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3-10-22 18:57:38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1

  引言:车间工会工作是“三基工作”的催化剂,是“以人为本”的改善剂,是“凝聚力”的增强剂。工会建设、基础管理、基本功训练为“三基”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发挥车间工会的作用,关键看方法,PDCA管理是科学的总结和有效的手段,P为计划、D为执行、C为检查、A为总结,系统相互关联,循环改进,利用好它,可体现车间领导的全局性、管理人员的导向性和执行性。在PDCA方法应用中,可挖掘人才,体现能力,规范工作,激发热情,在竞争中寻求优势,发展中探索改进,可更好地体现“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作思路,可进一步加强车间工会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PDCA循环管理概念

  PDCA循环管理程序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en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80年代由欧美国家引进.广泛应用于国内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总结(action)四个阶段,由于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因此也同样适用于车间工会管理。

  二、PDCA循环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在车间工会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其现实意义主要是:可以克服以往凭经验方法而使具体工作停留在“一次性”的内容上,这样难免会存在一些局限,造成效能不高的状况。因而在车间工会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就是将经验性工作方法转变到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具体工作的活力。并在强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各阶段性工作的经验教训,使车间工会工作中的各项活动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车间工会工作的管理效能。

  透析这一PDCA循环原理,以其PDCA循环的共性过程来规范车间工会工作的具体个性是可行和有效的。实践证明PDCA循环中的基本原理、阶段和步骤,尤其是这种面向过程的方法模块同样可以适用于车间工会工作的管理和运作。因为,车间工会工作所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就是PDCA的循环过程。即:计划是根据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对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执行是实施过程;检查是根据方针、目标及要求,对过程进行检查督导,并报告结果;总结是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由此循环往复,以期提高过程的质量和工作水平。

  其特点是:一是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二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停。管理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运转。因此,PDCA循环就像一个不停运转的车轮、连续不断地运转;三是大环套小环地组成。PDCA循环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循环组成;四是爬楼梯式地提高。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一次都不是原有水平上的循环,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管理工作就上一个层次,就像爬楼梯一样不断上升;五是标准化的运转。PDCA循环必须围绕标准而转动,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同时在循环的过程中,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上升为新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正确、健康地运转。

  三、PDCA循环管理是车间工会工作的落脚点

  在车间工会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工会工作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的进步,是确保工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的有效措施。

  1、计划是“导向”。好的计划是“两点间的线段”,可使活动高效地达到目的,就像挖“河道”,将已有的河道连通、疏通、贯通。针对目标计划途径,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方可体现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为规范工作,首先强调的是符合性,似乎找到了一种管理的透明方式,但工作是被动的,不能充分体现有效性和系统性,难以举一反三,产生“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应付态度,管理上“管”的多“理”的少,主动性差、连续性差。针对这种情况,若只强求考核,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避实就虚,出现了“两层皮”现象,职工对管理工作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甚至出现了“假大空”的说法,管理工作出现了“窜皮不入内”的难题。

  车间工会将活动和资源以过程进行管理,有助于组织达到期望的结果;将相互关联的各个过程作为系统进行识别、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好的“计划”是提高工作有效性和效率的保障。管理计划,协调体系,改善运行机制;体系计划,疏通要素,提高管理水平;过程计划,落实安排,确保活动有效;任务计划,明确要求,确保结果可靠;会议计划,制定程序,确保会议效果。

  车间的目标为全体职工认同和接受,并使车间的目标、车间所有者的目标,车间各部门的目标和每个职工的目标方向一致,这是全员参与的根本。车间领导应该明确实现目标所需要解决的有哪些问题,主要有什么障碍,并促使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以达到目标。一般情况下,将目标合理地分解是关键。在分解的同时根据客观实际分清各部门各环节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科学地分清责、权、利是建立良好运作环境的关键。在车间内部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坚持运行并不断给以改进。建立良好的积极的具有强烈集体主义色彩的车间文化,不断改善车间工作条件和成产条件。

  车间工会要以“服务中心、建设核心、凝聚人心”为指导,设立“建设一个好班子,培育一只好队伍,健全一个好机制,完善一套好制度”为目标,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引导“价值观”的同向,形成理念引导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循环推进机制、责任分解机制、程序控制机制、检查考评机制、表彰激励机制、约束惩处机制的体系管理,可充分体现系统性。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好两个计划,一是学习计划;二是工作计划,前者是能源,后者是动力。关注大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和谐;坚持“两个服务”即:服务车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尽量“容万物”,“纳百川”,“取中行”。

  2、执行是“标尺”。过程管理是“散文”,系统管理是“诗歌”,车间领导的作用是“艺术”,艺术的作用是无限的。想法要统一,方法要计划,做法要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职责方面要用好“分配表”,把握规定的“依据”,提供执行的“证据”;文件方面要用好“一览表”,控制“文件”的有效性和“记录”的追溯性。PDCA方法缩短了“说的”和“做的”差距,是管理工作难得的工具,是车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系统工程的一面旗帜。

  车间和组织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及民主管理的风气。每个职工都愿意为集体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敢于承担责任。职工是组织之本,只有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职工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加强培训可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意识,实施PDCA能够夯实基础管理,关注行为要求,改善工作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车间领导敢于放手,既能放手让职工一起活动,鼓励和激励职工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也能海纳百川,虚心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意见。敢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和批评,而不追究认为不合理,不中肯的意见,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网络。

  3、检查是“镜子”。车间工会以往布置安排多,检查落实少,甚至是有布置无检查,安排工作号召多,实质性内容少,开展活动大轰隆,不讲质量,检查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按照PDCA方法,实现了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既有定性的要求,又有定量的规定,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计划是“名片”,实施是“积蓄卡”,检查是“双刃剑”,求真务实是检查,走马观花也是检查,前面的方法可实现“和谐增值”,后面的方法将导致“恶性循环”。车间工会工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精心计划,更要加强过程中的自控,它控和互控。“安康杯”活动有安排,有标准,每月自查,每季度考核,有总结,是PDCA方法的体现。

  4、总结是“钥匙”。车间工会的产品属于“软件”和“服务”的范畴,是知识产物和服务的综合体。首先要体现超前服务,在车间重大决策出台前,提供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把关定向,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过程服务,在车间生产经营过程中,及时掌握思想信息,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疏导,引导,劝导,做到小问题解决不过天,落实解决在当天;其三是跟踪服务,做好宣传,解惑等工作。

  应用PDCA规范了具体工作,理顺了接口关系,提高了诚信理念,树立了车间形象,赢得了文化效益。职工认识到系统管理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认识到PDCA得实用性和效益性,激发了车间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关心车间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预防措施是组织追求最高境界的工具,以前,注重的是按照PDCA正确地做事,常用的是纠正措施,现在和将来,关注的是按照PDCA做正确的事,讲究的是预防措施。要想车间领导和运作组织走向成功,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事情做的正确。

  结束语:在车间工会工作中,我们积累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新机制,创新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运用PDCA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车间工会工作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但也不可否认,还依然存在职责不清,标准不严,程序不全,考核不细,质量不高。落实不周的问题。运用PDCA方法,有利于形成车间各部门分工有序,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局天津京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津海(1970―),男,大学本科(双学历),助理工程师,北京铁路局天津京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2

  关键词:车站设计、地上空间、客流

  1、车站总平面设计

  1)地铁车站站位应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线路方案相协调。应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既有和规划地下管线、地面建筑、地面公交等进行详细调查,尽量减少既有建筑物的拆迁和管线的改移,尽可能避免施工对交通的干扰。

  2)车站总平面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建筑、公交的规划,以充分吸引客流量为目的,合理地布置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的位置。地面出入口应尽量与邻近建筑物合建,暂时无法结合的,可设临时出入口或预留口,待规划实施时续建。独立修建的地面出入口,一般应设在规划道路红线以外,并满足人行道通行要求。出入口宽度应根据远期分向客流的设计客流量计算确定。地面出入口应有明显的引导标志,便于乘客识别,出入口外应有客流集散场地。

  3)风亭的设置应尽量考虑与地面建筑合建。独立修建的风亭,一般应在建筑红线以外。风亭设计应考虑车站地面环境,尽量降低风亭高度,由于环境的需要而采用敞口风亭(上部进排风)时,需考虑排水设施。风亭的周边应配合绿化环境和安全措施。风亭应设在空气洁净的地方,风亭出风口距建筑物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5m,地铁出入口距风亭口部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10m。车站地面用房及附属的建筑物、构筑物与城市既有和规划的建筑应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2、车站平面设计

  车站内管理、设备用房应集中布置。平面应力求合理、紧凑、面积适当、名称统一。管理区内通道及楼梯布置应满足车站防灾要求。在满足各设备专业需要情况下,尽可能压缩车站长度及建筑面积。

  2.1站厅层

  1)站厅层设计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一般中间为公共区、两端为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并应按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合理的`划分防火分区。

  2)地下车站公共区应结合车站埋深、结构型式及建筑布置等综合因素进行空间设计。在满足乘客集散的前提下,尽量丰富地下车站的空间形式,减少地下建筑沉闷和压抑的感觉。

  公共区布置根据客流流线及管理需要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要合理布置通道口、电话亭、售票亭、售票机、检票机、监票亭、栏栅及楼、扶梯位置,使进、出站客流尽量减少交叉,流线短捷而有序。

  3)自动扶梯、电梯

  自动扶梯的设置标准一是满足客流量需要,二是考虑提升高度的需要。站台与站厅间及出入口处上行均设置自动扶梯;站厅与站台及出入口处下行根据车站重要程度可采用自动扶梯。每个车站应结合周围具体情况在地面到站厅层公共区至少设1部垂直电梯;在站台层与站厅层之间设置1部(岛式站台)或2部(侧式站台)有特殊需要的人使用的电梯(兼作车站内部货运),该电梯原则上应设于车站中部的付费区内。

  4)楼梯

  每个车站均应在公共区的付费区内至少设一部楼梯,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总量布置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按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进行验算。两层或多层的车站应在设备管理用房区内至少设一部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楼梯,此楼梯宜设置在设备及管理用房人员较集中的一端,兼作消防楼梯使用,设计为封闭楼梯间。

  5)车站管理用房

  管理用房应尽量集中在站厅层一端紧凑布置。管理区内通道及楼梯布置应满足车站防灾要求。

  6)车站设备用房

  (1)车站设备用房由各专业用房组成,在建筑设计中应满足各专业所提出的各种土建和工艺要求,并参照地铁规范的要求,以及地铁车站的特点进行设计。

  (2)通风机房一般宜设在站厅层两端。

  (3)风机监控室宜设在通风机房附近。

  (4)任何给排水管不得穿过电气设备用房。

  (5)气瓶间应设在被其保护范围的适中位置,保护距离应满足专业要求。

  2.2站台层

  1)站台层的各种建筑尺寸必须符合行车限界要求,站台计算长度外的侧站台人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0mm,并应设栏杆。站台端部应设至轨道区的人行梯4部,作为检修人员上、下轨道区之需,同时可作为列车在区间发生事故时撤离乘客之用。

  2)设置在站台层两端的设备和管理用房,必要时可伸入站台计算长度内,但不应超过半节车厢长度,且不得侵入侧站台最小规定宽度2500mm,并应满足距梯口的距离不小于8m。

  3)要协调站台层与站厅层的楼、扶梯布置,使站台层楼、扶梯口吸引客流分布均匀,并确保站台上任意点至楼、扶梯口的距离不大于50m。

  4)车站变电所(含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应集中布置在车站站台层。若确有困难时,在考虑地铁运营期间内设备进出车站的条件下,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1)集中设置在设备层。

  (2)除高压配电室外其余配电部分可设在站厅层。但上、下两部分宜对齐,且使工作人员能在上、下层之间方便地往来。

  (3)集中设置在地面或车站外附近的地下空间内。

  3、车站出入口、通道、风亭

  1)车站地面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应根据所在地点环境确定,可做成独建式(敞口、带顶盖、全封闭及下沉式等)或合建式。

  2)车站出入口和地面建筑合建时,在出入口和地面建筑物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以确保客流疏散。独建的出入口地面建筑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3)风亭(道)应满足通风空调专业所提出的土建和工艺技术要求,在满足功能前提下,根据地面建筑的现状和规划要求,风亭可集中或分散布置。处于景观要求较高的地区其风亭应做成顶部敞口式的低风亭,并考虑风机防雨和排水设施。通风亭应设有检查门,井内应设置供维修用的爬梯。

  4、建筑装修

  1).装修设计原则

  (1)地铁车站空间是地面环境空间的延伸、继续与发展。地下车站既与上部地面、街道、建筑、道路的空间环境相呼应,又要打破地下空间沉闷、压抑、昏暗的感觉,力求创造出区别于地面,优越的地下空间环境。

  (2)车站环境设计力求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突出交通性建筑,满足使用功能,方便乘客集散,确保安全,有利于运营管理。

  (3)车站内装修应根据运营服务(包括对残疾乘客的服务)、生产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及生活用房不同功能要求,相应地采取不同处理,以满足使用要求。

  2).装修材料

  (1)车站装修材料采用防火、防潮、防腐、放射性指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经济、耐久、美观、便于清洗的材料。

  (2)地面及楼梯采用防滑、耐磨、耐腐蚀的装饰材料。

  (3)按功能的需要,在设备、管理及公共部位采用吸音、防潮的装饰材料。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3

  一、前言

  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做好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城市轨道工程车站建设管理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管理有者鲜明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模大、系统复杂,实行分阶段、分专业承包,协调难度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模大,一般线路长达20km左右,车站数为16―18座,多为地下多层建筑;工程涉及专业门类多、系统庞大、施_-EI序及工法繁多,它不仅包括隧道、桥梁、地下及地面建筑、轨道等大型土建施工,具有现代大型土木工程的特点,还包括动力分散型电动列车、信号、通信、供电、自动售检票、环控、给排水、设备监控、防灾报警等先进机电设备系统,具有现代机电工程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机电设备供货和运行过程衔接紧密、相互之问接口平顺协调,实行一体化建设管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本身特点及原有落后承包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工程的组织实施多采用分阶段、分专业、平行交叉承包方式,未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承包,客观上造成工程的设计、施工、供货、安装等过程不能相互搭接,系统接口困难,工程实施协调难度大,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日标。

  2、建设周期长,但对工期要求紧,工程变更频繁,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大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单位多、系统复杂,自工程项目预可研至开通运营,一般约需l0年时间。此类工程大多途经城市主要商业区、人流密集区、交通主要交汇点,为减少对城市生活、环境及交通的影响,对工期控制要求严。如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社会反响很大,并波及影响整个工程、城市及政府的形象,后果十分严重。由于目前未能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承包,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承包商面对复杂的工程条件及系统接口要求,仅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难以按整体最优的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实施,致使目前的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变更量很大,不仅使造价居高不下、频频突破概算,而且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整个系统的性能,并滋生了工程建设巾的腐败,对工程建设构成威胁。

  3、工程质量要求高,但设计、施工和供货质量控制困难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属于一个城市的永久性标志工程,其建筑设计寿命长达100年。作为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其质量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无形中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工程地下情况复杂、难以准确勘测,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原设计方案会产生干扰,所以工程中变更多、施工难点多。同时,由于此类工程属于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接口复杂,这都为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城市轨道工程车站建设中的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大多设在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附近,因此,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技术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形等勘察资料和规划的特殊要求。例如工程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车站的规模、性质、工程技术难度、工期和工程造价等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车站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涉及安全性、商业影响、交通影响、资源影响、组织协调,以及地上地下重要建构筑物、交通状况、居民生活、环境污染等因素。

  四、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过程研究后发现,其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具体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的定义是指施工开展中,施工空间、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配合资源的管理组织和安排,如施工计划管理、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等。施工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

  (二)施工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

  (三)施工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起到了有效指挥、全面管理的作用;

  (四)施工管理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想取得预期的建设效果,就要积极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要以施工管理为主要手段,全面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有序进行。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明确施工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

  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中,通常会选择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一般会先成立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然后按照项目经理部的职责,组建整个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经理管理体系,划分并明确施工管理职责,通过具体的管理层推动工程项目的全面施工。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明确职责,保证施工管理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主要包括土建施工部分、电气施工部分,设备安装部分。在这几部分施工中实行施工管理,不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可靠提高,还保证了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做好施工管理计划工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的环节多,因此整体工程非常复杂,要想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就要对整体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而施工管理计划工作正是满足这一目的而产生的管理方式。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管理计划成为了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施工计划主要分为:时间计划,其中包括季度计划、月计划、半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临时计划。作业区计划:正线轨行区计划、车站内计划、车厂计划。作业性质计划:影响行车的计划、不影响行车的计划、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不影响客运服务的计划等。施工计划的主要要素包括: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时间、施工内容、施工区域、施工防护、施工配合。

  五、城市轨道工程车站施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布线

  (一)布线原则

  车站综合布线既要考虑强电、弱电的布置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消防及运营维护的方便,即使老化不会因短路引起自燃而造成火灾。因此,布线系统的消防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火灾发生后,火势不能沿着电缆线路到处蔓延;另一方面是有毒气体的释放必需满足最小浓度要求。另外,对于架空的轻轨系统来讲,还应考虑防雷、抗干扰等诸多问题。

  (二)布线施工

  依据车站布线施工图纸按顺序进行电缆的敷设,各线缆束敷设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高压供电电缆与低压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1m以上,高压供电电缆与信号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2m以上,低压控制电缆与信号控制电缆隔离间距在0.1m以上,连接到滤波电抗器的两根进线和两根出线之间要保持至少70mm的距离,在不同种类电缆的最小间距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电缆应用金属线管、金属板或整体屏蔽等进行隔离。电线电缆的敷设应合理排列汇集,不得以交叉时采用90度垂直相交。电缆敷设时应自然放置,保证电缆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缠绕等现象,电缆不应溢出线槽,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不得对电缆强行拉扯,以防止电缆受力损伤。

  除设计图纸特殊规定外,电缆敷设应严格按照不同电压等级和线缆使用性能(动力线、控制线、信号线)分线槽、线管敷设,如额定电压等于或小于110V的导线应放在单独的线管、线槽、导线束或线盒内,通信和信号线与动力线不能敷设在同一线管或线槽内,高压和低压线、交流电源线和直流电源线不能敷设在同一线管或线槽内。

  电缆出入线槽、线管及穿过金属隔板的孔、口时,须安装连接器,保证进出线口光滑,以防止对电缆的磨损。所有过梁、墙板、间壁等设施的配线须进行穿管(尼龙软管、屏蔽金属管、黄蜡管)保护,封闭线槽的端部必须有封口材料进行封闭。

  导线密封措施应齐全(如采用符合密封等级要求的管接头、热缩管热缩等措施),达到防止尘埃、油水等进入的目的;所有通向设备体的电缆进口端和出口端应为密封的,以防止油、水、尘埃等物质的侵入;设备箱体的引出线,要做成下垂弯以防止雨水进入设备,相邻引出线下垂高度一致。

  2、装饰布置

  (一)装饰的特点

  地铁车站装饰应突出公共建筑简洁美观的装饰原则,并结合整体建筑风格,方便各专业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突出装饰材料的自然表现手法。如大面积石材的应用,体现了华丽与凝重;淡灰色的混凝土,体现了朴实与沉稳;白色的钢结构充分体现了时尚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透明的玻璃彻底改变了封闭空间的内向特色。地铁车站设计中,多种材料的混合搭配:玻璃与石材,钢与混凝土,明显的体块虚实搭配,使复杂的地铁车站内部的方向感非常明确。并配以不同色彩打造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利用花岗石地面上色彩的变化,进站及购票处采用冷色调,用浓重沉稳的石材为基调,营造一种冷静深沉的气氛,使乘客焦急的心情得到放松;办完手续到进入站台的楼梯过道中,采用中性的灰色调,创造良好的心态,形成过渡;进入站台则采用暖色调石材,力求使乘客有温暖宜人,宾至如归的感受。同时辅以灯光照明,通过运用照度的变化、光源的种类和位置的分布,以及间接光与直接光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处理手法来烘托环境气氛,借以突出车站的个性。

  (二)装饰品与雕塑壁画:地铁车站装饰属于艺术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内容和领域逐渐扩展。在现代许多地铁建筑中,把壁画、雕塑与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丰富和加强建筑艺术效果的作用,装饰品可以不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它依附于室内环境,可以把装饰内容和室内环境联系起来,取得和谐的效果。在现代地铁车站设计中,常常通过在适当位置上的一些壁画、雕塑等美术作品,加强车站的文化气氛。例如在较长的步行通道的两侧墙上,宜增加一些具有较强装饰性的艺术品。

  (三)导向与坐具标识:在地铁车站的室内设计中,除了对各界面作精心处理之外,还应十分注意坐具、标识等的选择与设计,这些物品的面积和体积虽然并不大,但却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欧美地铁车站在这方面亦作了很多探索,常常表现出丰富多彩且具有个性的装饰风格。车站内的路引、指示标牌是公共交通建筑环境设计的又一个亮点,各种指示牌的设置是车站建筑处理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乘客在地下环境中容易失去方向感,指示牌的作用就更为重要。指示牌不仅要求其本身发光透亮,而且应内容齐全,还应统一造型、文字、符号、色彩、内涵、图像和悬挂方式,以使乘客能在短时间内加以识别。

  3、消防系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融合,公共建筑消防系统也越来越重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也要和车站一起建设。在车站内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空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以及防火隔离人员疏散系统。

  其中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淋、气体灭火等。消火栓给水系统主要供给车站及相邻区间隧道消火栓用水。车站消火栓在区间及出入口通道处,要求任一点火灾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组和喷淋泵组,消火栓泵组包括两台消火栓泵(互为备用)。在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消防箱两侧交错布置,消防箱内设消火栓泵启动按钮,并在箱外设有报警按钮。车站喷淋给水系统主要供给车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喷淋用水。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泵组和喷淋泵组,喷淋泵组包括两台喷淋泵(互为备用)。喷淋给水系统在车站内按枝状布置,喷头布置在车站内站厅、站台层公共区顶部,无吊顶处设置直立型喷头,有吊顶处设置下垂式喷头。消防泵房内设湿式报警阀一组,每个防火分区设水流指示器一个,喷淋泵的启闭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控制。在室外地面设置DN150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及与之配套的室外消火栓各两套。

  4、防水措施

  车站防水是车站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特别是在结构设计和土建施工中,应引起重视,如果处理不好,后期将存在很难修复的隐患。水平纵向施工缝使用镀锌止水钢板,若处理不当将是防渗水的薄弱环节。因此要求在焊接止水钢板时要保证严密;浇筑混凝土面应控制在止水带高度的一半;绑扎竖向钢筋前必须凿毛表面,封侧模前应将墙体下部的杂物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并在其交接表面铺设一层水泥砂浆。横向施工缝的防水使用中埋式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两道防线。前者与诱导缝处的处理要求相同,后者应注意粘贴的基面尽可能平整,必须保证连续布置,其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不宜过早粘贴,并在基面干燥状态下进行。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工程施工管理必须要更加重视施工的流程和施工的管理要点,针对目前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管理。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4

  一、指标完成实绩

  1、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5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A类指标占总数66%;混铁车连续5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1~5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2.4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6.5%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2、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特点和重点推进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27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上培训把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岗中辅导尤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17项次培训共培训410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10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前提下车间于3月份同汽车大队、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TPM)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3、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问题以联络单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96项相关方问题共79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4、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车间管理创新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6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80t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2年以上故障下降了80%综合点检钱展总结“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发生提高工效3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3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3项另2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2项另外3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427万已完成年度计划70%

  5、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车间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20xx年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1-5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0.9935费用精度评价99.27%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阶段性目标

  6.“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责任人制订相关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2BF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T5、T6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7线施工也完成了80%;完成了“4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编制;以及“3BF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节点推进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1、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

  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7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目

  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

  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评价主要依据

  ④规定了点检员设备防火管理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绩效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2、一季度“6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8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都已处于M(测量)阶段但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

  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

  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6σ数据采集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

  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M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D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D阶段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3.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沿用原来制订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危险源6项环境因素9项同时制订了相应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43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1、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安全管理尤其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2、进一步吸取“1.12”和“1.21”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日常点检质量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12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21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

  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安环缺陷;

  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

  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知晓度

  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3、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推进进度吸取人经验教训把先进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6σ”项目有效推进并有新突破

  4、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简单、易处理设备小故障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效率以及它所发挥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有效投入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5、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高低取决于制度完善、能力提高、信念提升提高管理效率车间下阶段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生产实绩同个人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70T、60T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72T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60T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使用稳定性和技术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关键内容

  6、人才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基石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新思维”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7.8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5

  车务段管辖具有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施工多,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编解列车均受到较大的干扰的特点。为确保车务段Ⅲ级施工安全,笔者主要从完善施工管理、强化施工组织、落实施工安全监控等方面,浅谈车务段Ⅲ级施工安全管理。

  1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的组织领导,成立车务段和车站两级管理机构。一级管理机构由车务段主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具体以主管领导专人担任施工领导小组长,其他领导分片包保,下设技术科负责日常施工管理;车务段调度室负责转达施工日计划;安全科全体人员负责现场施工组织及监控工作。二级管理机构由车站领导及其管理人员组成,具体以站长为组长负责施工全面组织及监控,副站长及安全员为组员,负责落实车站日常施工管理工作。通过健全施工管理机构,实现全段施工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指挥,提高管理效率。

  2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做好“六强化”工作

  2.1强化基础工作,细化施工安全制度

  根据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结合车务段实际,制定车务段营业线施工管理实施办法,重点对施工领导、监控人员职责、施工会议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安全监控体系及监控措施等进一步明确。并根据铁路局《运统-46》登记规范样版,制定具体施工项目《运统-46》登记规范样版。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和表簿登记规范样版,实现施工管理规范化。

  2.2强化安全协议、方案及安全措施管理

  (1)严格安全协议签订及管理。针对每一项施工,车务段要主动与施工单位联系,做好施工前安全协议的签订,重点审核施工实体资格,落实对协议的内容、责任、签认、逐级审批等关键环节的把控。一是审核计划。做到有铁路局下达计划的施工,必须具有与车务段签订的施工安全协议。二是现场核对。站长加强对站场日常检查,发现无计划、无安全协议的影响或可能影响行车施工,必须坚决制止。三是严格考核。包保干部加强对车站施工安全协议管理的日常检查,发现有施工而无安全协议时,必须调查核实清楚,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

  (2)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确保施工计划有效实施。一是编制月度施工方案。每月根据铁路局施工计划,编制车务段施工方案并下发各站组织实施,重点明确车务段全月的各种施工计划、安全控制措施及行车组织办法、监控人员安排及责任。二是针对对运输影响较大,对安全构成威胁的施工,重点制定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明确人员监控及工具准备,落实防范措施,确保施工计划的有效实施。

  (3)车站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计划彻底落实。除车务段编制并落实施工方案外,要求施工的车站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和本站实际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报车务段技术、安全科审核,实现专业把关,施工安全把关,现场监控把关的“三关”制度。

  (4)建立车站施工台帐,规范对安全协议、施工组织方案和措施的管理。车站要建立施工管理台帐,便于查找和核对,实现对施工安全协议、施工方案及车站安全措施的有效管理。

  2.3强化日常管理,确保施工有序推进

  施工日计划,实行专人专业负责、逐级把关,严格执行“四核对”制度。即车务段调度室签收次日施工日计划后,交由技术科负责施工人员核对施工里程、限速条件、施工影响范围、运行揭示等内容,并拟定相关落实措施;安全科人员审核并签认;主管施工领导审批;最后交由调度室负责下达各中间站,车站站长复核,实现节点把关,流程控制,闭环管理。施工日常组织,由技术科施工人员负责审核、协调旬计划,收集、反馈施工信息,以及负责施工统计、分析、总结、考核、上报等工作;车站要每月对施工进行小结并上报,形成车务段、车站对施工的两级管理机制,促进对施工有序管理。

  2.4强化施工培训,提升作业人员技能

  一方面,采取“集中培”“送培”“外培”和“岗培”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日常施工业务培训。一是“集中培”。车务段每月开展集中到车务段统一培训,不能集中培训的,车务段组织人员下到中间站培训。重点对各项施工管理办法、制度、措施、施工手续等施工业务进行集中培训。二是“送培”。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吸取其他车务段好的经验和作法,在本段加强推广应用。三是“外培”。请铁路局运输处、安监室人员专门举办培训班,对职工进行施工内容、项目讲解,开展施工演练。四是“岗前培”。班组每天进行规章试问,帮助职工牢固掌握施工知识。特别针对新设备开通,进行理论培训和实作跟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个个掌握。另一方面,抓好对运输影响较大的Ⅲ级施工施工前的安全及业务培训。如针对运输影响较大的Ⅲ级施工,车务段安全科及有关人员要提前一周深入车站组织学习,进行模拟施工时接发列车及办理施工手续业务培训,通过抓好施工前专项培训,实现从封锁施工到开通行车的有序过渡。

  2.5强化信息反馈,促进施工协调与进度控制

  对于专项影响运输较大的Ⅲ级施工,车务段和施工单位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做到“日反馈、周碰头、月沟通”。“日反馈”:双方做到信息互通,每天定时通报情况,畅通信息渠道。每天施工完毕后,车务段主动召集施工单位、设备管理单位现场盯控人员,对当天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分析、整改,并提出下一步需要配合协调的时间、问题、内容及防护人员安排。“周碰头”:每周召开施工配合情况分析汇报会,对一周的信息认真分析并及时将有关重要信息向项目管理单位反馈。“月沟通”:每月召集施工单位开会,通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管理效能。

  2.6强化施工总结,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日常定期总结。每月初对上月管内施工用时、天窗次数等施工作业量及兑现率、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施工管理、施工组织及施工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向铁路局汇报;每半年和全年进行一次全面施工总结。二是坚持专项施工总结。对运输影响较大的Ⅲ级施工,均做到施工结束后书面总结。从施工前准备(包括制度、方案措施及工具备品的准备,人员培训情况)、施工中组织协调(包括办理手续、计划安排、进度控制、施工配合、人员监控、联络防护、天窗综合利用等情况)、施工开通后的`行车把关等方面进行全面书面总结,深入分析不足,不断积累工施工安全管理经验。

  3严把“四关”,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监控

  3.1严把干部上岗关

  车务段主管领导、包保领导、包保科室、安全科主管人员、中间站主管人员必须根据施工监控安排表,落实到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包保不到位的部门和干部,一次进行警告,二次直接进行主要责任人调整,督促干部到位、履责。

  3.2严把施工准备关

  在现场组织中,做到准备工作“三到位”:一是预案到位。铁路局下达施工计划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好详细施工组织预案,在施工计划调度命令下达前,提前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业务演练,超前预想,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二是检查到位。每次对运输影响较大的Ⅲ级施工,车务段主管领导、安全科施工监控组人员须提前1日到达施工车站,检查施工安全措施、计划及有关行车组织办法,应急工具备品的准备、加岗人员安排情况。三是协调到位。每次施工前一日负责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根据施工对各类设备影响的作业特点、范围、时间、环节,以及《运统-46》填记规范、限速条件、运行安全等各种情况,与施工单位、配合单位交换意见,检查准备情况,落实应急处理预案。

  3.3严把施工监控关

  现场施工执行纵向由小组长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横向由岗点监控人员检查确认。对施工产生的各临时岗点均安排监控人员与室内监控负责人联控,实现联控闭环。在施工方案中明确施工每一道程序、每一项目,每一作业标准的监控关键环节、明确监控人员职责,确保关键工种、关键岗位落实安全措施。施工中重点卡死《运统-46》登销记、调度命令签收核对、施工现场人员报到签认、区间空闲、行车凭证命令递交、手摇把登记使用关。

  3.4严把开通平稳过渡关

  在正式接管使用前,主要盯住“两个移交”。一是资料移交。按照《技规》要求,对验交的资料逐一查点,对验交资料不齐的不准开通。二是设备移交。把好新设备接收使用盯控关,对行车方式变化的车站,由安全技术科等技术业务管理人员实施72小时轮流带班全过程盯控。三是实行干部“三不撤”(作业人员操作不熟练,干部不撤;设备不稳定、故障频繁,干部不撤;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干部不撤),确保开通使用后平稳过渡。

  4加强检查,促进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有制度、有检查,才能使每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坚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各级管理人员深入到车站进行检查、指导、督促。二是以各种专项检查为契机,加大施工安全管理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一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期限,对存在问题进行闭环管理。三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专人负责汇总归类,分析存问题的倾向性,制定相应对策,使施工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

【车间环保管理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车间管理工作计划01-15

车间管理工作计划11篇01-19

车间管理的心得体会09-27

车间工作计划11-07

车间班长管理不当检讨书02-11

车间班长管理心得体会06-13

车间安全管理心得体会03-17

车间管理工作总结11-25

生产车间工作计划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