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3-10-14 08:10:32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1

  一、研究背景

  有审计报告指出,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较短的时间(有的甚至在一日之内)就能完成签票、包装、查询、贴现、资金划转等一套相当繁杂的流程。这一套程序的运转必须有融资企业、“票据包装公司”、银行的相互联手才能完成,核心在于为一些非法融资企业提供了一条快速融资的通道,经审计延伸发现,这些融资企业(大部分是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取得的贴现资金主要用于归还银行到期贷款、缴纳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方面,有的贴现资金流向了高风险的股票和证券市场。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失职、违归操作、有章不循、甚至违法犯罪与企业合谋骗取银行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失衡、权利监督的失控。而作为内部监督重要力量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相对弱化,组织结构缺乏独立性,是导致权利失去制约的重要因素。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型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关键因素,而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法人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必须构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众多、网点分散,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接触到现金和证券,并有权限进入客户的账户,一项微小的控制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出现大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和审计任务非常繁重。而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审计面窄和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商业银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弱化了内部监督的作用。

  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内部审计机制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未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商业银行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相对审计工作规范化要求相差甚远,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法制化及制度化,常常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恶性循环中来。一是内部审计难以保持相对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权限。三是内部审计实施缺乏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不够全面,工作范围仅限于事后审计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还是查错防弊,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事前的总体评价和建议。

  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国际惯例的差距

  (一)独立性是稽核的灵魂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内审部门对首席内审执行官负责。目前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稽核所担任的角色并未突显。总行及一级分行形式上分别设有审计委员会和内控委员会,但由于缺乏独立性和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分行稽核部门及其负责人直接对分行行长负责并报告的情况下,要保持分行稽核独立性是较为困难的。在现行稽核体制下,分支行出现的问题不一定会报告给总行。

  (二)内部审计范围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指出内部审计范围应当包含评价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国外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都非常重视,尤其针对包含在操作风险中的信息科技系统风险开展专门的IT稽核;对全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的再监督和再评价。受稽核传统定位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范围主要是信贷、财务及法规遵循,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及稽核的影响,如大部分银行设立了IT稽核处,但IT稽核手段、覆盖面和跟进的及时性都不够,风险、管理、效益、制度、人事、IT等稽核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

  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是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符合预先设定的审计程序及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国外银行在开展质量检查方面通常有两种途径,即同级检查和上级检查。同级检查可以通过不同分行之间的交叉检查进行,此类检查将侧重于审计程序的符合性上。因为站在同一级别的立场上比较适合对审计工作的程序符合性发表意见,对于跨级检查来讲,一个地区内部审计部的首席执行官对另一地区下一级的审计工作进行检查。最主要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稽核部门对稽核工作没有单独的质量检查。只是通过报告评比的方式鼓励各级稽核部门做出高质量的稽核报告。对稽核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稽核程序,并没有独立的评价和考核机制。

  (四)招聘内审人员的做法

  国外银行在招聘内审人员时有不同的做法,但均要求内审人员了解业务及审计方法。部分银行要求内审员同时具备两种背景,部分银行则以团队的方法,要求内审部门由不同背景的人员组合。在招聘后,亦有不同的考核方法,但目的均是确保在内审职能上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去执行审查工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招聘稽核人员方面各行有不同的做法。部分行强调稽核人员在业务部门的工作经验,但似乎缺乏对专业审计背景的要求。而在选聘时则主要依赖领导对他们的评价。稽核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尤其对新业务的稽核判断)和科学稽核方法有待提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四、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应逐步建立稽核垂直管理体制

  总行设立的稽核监督委员会,成员应考虑全部由与管理层无利害关系,且具有丰富财务金融知识的人员组成,一年至少召开4次会议,直接对法人代表负责(等董事会成立后,转为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常设办事机构为总行稽核部。总分行之间可考虑稽核派驻制度。下一级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的派出机构。一级分行稽核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直接对总行稽核部门负责;照此,二级分行稽核部门为一级分行派出机构。各级行的稽核部门人员由总行稽核部统管,其人事、劳资等关系全部集中在总行,分割现行的人员同所在行的利益关系。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同时,稽核部门可将审计计划和审计结果跟总、分行管理层进行沟通,这样可以避免稽核功能和所在分行的管理当局相互疏离。在充分考虑管理当局的意见之后,稽核部门应该拥有对最终稽核计划和报告的决定权,各级稽核部门应该不受任何限制地向上级稽核部门报告审计结果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稽核人员的业绩表现由上级稽核部门(领导)来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避免稽核人员承受外界不当的压力。

  (二)设立同级检查和跨级检查的机制

  各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的稽核人员可以进行交叉抽查,以确保稽核工作符合程序。总行稽核部可以抽查分行稽核人员的稽核工作底稿,以确保其质量。对每一个稽核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稽核质量高的稽核人员予以提升或奖励,对稽核质量差的则提出改进计划,对长期稽核质量差的则进行处分或辞退。

  (三)加强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是保证稽核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人员既要加强审计技能的培训及更新金融知识,还要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在稽核系统内培养出一批精通国际及国内审计准则、会计准则、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职业审计师,以适应对稽核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鼓励和支持稽核人员参加专业资质考试,如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等考试。同时,可考虑从业务部门引入客座审计师,使稽核部门及时了解业务专业新知识。

  (四)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内部审计师自由客观地工作。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得到所期望取得的成果。”目前,各国都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加强内部审计和控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部门除了对传统的信贷、财务和法规遵循等功能进行审查外,必须扩展稽核覆盖的领域,拓展稽核范围。稽核的内容要由原来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管理稽核、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IT稽核等并重,从而充分发挥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全行公司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1年公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有:

  (1)检查财务和业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财务和业务记录、报表是否正确、可信、及时、完整、有用;评价对记录的登记和编制的控制是否妥当有效。

  (2)检查内部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查明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政策、计划和各种规章的要求;鉴定这些系统是否适宜有效;组织内部各部门是否遵守和执行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3)检查资产是否得到保护,检查和评价保护资产和其它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是否健全、完善、并适当地核实这些资产的存在。

  (4)评价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情况,要检查是否制订了用以衡量资源节约性和有效性的经营标准,已制定的经营标准是否被了解和实施;偏离标准的情况是否得到纠正;查明设备未被利用等情况并找出其原因。

  (5)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的目的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制订目标和设计制度时,内审人员可协助检查其基本假设是否适当,有关的信息是否被利用,合适的控制是否纳入业务经营和规划之内;在业务经营和规划实施后,检查和评价其是否按计划完成和完成的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拓展其审计范围,对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监督,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2

  “凤凰计划是中国银行业前所未有的体系性转型变革。”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说,面对经济增长动力切换与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民生银行前瞻性地做好应对变局的顶层规划设计,全力实施凤凰计划,全面助推战略转型,努力把民生银行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标杆金融企业。

  硕果累累满枝头

  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高强度的长期艰巨工程,凤凰计划包含了七大转型主题、39个转型实施关键项目,分三批实施。一年半来,凤凰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多个项目相继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取得了亮眼的成效。

  民生银行凤凰计划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凤凰计划第一、二批项目落地实施将在推动民生银行业绩速赢、基础建设和创新探索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科学定价、优化成本和风险预警项目最有具有代表性。

  “科学定价项目分为两部分实施,目前进入了试点推广阶段。”该负责人表示,第一部分为对公定价,从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的试点情况看,日均存款、金融资产、综合创利等指标明显增长;第二部分为定价治理、存款挂牌及定向推广部分,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试点存款差异化挂牌,使得存款成本明显下降;定向存款推广,又带来存款大幅度增长。

  优化成本项目重点围绕社区金融、小微金融、自助机具、房产物业、运营转型、科技投入、人力资本七大重点领域,实施降本增效举措落地工作,并且已在全行进行推广。从2016年4月到10月末,民生银行在房产物业、小微、运营和科技领域累计降本近2.5亿元。

  风险预警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如期开发出“指南针”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并成功上线。该系统以数据为基础,改变了自下而上的单一预警方式,实现了全流程授信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变革,将全方位支持民生银行授信业务健康发展。

  变革转型路正宽

  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凤凰计划的实施将逐步消除短板,注入发展动力,确保在利率市场化大变局中成功转型。

  “全力实施凤凰计划,让民生银行又一次先知先觉,走在国内银行业的前列。”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认为,凤凰计划的成功,将使民生银行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变革转型,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家标杆银行,成为比肩华为、海尔等世界级优秀企业中的优秀银行。

  “应对利率市场化是民生银行改革转型最核心、最紧迫的大事。”洪崎表示,民生银行启动凤凰计划,就是要对经营管理体系从体制、技术方法、工具、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转型提升,确保该行成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具备卓越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银行。

  为此,民生银行把凤凰计划的整体目标确定为“前台一体化、专业化、后台集约化”。凤凰计划顺利完成后,将至少实现七大转型目标:一是以精准聚焦的战略,推动该行成为特色鲜明、效率超群的银行;二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精细化、专业化的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能力;三是建立系统性、精细化、差异化的定价能力;四是建设全面、前瞻性、专业性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与业务增长的高效协同;五是让效率提升、成本管理成为战略竞争力,融入到民生银行的DNA;六是建立与战略高度匹配的人才规划与管理体系;七是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准确性、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平台。

  届时,民生银行将实现国际化、集团化、数字化和专业化全面转型升级,成为中国银行业全面转型、流程再造的卓越品牌。

  凤凰起舞“民生梦”

  “凤凰计划就是我们的‘民生梦’,是近6万名民生人的'光荣使命和崇高理想。”洪崎说,民生银行全力实施凤凰计划,就是要变革传统的经营观念、思维方式、客户定位等,建立难以复制的领先商业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凤凰计划在设计方面达到了国内银行的领先水平,在落地实施方面,项目预期价值也十分乐观。在此基础上,民生银行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加扎实有效地推M转型变革管理。

  一是完善体系化落地实施运行机制。民生银行进一步全面强化凤凰计划项目分类、过程监督、评价反馈,切实落实资源保障、考核激励、项目管理措施,提升宣传、培训力度,扩大行内外项目实施的影响力。

  二是健全项目落地实施推动领导机制,成立实施推动领导小组,建立月度、季度、年度例会机制。同时,成立落地实施督导小组,对凤凰计划每一个项目的落地进行跟踪,开展全面、客观、独立的评估、督导,要求各试点单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先进技术模型、制度和流程,确保短期与中长期成效相结合。

  三是加强财务、人力、科技配套的资源支持,围绕项目实施建立便捷审批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项目推动中所需的数据、IT支持,确保人、财、物等各项资源投入到位,确保项目设计有序、高效开展。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3

  执行“一行一策”的政策,尽快明确股份制改革方案。实行“一行一策”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农业银行的差异性,找出不可比因素,这是尽快明确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的前提。中国农业银行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构网点和人员数量多、分布层次低;二是历史包袱最为沉重;三是政策性贷款质量对整体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很大。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时注资的条件衡量,目前中国农业银行主要的差距是不良贷款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两项指标,不良资产是造成资本金缺口的主要原因,而政策性专项业务不良贷款的影响十分突出。目前,中国农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主要有:

  全力推进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股份制改革最为基础的准备工作。农行选择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来实施该项工作。目前农行已组织好专门的人力、物力,由各分行行长负责,挑选了业务骨干、落实物资条件,在总、分行设立了专项工作机构,全力配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

  开展全行性的固定资产清理、确权工作。固定资产清理、确权是重组注资前的重要工作,由于中国农业银行的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多、金额大、分布广的特点,预计办理房屋、土地的产权证明比较耗时费力,一旦中国政府明确了财务重组方案,该项工作的进程将直接影响到资产评估的进度,进而影响到公司设立的时间。因此,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已开始着手进行以摸清家底为目的的固定资产清理、确权工作,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固定资产处置:一是明确固定资产存量清理的范围;二是分析固定资产分布状况,明确将来进入股份公司的固定资产;三是提前处置不带入股份公司的固定资产;四是进行房地产、土地的确权;五是做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准备工作。六是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固定资产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计划。

  开展不良资产和贷后管理尽职调查。贷款的质量控制始终是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农行退出一项旨在全面的尽职调查工作的计划:一是查清不良资产的成因,明确调查、评估、审查、审批环节的责任,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二是针对目前贷后管理比较薄弱的现象,从严整肃,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存量资产质量的管理水平;三是在界定存量有关责任人的基础上,从源头上切断新增贷款向存量恶化贷款的供血线,切实控制住新增贷款的质量。

  配合股份制改革需要,合理安排财务政策。为配合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农业银行正在积极依靠自身盈利能力消化历史包袱,以减轻改革成本。目前的财务政策计划主要消化应收利息、人员分流支出、待处理以资抵债损失支出及呆账核销支出等。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中国农业银行对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管理链条长、效率低、风险监控力薄弱。为此,计划按新资本协议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一是在组织体系和管理程序方面,在完善授信的基础上,建立审查、审批人制度,实行集中式的专业审查、专职审批制度,推行网上审批,提高信贷审批质量和效率;二是对调查、审查、审批岗位的主责任人进行资格认定,实行竞聘上岗和高薪聘任制,实行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在风险控制方面,计划全面推行风险经理制度,试行风险经理与业务经理协调配合的作业模式,前移风险管理关口,试行风险官派驻制度,总行向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派驻风险总监、风险主管、风险经理,直接对总行负责;四是在基础管理方面,实行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非信贷资产和表外资产五级分类;五是在市场风险方面,构建充分覆盖预期风险和非预期风险,体现风险回报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六是在操作风险方面,建立内部垂直化管理的审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内部操作风险的长效控制机制;七是在管理技术方面,重点推进内部评级法建设,结合全行数据上收和集中,按计划在年内确定内部评级体系实施方案,完成构建违约概率计量模型的试点工作,为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建立统一的业务经营计划管理体系。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是确保业务运行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发展战略的基本工具,新建的统一的业务经营计划,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即以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为单位编制年底业务经营计划,以部门条线为模拟核算主体,编制垂直管理计划,为下一步的事业部制改革做好准备,逐步实现由块状管理向条线管理的转变和过渡。

  改造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对组织结构框架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以适应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新的发展战略,并处理好为客户服务与风险控制的关系问题:一是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分离前、中、后台,相互制衡的改进方案,进行合理性检验及评估;二是适应新的业务流程管理需要,按照“横向平行制约,纵向权限制约”的原则,改组现有的内部机构设置,进行横向机构设置和纵向分支机构体系的`全面整合;三是在继续推进扁平化管理的前提下,上收中心城市支行的财务核算管理权限,把支行级机构全部改为前台机构,上收业务量较小县级支行的财务核算权限,仅保留部分重点县支行的财务核算权限。

  进行人力资源改革。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正在与美世公司进行项目合作,重点解决:一是取消原有的内部职务级别与行政级别挂钩的管理体制,完成向市场化用工的转换;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职位序列制,加快岗位分级分类、评定岗位等级的工作进度,按照岗位要求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上岗,在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的基础上分流人员;三是改革绩效管理体系,按照价值创造原则,运用平衡计分卡技术,建立覆盖所有岗位、全部部门和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四是改革薪酬管理体制,成立薪酬与提名管理委员会,按照岗位设置明确薪酬标准,建立高管人员和主要业务骨干的预期收入、期权收入与当期收入相结合的长效激励机制;五是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建议继续加大机构撤并、减员分流的力度。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改革要按照机构扁平化管理的需要,建立以统一集中内容、核算模式、支付管理、管理制度、操作平台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制定下发《中国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实施办法》,突出集中核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的目的:一是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上收分支机构财务核算权限,分离核算主体与被核算单位的管理职能;二是建立分级预算为主,部门、产品预算为辅的多维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制度、指标体系、方法和程序、监控与调整制度、报告与考核制度的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下达、执行、监测、考核和例外管理流程,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资源配置为激励,以编制、监测和考核为保证”的财务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制定成本分类管理办法,实行部门成本管理,严格项目成本管理,实行成本监测制度,实行对机构、部门、客户、产品的成本核算、控制与考核的全员、多维度、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四是加快新旧会计制度的转换,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实行财务报告制度;五是在绩效考核方面,实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全面覆盖贷款损失、抵债资产损失、非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拨备制度,研究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模型及相应的风险准备制度,突出价值增加值的贡献度考核与激励;六是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利用FMIS系统,建立财务集中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平台,加快开发财务管理二期的业绩价值管理系统,解决产品、部门、机构的价值预算、监测、业绩报告和评价问题。

  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实行经济资本管理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重大突破,是资产风险与资本金管理相协调的基础工具,目前计划进行的重点工作:一是增量资产优化配置的区域、产品、客户分布目标;二是存量资产结构的区域、产品、客户结构分布的调整目标;三是以资本金缺口不扩大为最低目标,逐年降低加权风险资产的整体结构调整目标;四是着手研究按年度滚动调整资产结构的计划目标与战略发展规划相衔接的问题;五是按年考核调整资产风险结构目标的实现状况。

  完善内控监督机制。内控监督体系是中国农业银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计划从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入手:一是重点加强程序和岗位制约,在授权、授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前台、、后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建立内控与监督机制,推行风险责任管理,全面改进内控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垂直化、立体式的审计、监查管理体系,在人事管理、薪酬方面采取配套政策。

  实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全额资金管理是解决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运用环节多、漏洞大,核算体系与管理方式落后的有效手段:一是采取资金由下而上集中、由上而下配置的集中管理方式;二是合理确定内部资金的分类价格,促使各部门、各产品的资金运用保持合理的利差,充分覆盖预期和非预期风险,提高定价管理水平;三是引导资金流向高收益、低风险的区域和产品,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四是充分调动各资金来源和运用部门提高成本和收益的管理水平,增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快有效发展,提高经营效益;五是逐步与事业部制核算相衔接。

  整合、完善IT系统。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已建成22个管理系统,累计投资355亿元,各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的功能日渐完善,但各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单一、重复开发现象明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相对滞后。整合完善工作成为必要:一是统筹考虑整合各个管理系统,重新考虑现有管理系统的归并、统一问题,建立统一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二是以数据大集中为契机,全面清理现有的生产系统,全面开始着手以数据仓库技术运用为基础的数据库建设,为建设全面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打下基础。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4

  自20xx年以来,衡阳市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体计划稳步推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制度体系,建设了支付系统,设立了单一账户体系,做好了会计核算中心的转轨,实现了资金及时支付等五个方面。同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必须在零余额账户中统一支付、统一核算。取消基本账户后,一些特殊支出项目如:养老金、医疗费、职工往来款项以及不可预见的突发事项等的用款不方便。改革后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特设专户管理。按制度规定开设特设专户需按国务院、财政部和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准。从衡阳市情况来看,预算单位账户结构复杂,特别是部分专项资金种类繁多,由于专项资金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和要求,特别是对“专户管理、专项核算”要求严格,如:国债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基本建设资金等,上一级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和要求,撤并难度大,不便于统一管理;二是预算外财政专户管理。预算外资金由于非税收入汇缴过渡户有时上解国库不及时,加之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票据未统一,单位缴款时如未注明收款单位及代码,造成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等混淆不清,给对账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预算编制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必须建立在明晰的部门预算基础上,所有资金均以指标化方式登录到国库支付系统,从源头上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支付依据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预算,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编制申报用款计划,支付局依据批准的用款计划支付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和审批的时间滞后,预算单位的预算下达不及时,不仅影响单位用款,还导致了实际支出与财政列报支出口径不一致,不便于年初支出指标登记和进行资金支付管理;二是目前部门预算不完善,已编制的一般预算,有一部分也未完全细化到最低级别预算科目和具体单位,“支出类型”、“经费类型”和“支付方式”也没有划分明确,不能最详细地反映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三是财政安排资金不足,资金跨项目使用。预算单位经费实际上是包干使用,但部门预算又是以科目的形式编制和下达的,因此单位用款不能完全按用途支取,只好东拼西凑,先用完一个预算科目下的款项,再用另外预算科目下的款项,到年底决算时再去调科目,使得预算执行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四是预算追加调整变动过于频繁,传递程序不够规范和及时,带来指标录入和对账困难。五是预算外资金管理没有完全纳入综合预算编制,指标在登录前环节过多,带来用款计划和支付内容“失真”。

  3.计划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按照新的资金支付方式,预算单位要根据部门预算和非税收入缴库情况按月申报计划。一是计划申报不及时。由于单位用款习惯上的随意性和支付程序理解不够,事先缺乏计划性,加之有些单位年初预算安排中含有收费返还部分,需根据收费进度安排支出,而不能按规定时间向财政部门编报分月用款计划书;二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间审批环节较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用款计划仍然保留诸多审批环节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直接支付请款环节。加上一些部门经办人员经常出差在外,不能及时审核额度,相应延长了拨款周期。特别是遇到追加款项、单位急需款项时,由于用款额度批复不及时,导致单位用款困难;三是用款计划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归类标准,致使资金支付很难控制。

  4.授权支付额度难以控制。国库集中支付实行的是规范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对于授权支付额度的管理,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申报的用款计划于每月25日以前下达一次授权支付额度,改革初期出现单位没有指标或申报不及时等原因未能及时申报用款计划,造成无额度可用;按制度要求,每月只下达一次授权支付额度,加之人民银行对授权支付额度管理要求过严,而单位对授权额度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出现额度与用款之间的矛盾,如申报计划过大,造成财政对单位现金支付监控的难度增大,如申报计划过小,可能影响到单位及时用款。预算内、外额度混淆使用现象时有发生,单位需使用预算内资金时,可能只有预算外额度可用,而需使用预算外资金时,只有预算内额度可用,单位为及时支出,不管资金性质,只要有额度就先用,造成核算上的混乱。

  5.支付软件亟待完善。衡阳市目前使用财政部统一的方正春元软件,此软件尚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是系统功能不够强大,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且对软件程序进行修改难度大;二是系统内缺乏自动对账功能。财政各相关部门、预算单位及银行、清算银行均使用同一系统,但未能实现系统内自动对账功能,每月还是采用手工对账,如果将所有单位全部纳入改革,其工作量将大大增加;三是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集中支付系统与工资统发系统、总预算会计系统、预算指标系统及单位财务软件相分离,数据不能互相对接和共享。

  6.银行积极性不高。预算单位反映大多数银行都能按协议规定的义务为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做好各项服务,但也存在个别银行部分营业网点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业务素质较低,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制度及业务程序不熟练,对开户单位的咨询一问三不知。有个别银行网点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前期服务态度较好,积极性高,但由于对该项业务目前暂未收取任何手续费,服务态度有所下降,把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当做一项负担,具体表现为:一是银行未及时确认、登记相关回单,造成对账上的困难;二是部分银行未及时给单位打印并传递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和直接支付入账通知单。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家对改革制度尚不熟悉,要通过电视、报刊、会议、文件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让全社会形成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健全改革配套措施。一要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职责分工。预算科和业务科室应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细化的部门预算,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加、追减项目;国库部门应负责预算执行工作,具体包括审核用款计划、合理调度资金、直接和授权支付资金、批复预算单位年终结余等项内容。财政部门内部应本着简化管理程序、方便预算单位的原则,合理、明确地划分职责分工,减少内部阻力和摩擦,增强相互间协调配合;二要规范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内容。严格按照《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划分细则》进行审批,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要制度化,规范预算单位现金使用范围。同时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合理编制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及时下达用款额度,确保预算正常执行。

  3.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一要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以及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和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二要加强预算单位账户开设管理。财政部门可商人民银行,共同出台预算单位开立银行账户财政备案及监督制度,并赋予财政部门在必要时检查银行账户的权利,从而杜绝预算单位随意开户存款的现象;三要严格控制专户的开设。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财政专户。专户过多增加了国库部门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使国库资金被肢解、分散,不能发挥资金集中优势,应尽量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有利于增强财政资金调控能力。

  4.进一步简化操作程序。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客观情况,适当简化审核级次和支付程序。在流程设计上,尽量减少多层次的录入、审核、确认程序,增强系统的灵活性,确保单位及时用款。一是指标环节,预算内资金由业务科室根据年初预算一次性登录上网,预算外资金指标纳入部门预算于年初统一上网,减少指标录入次数,方便单位及时用款;二是计划环节。财政内部可适当减少岗位,支出科室一个单位由一人完成所有角色,国库科实行“一审制”;三是支付环节。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网上操作由一人完成,纸制审批可减少环节或取消;四是预算单位录入和审核岗位分设,加强内部监督。

  5.进一步完善本级集中支付软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执行更加细致,数据量剧增,与之相关的系统数据传输和转换工作量加大,必须依靠完善的接口软件,实现数据的导入与传输,而不能靠人工录入及核对。因此,要与软件开发商加强衔接,并协调人民银行及财政部门内部业务部门,做好与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人民银行金库和银行支付等系统的接口软件开发,提高集中支付软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建议软件公司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一些新增功能。

  6.尽快出台费结算标准,提高银行积极性。针对银行服务方面的问题,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尽快出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费结算标准,付费方式等。必须同时考虑业务量(支付笔数)和资金量(支付金额)两个因素,保证银行能够通过提高工作业绩实现略有盈利;制定一套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年度综合考评办法,从量化的角度对各银行的业务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内部控制等进行综合考评,创造一种有序竞争的氛围,以此来提高各银行的积极性,督促银行认真履行合同。同时针对银行下午不能办理业务的现象,财政部门可考虑对银行下午支付的金额计息,以弥补银行因当天下午垫付资金所受到的损失。

【银行全年统计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全年工作计划03-08

银行统计员工作总结07-27

统计的工作计划03-08

银行统计工作总结范文07-27

银行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09-24

体育全年工作计划12-17

销售全年工作计划03-03

【精选】全年工作计划4篇12-05

统计员工作计划02-14

统计工作计划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