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

时间:2024-10-18 15:18:07 名言语录 我要投稿

书法名言(汇总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法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名言(汇总15篇)

书法名言1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66、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67、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68、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69、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7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7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72、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73、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74、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75、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7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

  7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78、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79、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8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81、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82、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83、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8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85、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86、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87、字无百日功。

  8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89、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90、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91、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92、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3、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9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9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96、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97、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98、拳要打,字要练。

  99、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00、字怕练,马怕骑。

  101、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10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0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10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06、书肇于自然。——蔡邕

  107、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108、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09、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10、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111、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13、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114、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15、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1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1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1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121、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2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12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2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12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2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12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3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3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13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3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3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3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13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137、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38、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41、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14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4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44、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1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4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4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50、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5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5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153、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15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5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5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5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5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6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61、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62、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163、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1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6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6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1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1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6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7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书法名言2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8、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2、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13、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5、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6、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8、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19、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2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2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2怒蹄蹴踏苍山颓,C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23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4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2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28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塣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29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30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六体书论》

  31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3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书议》

  3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书断》

  34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35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也。唐代书法家徐浩《论书》

  3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草书屏风》

  3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38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39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40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

书法名言3

  1、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2、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3、疏势不补,密势补之。

  4、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5、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6、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8、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9、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10、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

  11、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

  12、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15、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1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17、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8、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20、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24、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25、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26、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27、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28、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29、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30、渣滓未净而遽言浑厚,不可也。须俟笔无点尘,微嫌薄弱,乃向浑厚一路写去,方妙。

  31、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

  32、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33、无垂不缩,欲往仍留。

  34、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35、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36、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

  37、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38、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39、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40、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4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42、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43、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44、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45、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46、“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47、蝇头楷宜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

  48、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49、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50、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51、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

  5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3、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54、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55、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56、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

  57、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5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59、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

  61、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62、字心贵聚,不可并头。

  63、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6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65、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66、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

  67、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68、书贵熟后生。

  69、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

  70、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71、初学,但求间架森严,点画清朗,断勿高语神妙。

  72、强毫弱纸,强纸弱毫,刚柔相济,书乃如志。

  73、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

  74、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75、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76、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77、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78、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

  7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80、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思诗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81、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82、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

  83、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84、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85、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86、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87、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8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89、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90、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91、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9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93、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94、字无百日功。

  95、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96、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97、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

  99、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00、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书法名言4

  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3、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4、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5、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8、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1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6、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8、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9、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20、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21、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2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6、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27、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8、时时只见龙蛇走。

  2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3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3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34、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5、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3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3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9、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40、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41、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4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4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4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48、心正则笔正。

  49、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0、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5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5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53、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5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55、字怕练,马怕骑。

  56、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5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5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0、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61、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63、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6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6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8、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9、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71、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7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7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74、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书法名言5

  1、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2、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4、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7、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8、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9、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10、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11、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12、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13、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14、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1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6、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17、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18、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19、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20、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21、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22、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23、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4、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25、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26、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27、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2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0、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3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32、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33、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34、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35、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36、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37、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38、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39、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0、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4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42、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43、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44、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45、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46、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4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48、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49、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50、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5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52、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

  53、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54、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55、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56、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

  57、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58、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

  59、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60、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61、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62、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63、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6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6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66、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67、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68、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69、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70、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71、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书法名言6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字要练,练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好字。

  3、字以尽言中意,笔用限行远志。秦少游

  4、字如其人,文如其心。梁启超

  5、忘记字的人,注定被淡忘。沈从文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字如其形,形如其意,意如其人。

  8、万事先看字,字字见文章。蔡松年

  9、字如其人,纸如其命。陆文夫

  10、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之心常新。

  11、字由心生,文寄情长。梁实秋

  12、气韵生动于笔,手法独特于纸。陶渊明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法名言7

  1、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2、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3、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4、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5、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6、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7、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8、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9、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0、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11、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2、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3、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14、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5、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16、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17、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18、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19、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0、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21、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2、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23、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4、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25、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2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27、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28、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29、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30、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31、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32、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33、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34、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35、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6、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37、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38、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39、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0、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41、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42、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43、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4、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45、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习美。清.冯班《钝吟书要》

  46、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7、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48、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书法名言8

  1、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3、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7、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8、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9、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10、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1、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12、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13、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1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6、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17、人生在世就要冒一险!

  18、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19、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0、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1、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2、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23、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24、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2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2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2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28、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29、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0、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2、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33、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34、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35、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36、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3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8、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39、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0、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41、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42、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4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44、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46、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7、字怕练,马怕骑。

  48、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49、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5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51、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5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3、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4、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5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56、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57、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58、莫找借口失败,硬笔书法,只找理由成功。

  59、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6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6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6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6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6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66、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67、字怕练,马怕骑。

  68、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69、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70、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7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72、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7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74、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75、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76、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77、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78、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79、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80、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

  8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82、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83、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84、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85、宽容要么对人有益,要么对人有害(伯克)。

  86、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鲁迅)。

  87、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

  88、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89、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90、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91、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92、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93、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叔本华)。

  94、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9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9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9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9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99、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10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0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0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0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0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0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108、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109、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12、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13、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1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1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1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9、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1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2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2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2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2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28、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12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130、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3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5、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36、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37、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13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39、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140、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141、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清。梁献《学书论》。

  142、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书法名言9

  1、古人论述书法的三句名言,让你茅塞顿开。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这个“学”指的就是正确的方法。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书法。

  2、学习书法古人有很多经典的论述,我们今天来分享几则。

  3、“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这句话出自清代书法家秦祖。秦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要从临习古人开始的,不临古人书法,就像在漆黑的夜里走路一样,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的确是如此,不论古今哪位书法家无不是从临帖开始的,所以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必走的道路。

  4、虽然临帖是从学习古人开始,但道理都懂,我们要怎么学习古人呐?像古人的经典法帖有很多,我们要怎么入手呐?

  5、关于这点笔者认为应该专攻一家,博取多家。专攻一家就是以一家法帖为根基,例如,喜欢王羲之就以王羲之一路为主,喜欢欧阳询就可以以欧阳询的法帖为主。只有这样打好基础,这样眼界和手心都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基础,学习起来就方便许多。

  6、“学古须得其神骨”,我们学习古人的书法,并不是只有用笔和结字,还有很多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清代的梁巘《平书帖》:“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学习古人书法的必要性,还强调了学习古人书法不只是追求形似,神韵亦是重要所在。

  7、现在很多朋友学习书法只一味的追求形似,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了做复印机,书法临帖形似很重要,但神韵更重要。就像启功先生,他临写过很多古人名帖,其中他临写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一般人临写有很多不同之妙。

  8、我们要知道结字只是学习书法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我们要知道我们临帖最要得到那一方面。像启功先生临写的《玄秘塔碑》,和原帖有很多不相似的地方,可以看出,线条的骨力才是启功先生临帖的目的,所以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临帖目的是什么,为了得到什么。

  9、王羲之在《笔书论十二章》中说道:“初学书法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初学书法,下笔一定要稳,过于草率容易失去法度。

  10、的确这是很多学习斯特林的朋友容易犯的毛病,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下笔不稳,只顾追求速度,最后写的字很单薄,不稳定,所以很难抓住用笔的根本,自然进步就会很慢了。

书法名言10

  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3、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6、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5、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7、画笔描绘美好未来,色彩绘就壮丽人生。

  8、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9、弘扬传统,书写卓越。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心正则笔正。

  12、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3、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4、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15、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1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19、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20、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21、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22、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23、小小字儿方方正,一支钢笔直又硬。

  24、自古以来,关于书法的名言,可谓蔚为大观。举例如下:

  25、《跋王荆公诗》云:“公书气韵飘逸,势若率然,而未尝无从容整暇之意,亦自成一家。昔人论公书类忙时所作,此说非也。”

  26、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27、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2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9、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0、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31、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32、点到为止,一字千金。

  33、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34、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3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36、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3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8、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39、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40、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4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2、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43、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44、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45、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46、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

  4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4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49、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50、练好硬笔书法,传承汉子文化。

  51、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

  52、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53、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

  54、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55、《跋张旭草书》云:“旭书雄劲飞动,神妙叵测而规矩固在,凡今之慕旭者,不免效杜季良之弊矣。”

  56、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5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8、“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59、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60、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61、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62、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3、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64、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65、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66、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

  67、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68、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6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7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71、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7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73、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7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7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7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8、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79、弘扬书法绘画艺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80、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81、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82、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83、书画显功底,笔墨见精神。

  8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8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86、苦攻中外古今万卷书,巧绘人情物理千张画。

  8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88、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89、字怕练,马怕骑。

  90、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91、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

  92、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93、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

  94、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95、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96、泼墨造物,笔下生花。

  97、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98、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99、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00、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01、笔墨纸砚描绘山水诗乡梦,多彩宣城争创“中国书法城”。

  102、秦朝宰相李斯云,“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103、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4、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

  105、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106、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107、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10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09、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10、这是孙过庭的一句书法理论真言。有辩证思维,总结了学习书法一般规律。

  11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112、字无百日功。

  113、《书孔子庙堂碑后》云:“论者率爱世南书飘逸蕴藉,然其从容规矩准绳之中,学者须心得也。”

  114、美术可以表现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115、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16、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11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1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19、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120、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121、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12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23、“张旭书纵意豪宕,变化捷出,如健鹏掠野,怒骥脱羁。怀素得张之法,乃清劲精丽,应规合矩,盖鲁男子学柳下惠者,故足重也。”

  124、如诗如画山水多彩地,共创共享“中国书法城”。

  12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26、东汉名臣蔡邕,“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

  12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28、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129、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30、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31、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132、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33、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134、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135、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书法名言11

  1、临摹用工是学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先求古人意指,然后用笔,然后像行体一样。.朱履贞《学书捷要》

  2、学书易少年时写楷书,始于第一层手。.梁梁《学书论》

  3、作书要自己主张,但不是不学古人;要看真迹,不是不学碑刻。.冯班〈钝吟书要〉

  4、临古人一定要求相似,长期剥换,外貌取神。.王淑的《论书滕语》

  5、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只活着。.郑板桥

  6、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功,六识鉴。六要准备好,才能成家。.朱履贞《学书捷要》

  7、书法没有秘密,只有用笔和结字耳。最近用笔还是有传的,结字古法就够了。变古法一定要胜过古人,但我不认识古人,但不拿古法真的不是书耳。.冯班《钝吟书要》

  8、今天的学者以唐碑为宗。唐人种类繁多,又短又胖又瘦,各有秒;宋人种类少,蔡.苏.黄.米都有缺陷。学者必须知道。.钱泳《履园丛话》

  9、石刻不能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经不是自己的书了,所以必须真正的迹象,是有趣的。.米霏《海岳名言》

  10、不善学者,即圣人的过处而学,所以被一首歌封锁。今世学《兰亭》的人多余。.《论书》黄庭坚

  11、古人学书不抄。张古人在墙间读书,观之入神,写作时随意。学书就成了,心里氧气不俗气,然后就可以做了,示人为擦。北宋黄庭坚《论书》

  12、临摹古人不在临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可思议。.沈灏〈画尘〉

  13、而一食之美,只饱其日,若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张坏灌《六体书论》

  14、如果你坚持刻板印象,凝滞在胸前,你就不能参与活法。虽然参与活法也有自己的困难。奔放奔放,不超越范围,所谓老师古而不泥于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5、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如果肩间架明亮,学会用笔。间架可以看到石碑,笔必须是真的`。.冯班《钝吟书要》

  16、所以思翁有谬论,概行扫却,是最有功的初学者。如果你已经进入门庭,那就是:与其过而弃,不如过而存。.朱和羹《临池心解》

  17、凡临摹一定要专心一家,然后用每个家庭的总结去揣摩,自然胸中饱满,腕下熟悉。久而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远,集众长为己有,才能得到群境。.朱和羹〈临池心解〉

  18、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论书》黄庭坚

  19、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梁《平书贴》

  20、古人笔法起源于最不同的地方,最多是一致的。李北海云:像我的病。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云寿平《瓯香馆画跋》

  21、所以学书没有贴心,比如老家的孩子,只是循规蹈矩,终身饱暖。.钱泳《书学》

  22、可以和谈斯道!.《笔阵图》卫硕

  23、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使用不熟,便欲标奇,不学走先学趋也。.项穆《书法雅言》

  24、书法具有艺术性,是一种由实用文字发展而来的艺术。许多书法名言值得我们欣赏。

  25、学一半撒一半,不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也不必全。.郑板桥

  26、学者比谨慎更贵,不能被古人欺骗。.《初月楼论书随笔》吴德旋

  27、旧的拓本和拓手精,肥瘦不失,精神饱满,而重要的是写得法,写得不法,即使是临古人的墨迹,也无处不在。.梁梁《学书论》

  28、临摹古人,必食古化,独自成家。.李流芳

  29、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论书》黄庭坚

  30、虽然我的书不是很好,但是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苏轼〈论书〉

  3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多失古人笔意。.姜奎的《续书谱》

  32、学时不旋读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意玩,经目着心。久而久之,自然有悟入。信心运笔,不觉得微妙,思想善于学习。.陈牺牲《负璇野录》

  33、习古人书,首先要专心讨论一个家庭。至于信手触笔,一切都是相似的,然后可以兼收并蓄,淹没所有人,千万不要自己成家,只为这个家盖,浪费一生的力气。.王淑〈论书滕语〉

  34、庐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所以初学必以临古为先。.秦祖永《绘事津梁》

  35、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专攻近体,可谓数典忘祖,怎能卓然自立!.范公勉《书法述要》

  36、初学书类本,慢笔定行势,忙则失规矩。.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37、凡学者得其一,可以通过其余......北宋.欧阳修《试笔》

  38、取法上,只得中,人人言之。然而,世界上最高的境界,每个人都想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周星莲《临池管见》

  39、先资政公说:凡书未成家,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都足以模范我的笔力。.梁章菊《学字》

  40、大概写的时候,尽古人,神气少;不要强壮,但不要摆脱庸俗的疾病。所贵熟练,心手相应,斯为美。.姜奎的《续书谱》

  41、只有初学者不得不抄袭,用节俭的手很容易成就。他们都必须是古代著名的笔。他们把几个案例放在一起,悬在座右上,日夜观察,思考用笔的原则,然后复制。.姜奎的《续书谱》

  42、服古自运,临古必有我。两者合二为一,离二为.王淑〈论书滕语〉

  43、学古人书,必得其神骨,勇气气格,命脉,不徒似乎不求也。.梁梁《学书论》

  44、只学一家,学成不过是奴隶;集众长归我,斯为大成。翰林精言

  45、石湖云:学书一定是收昔人真迹的好人。你可以详细看看他们的笔势。如果法。如果你只看碑文,你只能得到书法和绘画。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笔法和精神。.陈牺牲《负璇野录》

书法名言12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

  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8、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18、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9、书肇于自然。——蔡邕

  2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2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23、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5、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26、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2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1、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36、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37、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38、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3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40、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4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4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4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书法名言13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东汉。赵一《非草书》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风行水石,自然成文;云出严间,无心有态;趣以触而生笔,笔以动而含趣,相生相触,辄合天妙。能含天妙,不必言条理脉络,而条理脉络自无之而不在。清。沈宗謇《芥舟学画编》

  5、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北宋。苏轼《论书》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7、草即纵心奔放,覆腕转蹙,悬管聚锋,柔毫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虞世南《笔髓论》

  8、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晋。王羲之《书论》

  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11、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南宋。姜夔《续书谱》

  12、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北宋。赵构《翰墨志》

  13、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形,草又外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识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唐。张怀灌《书议》

  14、赵子昂: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15、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16、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7、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勉强合,神非绝迹无行地,不能超脱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8、书之求能,且攻真草。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19、以楷法作行则太拘,以草法作行则太纵。

  20、志存高远:心存远大志向

  21、梁同书: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中来。

  22、无垂不缩,欲往仍留。《兰亭》之妙,尽乎此矣。

  23、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书法励志名句经典

  26、千里的远行,从脚下开始。这一路过来,有过目标,也就有过誓言,所以才有动力,为将来,也为现在,奋力去追梦,用真心在奋斗。想的是多年以后的问心无愧与微笑过活。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一路走来,我们需要精神的支撑,而一幅幅饱含正能量的.励志书法,便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幅非常励志的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

  27、大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郝经《原古录》

  2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29、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0、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31、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萧洒纵横,何拘平正?南宋。姜夔《续书谱》

  32、业精于勤:学业精深的基础是勤奋

  33、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淘淘闲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南朝。萧衍《草书状》

  34、一画之间,变欺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唐。孙过庭《书谱》

  35、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3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3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南朝。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39、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

  40、山谷云:凡作书之害,姿媚是其小弊,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成行草,最忌用意装缀,便不成书矣。清。梁章钜《学字》

  41、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42、魏伯子曰:古人作字,于楷细秀婉中,忽作一重大奇险者,盖其精神机势所发,无能自遏,不觉纵笔,览者亦遂怵然改观。后人见此,学为怪异,而所书不足动人。本无情兴,徒欲作怪故也。人有哈欠喷嚏,又舒肆震动而泄之。苟无是而学为张口伸腰,岂得快哉。清。梁章钜《学字》

  4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4、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清。王澍《论书胜语》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6、自强不息: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47、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48、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49、吾士行曰:“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为汉隶。所谓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矣。清。梁章钜《学字》

  50、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51、用笔均极随意,绝无拘牵束缚之态,惟稍有霸悍之气,未能若烟客之冲和自在也,学者能得其意,一切尘俗蹊径,自扫除净尽矣。秦祖永《桐阴画诀》

  52、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

  53、作字不须豫立间架,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其体势之自然与为消息,所以能尽百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比相肖。有意整齐与有意变化,皆是一方死法。清。王澍《论书胜语》

  54、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御皆成扁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心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5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6、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57、八分为富于波磔之字体,汉人八分书,笔锋中出。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5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59、变者,如高低,长短,阔狭,其变无穷也。《书法三味》

  60、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1、卫夫人: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62、积健为雄:日积月累方能成就霸业

  63、金石为开: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64、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65、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66、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7、有志者事竟成

  68、精益求精:在好的基础上要求更好

  69、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逐字排比,千体一同,便不成书。

  70、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71、孙过庭:察之贵精,拟之贵似。

  72、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行书黝纠蟠屈,如龙蛇振动,弋戟森列,自成一家。宋。朱长文《续书断》

  73、一字之体,率多由于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如此应,各有义理。姜夔《续书谱》

  74、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书法名言14

  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书法名言15

  1、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2、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3、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4、南派为钟繇,卫灌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获等以至欧阳询,储遂良。

  5、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尚态。清.梁献《学书论》。

  6、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清.钱永《书学》。

  7、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8、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9、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0、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1、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2、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4、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5、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6、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7、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8、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20、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21、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2、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历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23、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24、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25、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

  26、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27、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28、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29、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30、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1、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3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3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37、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38、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39、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40、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2、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43、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44、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45、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46、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4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8、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49、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50、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5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52、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54、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55、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6、字怕练,马怕骑。

  57、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5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59、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0、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6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62、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16)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63、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6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6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6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6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70、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71、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72、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73、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74、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7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7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77、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78、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79、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8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8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8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3、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84、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8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86、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87、书肇于自然。——蔡邕。

  8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89、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9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9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92、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93、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4、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9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9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9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9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9、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00、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01、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103、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0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05、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0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07、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08、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0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1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11、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11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13、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14、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11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17、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1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1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12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121、江山多娇。

  122、高三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阶段,它意味着奋斗、拼搏、坚持与恒心。

  12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124、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125、宁静致远。

  126、天道酬勤。

  127、上善若水。

  128、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29、秋月春风。

  130、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131、字无百日功。

  132、拳要打,字要练。

  133、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134、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35、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3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37、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138、道法自然。

  139、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140、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41、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2、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43、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4、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45、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146、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147、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148、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149、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灌《书艺》。

  150、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151、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152、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栽《艺概》。

  153、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154、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155、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栽《艺概》。

  156、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矜。

  157、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158、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59、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60、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61、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62、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63、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64、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65、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66、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16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168、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0、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1、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7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173、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7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5、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76、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177、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17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17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80、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181、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82、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3、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84、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5、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86、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87、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

  188、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书法名言】相关文章:

书法的名言06-20

书法的名言11-04

经典书法名言02-16

关于书法的名言12-01

书法名言10-18

书法的名言(热)06-20

书法的名言[实用]06-20

书法的名言15篇【经典】06-20

书法的名言(15篇)03-14

书法的名言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