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合集8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品社老师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生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认真学习教材,根据各课教材的教育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我们时时处处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年级,但我们经常会聚一起探讨研究,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促进专业化发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海市“两纲”教育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教育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用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回归生活。
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学生亲近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同时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教师在校、区级教研活动中认真听课,且能作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
2、组内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下学期,我们的教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实行开放性的思品教学,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以大思品为理念,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现把本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一课,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一课,我带领学生在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如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这样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教学中,我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我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
按照《课标》要求优化思品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2、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敬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社》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
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学校在进行抗震防火逃生演练时少先队都会提前通知的。如果正好逃生演练前一天正好有品德课,就可以讲一讲在逃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例如地震应先用双手护住头;火灾应用手绢捂住鼻、口,当然也应该告诉学生如果你忘带手绢可以用衣服等代替也要跑,不能等着让火烧死等。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教《妞妞的困惑》一课如果课前让学生搜集绿色食品、无公害水果、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志,学生未必认识。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这些标志,做成课件,上课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新鲜名词,他们一定会记忆犹新,日后再购买商品他们一定会注意这些标志的。
由于我的知识很有限,再加上我是外地教师,认识的人不多,所以有的课需要请人做报告我没好意思请。例如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不是很懂,所以很难讲明白。再比如说,请一个人我们地区的道路变化,我也没好意思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实践、探索研究等方式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杜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白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贡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本学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7
本期来,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10、了解了交通发展变化,交通种类,现代交通作用,外出乘坐交通工具的基本常识,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合集8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10-10
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10-08
品德自我总结12-17
思想品德自我鉴定08-29
教育教学实习工作总结05-04
四年级语文工作总结10-09
数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10-12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0-09
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0-08
四年级英语老师工作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