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
起初买这本书是因为陈乔恩(女神)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推荐此书,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决定拜读此书。书拿到手里很厚实的一本,按照我看书的速度估计要花一个月时间,结果刚完前两篇文章就中毒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抓紧时间看。
这本书太多吸引我的地方,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借书里的话说,“我自己也有成为精神病的`潜质,这让我担心又兴奋,兴奋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新鲜领域,让我饶有兴致,这起码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好的兴趣点,我是知道的”这也是我让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原因。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很多故事读过许久再回想起来有会有另一番滋味。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听从有时候是接受的,有时候又觉得接受就是违背本意的所以时常会纠结。这或许就是书名的本意吧!天才也好,疯子也罢都是安排,听从安排或许就是快乐吧!
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自省的价值的(很多次理所应当的瞬间我们真的很难排除自己就是病人的事实),此书推荐给那些曾经像我一样心灵长满杂草的拓荒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
第一次接触这类探索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书籍,光看书名,就觉得不可思议,两种极端似的,天才与疯子,就像南极与北极,彼此都是极端。
书中介绍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况的例子,通过作者去拜访,录音笔记录,谈话,沟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访谈式记录。读每一章节的文字,仿佛在看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很深奥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内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阅读中,常常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偶尔也会产生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偶尔是同类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讲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动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场的作用,我也有类似经验,不过,迄今为止,也就两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哈哈,想想也是给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机会吧!
当你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时,“精神病人”也在审视着我们“正常人”这个群体。
花了较长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尽头还是时间的尽头,其实对终究离去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正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恒的记忆。珍惜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想法,它有它出现的道理,只要不是有伤害性即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
1.很少看书的我花了很久的时间断断续续差不多两个月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头皮发麻。
记得有次深夜里读到其中一个桥段,感觉自己的灵魂都震动了一下。从感官上来讲,这本书是值得推荐阅读的。
2.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边本讲的就是一些和所谓”正常”的人对世界、对自己、对生活持有不一样看法的人。这本书才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学者多次探访精神病院病人的故事,写作的手法比较写实,很有代入感。也有人问过作者,这些故事是否是真实事件,作者的回答是:如果你觉得它是真的,那它就是假的。如果你觉得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真的.。
3.如果以我的感觉来看,我愿意相信它是真的,因为我本人也是对世界抱有奇思妙想的人。书中有很多时候都在探讨这世界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不同的生物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人们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以及排除异己。大多数达成共识的的人群
会觉得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虚假的。这本书就是通过这些少数的被认为不正常的人眼中多了解世界,因为这些人和她们的思想也正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4.不管是为了博人眼球还是确有其事,书中的故事有些是发人深思的,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所说的,天才和疯子可能只有一线之隔,现在人类文明飞速的发展,这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也许现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人类也正是我们需要去认真研究的通往未来世界大门的钥匙之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4
本书的案例中,有些观点还真是让人觉得神乎其神的,但不知为什么,说得越玄就越让我觉得不可信。并不是因为那些知识超出了我的'认知,而是沟通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的内容,二是说的方式。即便我可以努力尝试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诡异气息却始终无法消散。
书中人物夸夸其谈,自认为才华横溢,但在我看来,却有很多根本就是伪命题。例如那些自称可以往返现在与未来的人,你不如收起对我们普通人的鄙视目光,拿出让人相信的真凭实据。像机器猫似的真刀真枪地往外掏新式装备,看谁再敢跟你叫板?好吧,也许他们会说:“我又不是科学家,我怎么会发明那些玩艺儿?你现在要是穿越回唐朝,你发明出个电视机让我看看啊!”这话貌似有些道理,可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舞台施展才华的年代,你就算搞不出发明,总可以写本科幻小说吧?说不定还能得个雨果奖、星云奖。再退一步说,你文笔不行,写不出小说,那你也可以去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大显身手啊!
噢,这些你都不行?你只会睁眼说瞎话?那好吧,把你当作精神病,其实也没冤枉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5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的答案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但是你可以在你自己眼中可以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或许在这一类人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就是精神病人。这个就是这本书主要新颖的地方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此书是高铭老师所著,里面的文字通俗易懂,都是以对话方式呈现的,读者大多可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能够随着作者投入到书的情景里面去,大多数看这本书的人都会废寝忘食,并且还可以看好几遍。在作者的描述中,让我知道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他们的'思维超乎了平常人的思维逻辑,他们的推理方式实在是不得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让我刷新了对他们的认知。
他们的眼中,我们是那么的的无知、渺小、愚蠢,我很惊讶他们的想法,是那么的独特,创造了不一样的世界感知,他们能够通过很小的东西联想出更大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头脑无止境的思考下去。
里面有提到一个精神病医生,他说道:如果这个精神病人是快乐的,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打断他。是的,我们不要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如果你觉得他傻的话,然后在他的眼中,你或许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瞧不起你。
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思考下去,生活下去。有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许他们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
在前几天看完这本书后,没有想着写什么观后感的,但是今天实在是闲不住吧,不能什么都不干啊。
这本书的主角(作者)在采访精神病患者后写下的这本书,给我的感想是真的厉害,因为你长时间和精神病患者接触,可能会被影响,书中也有作者记录下的一句话是:“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负责你迟早会疯的。”
在这本书中发现好多精神病人的思维逻辑和世界观超出平常人太多了,作者有次采访一位女患者时就被这句话给深深的震慑住了“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这句话给作者的影响很大,当然这句话也成了这本书很出名的一句话。
书中采访的患者什么样的的人都有下至平头老百姓,上至海外留学生和公司老板,真的是什么样的人都有,那些患者的逻辑真的让人怀疑人生,思维逻辑之强想法之惊奇,但是你细想一下那些逻辑都说的通。
书中的精神病患者到底是不是真的疯了,还是说像以前地心说和日心说的那样,想想太可怕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7
最近书荒,闲来无事就翻了下柜子。发现了一本不知道是谁放在柜子最下面的抽屉里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最先吸引我的就是书上大大的标题“国内第一部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就此就读了那本书。
本书以访谈的叙事手法记录了一个与我们正常人完全不同的特殊人群—精神病人的世界。从真实性上面看,我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本书在写作上添加了作者的主观意愿。虽然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些病人,但作为一本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小说,还是不要太相信。
除了真实性外,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相比专业的书籍外,它显得不是那么的枯燥。也以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精神病人,这个角度很新奇。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在常人看来天才和疯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本书改变了我很多看法,也对心理学产生敬畏之心。
我在设想如果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人生活在我们这群普通人中,当他们提出完全与我们之前的认知完全不符的观点时,是否也会像书中所说的'会被我们这些“正常人”当作精神病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在精神病人的眼中我们才是患了病的人。
书的内容就不透露啦,有兴趣可以找下书看。也许看完这本书,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认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
以前以为精神病是受到极大的压力和刺激造成的,通过这本书的描写,原来很多精神病人是自己吊死在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想出来的。书中没提到病人的生理指标,我想他们的病态应该不光是思想行为上的,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才能下诊断吧
你可以思考宇宙人生社会和万物的奥秘,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影响,那么你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果上天启示给你这些,你是宗教家。而这本书里的精神病人虽然有天才的潜质,思考的东西有意义却是一己之偏见,无视现实生活甚至超越社会规则和道德。所以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精神应当建立在物质之上,因为人既是肉体,就还是物质的。如果把自己的.一日三餐现实生活安排好再去思考一些课题,遇到阻碍保持平和心态,估计也不会疯了。
不过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真有疯的,可人家历史留名了,而这些精神病人就只是炮灰了,可惜!
比起只追求世事繁华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这些精神病人似乎更加纯净有追求,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将理论和现实结合好,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价值就好,可以思考而不是妄想呀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9
天才在哪,疯子在哪?
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就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这回趁着有实体书,通读全书。
读之前就大概了解本书是讲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感觉不会像医院那么神圣,也不像医院那么阴森,共同点是人们不会想进去待着,但精神病院会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开一角窥探一下。
有些疯子并不是真正的疯,他们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读完本书,总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为自己不同世俗的举动,而被误关进来,里面很多内容讲述高深莫测的世界观、科技观、生命观等。我记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监控地球的间谍人;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过去;有人研究科学技术否定现在,这些人让人感觉需有很强的逻辑及丰富的知识,怎么能被认为是疯子。
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种动物,有人在平静的屋子感受到大风的.侵袭,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的高深,但却也让人无法捉摸,一些无法去想象的事情,却真实的感受在他们身上。
看完本书,真的没有办法去下定论,如果你想到的事情和书中人物想法一致,那自己是不是要应该去医院看一看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有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逛街,试着蹲下来和小孩子一个高度,你看到的只有不同的腿在向前动,商店里面也只有衣服的支架。当孩子要求你抱抱的时候请抱起她,让她看到和你一样的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个精神病人拿着伞蹲在草坪上,别人问他,他说我是一个蘑菇。当时我并不理解,觉得就是精神病,怕是傻掉了。但当我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只是站在蘑菇的角度“对话”蘑菇。
这篇文章写一个女生会模仿任何一个人,语调,语言,动作都像极了,一个老人或或者亲近的人。她说:“我开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还是用这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个角度看。不过,这个换角度,要复杂的多。因为要换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个世界!最开始我先是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记住那些细节的特征,再然后开始试着模仿别人、体会对方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变成你模仿的那个人。模仿的时间久了,会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进-步,就会学会用对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耗时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只需要你在看的时候,能有一点儿的思考,他就是欣慰的。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已经完全不知道书中具体讲的是什么,只依稀记得书中讲了很多的不一样的故事。看完故事后会让自己有点凌乱感,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之前所知道的一切,而认真思考书中讲的故事这个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天才和疯子只有那么一线之隔。
很多观点已经逐渐忘却,但是自己作者自己说过,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个心理。每天抱着空杯的心理,拥抱每一个病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只有你摒弃自己的成见,你才能体会、理解病人,同时才能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的难,真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病友的信任,才能坚持下来。
生活在人的江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形色各异的思想,所以在日常中遇到思想各异的人,我们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认真的倾听,需要完全的赞同,但可以表示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世界都美好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3
这本书被很多朋友强烈推荐过,不知道为什么。读完也无法明确这种强烈的缘由。就还成。个人口味。
单看书名,以为是一本成功学,所以一直没读。
你看,人总是会一不留神就陷入自己的固有认知和刻板印象里。
其实,这本书更像一本变态心理学初级入门科普书。
心理学一直都是常被世人误会的对象。总感觉她披着神秘的面纱,和玄学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已经好多了。变态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科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也就是研究异常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更多的.研究普遍行为,加起来统称研究行为现象的科学。
看心理学,有一个很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够更加理解人类。之前觉得啊怎么这样的事情怎么这么可恨或可怕的人,会慢慢理解,也算打破固有认知和刻版印象吧。多一点理解的时候会多一点慈悲。而当你觉得对别人慈悲的时候恰恰是在对自己慈悲。人的能量场就是这么奇妙。
无论“天才”还是“疯子”都是“常人”对于“常人认为的异常人”的一种称呼罢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好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些,而那些“所谓异常人”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寻求到理解。已经很棒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4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不过,是看似。也许这个世界最精彩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那么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了。看来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也许问问旁人可能不会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升职加薪或是学习知识,很少人愿意面对这个问题,除非,疯了。疯了,疯了,疯?想到这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群人,精神病患者。
走进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玄幻的世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我惊奇的发现有些精神病人的.逻辑居然是很清晰的即便是一种看似异乎常人的逻辑。而他们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各自不同的性格滔滔不绝的,沉默不语的,拐弯抹角的,没事找事的。他们以我们不懂得的方式在观察着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我们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了吧。
作者说,他希望读者可以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地接近着奇妙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维的,三维的,甚至是四维的?真的希望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有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在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
首先得阐述此书的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简介中作者称自己深入精神病院多次,与各位案例病人进行对话并归纳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此书着眼的意义应是,给对精神疾病知识贫瘠的时代一个警示,大部分的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保存偏见,却忽略了在此书列举的种种案例中,不乏有发病率广而普及率低的病症,比如抑郁症。也忽略了精神疾病患者不该被简单一句“疯子”而耻笑,他们所承担的痛苦并不少于生理疾病患者,痛在于“清醒时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出现问题”,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使之承担了过多的非议。
在章节里也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未被更正的东西,比如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已被正式废除于精神疾病中,所有非正常性取向只是相比普遍性取向而相对较少的生理取向,已无需介入任何形式的`药物及其他形式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来说,非正常的世界似乎是“潘多拉的魔盒”,我们偶然窥见一斑,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能对精神疾病有些许正确的认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3-07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21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12-19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大全(15篇)12-22
关于天才的名言02-22
天才与勤奋的名言03-02
天才出于勤奋的名言12-20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2-07
蓝染惣右介语录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