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22 09:40: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1

  天都变,让他无规律可循,这样我发现他的专注度提高不少,因为他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接着几乎每天上课我都故意“大声的骂”他,为的就是要他爆发情绪,变成小恐龙,但是我会立刻安抚他的情绪,并引导他说说发生什么事了,经过两个多月的重复,他已经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一开始的乱叫接着惊恐一会,再到只是拍腿,到最后是发出寻求原因的眼神。

  而在课后,以前我会见到他就跟他打招呼,后来我故意忽略他,但在经过他身边是给他一块饼干,睨一下他的反应,开始是他从老远看到我就跑,后来会狐疑我为什么不看他,又为什么给他饼干,慢慢地他就不再一看到我就跑,有时我跟他打招呼他也会向我打招呼,到现在他会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了。

  同时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他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也说明他的接受能力提高不少四,不足回顾来到小海龟的一年多,发现自己除了不断地努力着,还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要努力改善:

  1、没能及时写教学反馈。

  就是自己的拖拉懒散导致的',有意识没行动,等过了一个月才写,按照记忆曲线,有些亮点也被自己遗忘,效果也不大了。

  2、专业知识不足。

  尽管阅读了不少书籍,但上课操作起来,还是会有不确定性,经验也是很重要很薄弱的一环。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也感谢中心给予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受益颇多。

  总之,我还很年轻,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自闭症教师,为此,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早日达到目标。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2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xx市xx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xx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作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xx学校校长樊xx带领xx健康网的编辑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并分享在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努力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收获与成功。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xx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xx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xx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xx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xx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xx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xx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3

  从有机会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以来已近两年,虽然特殊教育并非我的专业,但探计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与关心残障同胞却成为我的兴趣。阅读过一些国内外有关自闭症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报告后,给我的启示是:没有任何自闭症的人是不能训练的,不管是中度、重度的低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一定会有进步的、会成长。

  自闭症者对家庭造成的压力,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报告,那就是母亲所受的压力一般较父亲为大。这除了与女人的生理状况有相关外,也和个性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然如宋医师曾讲过的,身为自闭症者,亲人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建设。从一些训练自闭症者成功的范例皆可看出,自闭症者父母亲从积极训练孩童的过程中学到了比他们原来所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训练孩子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耐性和毅力也就更胜一般人了。本人在高雄办理巡回电脑辅助特殊教育时即深深感受到,有些孩子的妈妈原来不会骑机车的,为了送孩子上学也学会了骑机车;而原来不会开车的人也为了孩子的缘故学会了开车。

  我想这都是因为孩子而增强了母亲的本能,发挥了母亲的潜力,若我们能够把自闭症的孩子看成是训练我们技能,培养我们的能力与耐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且把我们对待孩子的心去对待别的孩子,那生活就会更有意义了。因此,个人愿意将研究的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在训练孩子时的参考。

  1、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于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这些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生活训练起。如刷完牙后,牙刷、牙膏、漱口杯要归定位;鞋子脱下时要摆整齐等,这些生活自理的事项不是只有在“儿心”或“弘爱”训练时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须随时注意,不能马虎。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过群体的生活,愈有学会这些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愈有帮助。孩子们长大还有很能很多社交、技能及知识性的事务要训练,要学习,若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做好,长大后就不需要费时去训练了。许多父母也许是爱儿心切,常常帮孩子把有关生活技能的基本事项都做好,这并非是真正的照顾了他们,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要开始下达口令叫他们自己动手的确是很难的,但做父母的绝对不能没有耐心,一定要把握原则“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做”。

  2、随时随地保持孩子们整洁的外貌

  自闭症的孩童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数有洁癖固定性行为的孩童或许会注意到自己外观上的整洁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俗话说:“费要金装,人要衣装”,自闭儿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让一般人无法看出他们的毛病何在。因此,若能随时帮他们保持整洁,不仅是小朋友,就连大人也会愿意接近他们。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孩子们与人互动的频率。小朋友愿意接近他们,不排斥他们,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能够到处讨人喜欢,也就是孩子们的福气。

  3、教导孩子们熟练问候的语句

  自闭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也是他们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并熟练日常的问候语: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等,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语句并不长,也较容易教,但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讲这些话的习惯。有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最起码孩子们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些问候语,不会让人家一眼就觉得与常人不一样。

  4、擅用机会教育孩子们关心周围

  自闭症孩童一向是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要教会关心别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谓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们体会那些感受时,可以用较为夸张的动作来表示。例如,当孩子们看电视节目出现这些画面时,父母可在身傍强化这些表情及动作的反应,并且不断的跟孩子们解说其原因。在外面活动若遇有小孩哭泣时,就教会他们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总之,机会就在您身傍,做父母的要头脑灵活,随时把握机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众面前献“丑”,常以消极的做法避开各种的场合,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则会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有“孩子的训练重要,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体验,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有颜面之失。若能教会孩子关心别人,那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5、训练孩子在学习或技能上的某专长

  自闭症,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潜能,若能将其潜能善加培养并加以发挥,不但可以获得周遭同学的接纳,也可能成为其日后谋生的技能。众所周知的周于翔小朋友已在绘画的才能表现出他一片的天空。周于翔在其班上不论是老师还或是同学都喜欢接近他,这对他来说讲不啻增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有些参加电脑训练班的小朋友自从参加了电脑班后,班上的同学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态来与他做朋友了。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4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2、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

  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3、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

  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4、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5、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

  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

  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5

  作为一个从事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四年了,每天会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有可爱的、活泼的、爱说话的,也有沉默内敛、不爱说话的孩子们,跟他们相处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并且感谢跟他们的相遇,让我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天使,慢慢的去被我们打开心扉和我们在一起。下面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些心得。

  1、自闭症儿童,首先承认他是“儿童”

  当我们在学习上要求他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当前能力是处于普通儿童的几岁状态,同时我们帮助他一点一点的去习得这个技能,并且去接受过程中他会挫败、逃避或者拒绝,还要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哪怕只是今天他多关注了一点学习材料,明天跟随模仿了一个动作,或者他只是学会了一个摆手的动作。

  因为他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有儿童成长中需要的情感寄托、情感发泄和表扬。然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才是自闭症的这个特征,他可能不喜欢太多的身体接触,可能不喜欢每句话都看着我们的眼睛去表达自己,或者是总是重复单一的'玩一个玩具,甚至肢体语言完全取代了自己的口语表达。但,在这之前,我们要承认,他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

  2、自闭症儿童和家庭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比如自闭症儿童被拒上飞机,或者坐地铁或者公交车因为孩子乱动别人东西而争吵。或者听到身边有一些不是一个行业的人说自闭症就是因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自闭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我特别想反驳——不是。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目前医学上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大部分孩子都会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口语。他们可能想要某个东西由于语言的制约而选择用肢体语言去表达,他们可能由于很喜欢某一个路人而过于热情的跟陌生人亲近,他们可能因为只喜欢食物的包装袋把食物扔掉,这些种。种,都只是他们的发病表现,不是也不存在家长的教养方式或者这个孩子的道德或者素质有多恶劣。

  他们需要您的一个理解,也许只是一句夸赞,或者是一个眼神的肯定,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份支持和理解。

  3、从“我做起”

  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很多人也都是还未为人母为人父,就开始接触这样的孩子,学习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生活中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处理过尿过的裤子、拉过到裤子里的便便,可我们依然特别热爱这个事业,也愿意奉献自己去贡献一份力量。

  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也感谢我的单位五彩鹿,把我们从一毕业的懵懂青年培养成专业的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未来的路仍然很长,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并且兢兢业业,希望每一个驻扎在基础的同行们我们一起,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家庭继续奋力前行,一起加油!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从事教师的一点心得,他们是我们奋斗的源泉,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未来没有特殊,有的只是一群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却仍然努力的在社会中生活的普通人。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6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一、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二、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三、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四、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五、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7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康纳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作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康纳学校校长樊越波带领39健康网的编辑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并分享在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努力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收获与成功。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越波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康纳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越波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越波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越波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越波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越波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8

  从有机会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以来已近两年,虽然特殊教育并非我的专业,但探计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与关心残障同胞却成为我的兴趣、阅读过一些国内外有关自闭症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报告后,给我的启示是:没有任何自闭症的人是不能训练的,不管是中度、重度的低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一定会有进步的会成长。

  自闭症者对家庭造成的压力,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报告,那就是母亲所受的压力一般较父亲为大、这除了与女人的生理状况有相关外,也和个性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然如宋医师曾讲过的,身为自闭症者,亲人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建设、从一些训练自闭症者成功的范例皆可看出,自闭症者父母亲从积极训练孩童的过程中学到了比他们原来所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训练孩子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耐性和毅力也就更胜一般人了、本人在高雄办理巡回电脑辅助特殊教育时即深深感受到,有些孩子的妈妈原来不会骑机车的,为了送孩子上学也学会了骑机车;而原来不会开车的人也为了孩子的缘故学会了开车。

  我想这都是因为孩子而增强了母亲的本能,发挥了母亲的潜力,若我们能够把自闭症的孩子看成是训练我们技能,培养我们的能力与耐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且把我们对待孩子的心去对待别的孩子,那生活就会更有意义了、因此,个人愿意将研究的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在训练孩子时的参考:

  一、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于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这些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生活训练起、如刷完牙后,牙刷、牙膏、漱口杯要归定位;鞋子脱下时要摆整齐等,这些生活自理的事项不是只有在〝儿心〞或〝弘爱〞训练时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须随时注意,不能精选、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过群体的生活,愈有学会这些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愈有帮助、孩子们长大还有很能很多社交、技能及知识性的'事务要训练,要学习,若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做好,长大后就不需要费时去训练了、许多父母也许是爱儿心切,常常帮孩子把有关生活技能的基本事项都做好,这并非是真正的照顾了他们,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要开始下达口令叫他们自己动手的确是很难的,但做父母的绝对不能没有耐心,一定要把握原则〝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做〞。

  二、随时随地保持孩子们整洁的外貌

  自闭症的孩童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数有洁癖固定性行为的孩童或许会注意到自己外观上的整洁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俗话说:〝费要金装,人要衣装〞,自闭儿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让一般人无法看出他们的毛病何在、因此,若能随时帮他们保持整洁,不仅是小朋友,就连大人也会愿意接近他们、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孩子们与人互动的频率、小朋友愿意接近他们,不排斥他们,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能够到处讨人喜欢,也就是孩子们的福气。

  三、教导孩子们熟练问候的语句

  自闭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也是他们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并熟练日常的问候语: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等,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语句并不长,也较容易教,但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讲这些话的习惯、有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最起码孩子们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些问候语,不会让人家一眼就觉得与常人不一样。

  四、擅用机会教育孩子们关心周围

  自闭症孩童一向是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要教会关心别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谓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们体会那些感受时,可以用较为夸张的动作来表示、例如,当孩子们看电视节目出现这些画面时,父母可在身傍强化这些表情及动作的反应,并且不断的跟孩子们解说其原因、在外面活动若遇有小孩哭泣时,就教会他们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总之,机会就在您身傍,做父母的要头脑灵活,随时把握机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众面前献〝丑〞,常以消极的做法避开各种的场合,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则会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有〝孩子的训练重要,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体验,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有颜面之失、若能教会孩子关心别人,那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五、训练孩子在学习或技能上的某专长

  自闭症,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潜能,若能将其潜能善加培养并加以发挥,不但可以获得周遭同学的接纳,也可能成为其日后谋生的技能、众所周知的周于翔小朋友已在绘画的才能表现出他一片的天空、周于翔在其班上不论是老师还或是同学都喜欢接近他,这对他来说讲不啻增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有些参加电脑训练班的小朋友自从参加了电脑班后,班上的同学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态来与他做朋友了。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9

  首先需澄清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他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极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目前归纳出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包括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五)当然还有其他关于原因方面的探讨,但无一确切原因。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诊断手册(DSM—Ⅳ)上,对自闭症的诊断有三大标准:

  一、有社会互动上的缺陷:自闭症并不是全然没有社会互动行为,而是有互动上的缺陷。譬如,他们比较不会做主动互动、不会正确的响应,也常会将别人的行为解读错误。

  二、有沟通上的问题且特别是沟通质量的问题:有些自闭症患者是有语言的,只是他们的语言问题是在沟通质量的缺陷,例如亚森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常有过度仿说的'现象,就是属于质的缺陷。

  三、他们的某些行为或对某些有兴趣的东西会过度偏好固着,例如,喜欢看线条、对于特殊奇怪的声音着迷。有些自闭症家长就发现,他的小孩都只看同一卷录像带、特别喜欢抖动绳子、转圈圈或重复化线条等,这就是过渡偏好固着的现象。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03-10

关于自闭症老师心得05-14

自闭症教师工作心得04-11

自闭症教师培训心得12-07

自闭症教师工作心得8篇04-22

帮助自闭症儿童后的心得体会范文12-09

自闭症策划书12-08

当老师的心得体会03-27

当老师心得体会04-05

老师心得体会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