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

时间:2023-01-09 09:05:14 名言语录 我要投稿

老子的名言(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子的名言(通用15篇)

  老子的名言 篇1

  1、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2、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以奉有余。

  4、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9、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0、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2、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6、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18、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19、子曰郁郁乎文哉,诚不我欺。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的名言 篇2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的名言 篇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老子的名言 篇4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老子的名言 篇5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的名言 篇6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3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3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老子的名言 篇7

  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7、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8、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0、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4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3、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4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5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5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0、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6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6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6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6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6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9、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7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7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3、治大国,若烹小鲜。

  74、治人事天,莫若啬。

  7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7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7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7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4、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8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8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9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2、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9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9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9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96、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9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9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0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04、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0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0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0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0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0、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1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1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1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1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2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2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2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2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7、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12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3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33、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34、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13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3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13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3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40、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4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4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4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45、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4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4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4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的名言 篇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老子的名言 篇9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的名言 篇10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0、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2、治人事天,莫若啬。

  1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1、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2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老子的名言 篇11

  1、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9、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3、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9、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4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4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0、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5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5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8、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的名言 篇12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2、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5、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9、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老子的名言 篇13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如梦之梦》

  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道德经》

  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1、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2、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1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15、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19、上善若水。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

  2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9、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3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38、大道废,才提倡仁义;智巧出,才产生伪诈;家不和,才显出孝慈;国不宁,才大讲忠信。一个社会,德讲不下去了,才讲仁义,已经是有心的作为,不是自然的流露了。仁义讲不下去,才讲礼,要大家矫揉造作一番,勉强的东西变成了社会的'共识,人的内在精神也就被戕害得差不多了。

  3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8、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9、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5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的名言 篇14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老子《道德经》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7、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1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5、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1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2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2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老子》"

  2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24、大道至简——老子《道德经》

  25、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6、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2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道德经》

  2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9、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30、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31、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32、征服别人的人是强人,征服自己的人是伟人。——老子

  3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3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经》

  3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道德经》

  37、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38、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3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老子

  4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老子》

  41、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4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4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44、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老子的名言 篇15

  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0、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7、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老子的名言02-14

老子的经典名言11-05

老子励志名言09-27

关于老子的名言04-12

老子的名言名句04-06

老子的名言15篇10-07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3-28

老子的名言(15篇)11-18

老子的名言警句集锦05-13

老子的经典名言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