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

时间:2024-03-13 12:45: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

  “我之前以为父亲就从来没替我着想过,但两年前他的一句‘我对不起你’,让我知道他一直是爱我的。”孙美丽强忍着泪水说,“8岁上学,因交不起学费和腿有残疾,同学们欺负我。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就可以免学费,可他坚决不给开。”

  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孙景坤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儿女7人,除了两个儿子正常招工外,其余都是农民。孙美丽16岁时,电话局选电话员,但当她报上名时,却被父亲拿下来给了别人。“父亲说,你文化低,别耽误了事儿。”

  年轻时,孙美丽对父亲有一些抱怨,不理解父亲为何这样“苛刻”。但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终于渐渐明白,父亲总想更多地回馈社会。

  “老人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身上那朴实纯粹的闪光点让人感动!”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近些年来,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低保金,随着上级部门发放的伤残金等待遇有所提高,老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一些爱心人士多次提出要帮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绝:“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

  只懂吃苦,不知享受,孙景坤一家在山城村日子过得清贫。就像战争年代深藏军功一样,孙景坤各种奖状一大摞,却从不拿出来。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2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3

  为大力宣传学习孙景坤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孙景坤同志的崇高精神,近日,振兴分局永昌派出所开展向孙景坤同志学习的主题会议活动,全体民警向孙景坤老英雄致敬,学习他“坚持初心,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

  活动上,全体民警、辅警深刻学习孙景坤同志的英雄事迹,并充分认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学习借鉴孙景坤同志的.优秀做法,努力探索适合本辖区的工作模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以此开展自查自纠,撰写个人心得体会,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增强规矩意识和责任担当,全面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学习孙景坤老英雄同志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学习他甘于清贫、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在任何时候都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要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会后,全体民警、辅警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学习孙景坤同志活动主题为契机,坚决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不断坚定信心,不断强化履职尽责能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辖区治安秩序和谐稳定。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4

  丹东是座英雄之城,市内有多座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许多曾和孙景坤一起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战友。

  蹲在烈士墓前,孙景坤仔细擦拭着墓碑。“你们为国家把命都搭上了,和你们相比,我现在生活得很好,有啥放不下的……”

  走下战场,孙景坤最喜欢穿的,还是军装。

  前不久,为了更好地照料他,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排他住进市荣耀院。孙景坤唯一的要求,就是把那身志愿军老军装挂在床前。

  这辈子,孙景坤永远是个兵!

  1948年1月,新婚仅5天的孙景坤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 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年代,一个人要凭借怎样的信念,依靠多大的勇气,才能选择离开家人,保家卫国,奔赴战场,那一个随时可能灰飞烟灭的地方。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军119师357团3营7 士孙景坤随

  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营长劝他回家看看,他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家?都有家,都想家,我不能回。”

  转眼间,竟也过去3年了,3年间孙景坤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我们自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景坤也是如此。也许,3年里,他也会在无数个漆黑夜晚,偷偷揣着兜里的照片,抬头望月,想念远方的家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参加多少次战役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还击作战中守卫上甘岭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营长命令,带着9名战士增援161高地。此时在161高地上的战友,已死死驻守了超过12个小时。

  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火力密度前所未见,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 想要登上高地补给弹药和兵力,必须冲破敌人10几条道封锁线,简直难如上青天。 当时的孙景坤就想,8批人上去都没上去,全牺牲了,今天中午我能上去吗?“那不管怎么样,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破釜沉舟的孙景坤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

  孙景坤利用敌人的火力盲区,扛起90斤重的弹药箱,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瞅准时机就带着战士们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着了。

  副连长支全胜在两寸粗的长长的爆破筒里装满 ,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孙景坤一行人到来,他精神为之一振:“老孙,你来啦!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

  孙景坤带着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疯狂反扑,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孙景坤奋力还击,将一颗颗 不断掷向敌人,“二百五六十发(颗)吧,离我一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5

  如今的丹东,鸭绿江风微浪稳,凤凰山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战火不断、满目疮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光荣院里,工作人员给予孙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顾,子女也在床边尽心陪护,但老人每次醒来都要寻找的,却是一位无言的“伙伴”——军装。这件挂满了奖章的军装,现在就挂在老人的床边,护理员曾数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它、抚摸奖章、抚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峥嵘岁月、抚摸这一生的付出与奉献……

  接受了采访后,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员帮助老人躺下,半梦半醒间,老人又将右手举到了耳边,从姿势上来说,这一个躺着的军礼远远称不上标准,可在内涵上来说,这又是一位军人,用72年的漫漫岁月,敬出的最标准的军礼。

  接受采访时,孙景坤老人刚刚出院不久。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的采访时间一缩再缩。老人的精神大不如前,谈吐已不再清晰,但是,敬礼时,他仍然尽力地坐直了身体。

  老人话不多,反复提起的两个词,是奉献和幸福。他的心中,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他想到的',总是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战时勇往直前、建设时事必躬亲、为下一代做爱国主义教育、捐出自己珍藏的奖章和证书……当我们赞他伟大,唤他英雄时,他想到的,却是已经长眠的战友。

  “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类似的话,老英雄张富清也说过。他们并不相识,却因为相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

  返程的路上,我们去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在精心布置的场馆和详实的史料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那连天的战火和无畏的将士,烽烟中、黄土下,许多英雄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我想,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那些前行的背影中不会少哪怕一丝坚毅……

  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什么年代,共产党人都在用行动反复重复这个答案,在湖北、在辽宁,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在人民需要的每个时刻里。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6

  风雨流年洗故川,断桥南望忆烽烟。

  黄尘漫掩他乡土,冷月孤悬子夜天。

  苦痛祗教心底涌,荣光不与外人宣。

  每思马革沙场裹,青史丹书卫国篇。

  秋日,雨后,微凉。

  96岁的孙景坤躺在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一间干净整洁的房间里,身上盖着薄被,明亮的阳光透过床前的窗户照在他消瘦的面庞上。

  岁月和疾病侵蚀着他的身体,他只能勉强听清我们凑到耳边的话语。

  对于六七十年前那些战火硝烟的问询,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能给出答案,尽管只是些零星片语。

  不经意间,孙景坤会转头看一眼挂在床内侧墙上的.那身志愿军老军装,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勋章。细数其间,有1枚一等功奖章2枚二等功奖章和2枚三等功奖章。

  那是孙景坤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他埋进记忆深处。脱下这身胸前缀满勋章的军装,孙景坤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心系集体的生产队长,一个躬耕乡野的庄稼汉,一个大公无私的老兵。

  这些身份,似乎都和英雄二字无关。

  这些身份,却又是一个英雄的底色。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7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孙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不朽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不改初心本色,坚守革命理想,保持优良作风,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英勇顽强、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品格,退役军人永葆本色、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家纷纷表示,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孙景坤、徐振明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孙景坤亲属代表、徐振明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辽宁省、吉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退役军人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在本地云发布现场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8

  还记得XX年的阅兵仪式上,镜头总是屡次给到那些身穿军装、头发稀疏、胸前挂满军章的老人吗?

  那时的他们虽然早已年过半百,但是精神状态依然高于同龄人不少的他们却在几十年前为祖国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样的老人现在还有不少,每次的阅兵仪式上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向我们微笑着挥手致意。

  而每次看到他们,那段历史就像他们胸前佩戴的军章一样,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提醒着人们记住那段艰难困苦、包裹着血与泪的历史,告诉人们如今祖国的安宁和平多么的来之不易!

  而这一切的美好便是这些老人们用他们的大好青春,一生时光带给我们的。

  今天这位即将到达期颐之年的老人,他也如上面那些老人们一样,默默无名,深藏功名大半年,记得“朝鲜战场,却差点忘了 。

  他们不仅是戎马一生的军人,更是的战斗英雄。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孙景坤,现如今已到了96岁的高龄。

  70多年前的1948年,年仅20多岁,正在家乡丹东担任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而那个时候,他才新婚不到一周。

  参加军队的孙景坤在随后的几年间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一路走来,他跟随自己的 从北打到南,从未停歇。

  跟着这些战役的还有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

  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途因负伤回国治疗,但伤刚好,他立刻又重新回到战斗前线,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经过屡次战役的孙景坤对1952年10月发生的一场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在当时,身为副排长正配合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接到了营长的增援命令——增援已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

  孙景坤老人回忆道:“营长告诉我,你带着这9个人,扛多少 ,扛多少子弹。”

  而当他们一出发,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连同孙景坤在内的十名战士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便等待时机,一瞅到时机,便奋不顾身地往上冲。

  在敌人的强大炮击下,冲上阵地后,原先10人的“小 ”已所剩无几,但孙景坤无暇伤心难过,更强大的责任感让已身处轰隆炮声、战火纷飞的孙景坤立马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当时的161高地有三面正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凭借着孙景坤同战友们的顽强拼搏,总共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进攻。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半夜,256发 全数用尽,仅孙景坤一人便击毙了21名敌人。

  经过敌对双方的剧烈交战,他们最终不负众望守住了高地,而身旁的战友们早已伤的伤、残的残。

  因为这场战斗,作战英勇的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并在1953年,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的成员,他受到了伟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回到家乡的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时机,就如他参军入伍时的果断决心一样,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家乡。

  而那段时间的孙景坤对于他曾经的显赫战功只字未提,就连那几年的事都鲜少和家人提起。

  每次家人问起他当年持枪战斗的往事,孙景坤总是说:“我 ,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战斗的残酷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残忍,这些幸存下来的.英雄接受着我们的爱戴,但他们心里笼罩着的却是同伴们英勇牺牲时的画面,这种心理阴影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的扎根留存。

  了解到孙景坤的“不普通”之后,他身边的人曾经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疑问,似乎都有了答案——

  孙景坤的大 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

  山城村地处丹东市近郊,那些年经常有单位来招工,孙景坤都毫不犹豫地把时机让给别人。有一年,当地 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手工活麻利的孙美丽,“俺爸一看 上有我,就硬给拿下去了,我瞪眼没捞着去”。

  孙景坤7个儿女,5个是农民。眼看招工的路走不通,大 孙富贵报名参了军,这一次孙景坤没拦着,还难得地送给 一件礼物,一块写有“祖国人民慰问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字样的毛巾。 和孙富贵同龄的张德胜那时也想去当兵,却没走成。“我父亲那时在县城粮食局上班,我虽然在村里生活,可户籍上不符合农村征兵的政策。我家和二大爷家走得挺近,本以为他能松松口,可他愣是没同意。”

  参军的心愿未了,张德胜和家人对孙景坤却怨不起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产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孙景坤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职,3年后才得以 恢复职务。

  孙景坤的为人,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

  这个“人”,一撇一捺,堂堂正正。

  这颗“心”,至真至诚,为民所系。

  生活碰到困难,工作遭遇不公,孙景坤都没有亮出军功章向 张过口、提过任何要求。

  旁人不解,孙景坤也不辩。

  他有想倾诉的人。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9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计回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时期对人民的致礼。

  在村民心中,孙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却不是一个被子女理解的父亲。因为没钱交学费,有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女儿孙美丽在生产队时,手脚麻利,组长想给她涨工分,孙景坤却认为组长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因此严厉地批评了组长,严词拒绝涨工分;每逢有单位占地招工,即使选上了他的子女,孙景坤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劝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这时,孙景坤总会坚决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为了回报,他还经常提起死去的战友,“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

  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每当社会需要他时,他又总是有求必应。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欣然受邀,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传说。

  20xx年5月,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资料,孙景坤心中不舍,但还是毅然捐献了自己的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的老照片……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0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8年在外征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还有三过家门不入的经历,孙景坤自觉亏欠亲人太多——他决定回家乡务农,待在亲人身边。

  回乡之后,孙景坤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从农民成为战士,又从战士成为农民,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我又成农民了,可当兵后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了。”参军第二年,孙景坤就在战场上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入党那天起,孙景坤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的信念中——复员前,他的奋斗阵地是战场;复员后,是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复员回乡后,孙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担任村干部。其间,他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在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山城村有一条河,洪水泛滥常年吞蚀土地,孙景坤带领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

  1971年,孙景坤把大儿子送去参军。“当年和我爸一起参军的同村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穿军装意味着什么,没人比他更有体会。”孙美丽说。

  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他对别人大方,对家里人却很‘抠’。按理说,当时他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没有。我在生产队干活,队里见我勤快,把我的工分从4分涨到7分。他知道后,开会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来。在他面前,我都不如外人的孩子。”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这些年,村里常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太吃亏了。”孙景坤却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将来要捞点什么。”

  多年来,孙景坤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养家,除了政府每年给他的伤残抚恤金,多一分也不向国家要。军旅生涯中,他南征北战,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因此患了严重的胃病,但几十年间,他从未向组织要求过特殊照顾。

  “和那些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比,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孙景坤说。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1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孙景坤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孙景坤:打锦州负的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也负伤,渡江也负过伤。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此时,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孙景坤:二百五六十发吧,离我1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和我一块儿下来的就剩4个人。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刘玉慧:夏季遭水灾的时候,土地就被淹没了,他就带领着村民开始修这条坝,肩抗人推在这里头吃住了好几个月,村民就说了你回家休息,他说不行,我得把坝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现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战场归来的孙景坤一直把群众放在最前面。大女儿孙美丽因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16岁时曾有一次招工的机会,但在孙景坤的坚持下让给了更困难的家庭。

  孙美丽:电话局要电话员,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要我去。

  一生舍己为人的孙景坤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他才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面对众人的询问,孙景坤只有一句话:“党员,不能一切都为了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2

  1948年1月,新婚仅5天的孙景坤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斥硝烟与战火的年代,一个人要凭借怎样的信念,依靠多大的勇气,才能选择离开家人,保家卫国,奔赴战场,那一个随时可能灰飞烟灭的地方。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营长劝他回家看看,他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家?都有家,都想家,我不能回。”

  转眼间,竟也过去3年了,3年间孙景坤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我们自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孙景坤也是如此。也许,3年里,他也会在无数个漆黑夜晚,偷偷揣着兜里的照片,抬头望月,想念远方的家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参加多少次战役已经记不清了,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上甘岭161高地的战斗。

  10月27日,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营长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161高地。此时在161高地上的战友,已死死驻守了超过12个小时。

  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火力密度前所未见,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想要登上高地补给弹药和兵力,必须冲破敌人10几条道封锁线,简直难如上青天。

  当时的孙景坤就想,8批人上去都没上去,全牺牲了,今天中午我能上去吗?“那不管怎么样,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破釜沉舟的孙景坤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3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4

  孙景坤同志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认为,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要尊崇英雄,关爱楷模,学习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风范,立足本职奋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瑶说:“徐振明同志转业后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仰和忠诚。”吉林省教育厅思政处干部张天一说,作为徐振明同志的`家乡人,要深入开展向徐振明同志学习的活动。

  吉林省白山军分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毕绪增说:“作为一名退休干部,要以孙景坤老人为榜样,不忘初心,发挥余热。”“孙景坤同志甘于奉献、甘于清贫、艰苦奋斗,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建波表示。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15

  孙景坤,1924年出生,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人。1947年参军入伍,解放战争中凭借过硬的作战能力,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1950年10月,孙景坤第一次随部队入朝作战,后因负伤归国治疗。疗伤结束后,二渡鸭绿江,因与部队失去联系再次回国。在志愿军某机关获取部队位置后第三次赴朝,找到部队后立即投入战斗,由于作战机智英勇,被记一等功一次。

  1955年,孙景坤复员回乡,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战争年代奋勇杀敌,和平岁月隐姓埋名、不计得失、服务乡里,孙景坤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爱国奉献”四字。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立国之战,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中华文明进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带有国际性的正义战胜邪恶、主权战胜霸权、民族独立战胜干涉主义的大规模现代化局部战争,对亚太战略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安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战争硝烟渐已远去,战争影响仍在持续,回顾和思考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认清并应对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周边局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相关文章: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03-03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08-24

学习张桂梅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05-24

时代楷模心得体会09-26

肖文儒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3-31

有关时代楷模心得体会03-29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体会04-15

致敬“时代楷模”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心得11-11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