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

时间:2023-12-25 15:12:5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

  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后受益匪浅,文章里有很多好的句子,比如在“情怀是一种无需隐忍的前行”中说: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鹜,没有牵绊的行走。

  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除了每周十几节的课程外还要备课、听课、改作业,写各种各样的文章,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就说过,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而无趣的忙碌,在这种情绪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亦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者,无奈接受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来也要选择大多数吗?我想应该不是我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比如写作且不可碌碌无为度终生。

  坚持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去,自己那曾经放言要长久坚持的那件事,到底坚持了多久?五年?三年?一年?还是一个月?王老师在“你曾经把一件事坚持过多久”一文中写到一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一个地区的高中教师,每月拿着寥寥无几的`工资,在作者劝他加油逃离这个地方时,他在回信中是这么说的:我们贫穷,我们还要养家可是那又怎样呢?我拥有学生们的爱,其实这种爱会随着他们的离开而渐渐消失,记忆渐渐模糊,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们的生命中有我陪伴了三年,这已经足够令我欣慰了,是啊,人都想往高处走,真正想做出有利于他人选择的人又有几个呢?真正把自己事业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呢?

  世界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书,叫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拥挤,因为这本书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一度成为金句,广为流传,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流行起来,大概是因为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独到了每个人,心里最为脆弱的一部分,我也没有坚持下来。

  毫无怨言的接受,心甘情愿的努力,这应该就是情怀的本质。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2

  “我一直认为,人若没有打碎自己的精神,生活迟早会走向板结。”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够了,时间一长,最初的豪言壮志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被淡忘。有些人喜欢安于现状,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缺少一种打碎自己的精神,因此很难获得发展。

  “其实,人最大的困难就是从常态中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姿态。”大多数人都喜欢从众,喜欢随波逐流,只要这件事情干的人多了,人们就会形成一种从众心理,不管是对还是错,大家一般都会去做,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关于教师的成长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批判精神。

  “作为教师,不拘泥于繁杂的事务性劳作,不自甘于搬运工式的忙碌,不苟且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以坦然、睿智而诗意的心态面对丰富的教育生活,才是应有的专业情怀。”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眼光尽可能放的长远一些,胸怀更宽阔一些,不顾及当下的利益得失,不要总是计较那么多,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每天过得充实一点,你就会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

  “如此,学会用麻烦事垫高自己,让遭遇的一切都成为专业成长的资源,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心态,也是教育的智慧。”作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发生的事情也相对比较多,如果我们总是在抱怨,事情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越来越糟糕,并且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烦躁。如果我们能转变思维方式,把遇到的事情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学会反思,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从中总结经验,进而不断地成长。

  “我想,任何一种观点的建立,都必定经历情感的纠结和思维的挣扎。无疑都需要一个连续的反思期,以此来保证文字的深刻和文本的价值。”其实,每一次的写作,都需要作者经过多次的反思和思考,对自己组织的语言和观点一次一次的否定、修改、再否定、再修改,从日常的事情中剖析出其中蕴含的教育观点和理念,就是在这样纠结的过程中,完成写作,而我们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

  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新教师,自身经验和能力都不足,因此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向周围的老教师请教,和新教师一起交流、沟通,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3

  许多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挣钱少,事情杂,除了名声好点碌碌无为,甚者有人认为谁都能成为教师,教的多了,讲的多了谁都会了。外界有这样的声音与教师队伍中有人接受平淡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教师只做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就像王维审老师说的,“教师职业本就平淡无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琐碎无味的忙碌,在这种境遇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随波逐流,抑或是疲于应付,终是一种隐忍的无奈接受。这种压抑下的劳作,最终会导致教育生活品质粗劣,成为一种与机械操作无异的简单劳动”

  平淡真的可以必须无奇吗?随波一定要逐流吗?并不是这样的,王维审老师这样说到“对于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支撑你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可以让你的心境从百无聊赖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帮助你拥有一场心无旁骛、没有牵绊的行走,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情怀,一种无须隐忍的坦荡”

  “情怀”在当代社会是流行词,也被说成矫情词。但我认为“情怀”真的不矫情,拥有一种“情怀”守住一份清明,未来的道路才能坦荡,做事儿才能有所坚持。这里又说到了“坚持”人生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什么事情是坚持下来的.?一件事儿能坚持多久?从工作到生活真正让坚持成为习惯的事情少之又少。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写日记,从开始的新鲜兴奋,到后来的疲于应付检查,再到后来的放弃,真的坚持下来的太少太少。

  但其实坚持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就像王维审老师书中诠释的那样“如果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一年两年或许不会又什么收获,但是十年八年后肯定会有所成就,倘若坚持二十年三十年,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肯定会在某一天以奇迹的形式突然降临”

  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二章中从身边的实例阐述了情怀,努力,有品质的努力,并且能正视成功与失败,强调了选择逆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是我成为教师读的第一本有关成为好老师的书,书中洋洋洒洒,很多可以成为我自己的食粮,成为我的榜样。面对当前的迷茫寻找一个方向,找到自己的“情怀”这是当前我应该做到的。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4

  读完王维审老师写在《成为更好的老师》第三辑中的文字,我合上书回想这些文字给我的启发到底是什么?应该是努力,是在平淡无奇的时光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在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要求、没有人逼迫的环境里,你有没有对一件毫无世俗价值的事情倾注过热情?”读到这里,我顿住了,好像没有过。或许我会对某件事情一时兴起,也会突然间的间接性努力,但总是头脑热过后就草草了事。但教师工作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努力,如果做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每一次努力都浅尝辄止,结果也只能是精力耗费了不少,却也没有得到什么值得欣喜的结果。人的一生,除了要面对无常带来的跌宕,还有贯穿在其中的平淡和琐碎。而正是在这种平淡与琐碎之中,坚持和努力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有点孤独,这是教师精神的敞亮,也是一种打开”。很幸运,我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但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大概就是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踏实地的做事情吧。“一路走来,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与惰性斗,与时光斗。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一夜成名,总是喜欢议论别人的横空出世,却很少知道他们在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所有看的见的光鲜亮丽,都透着别人所不知的艰辛,都是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这是文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外人所知的汗水和努力。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功利的求取短期的赞赏或嘉许,而是要慢慢积蓄力量,成为每天都有进步的更好的自己。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5

  成为更好的老师需要这样一种自我指认——坚持对成长的守护,而不是关于成功的喝彩。读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教书育人这一存在大学课本里、教招教材里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什么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最为精炼的界定,大致体现了那个时代教师职业的岗位标准。解惑,这里的惑既包括道德之惑,也包括学业中的疑问。对德育和智育的深度教学,旨在解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顿与迷惑,可以归结为教育的艺术。照此理解,千年之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教育不光传授学业知识,与不能单纯地生硬灌输。

  读完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成为更好的老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考取教师资格证只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也不会因为我们站上了讲台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作为新教师上岗只是我教师职业的开始,要成为真正的教师,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和坚持。

  自信迎接各种机会

  上岗一个月了,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不少同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同学对自己很没有自信,甚至是自卑的。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或面临麻烦时,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也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坦然的接受问题的存在。只有这样,才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处境,并积极寻找解决、突破困境的方法。

  我们总会遇到两种事情:一是我想做什么事情,但是我哪一方面不如别人;二是,这件事情我根本做不来,因为我……

  也许有些孩子因为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的关系,从小不自信,内心敏感。想去争取班里的班委职务,哪怕真的很想表现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迈出最后一步。仿佛内心有一种声音告诉他们,他们做不到。久而久之这种不自信成了一种习惯,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当一些孩子们习惯于给自己找借口逃避机会时,自卑就更进一步在心头生长开来,像藤蔓般蔓延。这种习惯带给孩子们的伤害不仅是自我放任的懒惰肆意弥漫,更可怕的是,不加矫正的话,它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侵蚀了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习惯性地拒绝人生成长的各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能动性,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不断提醒自己记得成功做到某件困难事情带来的成就感。教学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教育,鼓励孩子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们在老师眼中很棒时也是对自己的鼓励与肯定。

  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毫无疑问,我与其他年轻老师一样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投入到教育中。我们有初当老师的热情,但是我们缺少老教师的管理与教学经验。在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时也会失落,难过。但更重要的是只要心怀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哪怕遇到问题我们也能够满怀信心地向前辈请教、通过实践将问题解决。

  教育生涯是漫长的,期望多年以后的自己依然热情满怀。不会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选择放弃,也不会在接近崩溃的时候选择逃离。

  初心不改,理想不死。

  作为新手教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相信用心守护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6

  《成为更好的老师》是我读过的王维审老师的第二本书,自从入职以来,我常常在探索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的探索和启发,其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第六辑,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紧张繁忙的一年即将过去,或颓废,或激情。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

  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贵人。可是用贵人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我自己,我总觉得自己暂时还没有那个资历可以称之为贵人。但是我想什么是贵人呢?大概就是和我之前听过的这样的一句话相类似吧“当你给了学生一块糖,学生会回馈给你更多块糖。”其实每次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总是很复杂,有时候觉得学生很听话,上完一节课真的觉得心情舒畅,有时班里同学很调皮,上课总是捣乱,我的心情就会很低落,以前的我的心情会很容易被课堂上的种种突发事件所左右,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他们只是初中生而已,正处于青春期,也不应该用太过于严苛和过分的语言去教育他们,你作为一名教师,你对学生是怎样的,学生对你就是怎样的。

  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见过我新的课代表,问了班主任后才知道,他们班我的课代表身体不太好,所以总是请假,基本上不来学校,所以为了我课堂的正常运行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决定另选一位课代表可以和她一起来辅助她。但是刚刚开课的我六个班级的学生,各班基本情况哪位学生比较适合当课代表,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只上过一两节课的我决定把课代表这个职责交给前面第一排的一位戴着眼镜,很调皮,但是看起来很机灵小男孩儿。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的成绩并不很好,甚至上一次的道法测试只考了53分。当时我在想,如果说早知道成绩的话,我是不是就不会让他当课代表了?但是如果现在又放弃,不让他当课代表的话他会不会又觉得很伤心呢?但是他表现得非常好平常也很认真,经常来过来问我早读应该背什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我觉得他的心思真的很细腻,态度也很认真。包括课前的背诵和作业的检查,他都完成的非常好。作为一名成绩不是名列前茅,又喜欢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他平常在其他课堂表现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当我把课代表的职务交给他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鼓励和认可总会有回报。在第二次道法测试中,他的成绩达到了86分。总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让我又更加坚信了王维审老师说的那句话。以前我们总说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我做了教师之后,我更加觉得要有一双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美好特质的眼睛。“调皮但活泼,内向但仔细”。我的父亲常常对我说“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当你给了学生一块糖,当你给了他信任与夸赞。处于青春期,作为出一名初中生的他,会用自己的全力来回报你,也回馈了他自己。他用他认真的态度和诚恳的做法向一位信任他的老师,回赠了最好的'礼物。

  书中书中还这样写道,即使生活中没有耀眼的光环,那么坚守在普通的岗位,生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是一种幸福。如果能够坦然并且阳光的生活下去,那也是一种成功。在我当上老师后,有一位朋友发微信消息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去当老师呢?会不会觉得很无聊人生一眼望到头,如果说和班级里其他同学一样,去杭州去上海不更好吗?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追求也有所不同吧。有人就追求大城市繁华的生活,有人就喜欢那种朴素的幸福,我喜欢平凡朴素的人生,我也喜欢和学生们待在一起,那种单纯快乐的感觉。教师职业到现在为止也带给了我很多新奇的体验感和幸福感,第一次上课的不安,第一次阅卷的漫长,第一次看学生成绩时的紧张,当面对进步的学生时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感动,当面对调皮的学生时因为他们的可爱而又生气又想笑,当班里的学生在年级也名列前茅时因他们的开心而高兴,我并没有觉得生活的无聊,反而每天都很快乐,被幸福感包围。

  这本书还给了我许多启迪,对于梦想的坚守,对于目标的坚持,对于工作的付出等等都给了我许多感触,也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7

  读王维审老师的书,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深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坚持、关于成功、关于梦想、关于情怀……几乎每一篇都给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你面前站了一位长者,在为你讲一个故事,又好像润物无声之中,不自觉的拷问着你的灵魂,使我这二十五年教龄的老教师都觉得汗颜。

  想想自己踏上讲坛的二十五年,那些印象深刻的学生、故事迅速地从我的脑海中一幕一幕闪过,无数的感慨涌上我的心头。细数我的教师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成长期。

  一、凭着热情去干

  第一个成长时期就是刚毕业的时候,那时纯粹把教学当做工作来干,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热爱,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上。还记得那年二十岁,毕业后分到了农村中学,几乎所有的新老师都被安排了班主任工作,我也不例外,作为新手,平时多向老班主任请教,空闲时间备课,与学生谈心,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姐弟来形容。尤其我是学音乐的,教学生弹琴、唱歌、跳舞等,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高大”的。我也非常幸运,第一届学生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居然在中考中班级升学成绩名列第一。今天再回忆第一个成长期,感觉可以用“甜”来形容,那些小插曲、小烦恼、小委屈都变得模糊了。

  二、当做事业来干

  在时光的流逝中,也迎来了我的第二个成长期,把班主任当做事业来干,对班级出现的问题能有一定的预见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也开始试着总结一些经验,不再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全面发展。当然,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一时期,无论是自己的教学成绩还是班级的综合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一阶段中,我在山东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也获得了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获得临沂市教学质量奖。

  三、因为情怀坚持

  今年,再接班主任,心态又发生了变化,希望陪着他们玩三年,对班主任的那点余情未了,希望都在这一届实现吧。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醉心于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痴心于成为更好地老师。”在这一届中,内心少了些功利,多了些平和,拿起笔来,希望认真的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自从学生初一入校,就创建了公众号,现在己经更新到五十多篇原创文章,当看到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孩子从我的照片中褪去青涩,心理逐渐变得成熟,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位种田人,看到秋天的硕果满枝。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8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就不断问自己,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老师?自古以来老师本身就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当今又有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但是如何具体去做,在王维审老师这本《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中我找到了方向。

  “坚持对成长的守护,而不是关于成功的喝彩。”读到这句话时,我突然间愣住了,作为一名新老师和新班主任,往往特别看重“分”,“分”成为我每天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东西,慢慢地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那份对教育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每天要埋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没完没了的学生问题之中,简单重复的日常生活,感觉到疲惫,当然疲惫的也不只有我,还有我的.学生,在我一味的去追寻那些外在形式的时候,忘记了他们的需求,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忘记了对他们成长的守护,这不是一名好老师要做的。

  王维审老师在书中说道,其实人同时存在于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精神生活世界。现实生活世界具体而繁杂,通常会有数不尽的对比、纠缠和争夺;精神生活世界则是超越世俗的。种自我建构,追求的是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深远与阔达。作为一名老师,要保持人类现实生活世界与精神生活世界的统一。如果没有现实和精神的统一,当现实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和阻碍时,就没有可以消融情绪与抵抗失败的精神防御力量,缺少一个可以安放疲惫与不安的精神避难所。

  教师如果缺失了精神生活的滋养与扶持,就容易受制于外在的诱惑、冲击与绑架,从而让自己陷人“不得不随波逐流”而又“不愿自甘堕落”的两难困境。所以,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抗现实世界,构筑自己完整的精神结构,在自己的精神版图中找到一条安顿现实困惑的路径。

  回首自己一年的教学,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王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成为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9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让我明白成为一名老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不会因为我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我就成了老师;也不会因为我已经站到了讲台上,我就成了老师;寻得这份工作只是我教师职业的开始,而要成为真正的老师需要我一辈子去努力和坚持。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和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最初踏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稳定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似乎梦想这个词就慢慢变得虚无和空洞,脚踏实地就好,无需仰望星空。在读完这本书后,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教育梦想,这个梦想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缺失了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现在的梦想并不大,只求把所教班级的孩子教好,不仅仅是教会他们数学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常多学习.保证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不在于只是教书,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的死记硬背变成主动活泼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提升,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到幸福快乐。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0

  读完王维申老师《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里面记述到在一次讲座的互动交流中,王老师与青年老师谈到了梦想。有位老师说“‘梦想’这个词似乎过于虚幻和空洞,现在已很少有人再提及它。我倒是觉得可以像马拉松选手山本一那样。只去关注当下的小目标。”

  的确,这是一个关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之间的争议。之前我和文中提到的老师一样,觉得梦想过于缥缈,关注当下比较重要。前些天一位在高中教学的同学发了一条朋友圈:“想想自己高中的时候,什么是一本二本都不太清楚,也不懂什么‘985’、‘211’‘双一流’,只是听周围的人说要努力学习,却完全不知道那些努力到底剑指何方。”

  的确是这样,没有梦想指引的努力是没有动力的,这时候的努力就会变得麻木,成为一种磨难。没有梦想的.支持,一些小小的得失就更容易阻碍前进的步伐。而一个有梦想的人就会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格局更加开阔。他不会随波逐流的去争取,也不会因一时困顿而放弃,相反的他从梦想中汲取力量,一步步坚定地前进。

  脚踏实地可以让我们每一步都走的坚实但仰望星空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更有力量。所以我们要有脚踏实地的行走能力,也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1

  这个假期,最好的礼物是王维审老师的新书《成为更好的老师》。倚在沙发上,打开书,浸在文字中。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仿佛一位卓越的导师在跟你聊天,越聊越明朗。

  写教育故事,遇到了瓶颈期,总感觉写出来的文字力量单薄,知道原因在于揭示故事的道理时思考不深入,表达不能入木三分。怎么做,才能把故事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

  在《别被浅层次的努力耽搁》中,王老师与雪梅教师读写团队教师交流时,正好聊到了这个问题。王老师说,让反思深入下去,应该用一种办法来逼自己一把,这个办法就是追问。追问,把反思的视角指向自我。比如,问一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达到理想的目的了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如此,自己的思维就能彻底打开。

  坚持写作,有两年了。第一年,进步很大。今年,总感觉自己文章的质量提升缓慢,怎么做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呢?

  在《从写作者走向成功者》中,王老师谈到了这个话题,他指出了主要原因——行动策略上不善改变。写作,不是坚持写就可以写好。要想有更大的收获,不仅要坚持写,把写作当作成长的目标和动力,还要智慧地写,不断揣摩写作的要领和技巧,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此,写作者才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一本随笔集类的书,抓住书中的能够概括整本书的核心观点去讨论,这样写出来的读后感更有意义,但是写起来难度很大。该怎么做呢?

  王老师以他写《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为例,展开了叙述。《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方华老师的随笔集,王老师先是认真地把整本书读了一遍,梳理出一些核心观点,比如以良好的校风改变家风,改变民风;到底应该做“十八岁的教育”还是做“八十岁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而非培养人才的等等。然后细细品味,思考这些核心观点背后隐藏的思想,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让教育拥有更高位的理想,从而写出来高质量的读后感《让教育拥有更高位的理想》。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好像一位武林高手为你输入内力,安静、平和却又绵绵不断。

  在《那些咬着牙坚持下来的努力》中,王老师讲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担任班主任,任教数学课,同时协助教务主任做一些具体事务。起初,他非常排斥,但是后来调整了心态:检查班级纪律和卫生,可以发现其他班主任的管理绝活,在对照与修正中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整理材料报表,锤炼自己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心态变了,一切都变了。他坦然说,自己现在发展工作的能力,大都源于那段时间的劳累和付出。

  在《你曾经把一件事坚持过多久》中,王老师讲到了二十年前,有十几位同事和他一起开始写教育故事,坚持把每天经历的故事记录下来。半年后,好几个同事走在了他的前面;一年后,还在坚持的有两三个人;两年后,还在坚持的只有他自己了;现在,他坚持了整整二十年,仍在继续。

  在《每一段平静而安详的努力》中,他聊到了自己的写作历程,20xx年以前,在学校工作,坚守在课堂与班级,每天晚上,写一篇教育叙事,七百多万字的教育叙事就是在寂静的夜里,一字一句斟酌出来。20xx年,调入教体局,进入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撰写阶段,从20xx年至今,他为自己定下了每天写“两千字”的规矩,从不破例,个中艰辛唯己自知。

  恒久的坚持,让他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读王老师的文章,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探寻教育随笔写作的密码。

  跟着大师做教育。王老师爱读书,大师们的某个观点,触发他的思考,记录下来,就是文章。

  《我们需要的“每天四问”》,开篇直接亮出了陶行知的“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接下来,王老师展开四问,谈了自己的理解。最后,王老师总结了要做到陶先生的四问,每天应该付出的几点行动。

  休闲阅读也思考。王老师经常浏览大家的博文,把相关内容对比,引发思考。

  《情怀是一种无须隐忍的前行》,他比较了两位老师的文章,一位老师以作息表的形式记录了《我的一天》,从早晨6点到下午17:30放学的每时每刻,都是日常琐碎的工作。另一位老师用《这一年,我们自然生长》叙述了自己一年中的行走、努力和坚持。和孩子们晨诵、午读,和老师们共读,自己自由阅读,夜晚不写不寝。两位老师,都是忙得喘不过气来,一位记录的辛苦和劳累,一位记录的收获和欣喜。两相对比,结论自然而出——情怀,可以让我们从碌碌无为到有所追寻。

  在王老师的眼里,一切皆是素材,一切皆是教育。老师们的咨询,参加活动的感触,一簇顶翻板结块的小草,一次平常的问路……他都将所思所悟,写成文字。

  概括起来,这些教育随笔的大体思路是:触发点+展开论述+总结。论述时大多夹叙夹议,有故事,有观点;触发点或者总结中,总是有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句子。

  感谢王老师,让我透过文字看到了美好的他,也让我更坚定自己的目标——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2

  读完《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会我对待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不同课堂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将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这两个月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与无形无处影响着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同时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很大的熏陶和影响;传道,现传授的主要是德育的教学,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德育要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授业,传授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当然学习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技巧,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惑也,学生在校期间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传授于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学中需要用真心去换真心,相信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值得尊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也会进行回应的,这样从感情上让学生信任自己的老师,学生才愿意去学习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这样的课堂才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这样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对于这句话我是保持赞成的态度,当然我并不否定遗传基因对于儿童的影响。我认为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遗传信息作为教师是无法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通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来影响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还包括学生的身体茁壮的成长。虽然遗传对于学生的影响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在每个学生的遗传心理基础上,不能先入为主或侧耳旁听他人对于学生的评价。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学生都具有优缺点。好学生有他的不足,差学生也有他的优势,作为一名义务教育的阶段的物理老师,要学会发现每位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利用学生的`优点弥补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对人对事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对待。今年带了八年级的五个班级的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学生八年级新开的课程,刚开始时学生对于物理充满了好奇心,第一个月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认真学习,慢慢的发现了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进而不再去学。后来就跟班主任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了一下,发现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学生,一开始我也就认为这几个学生就这样了,但是后来的一次课后服务,跟其中一个学生交流后才发现他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影响很大,其次自己不够自信,自己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坏”学生,同时还知道了他的想法和目标。通过这次交流知道了他的状况和目标,后面的教学中时不时的给他多加鼓励和足够的信任,引导他自己去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慢慢的这个月他不在是老师眼中扰乱课堂的“坏”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件事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华生说过的这就话:“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发现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公平对待的每一位学生。

  《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中列举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育叙事和案例,对于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提出了非常有用的建议和指导。同时让我意识到时常性地去反思并将这些反思记录下来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以写作的形式建设好自己的教育人生。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3

  教师这个工作,由于她的稳定性和长假期,一直是大热门,可真正加入这个队伍之后,才知道她的辛苦。

  稳定的同时伴随着不高的收入,所谓的长假期,是用无数个起早贪黑 、披星戴月的日夜换来的。正是这样一个繁琐复杂的工作,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王维审老师便是其中一个,读了他的著作《成为更好的老师》让我看到了他成长之路的艰辛,也让我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忱和对生命的坚韧,更可贵的是他对青年教师的谆谆教导。

  第二辑的第一节,情怀是一种无须隐忍的前行中,王维审老师借用了两个教师的生活总结,告诉教师,一定要找到一种能够代替隐忍的东西。

  “如果只是上了多少课,批改了多少作业,管理了多少学生,那么你只是在工作,与成长还相距甚远。如果忘记了上课的辛苦,抹掉了劳累的心酸,记下了读过的书、写过的字和交往过的人,那么你是在生活,是在一点点地成长。”

  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而在第五辑,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中,王维审老师引用了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中的观点“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又系统论述了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型教师。

  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匠人,有匠人阶段的经验积累,等实践经验成熟之后主动梳理自身经验进行理论提升,用先进理论支撑自己的教育实践。

  其次,应该善于反思,进而创造出新经验,新方法与新策略。专家型教师的`世界应该由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因反思而来的创造性探究能力构成。

  最后是持续探究。专家型教师要拥有开阔的职业视野,要带有职业情怀,用清晰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从优秀走向卓越。

  王维审老师以大量的一线教师实践经验为脚本,理论加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成长建议。

  抵抗悠闲远比克服逼仄更为艰难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四辑活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中,抵抗悠闲,远比克服逼仄更为艰难这一章节。

  他讲了自己的经历,从一线教师调到了中层管理岗位,工作本就繁忙他,又多了繁琐的政务工作,他的生活也打乱了。

  于是,他总想着写作先放一放,忙完手头事再好好写。因为一直这样想,手头上的工作却总是忙不完,写作的事竟然就中断了两三个月。时间一长,他觉得不对劲了,停止了忙完这阵再写作的幻想,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无论多忙,都要坚持每天写作。

  看到他的这段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平时在家悠闲多日的时候,有些要做的工作总想着放一放,先玩几天再好好做,结果最后放任自己贪玩,直到工作截止期到了,草草了事。

  最后,他总结道,人往往喜欢把努力放在未来,其实就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时间一长,放任自流,最终走向了平庸。

  这本书,既是教育我们成为更好的老师,也是教育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正如王维审老师所说的,“成为更好的老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一个人寻得了一份教师工作,只是教师职业的开始,要成为真正的教师,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和坚持。”

  做任何事情也是如此。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4

  最近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读完之后,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和职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最初踏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稳定是这个行业的最大的特点,一旦加入教师队伍,似乎梦想这个词就慢慢变得虚无和空洞,脚踏实地就好,无需仰望星空。在读完这本书后,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教育梦想,这个梦想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就缺失了灵魂。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现在的梦想并不大,只求把所教两个班级的孩子较好,不仅仅是教会他们英语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常多学习,保证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和大城市的诱惑,安心付出,坚守本心,为这些孩子、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这样看来,梦想并不空洞,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动力,就有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一个一个的小梦想都实现之后,我们离远大理想和目标也会越来越近。希望以后自己都能把“筑梦踏实”记在心中,我们的目标在远方,道路在脚下,行动在此时。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15

  成长是什么?有的人主动担当,有的人被动接受。成长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你本来是一块充满棱角的石头,却要被打磨成一个规则的形状,这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我坚信没有白白付出的努力,那些忍辱负重的前行,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未来,坚定自己的初心,滋养那些埋葬在自己心里的`情怀。那些执着到执拗的努力,那些理所当然之外的付出,小心翼翼的维护着生存之外的追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怀。那些一直在打磨自己,立志成为优秀的教师的人,没有时间去倾诉自己受过的伤痛,他们只是在默默的奋力前行。当他们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或许会感叹自己咬着牙坚持下来的一点一滴的成绩,造就了现在流光溢彩的自己。

  最近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王老师亲身的经历。王老师认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敬畏、信任甚至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而且,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职业,辛苦且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的相处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

  教师这个行业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简单,“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只需脚踏实地,无需仰望星空。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我们也需要给自己一个“仰望星空的梦想”,没有梦想作为指引,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缺少灵魂。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希望把孩子们教好,教会他们英语知识,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教会他们做人,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业务。平时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安心付出,坚守本心,为这些孩子、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有梦想,就有目标,就有我们愿意为之奋斗的动力,就有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一个一个的小梦想实现之后,我们离远大理想和目标也会越来越近。目标在远方,道路在脚下,行动在此时。

【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相关文章:

成为优秀教师心得10-07

读《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有感09-21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有感11-17

读《教师成长力》有感12-25

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有感12-20

中学老师的读书心得10-28

做智慧的老师读书心得08-27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10-07

英语老师的读书心得11-22

读《少年读史记》有感11-15