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26 14:39:13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

  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23日

  三、实习地点

  1、洛川县城工地

  2、安塞生态站

  3、火地沟

  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

  5、高山草甸

  6、天坑草甸

  7、平河梁

  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

  9、宁陕县寨沟村

  10、周至县马召镇

  四、实习用具

  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 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土壤是自然演变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一)陕西土壤分布趋势

  根据陕西省的地势高低、地形、气候等条件因素,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了渭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等几个板块,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类型的土壤。所以,土壤的分布规律存在着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垂直分布规律等特征。

  1、地带性分布

  黄土高原由东南向西北气候逐渐变得干冷,植被经历着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的过渡变化,地势渐次增高;黄土母质沉积规律与该生物气候规律相呼应,土壤质地越来越粗,因而,使得土壤的水分规律与此生态条件相适应。

  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在河流两岸,分布着一些受河流冲击影响的非地带性土壤。在渭河、黑河和泾河分布着潮土,由于经常受地下水的影响,铁的氧化还原交替,故在土壤剖面上形成黄棕色锈纹锈斑。河流冲击母质受上游地质构造的影响,其质地差异很大。

  3、土壤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的升高,环境因素也在不断改变,如降雨量、温度、植被、光照等。土壤的分布与各种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秦岭山地土壤分布受到基带土壤及南北方气候差异,南北坡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差异很明显。

  (二)具体土壤观测

  根据陕西土壤分布规律,本次实习我们相继观察了黑垆土、塿土、潮土、黄褐土、淋溶褐土、水稻土、草甸土、棕壤、暗棕壤、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下面,就分别详细介绍以上土壤:

  1、 黑垆土

  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具有残积粘化层(俗称黑垆土层)的黑钙土型土壤。多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 甘肃东部、 宁夏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黄土塬地、黄土丘陵和河谷高阶地等地,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类之一。

  (1)形成因素

  ①母质:黑垆土成土母质为第四季风成黄土。其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

  ②气候:黑垆土分布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7—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7.5℃,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2—25℃,无霜期150—210天,年降雨量320—650毫米,7—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干燥度1.25—2.0,年蒸发量1600—2400毫米,为降水量的3—4倍。气候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少雪,春干秋湿,四季分明。

  ③生物:在疏松、营养条件丰富的黄土母质条件下,土壤生物和母质间旺盛的物质交换频繁,多于黑垆土深厚的腐殖质层 (80~100厘米)。

  ④地形:主要地形为平坦的黄土塬面。

  ⑤ 时间:8000---10000年以来

  (2)成土过程:

  ①腐殖质的累积过程

  黑垆土的腐殖质层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经长期的生草作用而形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形成腐殖质,并且大量积累。

  有机物质残体腐解后所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并以薄膜形式包被于土粒和微团聚体表面,或富集于孔隙壁上,因而形成深厚的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即黑垆土层。

  ②钙化过程

  由于母质属于石灰性土,其钙成为黑垆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迁移元素。在夏秋高温多雨季,土壤中碳酸钙迁移明显,迁移机理有:与腐殖质络合迁移,有形成Ca(HCO3)2形式迁移。在剖面上形成假菌丝、霜粉状或者结核石灰新生体。

  ③黑垆土的次要成土过程还包括土壤的残积粘化作用,黄土覆盖作用、坡积洪积作用等。

  (3)剖面特征:

  ①耕作熟化层:厚度为30~60cm,淡灰棕色,质地壤土—粘壤土,有石灰反应,团粒和团块状结构。

  ②黑垆土层:50~60cm,暗灰色,多蚯蚓粪和虫孔。块状结构,有白色菌丝体。

  ③碳酸钙淀积层:黄棕色,粘壤土,与母质层过度不明显。钙离子与胡敏酸反应产生絮凝沉淀。块状和拟块状结构。

  ④母质层:黄棕色,粘壤土。

  (4)农业性状:

  黑垆土的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适耕性较强,已全部为耕作土壤,利用时应采取措施制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扩大灌溉面积并增施有机肥料。

  2、塿土

  塿土,又称为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与落叶阔叶林为主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壤的淋溶淀积明显,有粘化现象,具有褐色的粘化层,属于半淋溶土纲。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河和山西汾河盆地的台塬和高阶地之上。

土壤的实习报告 篇2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三天下午,我们听取了李华兴院长的关于土壤学发展现状和展望的专题讲座,获益匪浅。第四天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备土壤样品和精确测定它的PH值。第五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的实习报告 篇3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土壤的实习报告 篇4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好不容易等老师说完了注意情况,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但问题又出现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忘记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富阳。我们乘着校车,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实习地。到了这里我们首先在农科院的姐姐的指引下来到了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的试验点了解情况。那里生长着好多对铜,镉污染的超富集植物如:东南景天,铜草,香根草,海洲香薷等。随后我们来到环山中学对面的农田挖土,那里的土质为水稻土,它的剖面分层很明显,主要可分为有机质层,犁底层,诸育层等,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挖一麻袋土回去,作为下届学弟学妹们的实验材料。回去的车上,大家都睡得很香,想必大家都累了吧,呵呵~~~我也很累,睡得很香呢!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虽然一路上惊险刺激,但好在大家都完成了实习的目的。

【【精选】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相关文章:

实习生实习报告08-29

药店实习报告09-29

导游实习报告09-25

在酒店的实习报告09-24

汽修实习报告09-16

客服实习报告08-26

销售实习报告08-26

工作实习报告08-21

审计实习报告08-19

实践实习报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