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创业致富故事

时间:2021-05-30 12:55:33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养殖创业致富故事

  养殖创业已经成为农村创业的主流方式之一,从中也涌现了很多励志的故事。本文为养殖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养殖创业致富故事

  篇1:养殖创业致富故事

  纺出人间情织出富民路孙华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今年37岁,16岁初中毕业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在盐城找了一份安装和修理空调的工作。

  20xx年初,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无锡一家机械公司搞起了磨具,20xx年春天,他被苏州林兴针织制衣集团聘为销售员,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努力,20xx年提升为地区销售主管,负责该公司在上海、西安、东北等地的针织制品销售业务,被公司评为“十佳业务主管”光荣称号。大城市再繁华、再精彩对在外打工的每位人来说,都是过路客。在掌握针织技术、拥有销售市场和经营策略的孙华亮,决定自己投资办厂,回报家乡,用在外打工积累的无形资产,描绘自己的宏伟蓝图。二00四年初,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资500万元,购置针织模机250台套,创办了盐城丽华针织公司。向本镇及县内招收130名农民工,按置26名失业工人。20xx年生产羊毛衫13万件,实现产值1350万元,利税18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武汉等省市。20xx年1-6月,实现产值900万元,利税102万元。财富不是钱的同义词,孙华亮同志现在富了,但不是他的目的,他把钱仕为财富,在财富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办厂一年多来,吸纳了150多名农民工进厂工作,免费为他们培训;把村10多户特困户同“丽华”捆帮在一起,同“丽华”共生存,每月每户发给200元生活费;资助了3名孤儿读书,今年3月份,向村无偿捐款3万元,兴建了利陈公路。孙华亮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党委政府提倡全民创业,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是先行者,也是幸运者,应该发挥出带头雁作用。同大家一起创业,一起富,这才是全民创业最终目的。孙华亮计划年内再购置织模机200台套,生产羊毛衫20万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人,实现产值20xx万元,利税300万元,这真是纺出富民路,织出人间情。养鸡女状元――王加玲王加玲,女,46岁,初中文化,20xx年初投资25万元,创办了$$镇第一个万只蛋鸡养殖公司。

  王加玲同志原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家庭妇女,在一次去南农大探亲的过程,得到了一条养良种蛋鸡能致富的信息,王加玲依靠亲朋好友和嫡亲弟弟在南农大的关系,东拼西凑,投资25万元,在原涔庄村小学闲置校舍的基础,建成标准鸡舍46间,饲养良种蛋鸡15000多只,由于勇于吃苦善于管理,科学饲养,20xx年创纯收入18万元,先后帮助当地15名闲置劳力安排在其养殖公司就业。还为十户特困户每年提供100只种鸡,两年共帮助二十户脱了贫。二00五年“三八”节被镇党委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归巢的孔雀”带民富“昔日孔雀东南飞,如今凤凰争归巢”。

  今年42岁的青年人马如青高作镇人,现拥有资产1300多万元,被人们称为带民致富的“孔雀”。马如青出生在苏北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祖祖辈辈靠几亩田维持生计。他高中毕业后,父亲托人在盐城为他找了一份工作――机械安装和机械维修,他不满足当时所学的手艺,1998年经朋友介绍,来到苏州一家机械做车床工,一年后他又跳槽到南通一家公司跑供销。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马如青从一位普通的外销员干到地区销售主管,从江苏走到上海、重庆、东北,他成了众多打工仔的一个成功者。1999年他春节回家探亲,马如青惊喜地看到家乡的发展,在变化,在妻子吴连妹的支持下,20xx年初在高作镇工业园区创办了富捷旋耕刀厂,安排了50多名当地剩余劳力进厂就业,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5年来,他带领伙伴们生产了100多种旋耕刀,而且产品质量越做越好,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产品运销到国外,是地方人民的骄傲,地方人民有这样一位“归巢凤”感光荣。

  20xx年实现产品销售260万元,利税10多万元。马如青是有思想、有觉悟、重乡亲的“还巢凤”。在高作镇党委、政府不久前召开的回乡创业人士座谈会上,他的发言会上肃然起敬:“全民创业,帮民致富,这是党委、政府发展家乡经济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重大决策。虽然我不是党员,回家乡五年来,党委、政府对我这个小企业关心太多了,我要创造很多的财富回报社会,力争今年实现产品销售500多万元,利税20多万元,吸纳农民剩余劳动力100名。”“耗”自身油“哺”家乡人卞正明同志,男,今年35岁,1989年7月高中毕业未能如愿考上大学的卞正明,苦于当时的家境,投师学习了一门缝纫手艺,为乡邻做衣挣钱。1999年初而立之年的卞正明在妻子的支持下,放弃了缝纫店,走上了打工路。

  单身来到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工作。江河奔泻,总有几个回家的旋涡,路途迢迢,更有阡陌弯曲的险径,在多年的打工生活中,吃尽千辛万苦的卞正明捕捉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卞正明同志在上海远洋公司打工期间,积累了许多经营油料的生意经,二00二年初,他响应县委提出的全民创业的号召,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投资1千万元注册了“正明废油再生有限公司”。凭借灵活的头脑,敏锐的眼力,他时刻捕捉市场信息,调查行业起落,在油料市场经营的角逐中,他看风声,钻隙缝,挖空档,抓机遇,顺势应变,稳操胜券,在自己的努力下,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700万元,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成为江浙一代进口油料经营的总代理。卞正明同志在外创业不忘家乡,他成立的公司工作人员中有50多名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平年收入达2.5万元。二00四年底,投资800多万元,在高作镇兴建了正明服装厂,吸收了150名剩余劳动力,进厂做工。今年底捐资5万元为家乡造了两座桥,投资30万元,兴建自来水厂,每年向村十五位五包户发放生活费1万元。在市场经济和全民创业的今天,卞正明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回报家乡的热情将会更高。

  党员陆士华兴办协会培育生猪专业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阔舞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勤劳致富这个大舞台上也应当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陆士华的人生追求。近两年来,陆士华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了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人身价值,成了高作镇小有名气的“双强”党员示范户。今年50周岁的陆士华,当过农技员,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生土长在农村的陆士华对生猪饲养颇有研究。过去在生猪市场行情不景气的年头,多数人家猪亏了本的情况下,他家繁育的苗猪每头还能赚上30元左右,肉猪每头出栏还能赚上个50元。10多年来养猪是他家常年不断的致富主业。去年他家养了15头猪,育了720头苗猪,出栏300头肥猪,全年养猪一下子赚了8万多元。他听说农村要培养“双强”型村干部时,他认为普通的无职党员应当首先“双强”起来,成为群众致富的榜样,因为村干部要承担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想“双强”、能“双强”还受时间和精力的制约。

  于是,他与同组党员陆继台多次商量:“我们陆舍村地处内圩,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办不起工厂,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能躺在党的富民政策上睡大觉,应当为村民们尽一点勤劳致富的义务。我们陆家这几年养猪一直不错,我看成立一个苗猪协会,一定能把大家带上致富路。”陆士华和陆继台一拍即合,商定由他们牵头组建蒋王村生猪协会,每月免费培训一批生猪饲养能手,赊欠苗猪和部分乳猪饲料,对放养母猪的饲养户上门提供受精、育苗技术,在协会的带动下,蒋王村6组村民王观荣和陆东一下子新建了30多间猪舍,准备办百头猪场,如今蒋王村6组40多户人家,家家都养2-5头母猪,成了全镇的生猪专业组,不仅实现了全村三元杂交猪的自繁自养,阜宁公兴、永兴等地农民还经常到蒋王6组赶集买猪,预计到今年年底,该组可繁育苗猪4000头,出栏肥猪3500头,获利65万元左右。

  篇2:养殖创业致富故事

  谢善阳在20xx年从海口的某技校毕业后,他现在海口一家公司实习,接着又到广州学习电动工具维修,后来又到了某企业当业务员。正是在广州的学习、打工中,谢善阳偶然发现市场上有卖豪猪刺,好奇下,他了解得知,安徽有豪猪养殖基地,20xx年就到安徽考察。

  “最早我是在电视上的健康栏目了解豪猪刺用途广泛,而且还发现市场很少有卖豪猪刺的。”20xx年,谢善阳回乡决定养殖豪猪创业。

  谢善阳把想法和父母交流后,父母没有同意,而是投资10万元让他到海口桂林洋大学城经营文具店,但最终以亏本告终。后来几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谢善阳先后在海口、广州等地打过工,摆过地摊,卖过烧腊,开过文具店,虽然未能坚持,但“业虽败、心还在”用谢善阳的话说“就算交了学费”。

  20xx年谢善阳在海口当酒类业务员,这时他认识了如今的妻子,当时妻子在海口某公司当会计。受母亲启发,谢善阳决定先开始销售豪猪刺,于是他摆起了地摊,有时候一天最高销售1000元。

  “如果把豪猪肉一起卖,生意肯定会更好。”20xx年,谢善阳重新回到养殖豪猪的创业初衷,并得到妻子的支持,他瞒着父母家人,辞去海口当时月薪5000多元的稳定工作,夫妻两人回阳江乡村养豪猪创业。

  像娘家借钱引进豪猪养殖 努力克服“四道关”

  经历多次创业失败,还先后花去父母几十万元的储蓄,但谢善阳志更坚、心不灭,20xx年下半年他向娘家借5万元作为本金,到安徽学习并引进15头共5组(每组1公2母),每头3700元。

  当时由于没有经验,所引进的豪猪因安徽、海南两地气候条件差异,水土不服,导致一下子死了6头。谢善阳没有消极更没有后悔,他积极向市、镇畜牧兽医部门技术员请教,还与当地养殖专业户交流探讨,针对豪猪生长问题,利用食盐防治,同时改善生长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本地沙黄土等,经过半年摸索实践,终于控制疾病,母猪也开始产仔。

  第一道“水土适应关”过了,又来了“母咬仔”难题。20xx年豪猪共产仔18头,其中有10头被母猪咬死。谢善阳经过学习得知,一旦母猪受到惊吓,它们为保护仔猪不受侵犯,最好的办法就是咬死仔猪。

  原因找到后,20xx年谢善阳再次借了6万元到安徽引进30头(10组),重新改造修建猪舍,达到母、仔隔离饲养、改良生长环境。

  第三道关是“防病治病关”,豪猪常见病为猪脚瘫痪、感冒、痢疾等,谢善阳经常向当地专家行家学习请教,逐渐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豪猪养殖的行家里手。

  面对最后“销路关”,由于豪猪肉质生性有一股膻味,推出市场一时难以接受,谢善阳研究发现,豪猪臀部生长着一种自我防护的特殊器脏,遇到攻击时,发放膻味以防护。只要在屠宰时除掉,膻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多方学习养殖豪猪 年出栏商品豪猪200多头

  创业之路的跌跌撞撞,使谢善阳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他意识到创业不能单凭一股热情,要尊重科学,掌握相关技术技能。

  在豪猪养殖过程中,谢善阳将海南与内地的温度、湿度作比较,做好猪舍通风透气,安装电灯、风扇等防暑防寒的装置,确保豪猪有健康成长的环境。

  谢善阳还根据野生动物的特性,向当地中草药医生请教,了解“双黄连”、板兰根等中草药的作用,用于豪猪的防病治病。以黄豆、玉米作为主料,到河边和山野中,采摘本地植物的叶茎根来搭配饲料,并按豪猪的大小,体质强弱的配比进行饲养。

  同时他起早贪黑,专注母猪发情期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落实防病防疫的举措,守在生育期母猪的身旁,配好饲料里蛋白质与青饲料的比例,抓好复配繁殖,加快豪猪的繁殖。

  由于科学管理饲养得当,后来引进的豪猪安然无羔、生长正常,因为在当地喂了盐水,回来又喂盐水又控制食量,让豪猪逐渐适应水土;豪猪生长过程,决不喂含激素的饲料,而是以当地玉米等为主料;防疫则主要使用中药不使用抗生素……谢善阳终于成功了!

  目前,谢善阳家的豪猪存栏量达到了600头,其中母豪猪110多头。豪猪生长期一般10个月至1年,1头商品豪猪20至25斤,市场价每斤95元左右。年出栏商品豪猪200多头,赢利20余万元。

  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谢善阳还报名参加海南电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参加团省委举办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暨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还积极参加省、市创业致富大赛,并以《野生豪猪驯养繁殖养殖基地》项目获省创业大赛初创企业组优秀奖,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创业创富能力。

  牵头成立三乐豪猪合作社 开发豪猪产业链

  谢善阳在海南率先规模养殖豪猪成功。为使产业不断做强做大,让人们接受,扩大市场效应,他邀请村内外对豪猪饲养感兴趣的村民前来参观,接受村民们咨询,并向他们提供种苗与技术。

  20xx年底,谢善阳牵头成立了阳江镇“三乐豪猪合作社”,向来访者提供资料信息,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同进步。所有社员的豪猪苗、养殖技术和防病防疫技术由他负责,待豪猪出栏时,他又以市场价格将其收购,实现社员、顾客和自己共赢。

  除了周边乡亲,三亚、儋州、白沙等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购买豪猪苗和学习养殖技术。合作社与岛内外52户养殖户合作,年出栏豪猪3000头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如今,谢善阳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正在自家承包地中增建二幢豪猪场,还筹划合资100万元,在村外建设存栏1000头的豪猪基地。

  谢善阳希望经过扩大养殖规模向深加工进军,他还加紧引进技术及人才,开发豪猪药用及工艺品项目,使豪猪养殖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养殖创业致富故事】相关文章:

养殖创业计划书07-25

80后美女创业故事03-11

创业故事读后感09-20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08-03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06-20

80后美女创业故事9篇03-11

合伙养殖协议书08-16

创业的说说06-09

创业的名言06-08

经典创业计划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