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家长心得(荐)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家长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
配合学校实现真正的减负?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为国家培养更多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我认为,“双减政策”就是一份爱的粘合剂,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共同体!
下面我想通过一名家长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双减政策”下教育理念和措施的认识,同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一、坚持陪伴,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陪伴是既要陪伴孩子享受成功,更要陪伴孩子面对失败。“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在学校课外延时服务时间基本都可以完成,所以回家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可以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也有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和意愿,滔滔不绝地讲起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不开心的遭遇。有效的沟通充分搭建起了学校与家庭共建的桥梁。
二、坚持亲子阅读,引导孩子思考并探索世界。阅读对孩子的益处不言而喻,短期来看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语文的应试能力,长期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塑造气质,增长见识,带孩子发现更广阔的人生。“双减政策”实施后,通过亲子阅读我感受到了绘本里的人物带给孩子的乐观积极态度,带给孩子对日常事物和内心想法流利的表达和敏锐的感知。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沃土,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学校、家庭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家校携手,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历练,而体育能给予孩子的是意志的磨练、是精神品质的提升、是气质的养成。体育终将是孩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财富!“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角色回归,坚持每天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运动,跑步、跳绳、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孩子可以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通过体育运动,孩子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在坚持不懈、挑战自己的过程中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四、坚持积极参加劳动,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为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把加强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养孩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大扫除、布置美丽教室等等,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帮助孩子提升劳动技能,为孩子全面发展助力。在家庭教育环节中,由于减负政策的实施,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共同体会劳动的快乐,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使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摆放物品、打扫卫生等等,使孩子熟练掌握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有时间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植美化家庭环境;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增强家庭责任感,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总之,“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充分为劳动教育做“加法”。
五、坚持兴趣培养,将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严格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学校在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的同时,优化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兴趣为主导的特色社团活动,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挖掘了更多潜能,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环节中,家长得以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认识才艺兴趣的重要意义,给孩子创设更为安全、更为个性化的探索空间,使兴趣与艺术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朋友,为他们形成健康人格、感受生活之美、创建生命意义培育丰厚的土壤。
“双减政策”,家校共赢!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宽广而湛蓝的天空!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2
我家儿子还算是听话聪慧的,但是间或也会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我和孩子妈妈以前也多次责怪,甚至气极了也打过,但都无济于事。后来,耐着性子和孩子一起找,一起进步,最终改掉了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当孩子的东西找不到了,家长先不要焦急去骂,去责怪。而是先要陪着孩子不断地查找,查找的时候,要分区域找,不要东一头,西一头地找,否则永久也找不到,而且还越找越生气。
在查找东西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孩子头口讲,丢东西是一件特别不好的习惯,你看现在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你自己有多焦急。因此,平常要把自己的东西管理好,什么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心中要有数。
后来,妈妈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儿子写备忘录,把自己的什么事,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都写在一个小本本上。这样,即使是遗忘了,查一下备忘录,就能想起来。
以前都是和我妈妈关心儿子整理东西的,导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甚至有时候他自己说自己放在某处的东西,经我们整理后,他就找不到了。我和妈妈最终意识到,是应当让儿子自己整理他的`东西的时候了。这样他放在什么地方,自己自然是清晰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早晨上学,孩子找不到东西是特别头痛的。因此,我和妈妈也不断地强迫他在睡觉前,肯定要检查好自己的东西,把其次天该用的东西,都预备到书包里,并重复检查是不是都预备得当。
渐渐地,我家儿子养成了各种检查东西的好习惯,目前来看,丢三落四的毛病也渐渐消逝了。甚至他还能关心妈妈记住好些东西,关心妈妈整理一些东西。对于儿子的这种进步,我和妈妈由衷表示快乐,并针对儿子的进步,赐予了充分确定的同时,还赐予了象征性的物质嘉奖。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3
潘老师的讲座,让本焦虑的我,舒缓了一下心情。 孩子上了初中,作为家长肯定都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也可能会特别在意孩子考试分数。假如家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家长可能会倍感轻松;假如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有的家长甚至可能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 袱。作为成绩平平的初中生家长,我们这个家庭也不例外。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考试成绩理想,一种是考试成绩不如意,假如孩子已经非常努力学习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我的孩子现在就处于这个情况,此时,家长不应继续引导孩子将失败原因归结为努力,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学习压力。
听了潘老师的课,击中了我,要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功力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每次考试,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学霸,不能以天才学霸的目标去要求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要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跟他一起去克服自身焦虑情绪,调整好心态,认真分析,对于学习这件事要有客观的认识。
家长还要做的,是持续关注孩子达成目标的过程,催促孩子完成学习计划,并和孩子一起分享在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欢乐,重新获得取得进步的信心。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4
有幸于昨晚听取了亦庄实验中学组织的《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态看待考试》讲座,主讲人潘老师是十一学校的资深老师,从三个角度给众多的家长讲解的如何看待考试,考试之前家长应该做什么?考试之后家长又应该如何对待?
通过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孩子的状况,两个方面感觉深有体会,一个是学习的态度;另一个就是学习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知道学习的目的,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做作业要及时完成,并认真书写,不以应付消极了事;另一个体会就是学习的方法,作为十一体系的学校,孩子在学习中要养成规划的习惯,学习中可以规划,生活中也可以规划,有一个好的规划习惯并实施落地会对学生终生受益,这一点我感觉尤为重要,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会要求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落实到我们自身上,我们也需要有合适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考试好了,帮助孩子看看有没有不扎实的地方,考试差了,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粗心导致的?不过知易行难,面对孩子不合适的成绩的时候,还是需要磨炼心态。
得益于十一的教育体系及亦庄实验的高素质的老师,其实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影响有限,也只能做好后勤辅助工作,让孩子有正常的心态,健康的思想,按照自己的人生之路有节奏的前进,感觉潘老师的讲座最后的结束语特别好:每个孩子都是一支与众不同的消极了事;另一个体会就是学习的方法,作为十一体系的学校,孩子在学习中要养成规划的习惯,学习中可以规划,生活中也可以规划,有一个好的规划习惯并实施落地会对学生终生受益,这一点我感觉尤为重要,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会要求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落实到我们自身上,我们也需要有合适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考试好了,帮助孩子看看有没有不扎实的地方,考试差了,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粗心导致的?不过知易行难,面对孩子不合适的成绩的时候,还是需要磨炼心态。 得益于十一的教育体系及亦庄实验的高素质的老师,其实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影响有限,也只能做好后勤辅助工作,让孩子有正常的心态,健康的思想,按照自己的人生之路有节奏的前进,感觉潘老师的讲座最后的结束语特别好:每个孩子都是一支与众不同的花,都有自己的成长周期和成长节奏,家长能做的就是提供合适的土壤,适当的浇水常态化的施肥,防止病虫害,然后,静等花开;我们也希望孩子花开时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益能创造价值的人。 3.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简短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名孩子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家长,充满了各种焦虑。今天非常荣幸听了学校安排的资深教育顾问潘从红老师为家长分享的讲座“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态看待考试”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对考试有了更宽范围的了解,之前理解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检测,考不好就是孩子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复习时间投入的不够,通过讲座认识到考试其实是对学习态度、方法、效率、兴趣、学习时间的投入、落实和孩子的心理承受压力的一个检测。
二、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各科成绩优异,有时孩子考不好回来就是一顿教训,通过讲座认识到考不好其实检测出孩子的很多问题,每一次考试不管成绩好与坏,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思考总结,找出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三、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辅助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明确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要做到有事可干,专时专用,监督孩子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要让孩子劳逸结合,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要坚持运动和阅读的好习惯,业余多参加一些公益和兴趣活动,增加孩子的知识面。
孩子进入亦中学习和生活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充分感受到了学校方方面面为孩子们着想的氛围和老师们专业负责的精神,相信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会成为的自己。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5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6
三年级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家长来说,有些羡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羡慕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国妈妈”站出来为孩子撑腰、呐喊“减压”,比起我们小时候,真的更像祖国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学校怎么变,辅导班怎么变,孩子的学习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改变。与此同时,最大的感受还是不知所措,作为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解读政策,从文字层面到内涵外延,领会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战略意义,作为小家庭,如何正确认知大基调,并配合学校、社会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祖国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修正,几个月的时间,作为家长的我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浅谈几点感受。
一、双减:减出松弛快乐的童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快速做出了反应,上学时间错后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饱了”;放学时间弹性了,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剑拔弩张的辅导学习环节减少了,感觉家长和孩子都进入了比较松弛的状态。
说心里话,我的孩子属于比较贪玩的小朋友,他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我对于他的教育一度比较纠结,既希望他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又希望他在学习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纠结让我的心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失衡,时而警醒自己不要成为鸡娃的家长,时而又忍不住向大众靠拢报各种辅导班,偶尔孩子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多忙啊”,我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们见过太多中规中矩的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宝宝、朋友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成绩真让人羡慕。毫不自谦的说,我曾经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保送重点中学、考211大学、读专业领域数一数二的`研究生……但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让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让他像我一样长大。我的小学从一二年级开始,作业写到九十点钟,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茧子,没有时间上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兴趣班,虽然我非常喜欢并且擅长。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妈妈严厉的管教下,“刻板”的化茧成蝶,虽然结果很好,但过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独生子女的我和独生子女的他成为最好的、无话不谈、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阔天空,猎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双减政策的出台终于给了我不再纠结的信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增加“长见识”的机会,无论通过读万卷书,还是走万里路,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一个充满想象、可以发散思维的大脑,甚至可以无厘头,可以天马行空,毕竟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于未来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财富。
二、双减:需要配套的评价体系确保“减出实效”
落实双减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减少孩子学习时间,减少课外班数量,减少家长课业辅导负担这几个表象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个绝佳机会。所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双减政策减出实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长远来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会越精彩。所以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在哪个阶段来学,其实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时恰恰是带有垄断性质的评价体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们多学科学习、多学科探索的机会。譬如我家小朋友对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这些脑洞大开的学科很有兴趣,我们也在校外报了辅导班,但一度我会因为他语数外这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质疑课外课学习的必要性,曾经犹豫要不要停了这些兴趣班,让孩子专注学习校内学科。双减政策再度给了我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导教育回归本源,弱化考试成绩、弱化排名、弱化贴标签,鼓励孩子们更多元化的学习,学校多种兴趣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课余时间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学有所长。
曾经的考试、排名、升学让家长无比焦虑,恨不得自己上辅导班、自己刷题,替孩子考试,去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我特别希望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用尽快出台,敦促我们的家、校共同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爱生命、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国之栋梁。
三、双减:不减学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双减政策出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都欢天喜地,学习时间少了,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学习显得“不应该”那么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这欢天喜地的一员,他平时自律性比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双减”之后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觉得没有作业就可以肆意而为。他非常喜欢电子游戏,或者在网上刷一些感兴趣的小视频,我知道在当今这个娱乐快消、信息快消的年代,电子游戏、热搜新闻都会成为同学圈子的谈资,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也会聊到这些。但我对孩子这方面的要求还是很有底线的,从保护视力、精神鸦片等多个维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过这些电子产品达到娱乐效果。
“双减”减出来的时间,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来运动、阅读、走出去增长阅历。我们定了家庭日,户外采风,孩子学习摄影,留下童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定了体能提升计划,跑步、游泳、跳绳、打球,希望孩子能有个健康的体魄;我们定了亲子阅读时间,每天睡前、每个周末,我都会陪着孩子沉醉在我们各自喜欢的书籍里,孩子学的“本能”不该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纵深内涵。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且能量总量保持不变。在我看来,双减政策前后对于孩子“学本领”也应该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不学了,也不是少学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学,更多元化的学,让每个小朋友都顺应自己的花期,绽放出最娇艳的自己。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7
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很受启发!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高度;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一味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以后孩子只能成为沒有敬畏感、沒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只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说明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只是照做却不明白意义,相当于只知道个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内含;以身做责的家长以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担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家长力争做的父母亲,努力让自己成为的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和教育孩子!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8
得益于路老师的举荐,今日有幸倾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阅历,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相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技。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情愿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状况,刚好组织一些暖和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溢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华蜜与欢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妙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绚丽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相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相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惜。去相识好“父亲”这个忙人, 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备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静默而暖和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相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0
首先特别感谢学校供应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再迷茫,有了目标,有了方法。
让知识带有温度。
首先我要了解孩子的优势,鼓舞他多去使用自己的优势,要让他熟悉到发挥优势比修正缺点更重要。
再就是与孩子的沟通问题。现在他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还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情冲动。老师说遇到问题家长要先冷静,供应了一个四步走的方法:调整心情、倾听反馈、乐观建构、持续支持。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多看到他的付出与努力,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让他成为一个健康欢乐的少年,我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1
转眼间,已经7岁,步入朝凤路小学就读已满一个学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课题前,初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慢慢体会总结,感觉哪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我们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多运用,哪些做法适得其反就果断摒弃。慢慢就总结出了一些所谓的经验,今天就将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处还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做乐于陪伴孩子的朋友型家长
“生命要用生命来陪伴,灵魂要用灵魂来激发,思想要用思想来影响,智慧要用智慧来启迪,意志要用意志来砥砺,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这是我和孩子父亲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作为父母,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孙汀若属于典型的妈妈生、姥姥养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工作时间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顾的;但孩子并没有因此与父母疏远,因为我们一旦能有时间在家,就会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的陪伴对于女孩很重要,这让汀若从小很有安全感。他很关注两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没大没小的疯玩,所以汀若很阳光、活波;二是在玩乐中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孩子的特长优点进一步培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具体做法在第二条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沟通疏导,做到这些其实不难,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一直拿她当小孩儿,我们要多倾听、多问孩子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多与孩子分享一些可爱的小秘密,这种朋友式的互动会增强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汀若经常说,我是她的朋友,我想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对孩子的陪伴。
二、学习技能上不给过大的压力,习惯养成上要定严格的规矩
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很多期许,但是要深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对孩子的长远规划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简单善良、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之上,孩子可以自由发展。小学阶段,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我们不会给她太大的学习压力,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开心的童年。但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一定要遵守严格的规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早7:00前必须起床、每晚9:00前必须上床睡觉、放学第一件事一定是写作业;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每晚睡前洗漱干净、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要有良好的礼貌,见长辈问好、受到帮助说谢谢、影响了别人说对不起。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事情彰显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才能体会到文明带来的人性美好,才会拥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三、兴趣是孩子的老师,特长的发掘和培养会树立孩子的自信
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的老师,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让孩子多尝试。阿甘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拿到什么”,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尝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口味是什么”,所以当孩子有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时,只要鼓励他/她就够了。同时,要分清“兴趣”与“新鲜感”的区别,比如很多孩子在5、6岁都对钢琴很好奇,第一次试课会弹“两只老虎”的旋律了,就很兴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一开始兴奋这就是他/她的兴趣了,也许那只是他/她暂时感到新鲜罢了,可能过不了两天就想放弃,更不要在这种时候说“看看你,做事没一点毅力,不懂得坚持才会成功”,否则孩子只能违心的坚持,带着负担练琴,最终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干了,关键是还会产生挫败感。其实这些跟“毅力”“坚持”无关,只是我们会错了意而已。兴趣不是“要求做就做”,兴趣是“不要求做也坚持做”,孩子一旦发现了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所展现出的学习力、关注力会让我们吃惊。汀若成长过程中感到新鲜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学习无关,但只要对成长有益,我们都支持她去尝试,她尝试过手工制作一个月放弃了,尝试过钢琴两次课放弃了,尝试过游泳两周放弃了,尝试过轮滑一次课放弃了,尝试过养兔子两个月放弃了。但也有因为爱好坚持下来的,比如绘画,兴趣班假期里停课了她也会要求大人给买水粉,自己在家涂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为了赶上高一个级别班级的进度,她竟然能承受一周四次基本功练习课程的辛苦。
还有一点要注意,孩子小时候就要发掘他/她的特长,并且要多培养,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长恰恰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会是一件令人无比开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养他/她的特长,让他们习惯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心。汀若1岁半时,我们发现她的表达能力和对色彩、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强,爸爸就在日常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她记忆世界各国国名、国旗和首都,孙汀若4岁时能识别150多个国家的国旗,能记住它们的首都名称,并且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国家的位置;中班时,我们发现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时,能记住简单的诗句并运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饭她会说“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园的柳树会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从那时起爸爸就开始教她背诵唐诗和宋词,每天背诵10分钟左右,短诗一天一首,长诗两到三天一首,到现在她已经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和近100首宋词。背诵诗词她也会有厌烦的时候,这时爸爸就会用“飞花令”或者表演诗词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养成了习惯,就很容易坚持了。我们也没想过,她背诵诗词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我们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让她对自己非常自信。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能给孩子的礼物
每个孩子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用好奇的眼神对这个世界不断的探索,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的求知欲就逐渐丧失了,这里肯定有家长的原因,当孩子向家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有些家长回答不上来时就会不耐烦,要孩子闭嘴。这个时候孩子潜意识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慢慢的问题少了,其实是求知欲减弱了。被孩子的问题问到回答不出时,正确的做法是千万不要觉得尴尬,而是和孩子一起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保护孩子乐于求知的天性,并且会让他/她知道书是好东西,要多认识字才能读更多的书。如果孩子的大脑被书籍占领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所以,送礼物挑带拼音适合他们读的书;聊天时,自然地引出问题并告诉他们哪本书里会有答案;当着孩子的面,我们自己多读书多看报也是好的引导方式。一旦孩子爱上了安静阅读,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汀若就是经常因为恐龙的问题把爸爸妈妈问倒,然后我们再一起阅读《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才激发起她学习古生物知识的兴趣,这个学期初选定杂志时,她自己一股脑挑选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动物奇迹》《探索地理》并能认真阅读,现在还立志长大要做古生物学家。读书习惯的养成,真的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也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实还有一点感触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具有社会责任感。很幸运,作为家长我非常赞同朝凤路小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达人,向善向美”。这句话是多么有温度、有情怀啊!我们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是属于世界的。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具有远大胸襟,具有社会责任,具有仁爱之心。将来我们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孩子不仅能使个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边的人向善向美,使这个世界向善向美。用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话讲,这就是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拥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学校就读,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与的关爱和公正,给了孩子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今后能和更多的老师、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种种,让所有家长都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共同快乐成长!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2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要培养优秀的孩子,的确是少不了要以家长的实力说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需要跟上孩子的学习,更多的还是靠孩子的自驱力。但是要培养出来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学会亲子教育,从小给孩子一种良性的家庭教育。只想花钱、不想花时间和爱心陪伴孩子的家长,势必拖孩子发展的后腿。
家庭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成人。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再是学会生活,最后才能学会学习。“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家长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科学习的事情放心地交给学校,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当下社会,双职工家庭占大多数,工作状态可能很难让家长过多盯紧孩子的学业情况,但是又对孩子学习成绩、未来前途充满了焦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有机整体。“双减”政策让家长角色回归,从而也让家长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家长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作为老师,也作为家长,整理了一些给家长们的建议:
加强孩子内在自驱力的培养
“双减”,减去了作业量,减去了课外培训,学习回归课堂,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难免会出现行为和成绩上的差异。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与老师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爬坡,更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奔赴”。如今没有了课外培训,我们更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学习班,而在于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场体验。
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最终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与优秀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好的运动习惯则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优秀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而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帮助孩子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
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好的学习计划。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完成,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促使家庭内部在学习问题上达成统一。其次学习计划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如每天英语朗读半小时,两天完成数学练习一章节等,过程具体可操作,家长的监督起来也就更有效。再次,学习计划中写有自我鼓励和家长鼓励的话语,彰显孩子自己的决心,鼓励孩子坚持前行。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家长们要给孩子们苹果可以砸到头上的时间;给孩子们可以仰望星空的经历;给国家和学校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机会。家长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的成长,这也将成为孩子们应对未来制胜的法宝。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和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成就更美的明天。
国家政策一定是利国利民的,教育孩子需要家校联合,学校教是一方面,家长更需要好好配合,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双减”之下减少的是孩子被压榨的课余时间与无效的刷题过程,家长不应该对孩子放任自流与任其发展。作为家长,要多学习如何跟孩子正确沟通、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学习的能力、如何挖掘孩子的阅读兴趣等等,孩子自然会受到父母的潜移默化之下,学会在自己擅长领域不断优化提升,在学习上、生活中慢慢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双减”之下更加考验家长的家庭教育智慧,更加考验家长的'学习力,成长性,领悟性,更加考验家长的教子理念,教子方法与教子内功。
如今“双减”政策之下,家长不能再用简单的经济投入来代替精力投入,在孩子成长中更需要投入的是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自我学习、互动沟通。从这个角度来讲,双减之后家长的投入不止是金钱,更是精力和心力,更加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
“双减”政策之下,这3种孩子最吃香,家长该如何培养呢?
1、自律的孩子
现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家长高兴了,觉得孩子轻松了,钱包留住了。可时间一长,没有自觉性的孩子回家后家长会越来越头疼,而且考试题型难度变化是否跟得上,否则出了成绩更愁,两极分化更厉害。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起床、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纪律,然后严格的按照纪律执行,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具备管理和计划时间的能力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执行,家长负责监督执行。当孩子有明显进步的时候要适当奖励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积极的养成好习惯。此外,做好一个自律的父母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培养都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想要孩子自律,首先我们做父母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形象。
2、自主、勤奋的孩子
谁都喜欢自主性强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有主见,而且勤奋、自觉还勇于探索。小孩子是最容易半途而废的一个年龄阶段,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放弃或者把困难的问题推给自己的家长。因为小孩子并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决心,所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需要家长的刻意引导,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学习上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自主、勤奋的孩子呢?
首先,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完成事情的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一些小事让他完全独立完成,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在自信中继续学会完成其他可以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让孩子形成一种认识,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完成的,不能半途而废,然后需要坚定立场,不要因为心软在中途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
最后,在一些事情上,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一些选择,让孩子体会到选择带来的快乐和体验。让他感受到决策产生的积极效果,增强自信,从而产生自主行动的动力。
3、有良好读书氛围家庭的孩子
见过太多家长,一边开着电视、一边玩着手机,却对孩子说:你怎么不去看书啊?家长们,请换位思考一下,大家都在看最近的热播电视剧,你是否能做到安静的在旁边看书吗?更何况是孩子呢?心理学教授Daniel·T·Willingham在《培养读书的孩子》这本书中,曾指出:一个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一定是从自己做起,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首先需要父母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总之,“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学业压力与作业负担,而不是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家长再也不能用简单的经济投入来推卸责任。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相处模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3
承蒙老师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荣幸。我们孩子能走进341班这个快乐的集体,能遇到用心用爱教导他们的老师,这是他们的缘分,更是他们的幸运。在此,作为家长,我要说声:“吴老师,辛苦了!感谢您这五年的陪伴与教导!”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几点感受和各位家长交流交流,如有不当之处也请大家多加指点。
很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且家庭教育这是一项大工程,往往是一个斗智斗勇、劳心劳力的过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该怎样去培养?他们和我们那一代不同,我们那时只需养,育是老师的事。而现在的孩子既要养,更要育,不仅要育德,还要育才。所以现在的孩子家长都是压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阶级矛盾突出。该怎么让他们健康健全成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不过我从静怡的养育之道上还是有所收获的,现在就从一些琐碎上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快乐是学习的前提
静怡刚上一年级时,其实是一个羞涩、内向的孩子。刚入学一个星期,我问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课玩些什么游戏?”她说:“没有交朋友,我下课就坐在座位上看他们玩。”这下我意识到出问题了,一个没有朋友不会玩的孩子有什么快乐而言。长此以往,一旦养成了孤僻的习惯,可能终身难改。所以我温和的告诉她,每天都要和同学们玩游戏。而我每天都会和她交流怎样和朋友们玩,他爸爸也身体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对猫等游戏。我一直认为快乐是学习的前提,不快乐逼迫式的学习,难有成效难以坚持。五年级,有些孩子已经出现厌学情绪了,当孩子们不喜欢学习时,我们家长可以另辟蹊径从玩上加以引导,当你们有共同语言了,作为家长你的话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个孩子的优势
一年级的`静怡其实学习上问题挺大的。那时每晚她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妈妈,我不懂!”因为幼儿教育我们崇尚的是“无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与课本有关的东西。进一年级时,1—20她数不顺,识字不到10个,而她也不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时,我家的静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试卷惶惑着看我,还是那句:“妈妈,我不懂试卷的意思。”我笑着问她:“闺女,你是不是觉得你挺笨的?”那时她哭了,这么小的孩子其实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给她讲了个“笨鸟先飞”的故事。我告诉她,当你不如别人时,唯有比别人努力。相信这句话现在应该已经深植于她的心里。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只重过程轻结果。不管是她参加跳绳比赛,干部竞选还是大大小小各类活动,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认为你尽力了吗?”如果她点头,我一定会对她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有朋友可能会问:“不问结果吗?”我认为只要尽力了,结果一般都会好,就算不好,尽力了,还有什么值得苛责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来和别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难道不值得称道吗?这是我在带静怡之道上我认为做的最成功的一点,因为她够努力,所以我不担心她今后的学习,甚至不担心她今后的人生,因为努力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长
1、学会放手
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万别替代。有专家曾说过当妈妈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让人放心。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静怡读小学到现在我几乎没给她整理过书包,但是她的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我很少叫她起床,只丢一个闹钟给她,她几乎不迟到。周末去上特长班,这两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车也没出过篓子,向陌生人问路比我还顺溜。作为家长其实我们需要适时的放手,其实怕这怕那,将她时时拥在怀里,才是一辈子的风险,因为你可能将他养成一个巨婴。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长一定要默默的监管和评估。
2、做有原则、有底线的家长
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让步,比如逃避责任的撒谎,又比如说挨批评时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遇到这种问题我是主张家法处置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惩罚的目的不是发泄自己的怒火,关键是让他们没有第二次,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妥善处理。
3、聪明沟通,做民主型家长
孩子长大有主见了,做家长的不可能让他们什么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们性子来。因此很多时候沟通、交流就尤为必要。以这次学葫芦丝为例,前两天静怡回来就说不要学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说葫芦丝不止一个调,要收很多钱,都不学了”我是这样和她说的,付钱是我们大人的事,如果难以承受我会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虑的是,你喜不喜欢学?你会不会坚持?会不会尽量学好?还有授课的老师适不适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会支持你,只提一个要求:尽量学好!如果你不想学,也要找一个说服自己和妈妈的理由,我们就退出。今后不管做什么千万别说别人这样,我也这样,要学会理性分析。这就是这次葫芦丝事件我们沟通的结果,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要一味的去依顺孩子,但也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应该民主,选择一种有利于他并双方都认同的意见。
最后,我们作为家长,在养育之道上一定要摆正心态。忌溺爱,因为你生他养他并不欠他;忌唠叨诉苦,因为你要生他养他,他不欠你。这样我们才能平等对话,爱的天平才不失衡。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xx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
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4
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就完成了,课外班也不上了,回家后空余时间增加,家长带着孩子做什么呢?培养习惯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阅读习惯等等,扎实过好日常每一天,为孩子的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教会孩子用筷子吃饭一样,只要学会了用筷子,他就能自己吃各种饭了。养成了这些好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自己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了。
一、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语文可以把每一课的要点看一看,生字词语记一记,不懂得词语查查词典,积累下来。还可以大声朗读课文,坚持写写日记。数学可以提前看看知识点,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堂上专心听。英语可以听一听录音,磨磨耳朵,提前了解一下内容。
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把当天的学习内容给家长讲一遍,或者自己再看一遍,进行归类复习。把课堂笔记看一看,该背诵的及时背下来。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
养成及时订错的习惯。纠错是老师们批改作业的一大难点,有的孩子就是不习惯及时订正错误,每天的错题都累积着,等着老师去找他。家长可以每天晚上让孩子把作业啊试卷啊拿出来看一看,自己错过的'题及时订正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正确。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作最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每天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回复总结一天的学习生活,疏解心情,鼓励自己第二天做得更好。
其让他的学习习惯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养成,比如积累古诗词,举一反三钻研数学题等等。
二、陪伴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阅读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而且丰富知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极大。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学科素养的考察,题目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受益较大。不仅是文科考试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理科学习也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都促进思考,据观察,阅读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都好。
可以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每周开一场家庭读书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演一演书里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带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三、陪伴孩子参加劳动,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
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如物品如何摆放,卫生怎样打扫,怎样美化自己的房间……将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都熟练掌握,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改变孩子也会改变。“双减”政策之后,家长角色回归,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我要求,培养出和谐全面发展的孩子。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5
就如何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长,我的相识有三。
一是必需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事物和各种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相识和评价标准,时刻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会公德良俗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避开因自己的不慎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损害。
二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宽容,自然法则和一个社会的整体规则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年龄大小来变更,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触犯了这些规则就选择无限的'宽恕和宽容,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往往是想尽一切方法帮他来弥补,不想让孩子受到该有的惩处,认为这才是对孩子应有的爱。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这样事实上是在激励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错误,可能是我们家长根本无法弥补,到时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惩处,受到更大的损害。
三是肯定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随意识,孩子总要离开我们,走向社会,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所以我们肯定要教会孩子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如何遵守社会规则、职场规则、政治规则等等,要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推断是否标准。家长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们一起骑马,将他们扶上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开缰绳,让孩子能自由驰骋,实现自我。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03-15
家校共育心得03-12
双减家校共育家长心得12-07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02-26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3-31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家长05-30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06-14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精选]09-02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