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时间:2024-03-30 14:08: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的觉醒》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1

  与《父母的觉醒》这本书分离已经是两周以后了,这也是我第三次提笔企图写下我当下对《父母的觉醒》这本书的读书体会。第一次是现场的分享,第二次是卫老师催交作业的时候趁兴写下了两段文字后夭折了。事不过三吧,今天有时间坐在键盘前敲打敲打,说说此感。

  去读书会是蓄意已久的一种想法,看段老师每周发出的读书会邀请,也看到段老师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能对心理教育如此的用心,卫老师的亲身经历又和这些附中版本的妈妈们如此吻合,而那些时间也正是自己空虚之余内心表现一片慌乱。终于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那一天缘份般地走进了读书会,这段缘绵长情深。

  初进读书会的忐忑,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不知道如何开始自己在这个团队的重新呈现,遮掩着自己内心情绪的翻江倒海,终于很快就在第二次读书会分享时含着焦虑和不安表露出来,情绪是不会骗人了,只有情绪才是你真实的表达。到第三次再来读书会的时候,已然不是原来的满怀期待,竟然在来的路上会徘徊,他们是否觉察到我的情绪,他们一定会笑话我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该如何再次融入。正如卫老师说的,收费本身也是一个约束,既然交了钱,也是应着自己的初衷而来,还是要面对的。有了这样的想法,在以后的交流中,没有了太多的顾虑,真诚地表达自己所想,共情于书友的分享,这一面面的镜子在逐渐照亮我平淡的心灵,真的真的慢慢地会和这个团队融为一体。

  接下来剧透一些自己的经历吧,人生匆匆四十余载,经历于各种亲情、友情、爱情,更多的是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当亭亭玉立的十八少女展现于面前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面对她,你不再了解她更多,她似乎已不再想依靠你的肩膀,甚至你画下的路对她来说已不再宽广。

  孩子的彷徨和妈妈的`无奈,甚至自责于自己曾经有无数次不经意中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伤害。这些日子过得确实是有些落魄,卫老师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我努力把自己打开,找大学同学畅聊,找卫老师解疑,更多做的是充分的思考,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象饿极了一样在心理学知识里寻找我想要的,也是对心理学的一种喜欢吧,曾奇峰的精神分析课程、《父母的觉醒》解读、如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响、杨澜说、开讲啦等有声书籍。

  我用行动告诉女儿妈妈在学习,妈妈在努力,每天装出一副内心充实的样子。可是当每一次关系的转机又会迎来一些新的小矛盾,就和考前突击一样,临阵磨枪,看来还是会显得不足,火候还是得慢慢的炖。当然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妈妈,能被女儿做为知己深夜谈话到二点,这真的是很难得的相处机会,平常里性子急的我也需要在和女儿交流的时候大脑飞快运转,体会她的不易和难处。看到女儿最近状态越来越好,但对学习却似乎没有那么上心了,一次次的想试探也被老公及时的制止了,我们要的是孩子真正的快乐和来自于她自己内心充沛的精神动力。于是我还需要不断温柔,耐心等待这香花开。

  当孩子们都奋斗在高考前线的时候,我于上周带女儿去了美丽的威海,刘公岛上空蓝蓝的天,坐上缆车一览城市与海的风景,和女儿提着鞋子来回走在海边的浴场,现在想起来会激动起眼眶的泪花,这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有我,有女儿,有海,更重要的是还有无尽的言语。随后,我带女儿在济南参加了大学毕业二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我感动于当年的宿舍、食堂和小路,甚至我们在原来的教室、原来的位置召开的一场别开心面的主体班会,还有骄人的同学们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慨和祝福,女儿一直参与其中为我们拍照,聆听和体会于我们的感受之中,相信她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所以此行无悔。

  所有这些都和读书会密不可分,两个半月的时候足够让我发自内心的一些觉醒。女儿问我醒了没有,我答,我会一直走在觉醒的路上。早上听书的时候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家长迷乱,孩子如何清醒?所以我们学习,我们觉醒,我们努力,改变会慢慢的到来。很期待我们一起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风景,携手同行,来日方长,愿你我如愿前行。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2

  “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我们需要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适应孩子的需求。”

  这是《父母的觉醒》第三章里开篇就讲到的,读完觉得内心深深地刺痛,因为这正是我在陪孩子成长的这几年中一直在走的误区,只是我一直不自知。

  尤其是想到孩子平常总是会问我“这样可以吗?”“我可以去玩一会儿吗?”,看上去孩子是在尊重我征求我的意见,而其实是我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没给到他实时的自主权和安全感。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育之道,每一个篇章都发人深省。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

  作者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这本书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让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昨天和今天阅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篇仅写写这两个章节的读后感。

  我们大部分家长既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学过教育学,所以我们养育孩子的经验基本都来自于我们成长的经历,有小时候父母养育我们的经历,有长大后我们自己的受教育经历。

  这些经历发生在我们身上过,所以我们会拿这些经历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告诉他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对,要学这个兴趣班,要学那门才艺。

  但这些,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我们对他无条件的接纳和赞赏。

  哪些行为会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获得了接纳呢?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如下示例:

  当他们休息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欣赏他们;

  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与他们在一起;

  当他们在屋里走动的时候,请告诉他们:“谢谢你来到我的生活里;”

  当他们牵着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握着他们的手;

  当他们早晨醒来的时候,请告诉他们,一早醒来就看到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我们把他们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他们;

  当他们微笑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是多么地温暖;

  当他们亲吻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这种接纳完全是针对孩子本身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

  同时作者也强调“尽管孩子的行为还需要不断调整以符合某些基本规范,但他们最核心的本质是无条件地得到赞赏。”

  获得了这种赞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闪闪发光的,我们践行一下便可知。

  作者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父母常常会不自觉地带着一种自负的态度,具体的表现可能是:

  讲大道理:“如果我是你......”

  发表意见:“要是你问我的话......”

  做出判断:“我喜欢......”或“我不喜欢......”

  发出命令:“不要难过。”“不许哭。”“不要害怕。”

  施加控制:“如果你这样做,我就会......”或“我不能接受你这个样子。”

  这样的雷,在养育麦子的过程中,我还真的踩了不少。

  与“自负”态度相对应的则是“接纳”态度,具体的反应可能会是:

  接纳对方,把他当做独立的个体:“我了解你。”

  接纳对方真实的自我:“我懂得你。”

  尊重对方真实的自我:“我听见你了。”

  赞赏每个人完整的自我:“你就是你自己。”

  认识到生命本身的美好:“我们俩在一起,这一刻真完美。”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分别用这两种态度去处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常常会用“不听话”三个字来形容孩子,但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孩子不需要事事都“听话”,他们只需要做一个本真的自己,不需要事事征得父母的同意,不需要担心会被父母责骂。

  即使有某些行为需要纠偏,也换用“接纳”他的话语和态度去对待,我想假以时日,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每一个小家庭的“天使”。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 篇3

  最近半个月的读书计划一直未实行,广西归来,被很多繁琐的事情耽搁,迟迟不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继续读书,欠下了很多章节没有完成,心中甚是愧疚。这几天在办公室里抽出时间来弥补,一边读一边划重点,大有高考来临的架势,同事们都说,当年若是能拿出你现在的学习劲,肯定能考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哈哈两声大笑,我不禁在想,是啊,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自己再也没有坐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过,甚至连完整的一本书都没有细致读过,大多都是囫囵吞枣的浏览一遍,或是匆匆一瞥、一目三行的阅读一小段。孩子入学后,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没想到我们还能重拾年轻时的学习劲,利用业余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真好!言归正传,还是聊一聊这两天的学习心得体会吧,毕竟《父母的觉醒》一书,让我每次阅读时都感触颇深。

  “情感如潮汐,痛苦如波涛,有来有往,有起有落”。在养育潇然的这几年,我们的表现犹如一面镜子,孩子的脾气秉性如同我们表现出的一样,他会由于受到我们的.赞美而感动,也会因为受到责备而伤心。前段时间,在班级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课间眼保健操时,潇然作为小班干在管理纪律时,遇到了XX同学调皮,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在劝诫几次无果的情况下,潇然做出了“奇怪”的举动,准备扒下XX同学的裤子以示惩戒。XX同学向张老师告了状,张老师很惊讶,不知道潇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放学后,张老师和我说了这事,让我了解下潇然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并一再叮嘱我千万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要因为这个打骂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心平气和的与潇然进行了沟通,他哭着和我说,他做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对待小朋友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告诉我,他说是因为XX同学不听话,不好好做眼保健操,他想惩罚一下他,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惩罚,就想起扒裤子这个念头了。(因为潇然幼儿园的时候,曾经有朋友为了逗他玩,拽过潇然的裤子,那时候他很小,朋友也是一时兴起,说起了上学那会男同学们淘气,互相用扒裤子来惩戒犯了错误的一方)。结果潇然就认为这是个惩罚的举动,不听话的小孩就要被惩罚。

  听了他的解释,我又好气又好笑,我告诉潇然:扒裤子行为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这是错误的,这个行为会给小朋友带来嘲笑,带来伤害,即使同学犯了错误,也不能惩罚,因为你没有惩罚别人的权力,张老师之所以选你当眼保健操的小班干,不是为了让你去惩罚不听话的小孩,而是希望你做的更好,给别的孩子做个好榜样,激起他们想要跟你比一比的热情。就像你们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张老师是不是很耐心的听你们诉说原因,然后用和平,友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不是从来不会因为你们犯了错误而惩罚你们,打骂你们?更不会因为你们的过错罚站,让别的小朋友来嘲笑你?

  我说完这些话,潇然哭的很伤心,他说他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当时真的是想让XX同学能听他话,乖乖的做操,不要影响别的小朋友。他当时就和XX同学道歉了,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伤害小朋友的事情了。第二天与张老师沟通之后,老师说我是小题大做了,潇然这孩子心地善良,绝对不是一个会攻击、使坏的孩子,通过这件事,只是让我给孩子做个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尤其是私密部位,在没有得到爸爸妈妈允许下,任何人一定不能触碰或看见。我向潇然转达了张老师的意见,并告诉他,老师没有责怪他。

  引用“知心姐姐”卢勤的一句话“教育孩子,也没有现成的路,自己要走自己的路。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边走,一边寻,走错了,再回来。请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害怕犯错,要善于反思,吸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因为父母教育孩子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父母的觉醒》读后感】相关文章:

《觉醒年代》心得体会03-06

认知觉醒读书心得体会优秀02-01

感恩父母读后感03-11

父母规的读后感10-25

《感恩父母》读后感08-08

《父母课堂》读后感 05-04

父母课堂读后感02-09

《孝敬父母》读后感03-06

父母课堂读后感15篇[通用]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