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吗读后感

时间:2023-12-29 07:26: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幸福了吗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幸福了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幸福了吗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1

  几个城市的周转,忙碌的生活,日子还是那么的平白无味,工作吃饭睡觉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抑郁,人说相由心生,那期间我觉得自己奇丑无比,惨不忍睹。在整整泣不成声的哭了三个小时后,我觉得自己有大病初愈的感觉,我决心做些改变,毕竟日子还长,毕竟我活着不是为了感受忧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我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幸福了吗?如果不幸福,那我努力的价值在哪里?白岩松在书中写到:“曾国藩坐到皇帝身边,吃了一顿至高无上的饭,似乎一生,都为了这奖励一般的一顿饭。看到这,我过了一个坎儿。如果这意味着人生的巅峰,不要也罢。”看到这,我自己也过了一个坎,如果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只是为了银行帐号里积攒越来越多的钱,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却不管自己当下的每时每刻是否过得幸福,却没有用金钱改善我的生活质量,全心工作却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的追求不要也罢。

  由于防御心理很强,坐火车我从来不与人交谈,一般都闭目养神听音乐或埋头看书,但前些日子由于坐高铁身边的大叔帮我放了行李,当他主动跟我交谈时我不好拒绝。北大毕业,合肥某所高校当老师,心理学,自己还有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看着名片上写着儿童心理,家庭心理的名称,想起在家时叔叔谈起堂弟眼看就要高考了,却还总是逃课在网吧里很是头疼,便向大叔咨询如何是好。但他一个问题就把我问倒了。假如你堂弟现在去认真学习了,能改变什么?这样做只是让你叔叔自己心里觉得舒服,但他有想过你堂弟的心理诉求吗?他为什么逃课?为什么沉迷网络?他是在逃避什么?有没有去关心过他这个人,而只是关心他的学业。是啊,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点上了,新闻里好像有个学生考了第二,只因母亲说了一句又不是第一就自杀了。现在的家长都把自己的荣辱与孩子的学业挂钩,不要忘记,他们是人,不是物品。但在不看过程只求结果的现在,一切是否都显得太晚了?

  一路的畅聊,自然也就聊到了我身上。大叔说我拥有我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心理,很是难得,但也希望我能停下追寻的脚步停下来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跑得太快了,这样下去会有问题的。大叔说的时候我表现的很不以为然,其实我心里已经是巨震了,他对我的分析都让我很折服,也让我想通了很多问题,却倔强的拒绝面对。我明白自己应该从忙乱中,从急促的走向未来的路上停下来。书中写到,如果你自信于一生都有挣钱的能力,为什么那么急于一时?人,是自己欲望的主人还是奴隶?该挣的钱坚决要挣,不该挣的钱坚决不挣;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花。是否还打算只买棺材不买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尽心竭力的维持着一切,让生命避免危机四伏,却与快乐背道而驰。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生活中,让我们精疲力尽的有时候不是忙,而是乱。有些人事情很多,却做的井然有序,在有条不紊中既锻炼了自己,又收获了自信。有些人事情不多,却把自己弄的心力交瘁,做着今天的事情,却一边忧虑着明天的事,一边又放不下昨天的事。学会平静,凡事急不来,只能慢慢来。忙而不乱,像大自然,它从来不忙卻四季分明,日出日落井然有序!学会凡事交给祂!

  书中写到,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我很少羡慕别人的生活,因为这种东西只能是冷暖自知的。就像有些人羡慕我的生活一样,可谁又看到我晒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但我也不嫌弃我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是我的生活,已经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或心理状态下我所能追求的最好的生活了。有苦有酸也是有甜的,我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内心。白岩松说,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急迫。

  当我们还无法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至少可以先改变自己的环境。所以我在做些一切我能做的改变,只为感受快乐,只为能停下脚本更多的去享受当下。未来的事情未来会有安排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我在努力通往幸福的路上……

幸福了吗读后感2

  《幸福了吗》,作者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评论时事新闻别具一格,风趣幽默!在《幸福了吗》这部近30万字的书中,收录了作者50多篇生活随笔,通过300条浅显朴实的道理告诉我们怎样在生活中发现幸福、感悟幸福并传递幸福,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近幸福、拥有幸福并普及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我在百度上查到: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爱,有朋友帮助,有自己乐意做的事,这就是幸福。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会有共性。过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幸福,其实是在摧毁幸福。我不认为钱很多就一定幸福,钱少的人家也团团聚聚开开心心地围着火炉吃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否经得起诱惑,抗得起干扰。

  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一位哲人说过: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要抓住眼前的幸福,不让已经来到的幸福从眼前溜走。人们在失去了以后才懂得珍惜,因此也与幸福擦肩而过。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不会享受和体验过程,又怎能体味到精彩生活的每一天呢?从容地直面人生,珍惜现有的生活,抓住眼前的幸福,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的事情,从点滴细节中体会生活带来的幸福,以健康的心态享受每一个今天。

  《幸福了吗》中蕴含的关于幸福的真谛很多,学会感恩、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善待别人等等很多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幸福,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并把自己的幸福传递。

  看《幸福了吗》,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白岩松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在他朴实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一身正气是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在他的藏在一副眼镜后的一双小小的,明亮的目光显然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更深邃,更沉稳。

  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

  “9。11”的沉默在白岩松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可鉴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担当;四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笑话,表达了他对于爱的主张;“7。13”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热情的张扬;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作者在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是热泪盈眶的,不一定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更多一些。

幸福了吗读后感3

  白岩松,不仅是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新闻记者、评论员,还是一个同我一样即豪迈又感性的北方人。对于这个央视不苟言笑的资深新闻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2008年金鹰奖颁奖典礼获得“最佳电视主持人”时说的这样一番获奖感言:“2008年,一片寂静的北川和万众欢腾的鸟巢,或许也是这一年中国人喜悦与悲伤的两个极致。他对于一个主持人的提醒就是,万众欢腾的时候要学会聆听,沉默的时候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前不久通过媒体得知他的新作问世,我便以第一时间购买了这本《幸福了吗?》,阅读后也深有感触,在这里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书中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的心得体会。

  提到现今的诸多社会现象,这也是白岩松在书中表达的许多观点我都相当赞同的原因。首先就要说说最近在自家小区内看到的一幕:就在前几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接连两三天都会看到那一对中学生。三次遇见他们,两次都是看到两个面容稚嫩的孩子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还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直到我走进楼内他们还是保持着那个动作久久没有分开。对于这样的.两个中学生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但我知道这种画面在很多人青春萌动的时候都曾是一种向往和好奇,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成熟前都会经历的一小段路。看着现在的许多孩子背着阿迪的包、穿着耐克的鞋……也许他们会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是“不走寻常路”的一拨,会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也会时常有“飞一般的感觉”;甚至在还不懂得什么是享乐的时候,就频繁出入各类酒吧迪厅及娱乐场所,在我还是学生时代与同学去江边春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三两个结伴走出了家乡的这片土地领略过各地风光了。这些都无疑显现出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青春”似乎来得有点早~而这些过早的“认识”也只会使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光缩减的一短在短。这也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很多事情还是需要从小做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需要打好基础的!

  在我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好多孩子在他们的青春时期做着非青春的事;在我感叹现在的饭店服务质量越来越好的时候,却看到在一起吃饭的朋友从佳肴中夹出一只煮熟的苍蝇……是什么让十八九岁的青年变得只要穿上一身品牌服装就可以趾高气昂的走在人群中?是什么让身强力壮的男人抛弃尊严跪在街边叩头乞讨?我想问,难道生活好了,是错吗?但事实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可许多人的素质和良知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步入社会的那天起身边就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咱们改变不了现实、改变不了社会,只能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适应、选择了顺从,即使曾经有的人奋力挣扎过,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随波逐流了,所以这些人变了。正如白岩松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边在升腾一边在坠落……岸,在哪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因素,上天怒了,它让大自然惩罚了人类。2008年,汶川的一场地震,中国在一天之内失去了八万人。对于今天来说,它已是被载入历史的一段沉重往事;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天,加之近两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让许多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所以在那以后,坐公交车就时常能看到给老人孩子让座的人。因此,在当下社会中的很多现象,人们的很多生活观、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心态和一种信念!

  我一直都认为古人的聪明和才智都是纯粹的。所以人类有了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国人理智了、现实了、世故了……但人们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却把先人留下的那些真、善、美,那些德、那些儒抛到了脑后。然后就有人把“改革”和“变化”这样的词放在了先人身上去体现其更大的价值。

  二十出头的人就想拥有一份轻松的工作“养心静性”,大家开始追求“简”,避开“繁”。成天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挂在嘴边。这到底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大家都累了?还是因为科技发达了、房子变大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懒了?那又为什么很多人要不停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没日没夜、抛家弃子的挣钱呢?所以我想最终就像现在这样,大家累了身,也懒了心!再想想,人人都说社会复杂,可真正复杂的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吧~

  最后再引用一句白岩松书中的话来总结:“如果走得太远,那么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幸福了吗读后感4

  幸福了吗?

  看似简单的一句询问,却直击内心。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呢?带着与自己内心的独白,我试着跟随作者一起寻找答案。

  开始思考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这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诗”这首诗被白岩松放在本书的扉页,算是给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白岩松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引发读者对自己内心的思考。

  幸福在哪里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幸福并没有伴随物质目标的实现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得也抱怨。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我们除了幸福,什么都没有,可是,幸福在哪里?”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忙着积累物质财富,甚至为此不择手段,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大概的原因恐怕都一样,他们想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是正像白岩松所说,财富有了,幸福却没见到。为什么会这样?金钱、权利和名誉,到底能不能带来幸福?如果不能,人们又为什么要为它们拼命,如果不能,那又有什么能呢?

  人们都在忙着,又有几人真正停下来思考过忙碌的意义?认真地于内心寻找幸福呢?幸福既然与物质无关,那幸福又在哪里呢?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跟随作者反复自省。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就应当幸福,摒除杂念,给内心留一份清静,欣然前往!

  反思

  “其实,任何一个悲剧,都不是把责任推到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身上就完事大吉的。或许,我们都该认真思考,我,如果有机会,是不是也可能成为事故的责任人?我想,有可能。所以,谴责他们,不如多多自责。”“其实,名气与优秀,还真不是一回事,有时甚至差的很远。这里面的泡沫成分一点儿不必房地产少,但是,无论主持人自己,还是众人,清醒者不多。”

  “你是否做得到,众星捧月时还记得自己是谁?被视而不见时还知道自

  己该做什么?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夸张的表扬,却不可以接受夸张的批评?”

  “有的时候,我会很有兴趣的与叫白岩松的那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看他的被异化,观察与思考在他身上的有趣之处,看他与社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

  我是谁?我是你眼中的我,还是他眼中的我,或者是镜子中的我?我是好人眼中的我,还是坏人眼中的我?如果你的答案是:“我就是我,不是任何人眼中的我”,那么为什么在别人称赞我的时候,我会飘飘欲仙,而别人辱骂我的时候,我会无法接受?人为什么总是欺骗自己,人为什么总是选择忘记,“我”还是“我”吗?

  白岩松说,他会很有兴趣的与叫白岩松的那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此时,那个保持距离的人又是谁呢?是他的内心,一个人的眼睛注定只能长在自己的身体上,所以就只能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但是内心可以,内心可以生出无数只眼睛,并把他们放在天上,看着自己和这个世界。人只有经常从内心去观察自己和这个世界,才会真正的了解,我是谁,这个世界是什么。

  明天,开始信仰

  “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阶段。还要多久,还需要怎样的路程,我们的眼神才能够重新纯净起来,童年与成年不再有太大的区别?怎样能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人与人的相处变的简单,不再需要天天运用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聪明才智去斗智斗勇。” “问题的关键是,在感动的那一霎那,我们曾立下无数誓言,后来,困意来了,我们关掉电视,沉沉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紧牙关许下的承诺,我们是否,还会在醒来后想起?”

  “感动了,然后呢?”

  “每一个个体,有自己的路,这里暂且不谈,因为与幸福紧密相连,你总该信一些什么,比如真诚,比如友情,比如适可而止,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让自己安宁,也让周围的人被感染,没有信仰,恐怕无幸福。”

  纵观这本书,就像他的主持风格一样,他的睿智有时甚至是尖锐的言语能让人明白什么是责任、该怎样承担责任,什么是批判,又为什么要批判,更重要的是让人明白自己到底要追求些什么。作为一个新闻评论员,他说,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缺了这三样,毫无价值。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感谢白岩松,给浮躁的生活带来一丝清醒的凉风。

幸福了吗读后感5

  虽然写下了《幸福了吗》读后感,其实这也不是所谓的读后感,只是我读过这本书以后,自己认为里面的一些经典的话语,一些能够发我深醒,能够对我有所帮助的一些语句。

  我先说一下我对这整本书的感觉,这本书在我没有拿到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白岩松的一本记录的书,有可能是一本长篇的小说了什么,其实仔细想想,用脑子想想也知道他不应该是一本小说,你想一下白岩松是何许人也,一个新闻评论员,一个知名主播,他又不是像郭敬明那种写悲剧的小说,也不是安妮宝贝那种写一些唯美的爱情文章,他是一个很深度的新闻人,一个对社会有超强责任的人,所以他的书是能够发人深醒,对人有所帮助的书,虽然我自信我不能吃透其中的很多的东西,但是如果我能够从中有一两句的能够惊醒我,对我有所鞭策的话,我想那这本书我就值了,真是物超所值的值了。

  由于我看着本书不是一鼓作气的看完的,都是平时没事的时候翻翻,所以对于书中的很多内容,有部分已经忘了,有的时候看书的时候的心情和注意力不够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有部分的章节觉得自己就像走马灯似得就过去了,那些自己没有印象的章节也就算了,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我可以慢慢的第二遍、第三遍的进行品读,现在我就写一下这本书对我印象深刻的几篇吧。

  首先是开篇的序,可能是刚开始品读,也许是这本书真的精髓就在这,所以我觉得这篇序对我的影响很大,首先就是那句“人类一生中有三个关系要处理,而且这三件事是不能更改顺序的,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不但对于人生还是对于社会那都是百试不爽。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我们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是对了解决我们的与物的关系,因为我们要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所奋斗,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而拼搏。等到了我们的寒窗苦读结束了,我们进入了社会,我们参加了工作,我们的身份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我们从原来的只是一个学生,只是父母的儿女,这种简单的人物关系慢慢的演变成和同事的,和领导的,和爱人的,和自己子女的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这难道不是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的处理了吗?等我们慢慢的长大,慢慢的变成熟,我们能够很娴熟的很圆滑的处理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我们与自己内心的关系的处理慢慢的被提上了日程,我们开始注重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像前两个阶段的纯纯的只是为了处理与物的关系,处理和人的关系,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内心,我们开始听到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开始成熟了,甚至有点返璞归真了,虽然我现在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阶段,但是我隐隐约约能够从白岩松老师的笔下感觉到那种我们人生的很多的细节。序中对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句话就是一个领导问季羡林季老的那句关于信仰和主义的问题,季老的那句“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其实我对这句话第一次读的时候并不太懂,所以连着读了两遍,只是浅显的明白了季老的对我们现阶段的社会的一种忧心,人们不再有信仰,只是靠主义来要求人们,可是这是多么的脆弱的呀,但是面对领导人,季老并不能表现的对主义的失望,只能说也许早一天,其实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季老对信仰的注重。我们现在的社会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断的挑战人类底线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可是什么是信仰呢,难道只有信教才算有信仰吗,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只要我们心中一直有一种精神,一种我们自己信奉的精神在,有一个准则,自己内心已及社会的准则在,我们都属于有信仰。

  对于文章对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去台湾的描述,白岩松对台湾的描述并没有避开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他也说到了他第一次去台湾的感受,其实就像一个老师在和我们娓娓道来他的生活记忆。在这篇的描述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描述的诚品书店,那种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诚信,那种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说实话能够感受到他对我们大陆的一些生意的人的一种无奈和鞭策以及对诚品的赞扬,还有卢秀芳为自己公公穿衣服的细节,可以看出台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没有好处,同为炎黄子孙,他们也秉承着中华文化,从上面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老一辈的文化的传承并不比我们大陆上的少,甚至比我们对文化的精髓还要抓的精准。还有那句证严上人说的“我们不要怕被磨,被磨过的那块石头会发亮的,而磨人的更辛苦,他是会消耗的,所以人生哪里有什么敌人”还有“人生有很多事,想象时恐惧,然而真到了具体情境中,恐惧就会消失掉。”、“很多东西都是纸老虎,之所以他有时看起来很恐怖,那是疑问你对他在意,抬举他,如果你轻松的面对他,他是否会感觉很沮丧甚至很受伤”这是多么有哲理的话呀,这些话都能够对我有所帮助,所以我觉得从书中读到这么多的东西,这是我从毕业以后读过的对我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幸福了吗读后感6

  当幼儿园介绍了这本《幸福了吗?》与大家分享时,我心中一阵欢喜,因为家中书架上的这本书的名字很吸引我,正想抽空品读。书的封面是作者白岩松的一张照片,难得的笑脸加上休闲白衬衫,使得这位一贯严肃的央视名主持显得亲切可爱。白岩松是我很欣赏的一名主持人,他正直、儒雅、敏锐,有直言不讳的勇气,还有一个亲切的绰号“小白”。

  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白岩松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审视的目光,回顾了自己十年来在央视、名利场的起伏,发表了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以此点出种种幸福。白岩松很幸福,因为他总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对待工作认真踏实,充满爱心和责任心,总能看到希望和进步,而不是抱怨。

  一、知足常乐,少欲离苦

  开篇,白岩松借用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勾勒出了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这是对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的质问,也是对人们久经炎凉而日益麻木的心灵的一种呼唤。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幸福不是比较级,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知足常乐,你就是幸福者。

  幸福是动态的,不同时期对幸福的理解与要求不一样,当吃不饱饭的时候,能饱餐一次白米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当没有钱购买一本书而拥有一本书的时候,是一件幸福的事……幸福也是纵向的,比较自己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的环境去感知幸福,就会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但是今天的人们,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需求越来越多。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们的需求从低层次的需求转向了高层次需求,随着人的欲望日益增多,对幸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人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幸福感随之减弱,甚至缺失,正如文中的一段话,“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幸福并没有伴随物质目标的实现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得也抱怨。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其实一个人幸福与否,归根结蒂是内心的欲望在作怪,它让你那颗平静的心时时处于挣扎与困惑,导致幸福感缺失。

  二、幸福在身边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这本书的序,作者把自己平日里的所思所想写成十三个小篇章,代为序,序名为《幸福在哪里》。看到第一个小篇章时,我感触颇深。如文中所说,周围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戴上水晶、宝石,那里藏着每一个人内心的秘密,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抚慰,而起因是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我曾经就是这类手腕上戴着信仰的人,当年的考编失利,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紧接而来的压力是无人指导的困惑、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的焦虑以及因为远在山区单位上班导致的不自信。当我戴上水晶初始,可能是因为心理作用,觉得心中豁然许多,但一段时间后,焦虑仍然存在,因为心中始终存在着工作调动的欲望。后来在不经意间听到市区一些老师的抱怨,我慢慢思考:在山区上班是不是也有一些好的地方呢?没有那么多工作量,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文中有句话:“在大城市,我们活在自己的小团队里,对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小镇或是人口稀少的村庄,没有这些小团队,你必然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还有其他多姿多彩的东西,于是我学习放慢了从大学就习惯于竞走的步子,观察生活中的沿途风景。我有更多的时间继续学习我爱好的`声乐,安静地写一篇文章,看我感兴趣的书或者追一部长剧。

  文中的一句话更是能说明我当时的心境,“你是否做得到,众星捧月时还记得自己是谁?被视而不见时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夸张的表扬,却不可以接受夸张的批评?”我回头发觉,过去五年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洗礼,大学里同学们投来的崇拜与信任的眼神,与工作后一些同行投来不屑与质疑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便思考为什么我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我自己真正要追求什么?

  我逐渐感受到重过程、轻结果的意义,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本身、理论本身、课堂本身、孩子本身,而不去攀比成绩、名次、荣誉,在这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幸福,就像陈奕迅的一首歌《稳稳的幸福》中唱道:“有一天,我发现自怜资格都已没有,只剩下不知疲倦的肩膀,担负着简单的满足。有一天,开始从平淡日子感受快乐,看到了明明白白的远方。”后来,有了让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好结果。若你现在问我:“你幸福吗?”我的回答是:“是,我是幸福的。”因为在生活上,我比以前上班更方便了;自身价值上,我比以前更有职业认同感了;专业发展上,我有更多的同事可以交流学习了。

  也许,工作量会比以前多,但我仍然觉得是幸福的。幸福在哪里?有一首歌大家都听过:“幸福在哪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力,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幸福在哪里?它在精心的耕作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孩子成长的光荣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我们便能感觉到幸福。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用心体会,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了吗读后感】相关文章:

求职礼仪故事:你“坐”对了吗09-16

幸福读后感05-15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10-13

提醒幸福读后感08-23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12-13

[集合]幸福读后感12-16

《提醒幸福》读后感10-29

关于幸福读后感04-24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