险恶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别人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孔子的伟大,既在于他的思想,更在于他的实践。
我们可以从《论语》选读的第一篇课文中,看到当时的恶劣环境,看到孔子的执着。仪封人(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
以上三人中,一个是国家中级公务员,一个是农夫(隐士),一个是佯狂者,他们无一不认为天下大势已去,混乱不堪,从政危险。可见,孔子所处的环境恶劣。而且,三人中,除了那个公务员理解孔子外,隐士连指下路的帮助都不肯给,楚狂连句话也不肯跟孔子讲。但孔子不为所动,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孔子的思想与实践应当会给社会和谐带来积极的影响。前人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好国家,今人呢,一部够了么?
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任何时候都是人们向往的!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的语录体散文,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对于《论语》,我也只是大概地读了几遍,没有去深入地考察研究,但即便是这样,也在字里行间被孔子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为他的宽宏仁爱的胸襟和超人的智慧折服! 也许会有许多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这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不屑一顾,觉得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种老朽的思想早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了。其实正好相反,生活在物质欲盛行的年代的我们越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论语》,听听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讲讲仁爱、孝顺、诚信、和为贵等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无尽的物质欲望冲昏了头,离我们的本真越李越远。其次,论语里面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等,到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实用性的。当然,毕竟是那个时候的著作,里面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我们看来是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取其精华,取其糟耙。对于这本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我们现代人是很有必要一读的。下面我就大概地讲下我读这本《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善于学习,虚心求教
《论语》里面虽然大都是讲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也有些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经典论述,这些论述到我们现在看来都是非常有理的,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的地方。例如,《论语》里面讲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些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后进入了社会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有所作为。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内容里面再发现新的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
孔子很重视学习的态度,不仅要求我们要“敏而好学”,还强调我们要终身“好学不厌”,要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同时他提倡我们“不耻下问”和虚心求教,鼓励我们时刻反省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加以改正。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大多时候是我们身边无数的普通人。对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的“善者”之处,我们就要及时吸收借鉴过来,进而提升自己:对于“不善者”之处,我们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态度,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好好品味和学习。
二 、要对人仁爱,孝顺守礼
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我们知道“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的观念和价值。孔子认为“仁”是君子的本质所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诚信的君子,首先必须要学会仁爱。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时,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他本人首先却没有做到对别人给予关爱和应有的尊重,这种事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提倡仁爱,提倡我们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要先学会去关
爱他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
其次,孔子对孝道和礼节非常注重。《为政》里有句话孔关于孝道的话,即“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依礼服侍他们;父母不在世了,我们要依礼埋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论语》里对孝的语录是比较多的,这也说明了我们这个国家历来是重视“孝道”的。从这段话里,我们还是看出了孔子在各种各样的孝道里提倡的以顺为主的思想。再如,“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说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又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这些话就告诉我们要多关心长辈,常回家看看,而不单只是给点钱给父母就算了。不过,孔子对“孝”的有些阐述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的,例如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要正直诚信,广交良友
孔子很提倡正直诚信的品格,经常提起君子这个名称。孔子认为,君子主要是用来指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的和高尚的情操人。在我们现在看来那也就是一个正直而诚信的人。对于君子所具有的正直诚信的品格,孔子有很多的论述。例如,他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认为君子的生命是向上发展和延伸的,小人的生命是是向下发展和延伸的,孔子道出了君子一个正直上进的品质。孔子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他看来君子应该是正直的,光明正大的,是没有什么见不的`人的东西的。孔子很重视人的诚信问题,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孔子教导我们,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待人接物,无论是做学问、教学生还是治理国家,诚实守信都是一个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论语》里写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可见孔子对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很看重的,在他看来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孔子择友的标准很严格的。“无友不如己者”,告诉我们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对于与人交往时,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朋友相交重在一个“信”字,论语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我觉得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没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来朋友。孔子告诉我们要广交良友,诚信交友,因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朋友的相伴,那样我们才不会孤独和无助,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地顺畅,更加地有多彩。
四、要自然平和,泰然处世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泰然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论语里的一则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所谓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种自然、平和、泰然处世的心态绝对是值得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去追求的。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不追求我们做的工作要多么伟大的,只要跟我们的实际能力相符合就可以。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论语·先进》“侍坐”。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谈论他们各自的理想。在孔子的其他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远大”理想后,曾皙却对孔子说自己的理想是,“暮春者,春风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灵的声音则恰恰被遮蔽了。正如于丹老师所说,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
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也许不同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那样的沉重,它却是所有那些人生大道社会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基础。
论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依然有许多共同之处。对于生活在充满物质欲的21世纪的我们,其中的许多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楷模,是我们应该去追求和学习的。
对于论语给我们的启示,许多人都各有各的看法。于丹在《论语心得》中阐明:“《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所以,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5
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家长、老师、同学、老师,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不但学习到了课本上所学的东西,还学习到了不少东西。
我们的班级是三(1)班和三(2)班,其中三(1)和(3)班的同学都很好,学习积极,各个寝室都很融洽。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收获。
我们班的大一新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学校的生活氛围相对简单,但是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很好,老师对他们关心也是很关心的。
在学校的一个星期里,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都在认真的学习学校里的学习生活,不迟到、早退,有时也会认真、努力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还会提出自己一天中所要解答的问题来答疑,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够认真学习,不会因为学习成绩而骄傲,而要努力的学习生活,这样的成绩就会有进步。
同学们,在这里我们不但学习到了课本上所学的东西,还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在这里,我想谈谈在学校的生活。学校的生活是简单的,但是学到的东西却非常多,比如说怎么学习,怎么学习,怎么学习最基础的东西等等。在学校里,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学校的同学和同学之间都很好,在这里学习生活也是相对简单的,学校对他们关心也就非常少,而且他们都很关心自己的班级和同学,有什么心得体会就及时向老师反映。
学校对每个班都是很关心的,在这里,学校就是对我们的关心,在学校的一切活动,班级的同学都是积极向上的,有什么心得体会就随之发表。
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自身学习、班级、学习方面的一些建议。对自身一些建议。
我们的学习不是一件轻简单轻松的事,它的学习是相对简单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的。学习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却很充实,它能够让你的.大脑更加充实,使你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不在于你的知识是否渊博,所以我们要提倡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提倡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只有这样,这个学习才有起色。
学习效率的高低,往往决定于学习的效率高低。在学习方法上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借鉴,而学习的方法却不能借鉴。
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更是需要提高的。
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会学到很多知识,这对他们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总体来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团结,也有很多的学习精神。
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取的更好的成绩的!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6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其中关于孝悌的思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孝悌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论语》中有关孝悌的思想,我深刻体会到孝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孝悌是一种对亲人的尊重和关爱,是对先辈的敬仰和感激,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孝悌的重要性,他认为孝悌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行为,是人们和睦相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即君臣之间的忠诚,父子之间的孝悌,夫妻之间的和顺,兄弟之间的友爱和朋友之间的信任。这种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准则,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秩序良好、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石。
其次,孝悌是培养人们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学习《论语》中关于孝悌的思想,可以使我们从小事做起,培养出勤劳、笃实、和善、孝顺等品质。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孝”,他认为孝是伦理教育的第一课。只有做到孝悌,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德之人。同时,孝悌也是形成个人性格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父母的尊敬、对兄弟姐妹的关爱和对师长的敬重,我们可以培养出善良、宽容、有责任感的品质。孝悌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行为规范和处世能力,使我们懂得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再次,孝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仁”,他认为孝悌是仁的具体体现。仁者爱人,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谊的沟通和交流。只有通过孝悌行为,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睦的社会。同时,孝悌也是传统家族文化的`基石。在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盛行的时代,孝悌是维护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家族的维护,才能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统一性。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论语》中有关孝悌的思想,我深刻认识到孝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是培养人们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兄弟姐妹,以实际行动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只有通过孝悌行为的实践,才能成为真正有德之人,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7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孝悌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论语》中孝悌思想的一些心得体会:
1.孝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论语》中,孝悌的思想被强调了很多次,其中最为突出的思想是“父母在,不远游”。这意味着父母在的时候,子女不应该轻易离开他们,而应该尽一切努力来照顾他们和陪伴他们。同时,“兄弟如手足,姐妹如衣服”也强调了兄弟和姐妹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扶持的重要性。
2.孝悌不仅仅是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态度,更是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的表现。在《论语》中,孔子强调“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学而篇》),这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耻,并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孝悌思想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以孝治国”(《学而篇》),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应该以孝悌为核心价值观,以此来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论语》中也提到了一些有关孝悌的社会规范,如“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学而篇》),这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耻,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孝悌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论语》中,孝悌的思想被强调了很多次,其中最为突出的思想是“父母在,不远游”。同时,孝悌思想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它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耻,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8
论语是一个人们思想和认识的集中表达,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灵魂的结晶,是人类思维的结晶,是现代人思想道德的传承与发展。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也是世界文化和道德价值的结晶。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
在古代,我们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凝固与发展史。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位置、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和一种文明理论。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传承中,传承了文明的传统,也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传播的.道德文化是中华文明精髓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统一体。我们必须坚持传承下去,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髓和中华传统道德的统一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还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精髓。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对比起来,不仅不能发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优越性,而且不能培养出现代新人,更不可能培养一代新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表现,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民族,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我们应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现代文化的现代标志。
读论语心得体会 篇9
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暑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
《论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让我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政治和学习创作的
曾子和孔子是两位古代名人,都一直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他曾说过:读书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他还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不屈服。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吗?是君子啊!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读完这本名家名作,我懂得了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之间都要讲究一个礼字,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讲了一个仁字,在守实守信的人叫做君子。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照顾,互相帮助,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文明社会,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世界,都将会是和睦和平的,世界就不会再爆发出一次有一次的战争了,每次战争后,每个国家的士兵都会有所伤亡,是地球母亲创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让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文明世界吧,让我们从现就开始努力吧!我要再回顾一下这本书,一起和孔子各代历史伟人去书的海洋里遨游,一探随其中的奥秘之处,品味其中的乐趣之处。
【读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01-29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4篇)06-07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4篇03-08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13篇04-19
读论语的心得04-23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03-20
读论语心得范文08-30
《论语》心得体会03-26
论语心得体会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